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启陛下,上元佳节,乃国朝盛事,万民同庆,华灯不熄,欢娱连夜!今百姓翘首以盼,皆愿仰沐圣恩,共享升平!故臣请陛下尊旨,暂弛皇城宵禁,许黎庶尽夜游观,以彰陛下与民同乐之德!”
高殷点头,这是惯例,平时为了维护治安和贼人作乱,夜晚不得随意出门,而今天是节日,所以特开宵禁给百姓们玩个痛快。
高殷出生那年的元宵,就有尔朱荣的儿子尔朱文畅、任胄、郑大车的弟弟郑仲礼等人打算趁着没有宵禁,谋反叛乱,杀掉高欢立尔朱文畅,结果事情泄露伏诛。
有司官员献上册玺,高殷亲自盖玺,官员接旨后出门宣布解除宵禁。
高殷坐上御座,给百官赐予宴席,酒行三周后,高殷转入后殿,一面是给群臣喝酒享乐的空间,皇帝在座,臣子们难以饮得开心;另一面是更换衣服,要出宫改换场地。
车驾从宫中出发,经由主干道向早已布设好的观景楼台前进,沿途有诸多百姓围观叩拜,只见天子的车驾辉煌无比,两边扬起露布和画作,左侧是佛教各传说,右侧则显示高祖、太祖的威武,都是名场面,露布则记载了具体的事迹。
君王布施,万姓跪仰,祈福于国,口呼圣王。
在高殷的眼中,百姓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人戴着野兽面具,男人穿着女人的服饰,倡优和杂伎们在街上表演,诡状异形,俨然一副狂欢乱象。
他对这种场面倒不反感,而且百姓见到天子的御驾便会退避跪拜,高殷还要让侍从去传令,遇到喜欢的节目就停留下来看上一会儿,随后给予赏赐、再度前行,留下阵阵歌功颂德之声。
烛灯毕竟不如白昼,夜晚给了贼人掩护,忽然有变故发生,从东南方向飞来一支羽箭,射向皇帝的御驾。
它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却引起剧烈的恐慌,接着便听到高喊:
“有刺客!”
“诛杀暴君!”
百姓们顿时震怖,高声尖叫着逃窜,保安寺的不良人们与宫中禁卫则堵塞路口,严禁任何人随意进出,要把刺客揪出来。
“不要慌乱!”
高殷从车驾里钻出来,于人群中亮相。
“跪下,全跪下!”
禁卫下令,百姓们纷纷跪伏于地,只见新天子拿出一个铁制的喇叭,高声呼喊:“朕在此处,勿慌勿乱!”
高殷吸引了百姓的注意力,不肯跪的,以及还在逃亡的,是刺客的概率更大,不多时,他们就被擒拿到了,被带到高殷面前。
高殷环顾四周,所有人都在看着他,沉默着,等待高殷的决断。
要展示自己的气魄、胸襟,最重要的是天命。
老天在庇佑自己!
“松绑,给他弓箭。”
听到这个命令,禁卫们都不敢相信,娥永乐再次请示,高殷举起喇叭大喝:“朕说了,给他们弓箭!”
如此强调后,娥永乐等人才执行命令,将些许弓矢丢在他们面前。
刺客们也不知道会是这种情况,面面相觑,希望从对方脸上看到想法。
高殷将手臂从上衣中抽出,白皙瘦削的身材在夜色中展露,多余的衣服在腰部倒挂,形成一圈护腰。
接着他摊开双臂,拍打胸脯。
“来,朝这儿射!”
禁卫们大惊失色,连忙上前阻拦:“至尊不可鲁莽,若伤了玉体,臣等万死难辞其咎!”
他们磕头不断,高殷却笑着说:“吾乃天命之子,当世飞行皇帝,自有大任加于身、国家大愿必夙成,岂会为宵小所害?”
“至尊……”
“不得再劝!”
高殷一脚一个,将他们踢下车驾,随后面向众百姓,得意洋洋地大喊:“若朕不配作汝等之君,当死于此箭下!快,捡起弓箭!”
刺客们犹犹豫豫,见周围禁卫神色狰狞,不敢去拿弓箭,高殷随手拿起物件砸过去:“朕让你们动手!”
“怎么,刚刚不是很威风吗?现在给你们机会,却不中用了?!”
刺客们各有异象,有的害怕,起身向外逃窜,很快再次被抓捕,另一些则真的抓起弓箭,但禁卫们迈步上前,仓促之间,他们都没来得及瞄准,只得匆匆放弦,连两三米都没飞出,最后被禁卫们压在地上。
百姓们不明就里,只看见二三道弓矢在高殷身边飞窜,惊呼着捂住眼睛,却没看见他受到伤害。
高殷披上袍子,冷哼:“天命在朕,汝何得为!”
又指着刺客们:“刺王杀驾,朕现在就可斩汝,可国家有法度,当按律处刑——带下去,让大理寺论罪!”
新君的表现与先帝迥然不同,人群爆发出巨大的欢呼,争相追随天子的车驾。
高殷坐回车内,心脏快速跳动,心想陈山提找的这批人演技不错,等这出戏传出去,他又能在后世多留下一个典故。
那些箭矢离他远着呢,可哪怕是亲眼所见之人,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认为高殷在万箭之下毫发无伤,人就是会修改记忆、欺骗自己的动物,特别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凡俗不敢怀疑。
高殷离去后,不断有人诉说着刚刚的惊险,同时开始猜测起来,到底是哪些人要对新君不利。
观景楼阁被高殷命名为“紫极台”,是皇宫外邺都内最高的楼阁建筑,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全城的灯海,下面还设置了广大的会场,有精心准备的灯会、歌舞、话本戏剧和百戏表演,百官、勋贵及其家眷们都在此观礼。
从高殷在出宫时,娄昭君、李祖娥也同时前往此处,比高殷还快一些。李祖娥的仪态雍容华贵,崇高的地位让她心情变得愉悦,绍德围在她的身边,像条活跃的小狗。
禁卫的防护变得更森严了些,听说了刚刚的事情,不断有臣子过来问候,高殷一一安抚回应。
面对两个太后的召唤,高殷就必须亲自过去解释了。
新君未至,两后也就未曾上台,只等高殷一起。现在他已到了,于是众将臣拱卫,簇拥着最前方的帝后等人登紫极台。
娄昭君今天显得更加的虚弱,连路都走不好,需要人搀扶,高演扶在母后身边,甚至屈膝躬身来迁就娄昭君,看得许多老臣潸然泪下。
赚同情分呢这是?
高殷凑上前去,伸出手,请娄昭君随自己一同上阶,娄昭君收回手,一副惶惶不安的样子。
“不是湛儿,湛儿呢?”
高殷心里微怒,老东西在这里装可怜,但百官看着,他也要表现出孝态,于是跪在地上,伸手请求:“孙儿在此,太皇太后请安心。”
娄昭君却不看他,忽然指着一些老将,带着怀念的语气:“那是焉过儿?尉士真、窦世宁还在否?大王……大王呢?”
高演面色沉痛,轻声说:“母后,他们都过世了,高祖很早就不在了。”
娄昭君微微一颤,似乎现在才还魂,语气怅然若失:“是这样啊……我记得了。岁月不饶人啊。”
“呜呜呜……太后!”
“高王!!!”
鲜卑臣子们忽然齐刷刷的跪下,眼泪策马奔腾,像是水做的千军万马,朝高殷汹涌而来。
第392章 观灯
眼前状况让人措手不及,高殷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头顶,眼前灯海似乎都变成了血色。
此刻就是无声的示威了,政治的诀窍就在于此,关键在于如何获得选票。
比如说有两种投票方式,第一种是每人只能投一张,让齐国百官勋贵在皇帝与太皇太后中选择,多数人只会选择皇帝,至少是在明面上如此,因为这是法统,实际呢?很难说,但至少高殷和娄氏是在一个百分百的支持率内比拼的。
但另一种就不是如此,是每人都可以支持不同的人选,既可以侍奉皇帝,也可以忠于太皇太后,因为表面上,太皇太后、太后、皇帝都是齐国的统治者,是亲密的一家人,心怀鬼胎的人完全可以装傻,说着侍奉太皇太后就是侍奉皇帝之类的话,这就是所谓“清君侧”的逻辑。
在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危险了,因为每个人都能在支持高殷的同时更支持娄昭君,或许有七成的人会支持高殷,但也可以有九成的人拥护太皇太后,娄昭君此时展示的就是后一种力量,论起广泛普遍的支持,高殷并不如这个长者。
娄昭君略施小计,当着他和满朝文武的面,就营造出诸臣效忠高王,继而将忠心投射到离高王更近的渤海王妃身上。
这个阳光沙滩老婊子!
高殷现在就想下令禁卫们把她塞回车里,带到北宫软禁起来,可现场的将领一定不会同意。
因此他甚至认真考虑了,干脆在这里展开一场大逃杀,将所有反贼一网打尽。
理智迅速提醒他,不能这么做,失去如此多的干将,齐国的军事贵族会直接断层,同时也无法向世人解释。
即便是高洋都没有操刀过这样的手术,强行逆潮最终会导致所有人都起来反对自己。
高殷感到无比的屈辱和悲哀,他甚至怀念洋子了,有这样的老妈,怪不得要疯。
但他不能发作,元宵大礼仍在继续,只得下令加强守备,隐晦地提醒他们自己刚刚遇刺。
“孙儿扶您上去。”
高殷伸出手,想引领娄昭君登台坐好,老东西立刻晃动起来,须得高演搀扶,还朝宗室圈里的人张望。
她忽然伸出食指,指向一人:“澄儿!是你吗?快过来!”
众人侧目,见到高孝琬面上露出尴尬的神色,作为高澄的嫡长子,的确是有几分神似。
高殷没办法,只能让人将孝琬一同叫过来,娄昭君就牵着这两人的手登台,落在群臣眼中,颇为唏嘘和戏谑。
高殷甚至没办法生气,谁能对一个地位最高、又是长辈,还似乎神志不清疯疯癫癫的太皇太后发脾气呢?至少不是他这个才上位三个月的幼帝。
高殷负手而立,尽量展现出威严的姿态登台,皇位并不是皇权的终点,想要成为真天子,自己还需要努力。
百官臣僚、勋贵姻戚、宗王公主,齐国的统治阶层按照地位层级,一层层落座拱卫着上峰,乾明皇帝的权力格局展现在万民眼前,万民的代价是提供赋税和表演,在现实和精神双层面给贵人们提供娱乐的资源。
先是散花奏乐,燃灯供养佛身,无数的金银灿花在地面上飞舞,高殷看着像是一场大型的电焊活动,但众臣没有这个概念,只觉得千百紫光银电如狂蛇摇曳,将能够容纳万人的广场照耀得犹如白昼,甚至能对抗天狗,是齐国繁华到超越日月,与天地相连接的象征。
高殷打了个响指,侍从官匆忙下去传令,不多时,宫女和侍宦们提着巨大的彩挂,用滑轮拉到高处,接着点燃引信。
“是爆竹吗?”
“皇家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观礼的百姓们窃窃私语,早见识过的臣勋们则默默堵住了耳朵,人们凝固呼吸,翘首以盼,无声的期盼在空气中弥漫。
引信燃烧完毕,寂寥了起来,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然而下一瞬,烟花彩纸轰然炸裂,发出震天撼地的爆响!
就像大地的灵魂被唤醒,心脏在脚下颤动,人们只觉得地动山摇。紧接着夜空的幕布被无情撕开,炽烈的光芒挣脱了束缚,在黑暗中骤然爆裂、膨胀。
这还只是序曲,在地面上放置的烟花炮台发射出无数光点,它们前赴后继,直冲云霄,升腾到极致,旋即在最高处炸裂开来。
金蛇狂舞,银龙咆哮,青赤蓝紫交织缠绕,整个天幕被重新熔铸,像是连星月都被燃烧了一般,彼此追逐、碰撞、吞噬,又迸溅出更绚烂、更暴烈的花火。
一开始引起了惊慌,百姓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但周围加强了治安维持力度,逃无可逃之下,民众绝望的发现这些火光并不会伤害自己,这才渐渐放下心来,转惊为喜,他们惊慌失措的可爱模样也是贵人们赏乐的节目之一。
风暴云雷渐止息,引起诸人感慨唏嘘,似乎观灯节目就这样落幕了。
“掌灯!”
高殷再度下令,众多侍从抬着一个个大灯进来,其他人没想到还有二阶段,仔细看去,笑了起来:“孔明灯?”
即便不知道历史上的诸葛亮,也能在《三国演义》中看见诸葛丞相制孔明灯来抵御魏军,如今这一幕就落在眼前,顿时引起人们极大兴趣。
无数盏形似孔明帽的灯升腾而起,代替了星光在空中点缀夜色,有大胆的百姓靠近,高殷还允许他们在灯上题字祝福。
在后世来说很平常的环节,却在此刻提供了极大的情感抚慰,人人靠涌而来,让先生在灯上帮忙写下话语,甚至只有名字,而后看它们顺天飞升,带着祝福飘向远方。
这种新奇好玩意儿可不能让百姓独占了,臣勋们看得手痒,各公侯王孙公子也都跃跃欲试,绍德更是牵着李祖娥的袖子:“母后,儿也要玩!”
李祖娥拗他不过,笑着看向高殷:“便取来一些,让绍德玩玩。”
高殷早已准备好了,皇家使用的灯花比下面放的更加绚丽,几个孩子围在一起,高殷自己也玩了一个,亲手上书“乾坤清明”,而后燃起。
众臣见到皇帝放的灯花,不少人跪下叩拜,口呼万岁,让高殷心里稍感安慰。
僧众同样在一旁燃起孔明灯,上书“月光王者”,数十只这样的灯花排成队伍,占据了一片天穹,从紫极台的广场传播到整个邺都,无数的佛教徒跪下叩拜,重复念诵这四字,呼声在整个邺城连绵泛起,娄昭君转头看向高演,母子都能看见对方面上的色变。
“该是下一个节目了。”
高殷微微侧头而来,提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