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如此,英国人手中还有最肥沃的殖民地,无论是对贵族、还是对平民,都是一种莫大的诱惑。
一朝翻身不是开玩笑的。按照弗朗茨大帝的一贯作风,最肥美的土地都是要分封出去的,由不得大家不动心。
大家盼心心盼月亮,好不容易才等到了大英帝国没落,要是不快点儿动手,后面英国人复兴了怎么办?
这可是有先例的,神圣罗马帝国老牌帝国就是浴火重生的典型,谁也不能保证英国人做不到。
不管怎么看,现在不列颠都比当年那个四分五裂的神罗强得多,复兴的难度也要低得多。
只要内部微调一下,再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下的功课补上,他们仍然是牛逼哄哄的日不落帝国。
不需要碾压神罗的实力,只要双方的实力接近,维也纳政府就不可能发起注定两败俱伤的挑战。
或许未来不列颠会更加没落,但是大家的耐心已经消磨的差不多了,不愿意继续等待下去了。
何况,英国人也不会坐以待毙。若是改革真的有那么简单,坎贝尔也不会停下脚步。
正是因为把能改的都改了,到了该“革”的时候,突然就卡住了,迫不得已之下才想打压竞争对手以巩固霸权。
结果回过头一看,竞争对手都变成了巨无霸。别说打压竞争对手了,不被竞争对手打压就算不错了。
没有甘心将霸权拱手相让,英国人自然也不会例外。在利益的驱使下,大英帝国情不自禁的启动了战车。
圣彼得堡,自从神罗和不列颠之间的矛盾激化之后,尼古拉二世就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虽然他做梦也想挑起英奥两国之间的战争,以便充当渔翁,从中牟取最大利益。
可是现在时间点不对啊!俄罗斯帝国深陷远东泥潭,在解决日本人之前,根本就无暇分心他顾。
莫说是渔翁得利了,就连远东战场,都需要维也纳政府提供帮助,才能够支撑下来。
在这种背景下,莫说是渔翁得利了,不被殃及池鱼就算是幸运的了。
不列颠和神罗爆发战争,整个欧洲的对外贸易都要受到影响,俄罗斯帝国自然也不会例外。
如果只是单纯的贸易受损,为了能够让神罗和不列颠厮杀,尼古拉二世自然不会介意。
问题是远东战场上俄军的后勤,都是从欧洲大陆运送过去的。
除了少量是穿越西伯利亚送达远东地区外,大部分都是走海陆经远东帝国中转,然后通过走私交到前线部队手中的。
神罗和不列颠之间的战争爆发,海上交通线势必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运送战略物资的船舶,更是双方互相打击的重点。
误伤是在所难免的,半路上遇到神罗海军还好,不会扣押自家的船,遇到皇家海军那就悲剧了。
尼古拉二世可不认为自家的面子,就能够让英国人网开一面,要知道英日才是同盟,英俄之间从来都只有仇恨。
半路上把物资一扣,前线的俄军官兵就要悲剧了。没有足够的后勤给养,他们可没有办法打仗。
想到了这里,不待任何犹豫的,尼古拉二世立即下令道:“外交部派人催一催我们之前的订单,同时向神罗各大军工厂增加订单。
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必须要抢在两国战争爆发前,将至少一年的战略物资送到远东地区。”
不急不行,现在是时间不等人。但凡是慢了一步,都有可能导致战争失败。
幸好走私网络已经打通了,只需要把物资送入远东帝国,就有人接手并负责运送到前线,沙皇政府只要给钱就行了。
外交大臣米哈伊罗维奇:“陛下,这会不会太草率了。将大量的战略物资堆积在远东帝国境内,还要防备日本人搞事情,很容易引起变故。”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谁让他们得罪的人多呢!最近几十年,一直都在撸远东帝国的羊毛,仇恨的种子早就种下了。
走私贸易能够畅通无阻的进行,除了远东帝国高层希望日俄两败俱伤外,更重要的还是负责运输的是只认钱的晋商。
要是落到民族主义者手中,人家就算是不一把火给少了,那也甭指望能够安全送到目的地。
要知道日本人可没有闲着,日以继夜的在进行反俄宣传,甩出了俄国宣传部门强了至少一百条街。
尼古拉二世摇了摇头,道:“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再晚时间上就来不及了。先把物资送到远东帝国,委托给奥地利人看管。
他们同远东帝国的关系不错,为了避免影响两国关系,远东政府是不会对他们的货下手的。
只要神圣罗马帝国不在霸权争夺战中战败,就没有人敢轻举妄动。”
看得出来,尼古拉二世现在的心情非常矛盾。
一方面他需要的神罗的支持,以赢得正在进行中的日俄战争;另一方面希望神罗战败,只有神罗完蛋了,俄罗斯帝国才能够重回世界中心。
甭管内心有多矛盾,在政治上还是要维也纳政府站在一起。俄奥同盟的金字招牌,不能就这么丢了。
至于英国人的拉拢,尼古拉二世从来都没有当成一回事儿。英俄之间的仇恨太深,纵使是沙皇也不敢轻言放弃。
和敌人结盟,调头去打盟友,那就更是想都不用想。真要那么干,非得换个沙皇不可。
彼得三世只有一位,并且永远都只能有一位。同样的亏,俄国人是不会吃第二次的。
陆军大臣叶夫根尼开口道:“陛下,敌人加大了空中的巡逻密度。为了保障飞艇的安全,我们必须要加大护航力度。
陆军部希望够增加对飞机采购力度,以夺取远东战场上的制空权。”
……
第1110章 艰难的抉择
国际军购订单从来都充满了各种坑,要是不预留几个增项付费项目,那一定不是一名合格的军火商。
相对而言,维也纳政府这个卖家已经很良心了,没有在飞艇上搞事情,连零配件都赠送了一大堆。
不过再怎么良心,也免不了要开辟附属增项业务,这次也不例外。
事实证明,运输飞艇也不光是运载力大就行了,还需要安全保障。
面对敌人的飞机,运输飞艇的生存能力太低了,必须要有战斗机护航。
很遗憾,穷比的俄国政府,玩儿不起空军这种高大上的新产物。仅仅只有一支撑门面的飞行编队外,根本就承担不起护航重任。
若不是对面的日军同样是穷比,飞机装备数量同样稀少,俄军早就吃大亏了。
现在大亏是没怎么吃,但是前线的运输飞艇已经被击落两艘,以至于飞艇运输队都被迫暂停营业。
自古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俄军也不能例外。
没有飞艇运输队的时候,大家还没有什么感觉,现在有了,又突然用不了,前线的军官们自然坐不住了。
要知道自从日俄战争爆发以来,俄军就被日本人压着打,一直到走私贸易的蓬勃发展,以及飞艇运输队加入后,才扭转了颓废之势。
好日子没过几天,现在又被人给切断了,俄军高层自然是不能忍。
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最近几十年俄国那是大战不断,连带着军官水平都拉升了一个档次。
无论是专业知识水平,还是作战经验,都比原时空要丰富的多。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远东地区俄军司令部决定夺取制空权,并且制定了完善的作战计划,现在就差空军了。
理论上来说,俄罗斯帝国也是能够建造战机的,并且还有多款性能优越的“自主研发”产品。
按理来说,应该优先照顾自家企业的。遗憾的是这些“优越产品”,都有各种各样的不足。
不光是零配件要进口,就连生产组装,都要寻求国外大厂代工。
没有办法,赚钱的买卖人人抢,赔钱的生意无人问。
沙皇政府兜里穷,无力大规模建设空军,民用又没有普及,自然没人投资飞机生产厂,哪怕是组装厂。
所谓的国产,也就产了一个天马行空的设计师,甚至连设计是不是自己的都不确定。
没有任何意外,作为准工业化国家之一,俄罗斯帝国同样也是一个山寨大国。
只不过别人都是优化产品性能,或者是降低生产成本,又或者是按照本土文化习惯、审美进行改装。
俄国工商界就不同了。首先,性能不是第一位追求的;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样也不是主要目标;优化产品性能,那就更不用指望了。
“造不如买”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若不是为了从沙皇政府手中骗补贴、或者是争取优惠政策,根本就不会有人去搞工业。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的追求仅限于能够将产品生产出来,至于其它的都不重要。
不是大家没有追求,主要是工业配套体系跟不上,人工素质同样也在拖后腿。
莫说是高科技零配件,就连精度要求略高的螺丝,都需要进口。不是生产不出来,主要是成品率太感人。
这也是俄国制造“傻大黑粗”的由来。不是大家想这么玩儿,实在是做不出来精细化产品。
为了能够保证正常使用,只能在其它方面做出牺牲,所以性能上是不用指望了,唯一值得称赞的优点是皮实耐操。
不过这个优点有很大局限性,仅限于普通日常工业制品,不适用于任何高精度产品。
飞机这种高科技产物,那就更不用说了,俄国能够生产的只是初代木制飞机。
现在国际上最流行的飞机,已经过渡到了金属合金,核心技术没有一项是俄国能够搞定的。
想要自己进行生产,零配件基本上全部都要进口。性能怎么样不敢保证,反正成本肯定是上去了。
现在是战争时期,显然不是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与其强行上马啥也不确定的国产战机,还不如直接外购成品战机。
起码神罗空军装备的主流战机,那都是几百、上千架的生产,并且还经历过时间的考验。
右手轻轻的敲击了几下座椅,尼古拉二世皱着眉头问道:“计划采购多少战机?需要多少预算?机组人员怎么解决?”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十几年的帝王生涯下来,尼古拉二世也不是从前那个粉嫩少年了。
或许距离成为一名优秀的君主还存在一段距离,但是基本常识性的东西,现在已经无法糊弄过去了。
事实上,采购战机的问题,沙皇政府也不是第一讨论了。
制空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是能够掌握在手中,没有人会放弃。只不过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不了了之。
明知道有困难,现在仍然旧事重提,军方自然要拿出方案应对来了。
陆军大臣叶夫根尼:“根据前线传来的情报,想要夺取制空权,我们至少需要上百架战机。
考虑到现在国际局势紧张,英奥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这次采购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补充,我们准备仿神罗空军建制,组建一个空军师。
计算上预备战损,我们共计需要采购400架战机,大致采购预算在3000万~5000万神盾之间。
具体数字,还要正式谈判过后才能够确定。在航空领域,神罗拥有绝对的优势,就算是英国人也落后一个时代。
以日本的工业实力,能够将生产出来的飞机送上天都很不容易了,根本就谈不上性能。
要对付他们,我们购买神罗临近退役的二手战机就足够了。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现货。
至于机组人员,战争爆发后我们曾委托神罗帮忙培训了一批。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现在也勉强可堪一用。”
(备注:神圣罗马帝国空军师下辖3个团,每个团设3个飞行大队和一个机务大队,每个大队由3个飞行中队组成,每个飞行中队8架战机。全师共计288架战机,飞勤人员加地勤人员共计五千余人。)
语气浓浓的不屑之意,不难看出叶夫根尼对日本的鄙视。尽管俄罗斯帝国也没有好多少,但骨子里的优越感还是隐藏不住的。
对于这一切,众人都没有觉得奇怪。看不起日本人正常,要是将日本放在平等地位上对待,那才是真的有问题。
从方案上就可以看出来,俄军真的进步了。若是搁在几十年前,那保管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断然不可能提前准备。
战争刚爆发,就组织人员送出去培训,这么有瞻前性的做法,明显和毛子以往的粗犷不一样。
只是尼古拉二世并没有感到欣喜,反而在内心深处涌现出了一种绝望。
对叶夫根尼的话稍加剖析就知道,俄军对神罗的依赖度太高了。要是哪一天两国翻了脸,俄军的战斗力恐怕立即就会大减。
知道归知道,可现在日俄战争已经爆发了,尼古拉二世不可能为了摆脱对神罗的依赖,就舍弃先进装备不用。
采购战机也就罢了,细数最近几十年的对外战争,每一次战争都少不了从隔壁进口军火。
问题是现在购买的还是二手货,本来就丢了俄罗斯帝国的脸,没想到军方居然还能够说得那么坦然,这就令尼古拉二世不爽了。
不爽归不爽,可是现在俄罗斯帝国需要赶时间。且不说前线的战势紧急,光看国际局势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