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314节

  这固然是最近最快到达临晋的方式。

  但也意味着他必须独自面对士气正盛的汉胡联军。

  说不定张飞麋威等人正计划着围点打援呢!

  或者……改为南下潼关渡河,先去碰一碰华阴的关平部?

  理由也很好找。

  因为潼关还在己方掌握中,从那里渡河,不必担心被汉军半渡而击。

  而且车驾就在潼关背后。

  自己先击退关平确保天子安全,再去救援大将,也是合情合理的嘛!

  谁让张郃自己冒冒失失地离开潼关北上呢?

  他宣称潼关稳固就真的稳固了?

  那关平可是关羽之子!

  司马懿越想越感觉这个借口可行。

  当然。

  他做事绝不会这么粗糙。

  即便内心笃定了南下是自己唯一出路。

  且还有保护皇帝这个大义名分在。

  但依然要对张郃做足姿态的。

  不能给人留下话柄。

  于是目光蓦地一转,落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夏侯楙身上:

  “子林早前替曹镇西殿后,颇见忠勇。”

  “今我欲先下潼关击退车驾当面之敌,但恐张将军不能久持,不知子林能否先行渡河去临晋声援数日,免得临晋守军等不到援军,意气疲丧?”

  夏侯楙当场想骂人。

  他虽然在不懂军略。

  但他看得懂司马懿的表情啊!

  这老狐狸分明打算将自己和张郃一同给卖了吧!

  眼见张郃部将又期待地看向自己。

  夏侯楙思绪急转,蓦地拍案而起:

  “张将军非但是我大魏功勋宿将,更是令贼人闻风丧胆的虎将,要救自当尽全力去救,怎能只是声援而已呢?”

  “司马公且分我步骑两万,半月粮秣,若我不能将那什么张麋魏赵等欺世盗名之辈斩于马下,救出张将军,便自戕于三军阵前,以不负天恩!”

  “说得好!”

  张郃部将顿时抚掌大赞。

  这下轮到司马懿想骂人。

  他这部渡河的人马拢共就三四万,这直接分出一大半,南下潼关后如何稳妥击退关平?

  这倒也罢了。

  关键是你夏侯楙何来统帅两万大军的本事?

  怕是连一个足以容纳两万兵的营盘都扎不稳固吧!

  不过,正如夏侯楙能看出司马懿的小心思。

  司马懿同样听得出夏侯楙在打什么小算盘。

  目光幽幽一转,装出一脸激赏的神色:

  “子林壮烈!”

  “但你有一言不对!”

  “张将军固然是功勋老将,但你夏侯子林不也是朝廷栋梁?”

  “若一战而损两大将,乃大魏之不幸,我之罪也!”

  然后不等夏侯楙再乱放豪言壮语,当场下令:

  “我意已决。”

  “调你三千步骑,十日粮秣。”

  “只许声援,不许贸然出击……听懂了没有?”

  夏侯楙当然听懂了。

  等七八日后差不多吃完粮食,就能体面撤退了嘛!

  不然谁会指望三千人救出十万汉军围堵中的一座孤城?

  楚霸王来了他也做不到啊。

  当下暗暗对着司马懿眨眨眼,面上姿态越发豪迈:

  “有心杀贼,但恨兵少……也罢!”

  ……

  “陛下,陛下,大捷!”

  “潼关大捷!”

  一早上,曹丕就被接连不断的报喜声吵醒。

  不过自来弘农以后,他本就常常夜不能寐,倒也不至于有起床气。

  特别是听到小黄门详述司马懿如何在潼关前大破关平,溃敌数以万计,关平仅以身免,更是兴奋得直接从龙床上跳起,一时手舞足蹈。

  其后匆匆洗漱用食,便立即召集伴驾而来的文武大臣。

  商议如何利用这次大胜扩大战果,最好一举收复长安,生擒诸葛亮。

  皇帝积郁日久,难得有好消息,自然没人敢扫兴。

  除了侍中刘晔。

  刘晔翻开司马懿托人转呈的捷报,只扫了一眼便道:

  “司马仲达不就近去临晋救援左将军,反而绕远走潼关去碰关平那一路偏师,虽胜也只是小胜,何来大捷?”

  “若左将军和临晋城有失,则关内尽非王土。”

  “苟若此,便是司马仲达阵斩了关平,又如何足以乘胜追击?”

  “况且,他只用‘溃敌’这等模棱两可之辞,却不提具体斩首多少,俘获多少,可有缴获辎重……谁知道是真的大胜,还是关平自己见潼关有援军,自行撤退?”

  此言一出,曹丕当场就黑脸了。

  但刘晔也不是第一天跟众人唱反调了。

  且其人颇有识人料事之能。

  所以曹丕生气归生气,却也不免对司马懿这份捷报有所怀疑。

  往群下转了一圈,最终落在徐庶身上。

  后者不知是否近来督运辎重过于废寝忘食,此时面容消瘦,两眼还有些红肿。

  曹丕:“事关二千石的功过,卿为司隶校尉,只能辛苦卿去核实了。”

  徐庶徐徐上前:

  “陛下,臣早已经核实过战果。”

第280章 罚俸半载,下不为例

  徐庶的声音沙哑而疲惫。

  曹丕欣赏之余,甚至有一丝愧意。

  因为徐庶曾为刘备臣属,加上并非自己皇太子时期的心腹。

  曹丕不可能将领兵的职责交托给他。

  只能让他分管部分辎重调度。

  但徐庶却无怨无悔。

  只要涉及到职责范围内的事,从不出差错。

  甚至曹丕随口问起关中某座城,某处邸阁,到底有多少粮、秣、角、筋、盐、铁、帛等等军资的时候,徐庶都能准确回答,应对如流。

  可见平日做事尽心尽力。

  如今宗室大将凋零,年轻一辈的尚未成长起来。

  短期内必然要大量任用外姓将领。

  或许……可以给徐庶一个机会?

  毕竟司马懿虽然与自己亲近,却也因为太亲近,跟自己左右关系都处得不错,少了些制衡……

  思忖间,徐庶呈递上一张淡黄色的薄纸。

  曹丕下意识皱了皱眉。

  他一眼就认出是来自蜀中的“麋氏纸”,近来已经在洛颍民间流传开来。

  虽然便利,但一想到汉军就是用这玩意来散播蛊惑人心的“檄文”。

  曹丕心里头不免有些膈应。

  好在他很快就发现这是一封细作截获的汉军军报。

  上面说关平攻打潼关不利,但魏军也无力北上救援张郃,所以打算退回郑县防备。

  简而言之,若此报为真,那司马懿确实在潼关打了一场成功的防御战。

  只是战果并没有他描述的那么夸张。

  这时徐庶沙哑的声音适时响起:

  “臣以为司马公虽有些言过其实,但自长安沦陷以后,关内关东谣言四起,行在所上下急需一场大胜以提振人心,故司马公稍稍虚报战果,也无可厚非。”

  “况且关平一退,司马公的人马不是即刻北上汇合安西将军,然后共同去接应左将军了吗?”

  “若以此怀疑司马公,未免有些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刘晔顿时怒目而视。

  但徐庶自高升以后,已经是公认的不畏得罪权贵的。

  刘晔自讨没趣,只能对曹丕道:

首节 上一节 314/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