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家父文宣帝 第246节

有关军中结社的说明

  省流版:高殷控场。

  详细版:

  我看很多人都对结社这方面的内容有异议,先解释一下。

  首先,是结社,不是秘密结社。

  我在434章里说的很清楚了,结社是“市井间比较正式、成熟的秘密乡党、游侠团体,这种团体有自己的宗旨、纲领、架构等框架,成员的纳退较为严格,是最高级的社党集合”。

  秘密结社是宛如白莲教、天地会那种,出于某种需要而不在世间正式显形的,与官府对抗的隐秘结社,所以他们天然反动。

  但反动的隐秘结社有名,不代表所有结社都隐秘和反动。

  其次,这个时代,结义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比如高欢和尔朱兆,这个都很有名了吧,【兆曰:“有香火重誓,何虑邪!”绍宗曰:“亲兄弟尚不可信,何论香火!”】

  翻译过来就是:尔朱兆满不在乎地说:“我和高欢都做了结拜兄弟了,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慕容绍宗耐心劝说道:“亲兄弟尚且无法深信,更何况,高欢只不过是你的结拜兄弟而已!”

  大多数读者对军队义气的担忧,其实早就是这个时代的常态了。

  而且高殷主控下的这个军中义气结社并不是这么浮于表面的兄弟关系,而是和整个天策府的架构深层嵌合的。

  我们先分辨清楚,我上面说过了,结社的前提是“有自己的宗旨、纲领、架构等框架,成员的纳退较为严格”。

  这完全符合天策府军的框架啊。

  宗旨是什么?是经过四百多章,书中的齐国一年多,高殷用《三国演义》、《后汉演义》、关羽崇拜等手法持之以恒的灌输的忠君爱国最光荣的思想。

  你为什么来到这支军队?是为了吃皇粮吗?

  是!而且不仅如此,你还要封妻荫子,还要让子孙一起享福!

  那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因为这里能满足你的愿望!

  那么为了能够满足你愿望的至尊,你要做什么呢?当然是要努力训练,武装保卫至尊了!

  而纲领是什么?那就是军法,是军中规制,你要遵守至尊和将领们制定的条款,才能有饭吃。

  架构呢?那自然也是军中的架构了,按照军队的要求,符合条件就可以一层层升级。

  所以这个义气结社的基础,是建立在对高殷保持忠诚的军队制度上的,你先忠君,先爱国,才认识了这群同袍,才发展成为了义气兄弟。

  那么假设高殷是你的至尊,你的神明,将领宛如你的父母,那么当你的父母和兄弟出矛盾的时候,你帮谁呢?

  是杀死兄弟做独生子女,还是杀死父母当孤儿?根据孝道的逻辑,你只能选前者。

  士兵不可能为了兄弟义气而反抗上级,因为上级是士兵最底层的情感来源。

  有国才有家,有儿才有妈,离开这个组织,你和组织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我想上过学上过班的都很清楚。

  然后,我还看到有读者说这样会发展成一心会,发展出全斗焕,还会有赵匡胤带着义社十兄弟来篡位。

  那么我请问了,赵匡胤篡了郭荣的位吗?他是不是等郭荣死了才有机会?

  那么反过来,郭荣不死是不是他就没有机会了?

  是郭荣死了,后周无主,赵匡胤才有的机会。

  同理,是卡卡死了,一心会才拱卫小将上台。

  你说现在搞义气结社是一心会,我不反对。

  那哪个王朝开国的时候不是一心会?

  是小团体支持刘卡卡支持李小将支持朱司令?还是秦人隋人元人投票把小刘小李小朱投上去的?

  而一心会会不会推翻全斗焕?那么谁是全斗焕呢?

  现在大齐的一心会是天策府,那么大齐的小将又是哪位呢?

  只能是高殷了啊。

  不知道某些人为什么一直觉得,会有一个新的全斗焕来踢掉高殷这个真全斗焕。

  然而高殷才是唯一的太阳啊!

  现在还没统一,搞一心会就是让大家跟高殷的利益绑定,一起打天下,而不是跟当初高王一样见势不妙脚底抹油。

  利益给够就可以让他们送死了吗?那彭乐从高欢那的利益没拿够吗?

  不搞结社不搞个人魅力大吸引,出几个彭乐,又说什么高殷没有英雄气,不能让部下效死力。

  这种问题到统一天下后,确实会是个麻烦。

  到那时高殷也不是死人,他是大齐这艘船的船长,会转舵改政策,打补丁焊死后门的。

  现在高殷自己是皇帝,又是国家二代目,大齐是新生王朝,还处在上升期,现在这些军队还是高殷出钱养军,全是自己的嫡系跟班。

  他才是那个万众瞩目的小太阳。

  搞个结社就受不了了,这怕一心会那怕义社十兄弟。

  而且就是有一心会,又怎么了?

  那不是上层权力真空了才给全斗焕可乘之机吗,要是高殷始终把权力控制在手上,那些潜龙还能有出头的机会?

  全斗焕怎么了,把赵匡胤朱元璋放到现在,不照样是被高殷当宝搞?

  难道后面李世民十六岁就自动称帝,然后齐国光速被唐国给灭了?

  建议看一看《五代十国时期义亲现象研究》这篇文章,里面应该说的很清楚了,义亲是藩镇林立,社会动荡不安的体现,而不是原因。

  先是天下大乱,社会不安,义亲啊家兵啊乃至土匪乞丐才有出头的机会。

  难道汉朝四百年,唐明各二百多年,就没有一个张邦周世民吴元璋了?

  肯定有啊,天下不乱,他们也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啊。

  必然是国家先乱了,义子和家将才有作为,而不是收了义子和家将才乱的。

  而且结社这种东西,不是我发明的,是从古至今一直有的,从春秋就有了,到唐宋那是经常有上千个结社?

  都是斜角都是反贼吗?不是的,有专门供佛的,也有专门从事经济和生活的互助活动结社。

  这里不会也要出几百个全斗焕吧?

  哪有那么多全斗焕,古代环境那么恶劣,不抱团真的难以苟活,大家也是抱团取暖,找个心理安慰。

  而且这套操作还有第二个进阶打法。

  那就是通过整个军队都信仰关羽,有兄弟义气联挟,然后通过高家将刘备曹操司马懿司马炎等三国雄王塑造成高氏诸帝的转世。

  同时加上高氏宗王本就有的佛王化倾向,把整个军队通过崇拜关羽→崇拜刘备→崇拜现人皇高殷,最终转化成齐族圣战十字军。

  高殷提现他们的忠诚,口念无生老母,真空家乡,让齐军一起做南海观世音菩萨座下的八十八名圣斗士,死后飞升佛国,享受七十二名仙女。

  不过这个进阶操作还得看情况,现在第一个操作就那么多人吐槽了,我都不知道后面能不能写。

  说到底还是我的写法太亏了,喜欢前期点一个看起来没用的废科技,到后面才揭示是符合时代的改革,但要么太涉政,要么就与读者群体的传统史观印象不符合,结果被骂得惨了。

  然而我觉得这是我个人比其他小说不同的地方,虽然我写得也菜,写得也啰嗦,但我希望尽可能地带你去领略那个时代,让你知道你生活在有水有电不用磕头不用服徭役的现代是有多么难得,再加一些骚操作。

  但如果实在接受不了的话,那也可以不这么写。

  说到底,我是拿来主义,只看成绩,写小说也是为了让读者看得舒心,我赚多点稿费,仅此而已。

第437章 善后

  “常山王落马啦!”

  几名武士驰马回往,边跑边吆喝着:“有兔惊马,常山王坠地绝肋之!”

  高演已经被剥夺了常山王的爵位,但众人还是按习惯称呼他为常山王,忽然听到这个消息,无人不感到惊讶。

  高殷更是大吃一惊,急忙让人备马,立即派御医和司药赶去事故现场。

  然而等他们抵达之时,高演已经咽气了,高湜抱着他的尸体痛哭流涕,高浟在一旁不断安慰。

  高殷看了娥永乐一眼,娥永乐用不为人所察的幅度点了点头。

  高殷长叹一声,跪在地上,不住叹息:“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六叔身上这么多伤?”

  娥永乐立刻回应:“常山王射猎,深入太过,我等一时跟不上;而后忽然有野兔窜出,惊吓了坐骑,常山王因此坠地。”

  被马掀倒本就十分危险,倒霉起来直接摔断脖子都是可能的。

  “而后……常山王为马所踩踏,我等迅速赶来制止,只是……”

  只是为时已晚。马脚上还打了马蹄铁,相当于数个男性的踩踏。

  事情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场诸人免不得叹息。

  “都是臣的错!”高湜嚎啕大哭:“若不是臣说什么,要和他比赛猎得兔子,就不会……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这不是十一叔的错。”高殷面露悲戚之色:“发生这种事,谁都不想的。”

  话音未落,他的声音带出了哭腔,高殷微微低头,遮住眼泪,片刻后,方才下令:“拉来车驾,将常山王载回府中。”

  众臣跪拜,皆称是,原本轻松愉快的打猎氛围,最终以悲伤结束,一路上诸人沉默寡言。

  车驾推近,这原本是收容鹿虎等大型猎物的车驾,谁曾想今次,却成为了常山王的运输工具。

  高殷脱下猎袍,亲自披在高演身上,忍不住伸手去触摸他的发髻和面庞,好一会儿才收回来手。

  “发生什么事了?”

  皇后此刻才与侍女臣下骑马归来,后知后觉地发问,听闻常山王意外坠死,她吓得双手捂嘴,连弓都没拿住,掉在了地上。

  侍女帮忙捡起,她也没去接过,而是靠近禁卫。

  了解了刚才发生的事后,她短叹一声,回到高殷身边,紧紧抱住沉浸在巨大哀伤中的夫君。

  诸多跟随打猎的宗王贵人们也没有心情再乘着马了,高殷回到自己的五色辂车上,从他登基以后,这就是他的专属坐驾,他时常坐这辆出门,即便是打猎,也会带出来。

  郁蓝像只巨大的袋鼠,紧紧挂在高殷的身上,一直跟着他回到车驾内,到这时,高殷才说了话。

  “你演得太过了吧?”

  “有吗?”郁蓝松开手,拾捋头发:“我觉得还行啊。”

  “你平时和六叔又没什么来往,咱们又与娄氏不和,按你的性子,不笑出声都不错了,哪来那么感伤?”

  高殷挠了挠头:“下次注意点,过犹不及,可是会让人发现的。”

  “发现又如何?”郁蓝拉开高殷的大腿,躺在上面,舒服得呻吟起来:“谁不知道高演是你的眼中钉?哪怕过十年、二十年,他也不过四十来岁,死了仍旧算在你的头上,不说是被你杀死,也说被你给吓死。”

  “既然这样,还不如大方一些,要我说,半年前你当场把他杀死在昭阳殿内,别人也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不代表无话可说,他毕竟是我的叔叔,做这种事不好看的。”

  高殷摇摇头,若是当时就杀死高演,那么高孝琬、斛律金等人一个也别想活,嫡亲的皇叔都要死了,那附逆的小辈和外臣还能逃啊?

  而当时既不适合杀斛律金,那样以后斛律光的起复就很麻烦了,也不适合对文襄嫡子下手,所以只能暂时搁置,日后开发。

  过了半年,娄氏已经势衰,风头也过去了。即便如此,动手也要干得漂亮一些,虽然许多人私底下都认为是自己做的,而且他们肯定猜对了,但至少明面上有一个过得去的理由,那就不会有太多人计较。

  说到底,高演已经失去了代表大部分勋贵利益的能力,为他追讨公义则要付出更多代价,谁也支付不起。

  至于杀他……只是彻底断绝娄氏支持者的念想,还有为政变的事情做一个总清算。

首节 上一节 246/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