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92节

  麋威应声记下。

  推诿是不可能推诿的。

  只能回去认真写好这篇小作文了。

  作为行在唯一的侍中,这本就是他的分内职责。

  好歹老刘是个偏务实的君主,喜欢有事说事。

  若是曹操父子那等建安大文豪,自己恐怕还得烦恼怎么润饰文字了。

  不然写得太干巴,是要被那群“文化人”集体鄙视的。

  思忖间,刘备忽然轻拍身前的伏虎纹车轼(扶手),叹道:

  “文休和卿父病了,卿知道吗?”

  麋威:“臣已听闻,说是入夏便犯病了。”

  “其中司徒公病得更重,几次差点熬不过去。”

  “而臣父则轻一些,秋前就病愈了。”

  许靖和麋竺的病,麋威是在归途上听说的。

  不过两人的病情不同。

  许靖纯属年纪大,身体虚弱。

  毕竟他生于汉桓帝时期,今年已经超过七十岁。

  是见证了一整段东汉末年皇朝衰亡史的活化石。

  而父亲麋竺虽然年纪也高了,但多半是被之前自己“阵亡”那半年给吓到的。

  听说这期间麋芳还专门跑回江陵把张神医给请入蜀中。

  后来随着自己存活的消息南传,父亲病情已经好转。

  于是张神医又被请去司徒府给许靖看病了。

  而麋竺则多了个后遗症。

  隔山差五写信来催生。

  倒也在情理之中。

  正好麋威也跟妻子分别大半年,甚是想念,便伴驾南归了。

  不过刘备并未言尽于此:

  “昔年故人,或老或病,也不知朕的阳寿还剩几年,能不能活到成就大业的一天?”

  对于这种问题,当然只有一种回答:

  “陛下春秋鼎盛,当无此虑也!”

  刘备闻言哂笑道:

  “朕若春秋鼎盛,那卿岂不是嗷嗷待哺的稚儿?”

  随即摆手打断居然打算直接承认的麋威,道:

  “旧人总要去的,新人总要来的,此乃天数也,非人力可以改变。”

  “就在昨日,朕收到刘子初的奏表,向朕乞骸骨。”

  麋威闻言一惊:

  “刘令君也病了?”

  乞骸骨,表面意思是官员请求将骸骨归葬故乡。

  实际是官员因年老或疾病等原因,请求辞官。

  麋威回想一下历史,隐约记得刘巴似乎就是这两年病故的。

  至于原因嘛,却又跟许靖和父亲不同。

  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刘巴作为尚书台名义上的一把手,实际上的二把手。

  不论工作量还是工作压力,都是仅次于诸葛亮的。

  繁重的工作压力叠加年龄因素,不病才怪了。

  估计张神医来看,也只会建议他立即退休。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跟丞相一样,能一直保持精力旺盛到五十多岁的。

  便道:“若刘令君致仕,尚书令便要另则贤良了,不知陛下可有属意之人?”

  刘备笑道:“卿可愿接替刘子初啊?”

  不是,爷们!

  麋威当然知道刘备在开玩笑。

  毕竟自己的年龄和资历还不到那份上呢。

  但谁让老刘是个喜欢破格提拔新人的主呢?

  他很怀疑自己一旦点头,刘备真会将自己推到那个枢要显赫的位置上。

  然后自己便要过上诸葛丞相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酸爽生活了。

  那往后没法躺平了啊!

  倒也不是说非要躺平。

  但这不是还要回家跟老婆生孩子吗!

  天天加班哪有时间人造人啊!

  于是心念一动,一脸慷慨道:

  “臣愿为陛下分忧!”

  “但臣听闻马季常在武陵颇有治绩,众议其人或可接任尚书令。”

  “臣自问才德皆不如马季常,只怕不能服众!”

第167章 梦中人

  提及马良,刘备顿时露出认真思索的神色。

  片刻后,颔首道:

  “季常出守武陵两年有余,确实该回转中枢了。”

  “也好,就让他接替子初吧。”

  又指着暗松一口气的麋威道:

  “你也别想耍滑头。朕又不是没生过儿女,耽误干大事了?回头朕还有差事安排给你!”

  麋威连忙应声。

  随后车驾继续入蜀,继续盘查沿途郡县的吏治、仓储。

  自建安十九年平定益州后,除非征战在外,或者重病难行,否则刘备都会亲自行郡。

  有时甚至会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

  当年蒋琬担任广都县长的时候,常常喝酒不理事,结果被刘备逮个正着,丢了官。

  全靠诸葛亮力保才得以起复,进入尚书台。

  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备自己兼领的“益州牧”,倒也名副其实。

  好在,越是靠近蜀地,各方面的问题就越少。

  可见刘备出征期间,诸葛亮等留守重臣还是将益州治理得不错的。

  今秋蜀郡大丰收,就是一个明证。

  等到达雒城时,刘备终于解散这次从征南归的兵马。

  打算明日回都城大宴群臣,庆祝这次北伐的胜利。

  并作必要的赏赐、抚恤。

  不过,就在刘备歇息了一晚,翌日准备入都城的时候。

  诸葛亮却突然自成都出迎,并带来曹魏使者的消息。

  刘备起初并不愿搭理。

  直到诸葛亮跟他道出来使的身份:

  曹魏右中郎将。

  徐庶徐元直。

  ……

  徐庶是个什么样的人?

  长久以来,在麋威心中都只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概念。

  演义故事里,徐庶为全孝道入曹营,终身不为曹氏父子设一谋。

  算得上忠孝两全。

  但正史中,虽然入曹营的过程大同小异。

  却官至御史中丞,为御史台之主,掌监察百官之权。

  比之诸葛亮的丞相固然不如,但官位绝对不低。

  而且御史就是典型的言官。

  怎可能不设一谋,不发一言呢?

  不过,在看到刘备听闻徐庶的名字后,失神了好半天不说话。

  麋威至少可以确定。

  这个人。

  在刘备心中。

  分量不轻的。

  见到徐庶,已经是第三天午后。

  之所以拖拉了一天。

  是因为刘备特意留一天时间沐浴熏香,以示郑重。

  “元直,还认得朕这张脸吗?”

首节 上一节 192/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