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618节

  内侍上前一步,将锦盒递到他手中,尖细的声音带着程式化的庄重:

  “陛下有旨,着熊廷弼亲启,其余人等退下。”

  周文焕等人应声退出殿外,殿内只剩熊廷弼一人。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取出里面的密旨。

  明黄的绫绸上,是朱由校亲笔所书的字迹。

  密旨的开篇,字字皆是对他的肯定:

  “卿督师辽东,亲率大军破平金,擒皇太极,灭伪金,解辽东数十年之困,功在社稷,朕心甚慰。”

  看到此处,熊廷弼紧绷的肩头微微松弛,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来了。

  这份认可,比任何赏赐都让他安心。

  紧接着,旨意又言:

  “卿所奏伪金降卒分阶处置、百姓安辑之策,深合朕意,准行。

  尔等封赏,已在议中,赏赐不日将送往辽东,以赏赐全军。”

  熊廷弼微微颔首,陛下不仅准了他的治理方案,还及时颁下赏赐,既是对他的嘉奖,也是给辽东将士的定心丸。

  可当目光落到密旨后半段,熊廷弼的神色渐渐沉了下来。

  旨意写道:

  “辽东既定,客军可暂回蓟镇休整。

  兵部侍郎张鹤鸣往宣府安抚边军,月余未竟,宣府边军颇有躁动,拟调辽东客军往宣府压阵,卿需妥善安排撤军事宜,勿扰辽东新定之局。”

  更往后的内容,熊廷弼越看,心中越沉重。

  “九边诸镇,近来多有不稳,卿需尽早厘清辽东诸事,整饬军备,若他处有乱,朕或需卿领兵戡乱。”

  熊廷弼将密旨缓缓卷起,眉头微皱。

  辽东虽平,九边的隐患却已浮出水面。

  至于原因,主要还是朝廷整顿蓟镇与辽东时,为肃清军中贪腐、剪除建奴内应,杀了不少人。

  蓟镇的总兵官、辽东的旧将,还有勾结建奴的晋商党羽,前前后后不下千人。

  这些动静,早传到了宣府、大同、延绥等边镇,那些镇中不干净的将领、官员,怎能不恐慌?

  他们怕自己步了蓟镇、辽东的后尘,怕朝廷的刀落在自己头上,故而张鹤鸣在宣府才会处处受阻,边军才会躁动。

  “看来,辽东的事,不能拖了。”

  熊廷弼低声自语。

  如今科尔沁部虽已归附,察哈尔部的残部仍在游离,若不尽快布局草原,稳固辽东侧翼,一旦他被调往他处戡乱,辽东恐生变数。

  如此。

  便又是数日时间过去了。

  自接了皇帝密旨,熊廷弼便将草原事务提上了日程。

  “明公,这是斥候刚传回的草原消息。”

  临时经略府中。

  刘兴祚将草原情报递给熊廷弼,同时说道:

  “科尔沁部的顺礼王已派使者来,说愿按之前约定,供出三千骑为大明驱驰。

  炒花内喀尔喀五部近来顺服,不敢有动作。

  察哈尔那边,粆图台吉和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又为了牧场起了争执,双方已在西拉木伦河对岸列阵。”

  熊廷弼抬手示意他坐下,将舆图往他面前推了推,声音沉稳:

  “陛下命你专司草原事务,便是看重你熟悉蒙古诸部的习性。

  如今辽东初定,草原若乱,辽东侧翼便难安稳。

  可草原若太稳,各部抱团,日后反倒成了隐患。

  咱们要做的,便是让草原‘乱而不溃’,既不让任何一部独大,也不让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大明。”

  刘兴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本就是辽东旧人,又曾在蒙古部落中周旋过,深知各部间的恩怨纠葛:

  “明公的意思,是‘扶弱抑强,分而治之’?”

  “正是。”

  熊廷弼指尖点在“科尔沁”的位置。

  “科尔沁部与大明最近,顺礼王布和又是个趋利避害的性子,咱们得先把他绑紧。

  你可从辽东文官中挑十个通晓蒙古语、熟悉律法的,以‘大明安抚使’的名义派驻科尔沁各旗,名义上是帮他们整理户籍、制定互市规矩,实则是盯着他们的动向。

  至于那三千骑兵,不能让他们单独成队,要打散编入明军斥候营,让他们跟着咱们的人巡边。

  一来用他们熟悉地形,二来也能慢慢同化,让他们认大明的军规,而非只认科尔沁的台吉。”

  说到炒花内喀尔喀五部,熊廷弼眼神闪烁,语气多了几分锐利:

  “内喀尔喀五部素来首鼠两端,既和建奴有旧怨,又不愿完全依附大明。

  拉拢的话,便许他们在开原增设互市点,允许他们用皮毛换大明的盐铁。

  但若他们敢不服我大明,便断了他们的互市资格。

  另外,你可暗中联络五部中的札鲁特旗,他们与炒花旗素有矛盾,咱们给他们些粮食援助,让他们去牵制炒花,咱们坐收渔利。”

  至于对付察哈尔部,现成的便有一个机会。

  “粆图台吉有勇无谋,却占着察哈尔的旧地。

  额哲是林丹汗的儿子,有正统之名,却兵力薄弱。

  咱们给粆图台吉支持,让他去打额哲。

  转头再让科尔沁部派使者给额哲带话,说科尔沁愿帮他‘恢复祖业’。

  两边都吊着,让他们打得两败俱伤。

  等哪一方快撑不住了,再稍微偏帮一把,总之不能让任何一方赢太快。”

  刘兴祚听得连连点头,又补充道:

  “若是他们察觉大明在挑拨,不肯再打怎么办?”

  “那就让蒙古人自己打自己。”

  熊廷弼从案上拿起一份皇商名册。

  “陛下已准我调十家皇商入草原,让他们带着布匹、茶叶、铁器去交易。

  对弱的部落,就赊账给他们,约定秋收后用牛羊偿还,利息定得高些。

  对强的部落,就压低他们皮毛的收购价,再抬高盐铁的售价,让他们赚不到钱。

  等他们依赖上大明的商品,咱们再时不时断供几日。

  到时候,不用咱们挑唆,他们为了抢物资,自己就会打起来。”

  刘兴祚越想,眼睛越亮。

  “明公这步棋,是要把漠南草原的力气,一点点耗干啊!”

  刘兴祚猛地抬头,语气里满是惊叹。

  他之前只以为是“扶弱抑强”的权宜之计。

  此刻才明白,科尔沁派官是为了插足部务、征调骑兵为大明所用,内喀尔喀“拉拢打压”是为了防止其抱团,察哈尔扶粆图台吉、通额哲是为了让残部内斗,而皇商的赊账放贷、贱买贵卖,更是从根上断草原的生计。

  不是要立刻征服,而是要通过长期的削弱、分化、经济控制,让草原再也没能力与大明抗衡。

  等到时机成熟,便是同化奴役,永绝辽东北面的隐患。

  熊廷弼笑而不语,说道:“草原上的事情,本经略就交给你了。”

  刘兴祚当即点头,说道:“草原局势,末将一定把控好!”

  后面熊廷弼又与刘兴祚聊了很久,之后其才告辞离去。

  待刘兴祚离去,熊廷弼让人将孙承宗请进来。

  孙承宗是今日方才到的。

  至于他到的原因,熊廷弼也猜到了。

  这是要权力交接。

  毕竟,他在辽东的威望太高了。

  功高有可能震主。

  即便是陛下信任,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与其到时候被弹劾而走,不如自己走。

  就在熊廷弼沉思的时候。

  孙承宗身着绯色官袍走进来,见案上堆着厚厚的文书,便知是交接之事,脸上露出了然的笑意。

  “经略公,多日不见了。”

  熊廷弼收回思绪,将文书一一推到孙承宗面前。

  最上面是流民安置名册,上面用墨笔标注着每户流民的原籍、人口、分配的土地位置。

  中间是土地清丈图纸,用不同颜色的墨线画着平金城周边的田埂、沟渠,连新挖的水井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最下面是军备整顿清单,记录着辽东明军的甲胄、火铳、粮草数量,甚至连每个卫所的士兵籍贯都有明细。

  “抚台。”

  熊廷弼的声音带着几分舒缓,少了往日的凛冽,多了几分郑重。

  “辽东的根基已稳,流民有了地,百姓能种粮,明军的军备也整饬好了,接下来的事,便交给你了。”

  孙承宗点了点头。

  他与皇帝早有密信往来,知道陛下有意调熊廷弼去平定九边之乱,也清楚熊廷弼此刻的心思。

  他抬眼看向熊廷弼,语气带着几分谦虚。

  “经略公放心,如今辽东有辽军三万余,民心归附,又有你定下的章程在前,我孙承宗做个守成之人,守住这份局面,不让辽东再生波澜,还是能做到的。”

  “抚台过谦了。”

  熊廷弼笑了笑,眼底满是信任。

  “你在辽东虽然不久,但深知此地的民情、军情,比我更懂如何守好这片土地。

  如今有你在,辽东便是铁打的营盘。”

  吩咐完这些事之后,熊廷弼心中放松了不少。

  建奴已灭,辽东已平。

首节 上一节 618/7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