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51节

  麋威:“决胜于庙堂之上!”

  ……

  “太尉公好字!”

  “钟公所书,必为上品!”

  “此字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怕是天上仙人方可媲美!”

  “只恨我肤黑,不然让钟公作书于我背上,定能传为佳话……”

  钟繇望着一众阿谀奉承的官吏,心中感慨不已。

  当初魏讽之乱,自己受到牵连,一度被罢免,人人避之不及

  如今东山再起,那些曾经疏远的人,反而更加卖力讨好。

  只能说权势的魅力,总是这般令人趋之若鹜,又食髓知味。

  暗自感怀一番身世,钟繇随口应付了几句,便将目光转向肃立在旁的另一人。

  御史中丞徐庶。

  那日宴席间,徐庶当众指斥曹洪无能,众人不以为意。

  没想到随后局势的发展,竟证明了徐庶之言。

  位卑的夏侯霸节节胜利。

  位高的曹洪却行动迟缓,致使关羽宛城大胜。

  并让夏侯霸的胜利变得毫无意义。

  经此一事,徐庶威望急升。

  有了忠直敢言,知人得失的名声。

  钟繇新官上任,正需要结营党羽。

  这位有能有节,且跟陈群、司马懿有所往来的同郡之人,正好入了他的法眼。

  感谢【莱茵哈特ya】的打赏!

第220章 豫州刺史

  “听闻元直打算再次上表,指斥曹子廉贻误军机?”

  听到钟繇喊话,徐庶上前道:

  “不敢瞒钟公,确有此事。”

  钟繇道:

  “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必死咬此事不放?”

  “南阳之失本就是预料之中。”

  “仔细计算时日,曹子廉其实行军极为稳妥,并没有故意迟缓。”

  “只是没想到关羽竟能这般迅速取胜罢了。”

  徐庶反问:

  “那钟公以为,此番南阳大败是谁的过失?”

  “征南将军夏侯伯仁?右将军徐公明?汝南太守满伯宁?”

  “总不能是钟公这位上任还不到一月的太尉吧?”

  钟繇闻言不由眯目。

  他算是听明白了。

  徐庶其实是在给这次南阳之败寻找背锅之人。

  而曹洪不过恰逢其会出现在那个位置上,很不幸地成为了一个很合适背锅的人罢了。

  谁让他是援军的主帅呢?

  谁让他恰好被天子厌弃呢?

  谁让他这人除了会打仗以外,全都是可以被人指斥的弱点呢?

  这一刻,钟繇思前想后,顿时有点惊叹徐庶的洞察力。

  对方居然早在战局明朗之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早早开始攻讦曹洪的私德问题。

  有了这个铺垫,此时再行指斥,便没了甩锅的嫌疑。

  反而可以自称一句有先见之明。

  或者这正是天子的本意?

  经历大起大落之后,钟繇十分珍惜眼下的地位。

  不愿意过多树敌,更不愿意失去天子的宠爱。

  想到这,他决定对徐庶展露更多善意,道:

  “太尉者,掌四方兵事功课。”

  “今朝廷大军有失,正该由我亲自出面替天子辨明将帅过失,元直但有想法,何妨与我直说?”

  徐庶闻弦知音,将早已备好的奏表奉上。

  “此外我私下搜罗曹子廉的罪证,但御史之言,终究不如太尉公能服众。”

  “若太尉愿意牵头此事,我必全力配合!”

  钟繇闻言未置可否,先打开奏表。

  只是一眼,眉头便皱起:

  “关羽欲以夏侯伯仁、满伯宁以及徐公明的尸首换取王师退兵三十里,但曹子廉隐瞒不报?”

  “正是!”徐庶信誓旦旦。

  “生者也就罢了。徐将军为国征战而死,正该取回其尸首厚葬,以彰其臣节。”

  “曹子廉为一己私欲隐瞒不报,使得将士寒心,英灵不安,如此欺君之罪,我岂能容他?”

  “你等会,你等会!”钟繇见他越说越激动,连忙打住。

  “曹子廉怎么就为了一己私欲?或许他认为关羽在使诈呢?”

  徐庶摇头道:“便是关羽使诈,他也不该自作主张隐瞒下来!”

  “依我看,他分明是畏惧夏侯征南归来之后也指斥他救援迟缓,继而大失人望!”

  “是,是这样么……”

  钟繇迟疑地看了一眼徐庶,又低头看了一眼奏表。

  说实话,他总感觉徐庶有些强词夺理的嫌疑。

  但该说不说,曹洪这人的私德确实不行。

  他真要干出这种事,倒也不足为奇的。

  而钟繇既然有心交好徐庶,或者说向他背后的那些天子近臣展露善意。

  那自然没必要为曹洪主持什么公道。

  况且,南阳之失,总归要有个人背锅不是?

  思虑妥当,钟繇便道:

  “元直言之有理。”

  “这样好了,我明日便上表将此事白于陛下。”

  “至于你,则继续搜罗曹子廉的罪证,务必证据确凿,不要错怪了好人!”

  徐庶连忙称是。

  翌日,钟繇如约上表指斥曹洪。

  而奏表转入台阁半两人后,许昌也有奏表递来。

  正是来自曹洪本人。

  他在表中说关羽欲以夏侯尚、满宠换取休战到明年秋后的条件。

  事关大将,曹洪自言不敢专断,请旨于朝廷。

  但此时台阁中指斥他欺君的奏表已经车载斗量。

  这一次请旨,反而有事后找补的嫌疑。

  一时间,关于罢将的声音,甚嚣尘上。

  ……

  “曹丕不是蠢材,不可能就此罢免曹洪的。”

  麋威看着李鸿递来的谍报,言之凿凿。

  “不过经此一闹,曹洪在军中威望有失,三万中军再难如臂使指。”

  “如此一来,我们这边防守的压力也会减轻许多,至少可以熬到入冬。”

  “这是徐公替我等争取到的时间,不可浪费。”

  李鸿承诺。

  其后又汇报了一些孙狼在山中招募的成果。

  都是当初被满宠打散遁入山林的各路义军。

  如今得闻关羽克复南阳全境,纷纷再次下山来投。

  麋威不打算将所有人都征募到军中。

  而是分出部分加入军屯,好尽快将南阳这片肥沃的土地利用起来。

  毕竟随着关羽增援陆续上来,方城一线,汉魏将军已经有了势均力敌之态。

  双方兵力均已达到十万量级。

  这期间的人吃马嚼,耗费巨大。

  没有足够的粮秣支撑,自己就会玩崩自己。

  稍稍叮嘱李鸿一番后,麋威又召来诸葛乔、邓艾,询问二田梳理的进度。

  其后又亲自巡视方城各处军寨,屯堡。

  其后带着援兵出叶县,顺势解了昆阳之围,却没有急于去收复定陵等城,只是继续维持与夏侯霸的拉锯之态,确保对方暂时没有明显的“败绩”。

  至于怎么利用这一点做文章,进一步压制曹洪,干扰魏军指挥体系。

  麋威只能选择相信徐庶了。

首节 上一节 251/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