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确定性更高的选择,弗朗茨自然不会去冒险。可是现在不一样,风险已经降低到了可控范围之内。
最糟糕的结果,无非是损失几条船、几万军队,对现在的神圣罗马帝国来说完全可以承受。
……
神罗版的“海狮计划”启动,不等于之前的战略就作废了。本身又不矛盾,完全可能同时进行。
随意变更战略计划,在军事上绝对是大忌,比如那个谁谁谁,就是因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搞丢了江山。
吸取了历史的教训,在战略的问题上,弗朗茨从来都抱着谨慎的态度。
看似神圣罗马帝国的战略很多,好像到处都是重点,又好像没有重点,实际上则不然。
在战略的选择上,大国和小国是截然不同的。小国受限于国力,选定一个方向直接死磕就完事了。
不要指望掉头,或者是中途更换,因为小国往往只有一次机会,失败即是完蛋。
相比之下,大国就不一样了。充沛的国力,可以同时支撑多个战略,纵使其中一两个失败也无伤大雅。
同不列颠相比,神圣罗马帝国在国力上已经占据了优势,多项战略同时启动也就不奇怪了。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神罗军方之前的一系列战略计划,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削弱不列颠的战争潜力。
……
夕阳西下,只剩下了晚霞的余光。海面上两艘插着英国国旗的船舶,一前一后面的向金兰湾迎面驶来。
从一门门充满沧桑的火炮,隐约可以判断出后面一艘船是军舰。军舰走到商船后面还贴的那么近,怎么看都怎么诡异。
近了、更近了,商船和军舰之间连接的钢丝绳,暴露在了众人的视线中,原来军舰是被商船拽着前进。
军舰终于进入了港口。军舰上幸存的官兵集体松了一口气。作为马六甲海战中逃过一劫的幸运儿,疾风号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从表面上密布的弹痕就可以看出来,疾风号没有少被摧残。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疾风号的吃水格外的深,就像是超载了一般。
超载是不可能的,为了逃命船上能抛弃的,都在半路上给抛弃了。
既然不是超载,那结果就非常明显了。幸好疾风号采用的是封闭船舱设计,要不然光军舰进水都能要人命。
或许是因为逃命的时候跑得太嗨,在摆脱了敌人的追兵之后,疾风号的动力系统直接给整瘫痪了。
若不是在半路上恰好遇到了一艘英籍商船,估摸着逃过一劫的疾风号,就要变成幽灵船了。
军舰刚刚停下来,维修人员就火速登船检修。从反应速度上就可以看出来,维修工程师绝对是经验丰富,显然不是第一次了遇到这种情况。
马六甲海战的结果,早已传了过来。留守的皇家海军经历最初的混乱之后,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不管怎么说,日子总是要过的。海战的结果无法改变,但是善后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远东舰队主力损失殆尽,算是名存实亡,援兵自然是派不出去了,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对幸存的军舰及时进行抢修。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同样也没有欢迎宴会。从紧张的气氛就可以看出来,金兰湾的局势不容乐观。
不过这对刚刚死里逃生的奈杰尔上校来说,都是小问题。能够捡回一条命,都是上帝保佑,谁还顾得上局势。
就算是要思考未来,那也是回去好好睡上一觉,彻底放松之后的事情了。
……
奈杰尔上校面无表情的说道:“总督阁下,以上就是马六甲海战的全部经过。
这根本就不是战争,从头到尾我们都是在被动挨打,连一次像样的反击都没有组织起来过。
米歇尔上将下令分散撤退后,我们分开了,后面发出的电报根本就没有人回。
撤退时,敌人的战机大都围绕着主力舰展开攻势,伊丽莎白号多半是已经遇难。”
看得出来,奈杰尔上校受到的打击不轻。完全没有往日里的意气风发,浑身上下都充满了颓废的气息,语气中更是充满了“绝望”。
没有办法,皇家海军在马六甲海战中输得太惨。不光打没了往日里的傲气,就连对未来大家也没有了信心。
奈杰尔上校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他看来空军的强势崛起,未来战争中海军的发挥余地将越来越小。
偏偏神圣罗马帝国又是世界第一空军强国,在航空领域将不列颠远远甩在了身后。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如果没有办法搞定敌人的空军,无论皇家海军有多强,都难以发挥出自身的真实实力。
无欲故无求,既然对未来都丧失了信心,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追责,奈杰尔上校自然就佛系了。
又不是战场上当了逃兵,奈杰尔是接到撤退命令之后,才带着“疾风号”跑路的。
能够将“疾风号”带回来,他就对得起大英帝国了。奢求更多的东西,那就强人所难。
然而,黑锅总是要有人背的,最佳选择自然是舰队司令官米歇尔上将。
不过这家伙多半已经见了上帝,对死人大家都是宽容的。既然米歇尔已经战死沙场,纵使有再大的失误也一笔勾销了。
承担责任的只能是活着的人,并且还是后台背景越小,军衔、职位越高的军官,越有可能成为替罪羊。
非常不幸,奈杰尔上校就是替罪羊的备选者之一。毕竟,比他级别高的大都在主力舰之上,而主力舰又纷纷沉入了海底。
“奈杰尔上校,今天就先到这里,现在你需要的是回去洗个热水澡,然后好好的睡一觉,或者是出去放松一下。”
没有得到想要的消息,埃文斯总督还是没有为难奈杰尔的意思。追究责任是未来的事情,眼下大家还顾不上那么多。
伴随着马六甲海战的结束,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也彻底被打破了,金兰湾已经不安全了。
敌人随时都可能打过来,以不列颠在中南半岛的力量,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
一旦中南半岛沦陷,作为总督的埃文斯爵士,同样也会成为倒霉蛋中的一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煎何太急。
看眼圈就知道,埃文斯总督最近几天怕是都没有睡好过。或许大英帝国还有翻盘的机会,但是英属中南半岛殖民地,断无逆袭的可能。
……
世界不以个人意志而改变,对英国人来说,东亚的局势还在持续恶化。
曾经牛逼哄哄的英国远东舰队,现在变成了丧家之犬,被大陆联盟追得满世界跑。
没错,西班牙和荷兰也参战了。胜利最容易刺激人的神经,原本不情愿的西荷两国也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反正都已经上船了,为什么不为自己谋取一份最大的利益?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不多见,自然不能错过了。
第1132章 局势进一步恶化
英国远东舰队凄凄惨惨戚戚,同为马六甲海战中的失败者,日本海军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好过。
明治维新三十年积累下来的海军家底,一朝葬送了大半。东亚第一海军强国,直接成了一个笑话。
对刚刚崛起的日本民族主义来说,马六甲海战的失败,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伴随着战败消息的传来,一时间“天诛国贼”的口号,响彻了日本列岛。
曾经被誉为“民族希望的海军”,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国家罪人。岛国的偏激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天皇宫,自从马六甲海战失败的消息传来,明治天皇就接连召开御前会议。
不紧张不行,投机失败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马六甲海战的战败,直接将日本置于了危险境地。
首相桂太郎:“搜救船已经陆续返回,因为遭遇西班牙海军的缘故,我们还损失了两艘搜救船,剩下的军舰怕是回不来了。
结合奥地利公布的战报,基本上可以确定伊东祐亨大将杀身成仁。
根据金兰湾传来的情报,英国人的远东舰队同样是损失惨重,港口中已经找不到万吨以上主力舰的身影。
远东地区的局势已经彻底糜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要面临敌人的海上威胁。”
不管伊东祐亨有没有战死,都必须要是“杀身成仁”,否则根本就没有办法给国内的民众交代。
普通民众可不管为什么战败,反正在战场上败了,那就是无能、废物、国贼。
唯有战死沙场,才能够稍微消弭大家的一部分怨气,不过“废物”的名头还是少不了的。
相对而言,伊东祐亨是否战死,也只是一个小问题。眼下最大的问题,还是远东局势的糜烂。
作为一个岛国,丧失了制海权,无疑是要命的。尤其是日俄战争,正在激烈展开。
一旦神罗海军东进,不光前线的日军要完蛋,就连日本列岛也危险了。
伊藤博文:“马六甲海战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我们同顶尖列强之间的实力差距。
想要弥补这些差距,没有数十年的努力是不可能做到的。然而,眼下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欧洲局势同样紧张,神圣罗马帝国现在是四面出击,英国人已经疲于奔命。
皇家海军也不是万能的,短时间内,英国人怕是没有能力抽调足够的军舰增援远东。
至于联盟中的其他盟友,大家都很清楚,也就合众国有点儿实力,剩下的连我们都不如。
华盛顿政府虽然同样出兵,但是他们对各州的约束力非常有限,偏偏现在西部各州是反战的。
指望他们派兵支援我们,一时半会儿恐怕也不现实,眼下我们还是只能靠自己。
帝国海军已经元气大伤,敌人随时都可以封锁日本海,军事上根本就没得打,唯有在外交上寻求突破。”
不是伊藤博文怂,实在是现在真没法打。海军顶不住,日本就会沦为孤岛。
一旦海运被切断,前线的日军很快就会因为丧失了后勤补给而战败,到时候神罗海军只需要把远东的俄军往岛上一送。
现在唯一能够期待的就是:神罗海军在马六甲海战中同样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力东进。
只是这种概率太小,根据传回来的情报,敌人根本就不和他们正面决战,仅仅只是吊着他们,让空军充当进攻的主力。
外相井上馨:“伊藤君,外交上想要突破,同样也是困难重重,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可能。
帝国同维也纳政府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没有好过。
尽管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修复,但弗朗茨大帝对帝国的偏见太重。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是无用功。
在过去的岁月里,奥地利人不只一次给帝国找麻烦。若不是我们应对得当,恐怕冲突早就爆发了。
除此之外,我们同西班牙、俄罗斯之间的仇恨,也是一大障碍。
他们都是大陆联盟的重要成员国,现在落井下石都来不及,根本就不可能让我们全身而退。”
能屈能伸是日本崛起的重要因素,可遇上强人政治,这一招就不灵了。
甭管怎么伏低做小、释放善意,弗朗茨就是装作看不见。一遇到机会,就给日本穿小鞋。
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海军干脆利落的南下,也是被逼出来的。
大陆联盟中有一堆敌人,不去和英国人混,让日本人去跟谁混?
可惜英国老大没落太快,还没等日本真正崛起,就已经日薄西山。
受火山岛国的狭义思想影响,日本人特别容易走极端,即便是政府高层也不能例外。
一场马六甲海战的战败,就让日本政府对大洋联盟赢得战争丧失了信心。
要知道大洋联盟众多成员国,就没有这么悲观的。在其它成员国看来,纵使大洋联盟无法赢得战争,体面的结束战争还是不难的。
大家都不是傻子,真要是百分百要输,谁还会继续陪着英国人玩儿?
政治可是最现实的,政客们首先考虑的是利益,一旦发现事不可为,盟约就是一张废纸。
叹息了一声后,伊藤博文缓缓说道:“没这么严重,维也纳政府首先要考虑的是利益。
别看现在俄奥还是盟友,只要神圣罗马帝国赢得了战争,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俄奥之间就只剩下利益和冲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