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家父文宣帝 第116节

  聪明的百姓像风一般自由灵活,当周军来时,他们就会举起周旗,齐军入境,就又是齐人了。

  “那咱们就坐观胜负吧。”

  流言同样传入周军耳中,宇文邕看着战报,大为光火:“搞什么!纥干弘战死,五千甲骑尽没于贼?!”

  另一个同时传来的消息也是重磅炸弹,龙头不仅已经陷落,而且是一日就被齐军所克,正因如此,齐军才有时间入城伪装和布局设伏,让纥干弘掉入陷阱。

  纥干弘被杀虽然可惜,但宇文会下场未知,更让周人惶恐。

  晋公将儿子放出来镀金,结果消失在齐军手里,这个责任一定会要有人承担,否则……

  消息在周军营内引起大乱,连宇文邕都急得跳脚,宇文护一系的人马目瞪口呆,最终还是宇文秀拍打双手,唤醒众人:“事已至此,先想想办法。”

  周将们压制住恐惧,但心里对齐军强大至不可匹敌的印象已经竖立。

  原先周将就很清楚自家周军与齐军在野战的战力差距,特别是邙山被杀了大部,新招募的府兵素质良莠不齐。

  高层将领圈的衰弱,也是一定级别的将官都有目共睹的,昔年八柱国中的六位都已经去世,只有于谨和侯莫陈崇硕果仅存。

  而人有着灯下黑的思维死角,他们不知道齐国内部的政治泥潭,只知道齐帝前五年东征西讨打出一片天,现在这支军队又打出不同寻常的战绩,此刻正朝着这里进发。

  齐军比东魏时期更强大了,而他们周国却比西魏还要弱小,将士都被战报吓去了野战求胜的心情,只希望能稳妥抵抗齐军,不让他们打进河东腹地就是胜利。

  “怕什么!我们有着玉壁!”

  有周将出列,说着振奋的话,宇文邕抬眼,是三将之一的庞晃。

  这种话看上去还有战心,实际上已经打了退堂鼓,做好了不与敌交战的准备,见其他将领大多支持,宇文邕忍不住哀叹。

  折损了那么多兵马,即便胜了齐军,他回去也难辞其咎。

  “哼!国家兵马,远来至此,结果就只能困守城中,等着敌人来攻!”

  一将出列,对着帐中诸将大喝:“敌军虽然强大,但也不是不能战胜,我愿意率兵列阵,与敌交锋!”

  小将大汗明是大将军大汗果的儿子,大汗果战功卓著,因此周国别封大汗明为县公。小伙子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只觉得战阵上勇者为先,只要敢打,总能破敌。

  宇文邕比他年纪还小些,心里不断苦笑,若真如他所想,世界上的战争就简单了。

  齐军传说有二十万,即便有所夸张,十万左右也该有的,周军派出去的探子回报,柏谷城和稷山南部都有齐军动向,似是要大举入寇。

  而他们周国之兵不过六万,还折损了五千重要的甲骑,战力已经下降到了七成,若他不是周国宗室、天王之弟,光凭这个就足够掉脑袋了。

  这种情况,就不能贸然出击,在不擅长的野战继续被齐军消磨兵力,守城还能利用城防,将五万人的能力发挥数倍,勉强抵御齐军进攻;若出了城野战,只怕五千甲骑战败,变成了六万周军大溃。

  那他们将钉在周国的耻辱柱上。

  宇文邕打定主意,以坚守为主,不与敌野战。

  齐主高洋的传说,他也是知道的,若是落到了他的手中……

  宇文邕想都不敢想,他当初就是不想来掺和这档子事,结果被哥哥推上了风口浪尖,现在如坐针毡!

  年轻周将愤愤不平,出营便大骂自家懦弱,特别是晋公一系,完全没把宇文邕这个主帅放在眼里。

  但绝大多数人都安起了心,觉得宇文邕做得对,鲁国公不愧是天王亲点的“沉毅有智”,知道不要贸然送死。

  ……

  高殷亲自率军,三日内已经攻破了乐昌、胡营二防,如今正在猛攻新城防。

  这三防是周国大将达奚武亲自建立的,留下的人马也多是精锐,和新安戌不能比。

  然而世上没有难攻不落的城池,至少在高殷面前没有,只要给时间筹划,他就有办法攻克。

  齐军在行进路上,仍旧带着些许棺椁,一来方便运输,二来有着大用。

  曲沃、龙头这类城池,城墙高达八米,只能使用攻城云梯才能触摸到城墙。

  但坞壁这些地方是在野外重新设立的,不会比城墙高,因此可以用堆土的办法,不到一个时辰就能造出骑兵冲锋之路,强行攻拔。

  棺椁此时就发挥奠基之效,叠列好后架起木板,帮助齐骑冲锋。宪兵们在后监督,敢死营士兵拼死掩护,城内周军紧握武器,与冲进来或者说飞进来的齐骑作战,他们尽力了,但主要表现在喊杀和惨呼上,先涌入的飞鸦军们穿着简单轻便的皮甲,从土路上冲锋而下,践踏那些围着此处的周兵。

  高殷的妙妙小发明还在继续,这些飞鸦军最大的含铁量,就在马匹的脚掌上,他命令工匠按他的要求制造马蹄铁。

  有了明确的概念,工匠就能大概摸索出一套泛用初成品,这使得战马的脚掌被蹄铁所保护,更好地防御地面陷阱,同时踩在周人身上时,不仅利用人体作为缓冲,更能借助冲击力将周兵踩死。

  具装就不能这么跳了,容易摔成一个烂番茄罐头。

  只要周人不是傻子,就不会用脑子去接战马的蹄子。

  这是对于坞壁在山壁上的攻击,还有另外一路主攻他们的正门,双管齐下,分散两边的兵力。

  坞壁内的士兵并不多,仅有一千人,能守住五千人以下军队的攻势,但守不住高殷的万人。

  而且高殷还做了第二件小工具,微缩版的光武砲,之前的版本是攻击城防的利器,但又大又重,不方便携带,高殷拆分结构,也只带了两架光武砲。

  而这个新的投射炮不以攻击力为主,而是专注提高投射范围和精确度,在上面置放些许容易燃烧、挥发大量烟雾的艾草艾叶,混合进狼火、砒霜、雄黄、木炭等物,怎么有害怎么来,点燃之后丢到坞壁内——其实不仅是投射炮,组装云梯然后齐军站在高处抛投,也能丢入坞壁内。

  在后世,这多少要论个投放危险物质罪,然而在此时,是干扰城中守军的神操,坞壁内部烟雾迷眬,看都看不清楚,为齐骑的冲锋做了更好的掩护。

  而齐骑早就有所应对,戴着沾了水的面甲和护目眼罩,在坞壁内肆意攻杀。

第215章 破防

  “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什么阵势没见过?可这种打法,还真是没见过!”

  薛孤延大咧咧地感慨:“我以为当年高王背孤击虚,以五行六法攻城,已是世间攻城之极限,未曾想太子的智略更是深远,凡人无所及,给太子些许时间,兴许玉壁都能攻克啊!”

  他说的话没有人反驳,众将都在心里点赞,太子在军略上的确智计百出,很有鬼点子,据他自己说是天授,无论是不是真的,他总能整活是事实。

  有人惴惴不安地想起运输车队后面的首级,记完功后,太子也没有将他们丢弃或掩埋,反倒命人加以防腐,细细保存起来。

  有人问起,太子只是发笑,神情诡异:“日后有大用,我将借亡魂,请百万冥军。”

  这种话太渗人了,尤其他还是月光王,掌握天火与神雷,军中已有不少人为太子塑像,向其祈祷,这种与鬼神相连的话语,不仅让士兵敬畏有加,还给了他们充足的信心。

  我们大齐天上地下都有人脉,周军怎么打?

  “我国之主亲至,令曰:抵抗者全堡诛戮!归顺者宽赦亲族!”

  “继续顽抗的,不仅要族,而且还要以佛法镇之,使汝等先祖、子孙永世不得超生,永远做冥土幽魂!”

  随着战事顺利,将兵与太子们愈发亲密,已经到了公然称呼太子为齐主的地步。

  此刻他们纵马劝降,僧兵们手持禅杖,在底下摆开阵势作法,大声念诵。

  纵然有周兵想要抵抗,但齐军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降维打击,很快击溃了周军的意志。

  最终新城防也迅速攻克,投降者甚多,接近有两千人。

  这是因为齐军虽然只有不到两万人,但全是精锐,原本达奚武设置这三防,目的就是互为犄角之势,危难时相互支援。

  但三防总计兵力都达不到四千,支援的上限也就是五百,本身兵力就处于绝对劣势,何况还是出来和上万齐军野战?三处坞壁夺取的时间不超过半日,平均在两个时辰内就结束,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行军上。

  斛律平嘿嘿笑着,他已年过七十,在征战女人和享受富贵上宝刀未老,但打仗已经懈怠了。

  因此对跟随太子战斗的顺利,感到非常满意,原本太子帮他恢复了官位,他就感激不尽,想着为太子建立些功勋,不然不好意思。

  谁知太子的军队素质极高,打仗又有章法,全然不似一个战场新手,他乐得跟这样的主子捡军功。

  虽然因为贪污被免官出名,但又因此搭上太子这条线,斛律平感慨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他摩挲着下巴,想着大侄子的女儿似乎已经预定给了太子,可他家里也不是没有适龄的孙女呀。

  简单地清理战场,点记军功,大约一个时辰后,高殷部再度出发,前往稷王城。

  绛州这块地方就是周齐拉扯的主战场,其西就是玉壁,将三防拔除,就代表着齐国已经得了完整的新绛之地。

  虽然日后周军也能回来争夺,但高殷会在玉壁附近设立新要塞,卡住他们进犯的路线,保护后方的领土。

  三月八日,高殷所部到达稷王城,四日时间到达,比预定之日还早一日。

  “我军略作休整,后日向柏谷城进发。”

  虽然已经如此行军布阵,但张洁忍不住劝说:“太子,此举是不是冒险了些?”

  “唔……你是说分兵?”

  张洁点点头:“不如将乐城公与安德王两部唤回,巩固兵力,一举克敌。”

  “你说得也有道理,但我另有打算。”

  见张洁还没宽心的样子,高殷解释说:“汝不是武将,我特意为汝说明。我军一日拔龙头、大破五千周国甲骑,周军必闻风丧胆,不敢出城与我野战;既然如此,其即便有百万之众,又与独夫何异?”

  “且我军此刻被周人误以为是至尊,率兵二十万,岂有兵多将广而不分路并行的道理?哪怕考虑到后勤粮道,也要分成数路,才能发挥兵力优势。当年邙山一战,太祖也是亲率十万军将左路,彭乐为右路大将,最终大破周军。”

  二十万人要有二十万人的气焰,况且高洋这块牌子,就值得上五万大军,他向来都是亲自上阵的,嚣张至极,齐军不同样嚣张,就没有了他的风韵。

  几万人缩成一团,号称自己是二十万大军,一点都不嚣张,周人根本不会信,反而觉得齐军是在虚张声势,倒让他们提升了士气。

  一般军队会准备多出一些的旗帜,方便在战场上破损后更换,而清华军不仅带得更多,还在此时将它们全部取了出来,制造大军连绵的假象。

  “此刻正当分兵广进,使周人以为我等真有二十万,要与其开启国级大战,一战定国运。其前部先锋已败,所以更会龟缩在城中,以稳妥为主。”

  张洁忍不住说:“那也不该各分过万兵力,三千足矣。”

  高殷摇头。

  其实论起来,高殷手中的前锋营战力,远远超过分走的其他旗,五千前锋营实际上接近三万八旗的战力。

  而周军的战力至少差了八旗两个档次,新府兵还要差三档,不差的那些已经死在邙山里了,除了少部分周国名将,齐军在野外就是吊着周军打,何况高殷还驻守在稷王城?

  若是这种军队都在野战或守城战里战败了,那叫回侧路军队也没有用,还是趁早撤军的好。

  反过来,若是侧路双军没有足够的兵力,推进就会缓慢,不仅扮演高洋和二十万大军会显得笨拙,还会被周军抓住机会,主攻一路而击破,提升了士气。

  所以给高孝瓘他们分匀足够的战力还是有必要的,周军又没有监控和雷达,不知道高殷这一路具体是多少人,还是要交锋后才能摸清底细。

  这个时间,就是高孝瓘和斛律光夺取两边坞壁的时间,打扫干净绛郡,再请周军做客,来了就不要走。

  这时候就可以重新集中兵力,进可以三方一齐猛攻,退可以高殷自己诱敌,重演韩陵之战,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齐军手中。

  若是不分兵,带着四万军队,周军又不敢出来战,和他们大眼瞪小眼,旁边还有成群的坞壁群没有清理,这种情况下开打,比分兵更劣势。

  张洁勉强接受了这种说法,他是文人,战场经验不多,对于军事的想象就是双方摆开营垒、互相挑战对耗,最好是一比一的数字消耗,然后哪边输的差不多了就败了。

  这种呆板的想法,很容易被那些天才将领们偷袭,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只用了千骑就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夏军;唐灭东突厥之战,李靖率军夜袭阴山,前锋苏定方率两百骑兵,在浓雾掩护下衔枚疾进,突入可汗牙帐,吓得可汗连夜遁逃。

  所谓的以弱胜强,本质上就是将战场分割成小块,弱小的一方在某一小块利用优势战力形成了区域碾压,进而扩散影响,打击敌军的整条防线,最终完成战胜敌人、统治战场的目标。

  无数次战争都说明了,战局的关键在于战机,而天才将领能嗅出这缕命运的偏爱,优秀精锐的士卒能执行将领的命令,一旦把握战机,那就能迅速撕开敌军的防线。

  战争是公式最灵活的数学题,盲目套过往解题思路,只会陷入僵化思维,最后被敌军所趁。

  而士兵、器械乃至天气环境,都是解题的工具,这些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合时宜,宇文泰能在沙苑以一万之兵打败高欢的数十万大军,就是这个道理。

  “全军用膳,休憩一日,着令飞骑去联络斛律明月、高孝瓘,准备攻打柏谷城。”

  齐国与周国分别占据汾水北南,齐国偏北,周国偏南,所以高殷才会拔除周国的三防,又能继续往西驻扎进本国的稷王城内,稷王城往西七里,就是高欢城,当初高欢攻打玉壁的驻扎之地。

  文侯镇在柏谷城,也就是柏壁的附近、新绛县的西南。

  历史上,斛律光是先击破了柏谷城,随后又进拔了文侯镇,设立了栅栏而回归,之后又被周军抢了回去。

  而现在加上高殷这支队伍,趁着周军怯战这段时间,迅速攻破这两地,就能打通这片要地,同时与斛律光汇合,重新组成三万大军。

  下官依言而行,后日,大军向文侯镇进发,在此之前,高殷命人前往前面的周军营帐叫战。

第216章 阵斩

首节 上一节 116/2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