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91节

  正适合他们这种位卑而志高的年轻人大展拳脚。

  不过即便朝廷破格用人,区区斗食吏也不可能一跃成为两千石。

  那么高层的人事任命,还是值得关注的。

  便稍稍回忆近日看过的邸抄,盘点起来:

  “此战论招抚羌胡,马骠骑第一。”

  “但其人已经位极人臣,往上不好再加官,只能增添食邑户数。”

  “故此战封赏,多半要落在其从弟身上。”

  “但无论如何,如今凉州已经克复大半,马骠骑这遥领的凉州牧也算转虚为实了……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加官。”

  见李邵微微点头,杨戏接着道:

  “论战阵之功,偏将军黄公衡(黄权)第一、讨逆将军吴子远(吴懿)第二。”

  “陛下已经直接在陇西下诏,拜黄公衡为镇西将军,领金城太守,待车驾南旋之后,便要替天子镇守西陲,稳固河西。”

  “至于吴子远,则转拜镇羌将军,陇西都督,配合马骠骑自金城西出,继续降服余下的凉州郡县,以重开西域商道。”

  李邵听到这,了然道:

  “那往后我等若要赴河西任职,便要以马、黄、吴三位将军为上官了。”

  “这是自然。”杨戏道。

  “而且这三位大将中,虽然马骠骑名位最高,但他不擅长治理民事,往后怕还是以黄镇西为牧民主吏的。”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李邵并未停下,接着问:

  “那余下诸将,都有什么说法吗?”

  杨戏:“余下几位将军,便都是围绕关中方向来迁任了。”

  “如镇北将军魏文长,因功升拜征北将军,督汉中如故。”

  “张车骑则加邑户,从巴西太守平调为武都太守,以控散关故道。”

  “又翊军将军赵子龙,因功擢拜镇北将军,督陇右诸军事,继续断绝陇坂,以阻关中魏军西出之路。”

  “另调梓潼太守张伯恭(张翼)为天水太守,以协助赵镇北。”

  听到这里,李邵稍稍想象了一下诸将所屯驻的位置。

  若将关中看作一颗横放的鸡蛋。

  那此时围绕鸡蛋的周边,从最东边的襄樊,到最西边的陇右。

  依次驻扎了关羽、魏延、张飞、赵云四位季汉上将。

  这阵仗,哪怕是头猪也能看出王师下一步就要兴兵入关了吧?

  顿时激动期待道:

  “若明年能到灞河边上观柳,此生无憾了!”

  杨戏见他一时想着去凉州,一时又想着入关,不由嗤笑道:

  “关中四塞险要之地,哪里是说拿下便能拿下的?”

  “虽说今秋蜀郡大丰收,但新拓之地多是贫瘠乏食,唯有胡马胡骑算是增益,却仍要往北大运粮员以作稳固的。”

  “我料明年即便兴兵,也不会是大战了。毕竟去年此时,若非战机实在难得,本来也是打算今年秋后才开启北伐的。”

  “这倒也是。”李邵微微一叹,知道自己确实太着急了。

  “对了,听闻摔凉州要拜将了?”

  刚刚杨戏盘点了一大通,仍漏了一个此战瞩目耀眼的大功臣。

  便见杨戏道:

  “台阁公议,此战麋师善规划之功第一,肯定要拜将的。”

  “更别说陛下西征之前,曾与他有约定。”

  李邵:“此事我也有耳闻。”

  “奉车走马定凉,天子指渭拜将……这等扑面而来英雄气魄,闻之令人神往,将来定会载入青史,我只恨自己先前未能从军,竟不能亲历此事!”

  杨戏连连颔首,深以为然。

  如果自己亲眼见证,定能注记得更详细,为后世谱写一曲季汉英雄的赞颂。

  李邵:“所以,真要拜为第三位军师将军了?”

  “军师”之号,刘备只封过两人,一为卧龙诸葛亮,二为凤雏庞统。

  所以李邵才说第三位。

  杨戏摇头道:

  “陛下本意是在军师、昭武二号中择其一,以彰显麋师善此战功绩。”

  “但诸葛丞相上表言,麋师善之器,非止于军略,当贵显之。”

  “陛下纳其言,另拟新号,班位在军师将军之上。”

  李邵更好奇了:“是什么?”

  杨戏微微吸气,道:

  “昭汉将军。”

第166章 新旧交替

  昭汉将军!

  班位在军师将军之上!

  那不就是仅仅位次于四征四镇,成为诸重号将军之下的第一人了?

  而且“昭汉”二字在季汉政权内,本就极具象征意味。

  与麋竺当年的“安汉将军”可谓异曲同工。

  李邵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仍是羡慕不已,叹道:

  “一个麋安汉,一个麋昭汉,这麋氏一门二汉,可比我家的李氏三龙显贵多了!”

  杨戏早就惊叹过。

  此时听到李邵的说法,顿觉有趣,于是再次提笔,在竹牍上记了一笔。

  李邵对此见怪不怪了。

  忽而想起昨日听兄长提及一事,道:

  “听闻洛阳将有使者入蜀。”

  杨戏并未听过这事,不由怪道:

  “正所谓汉贼不两立。”

  “曹魏君臣定知陛下在定鼎中原之前,绝不可能与他媾和,遣使何用?”

  李邵:“我亦是此论。”

  “不过我兄长说,魏使入蜀虽然未必有用,但架不住江东鼠辈多想啊!”

  “昔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担心赵国合纵抗秦,故意与赵国议和。”

  “赵孝成王急于罢战,派名重诸国的郑朱入秦。”

  “魏、楚见郑朱颇得秦国礼待,便认为赵国没有合纵的决心,不再派遣援军。”

  “赵国因此孤立,终于被秦军大败于长平!”

  “原来是离间计!”杨戏顿时了然。

  一时愤慨不已。

  半是因为曹魏君臣用心险恶。

  半是因为某位大魏吴王首鼠两端。

  这种浅薄的离间计,没准真能让孙某人上套的。

  便道:“曹丕分明居心不良,干脆你我上书朝廷,趁车驾南旋之前,斥退使者,免得破坏刘孙联盟!”

  然而李邵却摇头道:

  “若是别人为使者也就罢了,偏偏来的是那位故人,当场斥退反而不美了。”

  杨戏闻言一愣:

  “故人?”

  ……

  “朕不喜欢滥用刑杀。”

  “当年定蜀后命学士制定严峻律条,乃是图一个乱世用重典,以扭转刘璋之时蜀地的靡靡风气。”

  “卿等既为朕所用县吏,知法而犯法,若不依律严办,朕何以取信于天下人?”

  “都斩了!”

  刘备一声令下,数名县吏被摘掉冠带,在一片刀光中人头落地。

  围观这场行刑的官民,各自肃然畏色。

  却鲜有人不满。

  因为刘备今日所杀之人,都是刚刚被查出偷盗官粮,罪证确凿。

  不过,旁人只道刘备在严明律法。

  而麋威一路跟随刘备南旋。

  当然知道刘备在归途中严查粮储,与这大半年在凉州、陇右的见闻不无关系。

  关西乏食,而关中魏军不能接济,以至于被汉军所趁,一举鲸吞。

  今后换成季汉来接手关西,若同样不能接济,他日未必不会得而复失。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作为此战的胜利者,若不能吸取失败者的教训,那就太可笑了。

  这时刘备又劝勉了一番余下吏员,便转回天子车驾,对特许同乘的麋威道:

  “朕当初命孔明、孝直、子初等人制定《蜀科》,本为权宜之计。”

  “如今国土已经增长,不同地方人情有别,也不能一味刑杀。”

  “将来还要继续完善,以全国家法度。”

  “卿记下此事,回头写一篇策论,转入台阁公议。”

首节 上一节 191/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