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家父文宣帝 第128节

  看着老弟身上挂着的璀璨勋章,斛律光也颇为眼热,太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能把这东西刻得如此之好,这种工艺别说邺城,连晋阳都没有。

  “这东西,太子说在城内购物,能减免一成,还能进专门为咱们设立的会所呢!”

  斛律羡用手肘顶了一下兄长:“放心,兄长若是需要,我可借给你。”

  斛律光鼻孔出气,他才不稀罕。

  授勋完毕,人们准备退却,士兵却没打算散场,太子高殷亲自出席,又点燃了一波高潮。

  说了些套话之后,高殷接着宣布:“为了体现将士征战的辛劳,今日特意举办了新的表演活动,有意者可留下观赏,无意者可自行离去。”

  太子都这么说了,白马镇的军民自然要留下来帮帮场子,粟特商人为了讨好太子,也选择了留下来。

  见时间差不多了,高殷打了个响指,自有人下去安排。

  会场中央绕着圆圈,铺满了十道红绸缎,像是后世的操场。

  不多时,几名轻装骑兵牵着白色骏马出现,与其说是甲备,更像是浮夸的礼服,不堪一击的同时极尽艳丽,贴合身形的纹绣布衫系着华彩披肩,英姿勃发的造型令场中诸多女子惊叹。

  “太子这是要玩什么?”

  斛律光摸不着头脑,斛律羡想了想:“太子说,这个叫赛马。”

第234章 晋阳

  “我当然知道!赛马我还没玩过吗!”

  但眼前的赛马,斛律光还真没见过,骑手们身着华服,胯下坐骑皆为神骏,在向观众们展示、炫耀一番后,一旁的看板上打出它们的名字,一号为“太和改制”,二号为“信都建义”,三号为“韩陵之战”,诸如此类,都是些怪名字。

  太子派出了大量侍者,在他们的提示下,可以前往会场附近的站点,自愿购买每匹马的专属马券,再经过一小段时间准备,就会正式开赛。

  斛律光瞥了瞥嘴:“这东西有什么好看的。”

  半个时辰后……

  “冲啊!冲啊韩陵之战!侧身过去冲他,冲过他们啊!”

  斛律光手持马券大吼,像是得到他的祝福加持,三号马陡然加速,最终以半个身位的优势夺占第一,彩带被它挂在身上,骑手高举双拳,接受现场观众的欢呼与掌声。

  “我就说嘛,那匹马跟其他的不一样,是匹神骏!”

  斛律光哈哈大笑,跟着身边人交流起来,描述着刚刚的精彩战况。

  “阿兄,刚刚那一注,我们赢了五千钱。”

  斛律羡拉扯兄长的袖子:“阿兄眼光没得说的,下一注我们买什么?”

  “那就再买韩陵!”

  高殷所在的看台离这边不远,听见喧闹声,露出了莫名的微笑。

  他不怕斛律光这样的行家来下注,也不需要搞什么暗箱操作,就和打麻将一样,即便是同一群人,同一个场地,但当日状态与运气的不同,也会打出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正常的举办比赛就行,即便斛律光能看出哪些马比较好,但他不会总是赢,偶尔就会爆个冷门。

  其余更多人连马都不会看,只是随意下注,只要最终输的人远远超过赢的人,那么高殷总会赚的,赢家可能小赚,但坐庄的高殷永远不亏。

  赛马也只是一种形式,街上还有些小摊贩,专门售卖一种叫彩券的东西,购买了之后就能到指定的地点现场观看,又或者次日在布告栏上确认,若自己购买的号码对应上数字,那么就能获得对应的金额。

  通过它们来聚揽金钱,回收资金,并发放专门在白马使用的代币,同时附近私设的造币厂全都要剿毁,只使用官方承认的天保常平五铢等钱,将将白马城一带的经济控制得更加严密。

  让它成为一个特区,一个高殷派系更加舒服的乐土,大家玩得开心,高殷赚得放心。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白马城休憩了数日,高殷重新整顿人马,带着士兵们继续出发——不是回邺,而是前往晋阳。

  无论士兵还是将领都感到诧异,他们从邺都来,自然也该回邺去。

  “至尊在召唤我等。”

  高殷做出解释,到达白马城不久,就传来高洋的讯息,让他前往晋阳相聚。

  斛律光等人顿时紧张起来,太子和皇帝都在晋阳,这可是罕见之事,而且以今日之时局,难免不是给太子铺路。

  在如此风雨欲来的局势下,四月末,高殷率众抵达了晋阳。

  晋阳属并州太原郡,西南有龙山作为屏障,地形四塞,是天然的重镇。高欢也据此建立了霸府,此后自北齐灭亡,晋阳都是齐国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与事实上的国都。

  高殷出生那年,高欢就已经开始修建晋阳宫,为登基做准备,到了现在,晋阳的宫殿已经有了内外之分,平日娄昭君居晋阳,就住在内殿。未来高殷若是被废,也是软禁在此处。

  此时在晋阳郊外迎接的是外兵省主唐邕与骑兵省主白建,这二人并称“赫赫唐白”,是高洋在晋阳所倚仗的重臣。

  而且这两人的后代也很有名,唐邕的孙子是唐朝宰相唐俭,白建的六世孙是白居易。

  高殷今日身穿白色素衣,披挂僧侣黑袈,头上带着荆棘花冠,脚下穿着草绳鞋。

  见到太子的奇装异服,两人有些错愕,不过很快恢复过来。对于太子的战功,二人不得不服,加之至尊亲命,两人朝高殷行了礼,便恭谨地说:“至尊在宫内等候太子。”

  高殷点头,随着兵马入了晋阳,整个晋阳就是勋贵的大本营,对太子的敌意不能表现出来,但也不至于特别好,充满了审视与质疑,乃至轻蔑。

  这种轻蔑不是由于高殷所谓的汉儒身份,而是从高洋继位以来,为了端平水、缓和鲜汉矛盾,持续性的打压鲜卑人,让汉人上桌。

  因此逐渐失去特权的鲜卑人们,自然而然对新兴派系产生敌视,如斛律光这种已经接收了橄榄枝者,自然无忧,但贺拔仁等老鲜卑没有得到拉拢,排斥也是应有之义——若高殷登基,那么晋阳的前途,肯定不如此时明亮。

  不过太子刚立了赫赫战功,这倒是不容他们小觑。见到眼前的军队军容峻严,服着华美,士气高昂,纵是不喜太子,也让许多鲜卑人赞叹,或敬佩,怪不得能打出如此战绩。

  更有鲜卑人不无嫉妒的想,因为是太子,得到至尊的支持,才能组建这种军队,若他们有同样的资源,肯定比太子打得好多了。

  有人见到斛律光一部也在其中,心下叹息,没想到斛律光已经投靠了太子,这齐国的局势,又变得浑浊不清起来。

  更让他们诧异的是,太子居然身着佛教法衣,头戴荆棘冠冕,身侧有僧众相随,念诵经文,恍若佛子之状。

  此前邺都关于太子乃月光童子转世的传言,也被刻意播撒到了晋阳,晋阳佛风深厚,佛寺石窟众多,这点对晋阳人的影响也很大,他们可以不服汉人太子,但月光童子冥冥之中有着愿力,不敢明着抗拒。

  人心纷乱,不管晋阳如何想,终究是要迎接太子,众多军士跪伏于地,目送太子行过。

  除了康虎儿等护卫,其余军士都被安排下去,高殷问向出来迎接的侍者齐绍:“不知道至尊只召唤我呢,还是连带诸有功将士一起?”

  齐绍笑着说:“先是只有太子您。”

  “既如此,容我更衣。”

  高殷可不敢在高洋面前穿那身cos服,宗教的终点是神权,是最高的权力,若是被高洋认为他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想要跟老子气盛一下,指不定高洋又要发什么疯来。

  等他换上冕服,在一众侍从的拱卫下进入晋阳宫,见到的是娥永乐与高归彦等人,心里忍不住松了口气。

  是真高洋。

  “可是道人否?快滚进来,让朕好好看看!”

  里面传出一道亢奋的声音,随着它而泼洒出来的,还有血流与飞出的人头。

第235章 暗谈

  “至尊又在杀人了。”

  齐绍低声说:“太子请……小心些。”

  高殷点点头,从身上摘下金银珠玉塞入其掌心。

  到了齐绍这个地位,已经不缺金银,但贵人的示好不得不表示,齐绍千恩万谢。

  高殷进入殿内,见高洋搂着一具体态姣好的女体,面容如何他不知道,因为刚刚已经飞出了殿外去。

  偶然间瞥见高殷:“来了?等、等我一会儿。”

  看着散落在一旁的材料,高殷知道这家伙又磕了五石散,正处于燥热的散药阶段。

  明明是争夺天下的利器,却被用来满足肉体私欲,可高殷却连叹息都不敢,在战场上意气风发的太子,此时只能如同雕塑木偶一般站在原地,等待高洋完事。

  高洋却越看越顺眼,这个太子已经超出了他许多预期,甚至让他有威胁感,如果不是身体内有着更加致命的威胁,他或许已开始折压太子了。

  也就高殷是穿越者,才能忍受这个样子,否则让李祖娥、原先的高殷,乃至任何一个臣子看到这个场面,都会觉得能成为千古传承的昏庸典范。

  片刻后,高洋才回过神来,脱掉身上浸满汗液的女装,唤来宫女重新给自己更衣,这个期间他木然地站着,身上汗水滴落,像是一个呆愣的青年。

  直到宫女们散开,他才回过神来,看向一旁的高殷,露出和蔼的笑容:“坐。”

  有侍者上来打扫战场,将尸体抬下,这种小事不影响父子二人对话的心情,很快,场中只剩下他们。

  来时高殷曾听说,高洋在晋阳也没呆多久,布置好了后,便去了汉阳甘露寺深居。

  想来他也是怕晋阳有人作乱,若他死了,高殷又在前线,那么娄后和高演如果突然发难,在晋阳即位,那高殷无论是声望还是战力都远远不如晋阳拥立的高演,只能投降或逃亡周国。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洋就是高殷的保护神,只有他活着,高殷也才有着打仗捞取军功的基础。

  他不得不感谢眼前这个凶恶残忍的男人,为了让他继位大费苦心,还躲在甘露寺,遥控晋阳的局势,只是为了让他能安心作战。

  恶心的感动又蔓延出来,高殷不自觉,泪斟满双目,虽然一言不发,高洋同样感受到了,知晓自己的用心被眼前这个孩子所领会。

  他可真聪明。

  “小事而已。”随着血腥味扫去,这里又变回了普通而华丽的宫殿,仿佛从来没有那些恐怖的事情,高洋唤人拿来酒菜,与高殷小酌,听高殷说着战场上的逸事。

  “用棺椁来攻城?哈哈,可真有你的!”

  “五石散的原料,居然还能做这些事?”

  高洋或听得兴起拍腿,或大呼小叫,他的欢乐传播得很远,让殿外众人都感觉安心,还是太子懂得服侍至尊。

  “不错,真不错。若是当初汝在阿耶军中,玉壁怕不是问题,而今周国也已经被灭了。”

  见高洋喜欢这个话题,高殷想了想,说:“孩儿恰有一法,可以攻略玉壁。”

  “噢?嗯……阿耶倒是很感兴趣,不过等汝拿下再说吧。”

  高洋有些遗憾,高殷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出兵了,或许攻下玉壁那一日,他再也看不到了。

  他甚至希望高殷不要去打玉壁的主意,若是战败,军望受损,难保不会被他人所趁。

  这也是他在位十年,打了北狄和南貉,但始终没去打西贼的原因,他输不起。

  “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高殷饮下一盏酒,如是说。

  高洋眼睛微亮:“说得对!若我齐国自强,何惧西南北寇?只是汝可想好,如何安内?”

  “孩儿也到了娶亲的日子。”

  高洋点头,他想的也是如此:“不错。尔如今取得大胜,突厥那边必然惊恐,再许以珍宝重赂,其主必允。”

  高殷端着空酒盏,手指轻轻在上面敲击。

  “这还不够。若只联姻我与其女,则事不过我这一代,隔代即短,且关系又太薄弱了些,不能引为助力。不如接着联姻通好,邀请其国内勋贵来我齐国,一来搏攘王化,二来借其力共克西贼,三来分化其与西贼关系,四来……也能拱卫国基,震慑国内宵小。”

  就和宦官一样,宦官没有基础,只能依附皇权,相对的对皇权也最忠诚。

  突厥人只有和皇帝的联姻关系,因此也会聚揽在皇后的羽翼下,间接忠诚于皇帝。

  这样当然会造成突厥入侵,趁势做大,但也能制衡住鲜卑势力,把水搅浑。

  对他的分析,高洋颇为认可,当初他虽然扶持汉人世家,但说到底,也没敢重用汉人中的豪族,借他们的军力,让他们沾染兵权。

  这就导致越到后面,他就越发感觉鲜卑人的军力强盛,汉人有所不及,而今高殷敢用,也愿意用汉人豪强与突厥武装,他虽然也忧虑,但考虑到高殷的种种表现,心里长叹一声。

  也罢,让他去做吧,自己未能成就,他也许比自己做得更好。

  高洋抓拭头发,几条烦恼丝缠绕指间,其中还有一根银丝,让他感慨时不我待。

  “听说汝在前线,打着我的旗号用兵?”

  高洋忽然这么发问,让高殷提起戒心。

首节 上一节 128/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