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42节

  可城破之后,自己这些人怎么办?

  真要投汉吗?

  惟贤惟德……吗?

  昆阳令一时神情纠结。

  徐邈哪会看不出他的心思,道:

  “不瞒县令,我其实并不相信那麋威会轻易归还俘虏。”

  “依我看,这次的信与前两次并无区别,都是诡辞而已。”

  “若因此进退失据,反而中计。”

  昆阳令这才稍感安心。

  翌日一早,东方既白。

  城外汉军打开辕门。

  有汉军骑士兜着一大群老弱妇孺,浩浩荡荡往昆阳城而来。

  而这一侧的城墙上,魏军早已严阵以待。

  徐邈甚至在城门后堆了好几重鹿角,并派了弓箭手驻防。

  饶是如此,旁边的昆阳令看见成群结队的汉军,仍是抖如筛糠。

  但徐邈已经顾不上去安抚他了。

  因为汉军将老弱们遣送至一箭之地左右,便断然回转,次第归营。

  居然真的只是送还人质,没打算夺城!

第212章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汉军居然真的释放了人质!

  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没有趁机上前夺门。

  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将人放了回来!

  见到亲人安然无恙,城中士民一时欢欣鼓舞。

  唯独徐邈和昆阳令各自错愕不已。

  前者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不惜死节报国。

  后者同样做好了最坏打算,不过的另一个方向。

  但无论如何,随着这日汉军归营之后,再无更多动静。

  真相已然清晰。

  就是白给!

  明明白白地给!

  甚至连徐邈的家眷,也都无条件送还。

  “那麋威……可有失礼之处?”

  徐邈看着花容未改的女儿,又是后怕,又是疑惑。

  徐氏轻轻摇头:

  “一群军汉自是口无遮拦,但麋将军本人并无失礼之处,言语间反而对大人颇有赞许。”

  徐邈张了张嘴,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

  反倒徐氏见他如此模样,心有灵犀:

  “大人是怕他暗中使坏?”

  徐邈蹙眉:

  “他自江夏一路过关斩将而来,总不至于是来专门讨好我的吧?”

  旋即目光落在木案上。

  三张黄纸。

  三次射入城中的信。

  整整齐齐地平铺在眼下。

  徐邈闭上眼。

  字句早已刻印脑海。

  第一次是谎称关羽已经夺取了宛城。

  第二次是谎称民屯田租将低于大魏。

  第三次是谎称归还人质……不,这个确实归还了。

  徐邈蓦地睁开眼,看着一脸迷糊的女儿。

  猛然瞠目。

  徐氏吓了一跳:

  “大,大人想到了什么?”

  徐邈:“我且问你。你在敌营中,可有打听到什么风声?比如说……授田,户调之类的?”

  徐氏想了想,点头:

  “确有这说法。”

  “据说关羽有意在南阳仿照朝廷广开民屯,田租比朝廷低一成。”

  “女儿归来时,还听到不少乡人议论要不要干脆留下来,投了关羽……”

  砰!

  徐邈猛然拍案而起,直奔门外。

  ……

  翌日午后,昆阳城下。

  汉魏各出数骑,在双方弓弩射程之外的空地上会面。

  徐邈终于看到了那个叫麋威的汉将军。

  一时惊叹于对方的年轻。

  倒是麋威早就打听清楚徐邈的底细,执礼拜见,口称贤长。

  徐邈避而不受,开门见山道:

  “足下何故以大言欺诈我朝士民?”

  麋威平静以对:

  “威所言字字真诚,贤长何以无端猜疑?”

  徐邈冷笑:

  “若你国果真少收一成田租,来日仓廪不实,如何与圣朝争天下?”

  “此国之大利也,非市井商贾之小算。”

  “一户少收一分,那千家万户的总算便要损失亿巨!”

  “贤长问得好!”麋威不慌不忙。

  “实不相瞒,其实此策我朝大将军(关羽)先前也有类似的疑虑。”

  “但我跟大将军说,这道账,不是这么算的。”

  “假使天下之民有一百户,两国各五十。我少收一分租,那加总起来,就是五十分的利差。”

  “尊长方才所言,是这个意思吧?”

  见徐邈下意识点头,麋威接着道:

  “可问题在于,那一百户人,不是死物。”

  “生人,有手有脚,会思考,会走路。会计较利益得失。”

  “若能在我国少交一分租,为什么非要留在你国?”

  “若军事上我不敌你,屯户农夫们没有选择,倒也罢了。”

  “但现在不是有选择了吗?”

  “人皆逐利。”

  “我让一分利,若能多得十户,便足以弥补损失。”

  “而你虽多收一分利,但损失十户,总算又有何益?”

  “而愿意逐利的又何止十户?”

  “天下又何止百户?”

  “假若天下之民九成投我,你纵然能收到九分田租,又何以充实仓廪?”

  说到这,麋威遥指对方身后的昆阳城,道: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苟不得人,必不济事也!”

  徐邈随之望去。

  此时昆阳城头上,早已挤满了观望的士民。

  当中不少都是昨日才刚刚归城的面孔。

  徐邈暗自一叹。

  对方这次的“信”,他确实招架不住了。

  他其实昨日想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才选择今日会面。

  徐邈:“我尚有一问。”

  麋威:“请!”

  徐邈:“既然我今日已经知晓这个道理,回头上书朝廷让利于民,你国何以相争?继续让下去吗?”

  麋威失笑道:

  “曹氏向来崇尚申、韩之法,尊长岂不闻韩非子所著的扁鹊故事?”

  “昔年扁鹊为蔡桓公诊疾,曾言道: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剂)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首节 上一节 242/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