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迟迟无法落定,谁也不知道维也纳政府是怎么想的,万一他们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维也纳政府的信誉虽然很好,可日本政府并没有同他们达成任何实质上的约定。
包括打击俄国人,维也纳政府也只是通过要求日本政府“展示诚意”做暗示,并没有明确说出来。
算不算“诚意”,完全看维也纳政府的心情。万一维也纳政府翻脸,日本政府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伊藤博文:“山县君,事情没有那么糟糕。大英帝国跌到,神圣罗马帝国吃饱。
那么多殖民地,消化起来总是需要时间的。根据欧洲传来的情报,维也纳政府甚至计划放弃印度。
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舍弃最富庶的印度,肯定不仅仅是为了拉拢盟友,更大的可能还是战略核心。
同为殖民帝国,维也纳政府采取的殖民政策无疑更加注重长远。开辟殖民地也多是选择人口数量相对较少、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很少碰人口稠密区。
事实证明,这种战略确实非常成功。不仅在殖民初期避过了和列强争锋,在殖民地经营过程中,神罗的殖民地也是最少发生问题的。
有成功的案例在,按照同样的套路复制就行了,根本就没必要改变。
我们不光人口稠密、经济落后、资源匮乏,还时常爆发火山,又不具备战略价值,根本就不值得维也纳政府窥视。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我们不自己作死,就不会有大问题。”
想想就令人伤感,“经济落后、资源匮乏、火山频发”都成为了优点。
不过在生存面前,这一切都不值得一提。如同“海蜘蛛”,只要我没有价值,就不怕被人窥视。
能够坦然接受现实,主要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受到的打击足够多。
日常受列强的蹂躏也就罢了,一点儿小问题不值得置气。只要不涉及核心利益,都可以忍着。
最打击信心的还是战略受阻,先是南下入侵菲律宾,被列强给赶了回去;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发起对俄战争,又赶上了世界大战。
列强阵营分化,被动站队的日本,不幸跟错了老大,葬送了苦心积攒下来的海军家底。
眼睁睁的看着大洋联盟土崩瓦解,却又无能为力,日本政府的心里预期自然是一降再降。
即便是极端民族主义者都没有原时空狂妄。“征服东亚,称霸世界”,还是洗洗睡吧,睡着了就啥都实现了。
面对眼下复杂的局面,日本政府商议来商议去,最终想出了一个最无奈的策略——装孙子。
……
日本政府的抉择,已经无人理会了,现在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英伦三岛。
谈判归谈判,战争还是要继续的。两个大流氓都是玩儿国际政治的王者,想要靠谈判拖延时间没有任何可能。
在没有打趴下一方、或者是达成停战协议前,大陆联盟针对不列颠的进攻,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不同于战争初期,各国被维也纳政府拖着上战场,现在局势明朗痛打落水狗,大家都是抢着上。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印度战场,局势是一天一个样。英国殖民政府无力保卫印度,更加不堪的国大党就更不用说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印度独立组织,事实上国大党的创始人都是英籍印度退休官员,现在的政治主张仅限于实施代议制。
闹独立,那是二战后的事情,眼下还是乖宝宝,紧密团结在英属印度殖民政府身边,维护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
纵使二战后印度独立,那也是被国际局势给逼的,衰落的不列颠斗不过美苏被迫进行妥协。
国大党扮演的角色就是抗议、示威、沟通、妥协,然后接收政权。爆发最为著名的反抗运动,还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没有国际舆论配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一个笑话。
现在大陆联盟就代表国际社会,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家都是联盟的一份子。国际舆论会支持谁,不言而喻。
乱就乱吧,作为进攻的一方,大陆联军从来都没有指望过印度人能够配合。
这个时候玩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绝食运动”,估摸着联盟高层都不一定知道发生了什么,更不用说妥协了。
反正印度人口足够多,少个千儿八百万都是毛毛雨,根本就没什么感觉。
“武力抵抗”,这实在是太为难人了。要是早点儿让大家独立,没准还能够和联军打一打。
现在刚宣布给予独立,联军就杀过来了,这让新生的印度政府情何以堪?
要知道他们连权力移交都没有完成,更不用说组织有效抵抗了。除了多了一个独立的名头外,抵抗的还是殖民军。
如果换一个民族主义强大的国家,没准在独立的刺激下,能够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很遗憾,印度明显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真要是民族主义强大,不列颠也殖民不了印度。
除非能够解放思想、打破种姓制度,要不然民众逆来顺受的性子,根本就组织不起有效抵抗。
伦敦凭借以往经验的决策,不仅没能激发印度人的抵抗意识,反而给印度带来了更大的混乱。
没有英国官僚约束,刚刚接手部分权力的国大党,明显胜任不了统合全国的重任。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慢慢磨合、成长就是了,现在的局势明显不适合,匆忙介入的结果就是:地方权力纷纷落入婆罗门、刹帝利手中。
这还不算完,得益于不列颠往日里在印度不断挖坑,故意制造了大量的种族矛盾、宗教矛盾,更是令初生的印度政府雪上加霜。
在这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印度局势自然是一泻千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印度将在圣诞节前易主。
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这是全世界的共识。眼瞅着印度沦陷,英伦三岛的上主战派彻底熄了火。
印度已经没了,接下来是哪里?
神圣罗马帝国大势已成,世界各国争先充当其羽翼,无论是进攻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是夺取加拿大,都不是什么难事。
没有了海外殖民地,仅凭英伦三岛又能够坚守多久,大家心里都没底。
这个残酷的世界本就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偏偏不列颠又喜欢四处搞事情,仇人遍布五湖四海。
伴随着战争的日益明朗,世界各国纷纷同不列颠划清界限,加入到了封锁队伍中。
想要获得物资,唯有黑市走私。就连这仅有的渠道,也不通畅。
不是资本家们不给力,实在是其中的风险太大。各国政府都被大陆联盟严厉警告过,这个时候和英国人做生意,一律视为不列颠的同党。
为了避嫌,各国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力气打压走私,以免被殃及池鱼。
海外贸易线断绝,要是再没了殖民地物资补充,不列颠拿什么去打仗?
别的先不考虑,光粮食就是一个大问题。以这年头的生产力,英伦三岛出产的粮食,根本就养不起岛上的四千万人。
钢铁般的意志,也抵不过肚皮饿。一旦储备粮耗尽,就是大英帝国崩溃的时候。
内务大臣阿泽维多:“早在三个月之前,我们就已经实施物资配给制,但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
战争已经持续快一年了,国内的储备物资消耗非常快。尤其是粮食,最多能够再坚持两个月。
如果没有物资补充,我们这个圣诞节难过了。
民间的舆论,对我们也非常的不利。反战浪潮已经响彻英伦三岛,现在是时候考虑结束战争了。”
“结束战争”,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提了。早在半年前,就有人呼吁结束这场错误的战争。
当时,伦敦政府和维也纳政府有过一次密谈,可惜双方分期太大,维也纳政府不仅要霸权,还要求不列颠放弃三分一的殖民地,最终无果而终。
两个月前局势崩坏,反战声音高涨,双方再一次进行密谈。
上一次维也纳政府提出的停战条件,不列颠是能够接受了,可惜维也纳政府的胃口变大了。
不仅仅局限于殖民地,甚至还打上了拆分英伦三岛的主意。当然,这里面还有商量的余地。
然而,涉及到了本土,英国政府根本就不敢答应。真要是接受维也纳政府的条件拆分英伦三岛,恐怕愤怒的民众能够发动革命。
现在局势完全崩溃,再重启谈判,那已经不能算谈判了。不列颠的本钱都输得七七八八了,双方的实力已经完全失衡。
外交大臣亚当耸了耸肩:“阁下,什么时候结束战争,主动权已经不再帝国手中。想要立即结束战争,除非我们投降。”
“投降”,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不列颠不是没有经历过失败,也不是没有向敌人投降过。
只是最近百年来,不列颠荣登世界霸主宝座。就算是战场上打输了,无非是停战止损,断然没有到向敌人投降的地步。
这次不一样,不列颠已经丧失了继续战斗的本钱,战争一旦持续下去,不列颠真的要输掉裤衩。
弱国无外交,亚当的体会是最深刻的。作为不列颠的外交大臣,亚当不只一次见识弱国外交使节,在谈判中的“无助”。
只是他做梦也想不到,如此凄惨的一幕,居然有一天会在不列颠上演。
坎贝尔:“究竟是战是和,我们没有权力代表四千万英国民众做决定,还是提交议会讨论吧!”
第1153章 战争结束
任何事情到了议会手中,都意味着麻烦。
所有人都知道,在海上贸易线中断之后,不列颠已经打不下去了,可政治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停战,大家都没有意见。然而要如何停战,就是一个大问题。
议员不仅代表着民众,更代表着身后的一个个利益集团。非到万不得已,没有哪个既得利益集团,愿意牺牲自家的利益。
何况,议员们同样不愿意承担投降的责任,这意味着政治生命结束。
纵使真的要投降,那也要装裱出一副视死如归的精神,证明自己是反对投降的。
个个都是戏精,“吵吵吵……”就成为了必然。
议会吵,民间闹得更凶。拿得起放得下的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无法面对现实。
人是矛盾的,一面想着停止战争,一面又不愿意接受“投降”的残酷现实。
在有心人的挑拨下,普通民众将责任归结到了政府无能上。若不是政府废物,大英帝国也不会战败;没有战败,自然不会有现在的屈辱……
嘴上喷喷,明显不能发泄英国民众心中的怨气,必须要游行示威发出自己的声音。
白天敌人的飞机随时都有可能过来轰炸,不适合喊口号游行,那就等敌人飞机走了之后。
比如说:黄昏时分就很安全。
时间是短了一点儿,不过没有关系,大家可以加个夜班,打着电筒照样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保卫不列颠!”
“决不投降!”
“打倒卖国政府!”
……
铺天盖地的呐喊声,响彻伦敦。这可苦了普通市民,白天还要上班呢?
双手合上了窗户,詹姆斯苦恼的抱怨道:“这要闹到什么时候,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显然,作为一名普通小市民,詹姆斯对外面的闹剧并不感兴趣。
大道理他不懂,但是有一点他清楚,那就是再不结束战争,自己一家就快要被饿死了。
自从战争爆发开始,伦敦的物价就蹭蹭往上冒,唯一不动的就是工资。
原本还能够过得不错的詹姆斯一家,很快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状态,只能靠之前的积蓄苦苦支撑。
生活水平自然是一降再降,从前的面包、牛奶、蔬菜、牛肉……现在已经变成了黑面包、土豆、玉米……
尤其是伦敦政府采取限量供应物资之后,詹姆斯一家更是不得不从黑市采购采购物资,以保证一家人的口粮消耗。
没有办法,官僚那生物全世界都一样,利用手中的权力从中牟利,自然是少不了的。
和一日三餐相比,霸权、殖民地距离詹姆斯实在是太远了。就连近在咫尺的爱尔兰,詹姆斯都不关心。
“别抱怨了,你又管不了他们。赶紧收拾睡吧,明天还要上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