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530节

  一旁的杨涟端坐在侧,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神色依旧沉稳,闻言缓缓颔首,语气带着几分认同:

  “经略公慧眼识珠,肯给新人机会,才让李鸿基有了施展的余地。

  换做旁人,未必敢将阻截皇太极的重任,交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参将。”

  “都堂过誉了。”

  熊廷弼摆了摆手,脸上却难掩自得。

  他将战报放回案上,语气却陡然变得锐利。

  “我大明兵多将广,一个参将便能让皇太极丢盔弃甲、遁逃向北,可见这建州女真,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日了。

  皇太极倒是能跑,往北面去了,可赫图阿拉跑不了!”

  说着,他起身走到舆图前,看着赫图阿拉那个红点,眼中的杀戮之色已经掩盖不住了:

  “建奴这次为了突袭科尔沁,几乎把精锐都带了出去。

  经过我军一番拦截,皇太极麾下不过一万余人,还是蒙古八旗和女真杂役拼凑的,他现在已经不足为虑。”

  “倒是赫图阿拉,还有数万女真人。”

  谋士周文焕放下茶杯,走到舆图旁,目光顺着熊廷弼的目光看去,轻声补充:

  “明公,据斥候回报,赫图阿拉城内守军不足万人。此时若挥师北上,正是拿下它的最好时机。”

  “本经略正有此意!”

  熊廷弼猛地转身,眼中亮得惊人。

  “皇太极现在像条丧家犬,躲在海西女真旧地不敢露头,他手里那点人,已经翻不起什么大浪!

  只要咱们拿下赫图阿拉,毁了他的老巢,断了他的根基,就算他逃到天边,也不过是个孤家寡人,迟早要被咱们擒杀!”

  消灭一个大患,最简单的,就是屠杀灭族!

  放一个车轮,将男丁杀光,所谓的建州女真,也就成了历史了。

  只有除掉建州女真,辽东才会真正安定!

  思及此,他当即唤来亲卫。

  “传我钧令!命刘兴祚暂缓追击皇太极,率骑兵绕至赫图阿拉东侧,堵住其回援之路。

  命陈策率步兵主力,即刻从大柳河出发,直奔赫图阿拉。

  再命李鸿基守好大柳河冰堡,防止皇太极回窜。

  三路人马,务必在三日内完成合围,一举拿下赫图阿拉!”

  “遵令!”

  亲卫轰然应诺,转身快步走出帐外,将命令传递下去。

  白虎堂内,烛火摇曳,映着熊廷弼自信的脸庞。

  若真能拿下赫图阿拉,辽东的战事,或许真的能彻底结束了。

  “这一战,咱们不仅要灭了建奴的老巢,还要让草原各部看看,敢与大明为敌,便是这般下场!”

  就在熊廷弼壮志满怀的时候。

  亲卫捧着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进入白虎堂。

  “经略公,孙部堂的密信,火漆未动。”

  亲卫单膝跪地,将密信高举过头顶,目光不敢与熊廷弼对视。

  熊廷弼的目光从舆图上挪开,落在那枚印着“辽东巡抚”的火漆上,眉头瞬间拧成疙瘩。

  还没有打开这份密信,他便猜到了内容,嘴角不自觉地向下撇,语气带着几分不耐:

  “又是劝我撤军?”

  不过,当密信拆开的瞬间他脸色就骤变起来了,呼吸也骤然沉了几分。

  杨涟见此情形,赶忙问道:“经略公,发生了甚么事?”

  呼~

  熊廷弼吐出一口浊气,说道:“鞑子南下,咱们的后勤断绝了。”

  杨涟接过密信,看到里面的内容,眉头瞬间紧皱起来了。

  “这不仅仅是蒙古人南下的问题,是有人不想要经略公灭掉皇太极,解决辽东之患。”

  熊廷弼面色难看的点了点头。

  “冬日作战,本就艰难,没想到还有不怕死的,敢来拖后腿!”

  熊廷弼作为经年老将,并非不知冬日作战的艰难。

  营中每日都有战马冻僵,士兵的手脸冻得开裂,连握刀都要裹上布条。

  那些从浙江、四川调来的客军,自去年秋到辽东,至今未归,夜里常能听到帐中传来思乡的低语,士气本就如薄冰般脆弱。

  但他为何还要在这个冬天发兵?

  所谓趁他病,要他命。

  皇太极敢劫掠科尔沁,若让他逃回赫图阿拉,重整旗鼓,来年开春再想攻城,怕是要付出十倍代价。

  他想要一战平定辽东!

  哪怕是现在后勤有问题了,熊廷弼依旧没有撤军的打算。

  “传粮秣官即刻来见!”

  熊廷弼将密信拍在案上,语气有了几分怒色。

  杨涟站在一旁,看着他紧绷的侧脸,眸中闪过一丝担忧,却未多言。

  熊蛮子的脾性,他还是知晓一些的,此人吃软不吃硬。

  此刻再多劝,只会适得其反。

  不多时,粮秣官匆匆赶来,粮秣官捧着账本、攥着军械清单,脸上都带着几分惶急。

  “说,军中存粮,还可以支撑多久?”熊廷弼当即问道。

  “经略公,辽东主要粮仓为广宁仓、辽阳仓,合计有五十万石粮食,军中存粮……若只供应前线主攻赫图阿拉的兵马,最多还能撑三个月。”

  士兵每人每日需粮一升半,十万人月耗粮在三万石左右。

  战马每匹日需草料更多,1万匹战马月耗草料六万石。

  可如今辽东的战马绝不止这个数目,消耗的粮草数目,将会更多。

  粮秣官翻开账本,声音越说越低,“若是算上沿途留守的卫所,恐怕只够一两个月。”

  熊廷弼的眉头皱得更紧,他再问道:“火药、火铳弹药呢?攻城需用的火炮,还能支撑几轮?”

  这话像戳中了粮秣官的痛处,他脸色瞬间发白,颤声道:

  “经略公,火药……府库里已经空了。”

  见熊廷弼眼神一厉,他连忙补充。

  “之前攻抚顺时,咱们把存粮的火药都用在了炸开城门上;后来围追皇太极,又给威虏伯、李总镇他们拨了大半,现在连火铳的铅弹都快见底了……

  朝廷的补给队被劫,新的火药还在路上,可后勤一断,怕是……”

  “怕是火铳成了烧火棍,火炮成了摆设,是吗?”

  熊廷弼接过话头,语气冰冷得像抚顺的寒风。

  “没有火药,怎么攻城?赫图阿拉虽守军少,可城墙是石头砌的,靠步兵爬云梯,得死多少人?!”

  粮秣官吓得低下头,不敢应声。

  白虎堂内陷入死寂,只有炭盆里的火星偶尔“噼啪”作响,映着熊廷弼阴沉的脸。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飘落的雪花,心中翻江倒海。

  速战,缺火药缺粮草。

  撤军,又怕错失良机。

  一边是眼前的绝境,一边是长远的隐患,两条路,竟没有一条好走。

  熊廷弼有些犹豫了。

  但很快,他就想清楚了。

  “不行,不能撤。”

  辽东已经耗费了大明太多的钱粮。

  这个冬天,他就要将他拿下!

  “传本经略命令,即刻清点所有卫所的存粮,哪怕是预留的种子粮,也先调给主攻部队。

  再去工坊看看,能不能让工匠用硝石、硫磺自己熬制简易火药,能撑一轮是一轮。”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堂内众人,声音铿锵:

  “赫图阿拉必须拿下来!就算用刀砍、用矛戳,也要在粮草耗尽前,踏平建奴的老巢!”

  哎~

  杨涟看着熊廷弼坚定的眼神,心中暗叹。

  这位经略公,终究还是选择了最难走的路。

  只是,走这条路要多死多少人?

  思及此。

  杨涟缓缓起身。

  他缓缓的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绯色官袍,目光却如利刃般直视熊廷弼,语气没有丝毫退让,却也带着几分恳切:

  “经略公,容在下说句肺腑之言。”

  熊廷弼见杨涟开口,愣了一下,但还是给这个钦差几分薄面。

  “都堂但说无妨!”

  杨涟当即开始输出:

  “经略公,此番出征,咱们该拿的战果,早已尽数到手。”

  他抬手点了点案上的战报,声音清晰有力:

  “林丹汗被擒,察哈尔部溃散,草原各部再无敢与大明抗衡者。

  皇太极精锐折损甚众,辎重尽失,连老巢赫图阿拉都不敢回,只能躲在海西女真旧地苟延残喘,他劫掠科尔沁的血仇,咱们也替布和台吉报了。”

  “此时撤军,谁会轻视大明?草原部落会记着林丹汗的下场,建奴会惧着咱们的兵锋,辽东百姓更会念着咱们保境安民的功劳。可若是硬要在寒冬里强攻赫图阿拉”

  他话锋一转,声音里多了几分沉重:

  “孙部堂的密信您也看了,后勤已断,火药告罄,连将士们的棉衣都凑不齐。

首节 上一节 530/7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