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家父文宣帝 第54节

  到了地儿,居住的环境让人直皱眉,清风里还真就跟名字一样,除了清风什么都没有,见到有官兵似的队伍行来,百姓连忙躲避,很快街上消失了人迹。

  “多谢太子相送,介这便失陪了。”

  颜之推一拱手,就打算回家去,可他马上被人给拉住了。

  “太子,这是何意?”

  高殷叹了口气:“让文学之士住在这个地方,岂不委屈了颜先生?”

  颜之推笑了笑,抚须道:“大齐以武立国,还需防备西贼,这也是无可奈何。况我南方失国之人,于北国得一居所足矣!”

  “先生这么说,实在让我难受。”高殷摇头叹息:“请先生的家眷都出来吧。”

  颜之推满头问号,很快,他的妻儿就被请了出来,颤抖着来到颜之推身边,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勿怕,这是太子,不是至尊。”

  颜之推安慰妻儿,但他心里也没底,毕竟是至尊之子,难保不会和至尊有什么共同爱好。

  颜家人上了车,车驾就缓缓驶离清风里,见到周围的民众多了起来,颜之推逐渐放心,甚至开始幻想,难道自己喝了一顿酒,就被太子看上自己的文名与放狂,要重用自己?

  “到了。”

  颜之推抬头,看见雄伟的大都督府,忍不住错愕,随后又被府兵们引领着进入,在一处厅堂里等候。

  妻子询问他是不是得罪了贵人,颜之推说自己没有,可又忍不住怀疑起来,莫非太子是觉得自己在尊驾前饮酒,失了体态,要狠狠教训自己?

  他又开始不安起来。

  过了片刻,太子高殷终于出现,正坐着的颜家人连忙起身行礼。

  太子非常随和,让他们免礼,随后说道:“我向至尊讨要了先生,实在是喜爱先生的才学,希望能陪在我身边,日日接受指点。”

  颜之推口称不敢:“齐国自霸图云启,便广延髦俊,各王府中章华流采不绝,文采斐然者烟霏雾集于邺都,介不过是一下士,何足道哉?”

  高殷笑道:“先生谦虚了。您博览群书,无不该洽,词情典丽,甚为梁元所称,我亦有所耳闻。”

  颜之推闻言,嘴角有些上翘,无论是有意打探还是无意间听闻,都说明高殷确实看重自己,这让他颇有些得意。

  若太子荣登大宝,地位稳固,那他的好日子可就在后头了。

  “尤其是您不好虚谈,弃庄、老而习礼、传,这点让我非常敬佩。齐国如今风气浮华,肤浅者众,朝市迁革,门胄沦胥,我对此非常不齿,觉得唯有您这样学富五车者,才堪称学士。”

  高殷顿了顿:“我新立了一个文林馆,目的是选拔才干文士,为皇家纂文,以供阅览,同时引领国流,厘正风气,正需要颜先生这样的人。”

  “因此欲引先生入馆阁,为馆事,可乎?”

  高殷解释,馆事按他的标准,是从六品下的官衔,虽然不如中书舍人的正五品上,但比奉朝请要高,也算升了一品。

  颜之推颇有些意动。

  思忖片刻,他又谦虚了几句,被高殷给够了面子,心满意足,于是借坡下驴,顺势成为了太子的臣属。

  高殷对此并不意外,但还是颇为喜悦,有种玩历史游戏招募到名臣的感觉,颜之推不仅自己是有列传的名臣,写了些《颜氏家训》这样小有名气的著作,而且未来他还会有几个学问不错的后代,比如颜真卿。

  “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扰先生一家了。居所已经整理好,先生用完餐,就可以休息了。”

  高殷离开,便有侍者端来精美的菜肴,等颜家人用完,便引导他们去往府内居所,是在文林馆不远处的一所别院,里面放好了各类生活用品以及帛绢布匹,甚至还放着许多的酒,上面有高殷的亲笔字,【赠豪饮贤士】。

  这些东西让颜之推的妻儿惊叹,还没来得及分享喜悦,就听见奇怪的声响,见到颜之推眼角蠕动,还没饮酒,就留下了两行清泪。

  “太子!”

第105章 耳目

  高殷回到了府中办公,这些汉人文士闷骚得很,不能像刘邦一样甩够钱然后摆着张臭脸,需要拉着手手给他们掏心掏肺说知心话,像泡妹子一样泡他们。

  要是他放颜之推回去,再派人上门邀请,没准颜之推醒酒之后直接婉拒了,那还不如今天直接带过来,给点小威胁再给够安抚和待遇,让他在家人面前长长脸,这也算是一种吊桥效应。

  如今看来,效果不错,也是因为颜之推是亡了国的流臣,不怎么难搞。若是齐国本地成了型的士人,有一大家子沾亲带故要关照到,就不得不给他们让出部分职位,比收买南朝流臣麻烦得多,而且人家知道大概的底线,也知道齐国政治生态,磨洋工不出力,自己也不好真把他们捏死。

  他接下来要处理的这件事,就比颜之推麻烦了不止一点。

  “唤李鹤。”

  不多时,李鹤来到屋内,跪向端坐于案前的太子。

  “刘向的事,你做得很好,帮了我一个大忙。”

  闻言,李鹤将头磕出重重声响:“这是奴婢应该做的。”

  “嗯。所以我很好奇,你到底是怎么得到这个情报的?刘向之前藏在哪?”

  李鹤犹豫了。

  他想起那帮非常好用的人,虽然自己控制不住,但能借着太子的虎皮来与他们保持联系,还能让太子以为是自己的本事。

  如若和盘托出,自己就只有一个引荐之功,未必能有瞒下来的好处。

  可……要不告诉太子,事后被查出来,是欺君之罪。

  屋内骤然无声,李鹤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忽然想起太子还在等待他的答案。

  “奴婢不敢说。”

  还是沉默。

  李鹤不敢抬头,汗却越流越多,他怕汗滴在地上惊扰了太子,想用手擦拭,又怕太子叫人来,把这个没礼貌的东西拖下去。

  恐惧在李鹤心中蔓延,他愈发害怕,想要求饶恕罪,就在这时,听见了太子的声音:“嗯,恕你无罪。说吧。”

  这句话像是天籁,李鹤如蒙大赦,再也不敢有所隐瞒:“奴婢偶然发现的……太子您救下王尚书之后,尚书就躲回了他家庄园,我就想着能不能从他那知道一些消息,于是就派人盯着他家。”

  高殷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个奴才觉得王昕会记着自己的恩情,即便被发现,也会卖些人情给他。

  高殷顿时有些恼怒,人情是这么用的吗?虽然他不怎么在意王昕,那不是他设想中扳倒高演高殷的关键,但也不会这么使用人情,太浪费了!

  “说下去。”

  听太子语气转冷,李鹤连忙磕头:“是、是!我令人守了些日子,在尚书那没有收获,但却发现了一些人的踪迹,他们也在跟着尚书……”

  其实是那群人发现了李鹤的人,继而找上了李鹤,并吓得李鹤供出了太子,只是李鹤不敢这么说,只能说自己联系上了他们,并从他们那得知刘向就藏在王庄中。

  说到这,李鹤已经交代得差不多了,但他觉得还缺了些什么,忍不住道:“殿下,王尚书蒙您搭救,才能活命,结果他们家却把逆贼藏在庄子里,这是欺君啊!要不……”

  高殷没好气道:“要不什么?报告给至尊?”

  “是……”

  “闭上你的嘴吧!”

  “是!”

  李鹤不敢再说话,趴在地上瑟瑟发抖。

  能想到这个主意,多少是有些天才的,难道告诉高洋,他就不会要证据了么?刘向八成已经变成文刂口勹了,死无对证,而且王庄早就掩盖完了。

  退一万步,就算证明得了,最后出事的也只会是王氏,扯不到高演高湛头上,还平白折了王昕的关系,对高殷自己完全没收益。

  而且高殷感觉到了,这家伙还是藏了信息,他没发现而那伙人发现了,就说明那伙人要么踩点得比李鹤久,要么比李鹤厉害,所以那群人难道不会反过来调查李鹤?

  他们要是吃不准,还敢把消息透给李鹤么?

  没准自己这边都被人卖出去了!

  但是没有李鹤,自己还真不能知道刘向的计划,也就不能提前布置,所以还是要感谢这个家伙的自作主张。

  “我待会写个条子,是给你的赏赐,去东宫支用吧。”

  听太子如此说,李鹤安心了:“奴婢叩谢太子,太子的恩德……”

  “得了得了,你就告诉我,那伙人怎么联系?”

  李鹤不敢再隐瞒,只说他们留了暗号,需要的时候就在指定的地方留下痕迹,对方看到就会回信。

  高殷让他退下,等李鹤走后,他独自在屋内思索。

  这件事当然不能交给高睿等明面上的府兵们操办了,李鹤他也不放心,这奴才先不说别的,光是喜欢自作主张就很致命,不能大用。

  而自己这边是太子的底,很可能已经被对方摸清了,在这种情况下还对太子有善意的,高殷想起此前帮他宣传佛启谣言的那伙人,都有些神出鬼没,又极具能量,不知道是不是同一群人。

  再想想这个情报,刘向藏于王氏庄园内,这件事必是王晞主使,王昕也肯定知道,这么一想高洋要杀他们兄弟还真没太多毛病。

  甚至想得更阴谋些,刘向当初作乱,除了被高洋逼反的因素,也许还有着高演、高湛等人在幕后推动,因此他们才要庇护刘向,不让刘向乱说。

  而如果当日事情成了,搅乱了自己的武会后,他们也能带走刘向,在狱中偷梁换柱或者杀人灭口,因此才要扯上苏琼走程序。

  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动作被其他人看在眼里,才失去了先机,这些人就不会是高洋的人,而又与高演等人不对付……

  搞密探间谍特务,最好玩的就在这里,只要自己多疑,那除了自己之外的人全都能怀疑,瞬间生活在黑暗森林。

  “传周逸来。”

  周逸比起李鹤,有个最好的地方就是诚实。

  等他到了,高殷也不瞒着,将内容都与他说了:“你看如何?”

  周逸想了想:“应该不会是二王的耳目,没有这么自污的,尤其是长广王,让百姓骂自己为鼠精,他若事前就知道,绝对不会愿意。”

  高殷点头:“我也如此觉得。想来应该三叔或七叔有关。此前让你关注他们,查的如何?”

  周逸呈上资料,一边为高殷翻看,一边道:“有件事情没什么联系,但奴婢很在意。听说城中某地,多了一些会操青州口音的人,出手虽然阔绰,但一大群人住在一起,东西只租不买,出面的往往只有几个人。虽然没证据,可奴婢觉得,也许就是这伙人。”

  “有理。还有什么需要汇报么?”

  周逸说了几件,高殷暂时没发现要额外注意的,除了最后一件:“和士开已经被释放,正在回邺都的路上,不日就要回归。”

  “他终于回来了。”高殷微笑:“路线知道了?”

  “知道,他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得罪至尊的罪臣而已,侥幸被太子开恩释放,走的还不就是那几条路。”

  “很好。照我之前说的安排。”

  “是。”周逸犹豫几息,很快答道:“太子是否要接触一下这群人?”

  高殷点头:“正想着收为己用。”

  “不如臣出面打探,再回禀太子。”

  “也好……”

  高殷答应下去,周逸正要出门,又忽然被高殷叫住。

  “等一下。也许有更合适的人选。”

第106章 搜觅

  翌日清晨,从寅时开始,就有府兵在街上巡逻。

  许多人以为又要打仗了,或者觉着出了什么大事,问清楚后才知道,是太子的府兵在搜捕刘向残党。

  高殷已经与高淹通过气,由他的大都督府兵在前,领着部分京畿府兵在后,且这部分大都督府兵也是原先京畿府出身之人,这样能让京畿府的鲜卑军人反感的限度降到最低,而又隐约缔造出一种大都督府高于京畿府的错觉。

  即便如此,要收服京畿府的士兵仍旧很吃力,他们中绝大部分为鲜卑人,不怎么认可高殷这个太子。

  而那些汉人府兵被高殷单独列为一编,中间塞入少量鲜卑人,让汉人的成分不那么显眼。

  小群体往往比大群体更容易产生归属感,时日久了,同志会比同胞可靠。

  而后高殷让他们在邺都的里坊中穿梭,时不时抓出一批人来审讯,这很简单,但凡家中有刘姓之人,乃至刘这个字就可以扣帽子,全部带出来。

首节 上一节 54/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