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弗朗茨继位过后,贵族管理制度就逐步完善了起来,奥地利正式进入到了军功封爵时代。
除了军功之外,想要成为贵族:要么靠投胎,继承祖宗传下来的爵位;要么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被皇帝授予爵位。
伴随着制度的日益完善,氪金的效果也是大幅度削弱,现在神罗的贵族要么是运气型选手,要么是能力型选手。
爵位的册封由皇帝决定,几十万、几百万根本就入不了弗朗茨的眼,同样也不能让腓特烈动心。
规矩早就立下了,现在只是遵守,纵使有人不满也只能憋着。想要分好处,那就赶快抄家伙上,没准还能够赶上。
这种可能性也很小。在条约的签订当天,就有若干民间武装向摩洛哥地区发起了进攻,那个效率把弗朗茨都吓了一跳。
或许是大家知道未来获得封地的机会越来越难,不愿意错过这波机会。谈判还在进行中,就有民间武装向阿尔及利亚地区汇聚。
根据阿尔及利亚省政府的报告,截止到战争爆发前,当地就聚集了二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武装。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主力不是非洲的新兴贵族,反而是国内的老牌贵族居多,甚至还出现了某些邦国君主的身影。
想想也对,要吃这一波肉,就必须要在谈判结束前,提前带兵过去候着。
这可以高风险的买卖,没有家底显然是不行的。万一谈判崩了,或者是拖上了两三年,一般人的身家可撑不住。
新兴贵族连自己的封地都经营不过来,纵使想要出兵凑热闹,兜里也没钱啊!
有家底、有实力,又迫切需要封地的,主要还是北德意志那帮贵族。
虽然他们也参与了殖民运动,但是参与时间和投入力度,明显慢了南德意志地区的贵族一步。
一步慢,步步慢。
伴随着非洲本土化进程的推进,非洲的这帮封地领主在神罗政治上的话语权也是与日俱增。
在这种背景下,本身就占据优势的南德意志贵族,在帝国中的话语权就更高了。
没有人想要被边缘化,无论是为了政治上的话语权,还是为了家族的发展,北部地区的贵族都迫切需要拿到更多的封地。
在危机意识的驱使下,出现几个小邦国君主,也就不奇怪了。
名义上神罗各邦国地位都是平等的,可实际操作中却是两码事。很多小邦国除了邦国的名头,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治市。
对普通民众来说,邦国和自治市也没有多少差别,反正都是高度自治,但是对邦国君主来说就不一样了。
现在他们在帝国议会中还有一票,可是在帝国中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未来他们还能够保住那一票么?
在神罗的历史上,连选帝侯席位都能够易主,帝国议会的席位自然也是可以变化的。
不想没落下去,那就必须要增强自身实力。欧洲地区的领土想要扩张,除非是复制下半身堡的套路,联姻恰好遇上亲家绝嗣。
那种概率实在是太低了,不比买彩票的几率大多少,除非是运气爆棚。
与其赌这种小概率事件,还不如去开扩更加容易。制度再怎么完善,也躲不过人情世故。
同样的军功,落到不同的人头上,最终获得的收益也不一样。
凭借帝国议会中的那一票,这些邦国君主只要过去刷点儿军功当门票,剩下的靠内幕交易就可以搞定了。
政治是利益,同样也是人情世故。神圣罗马帝国不仅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同样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人脉关系网给拉起来的。
在这个问题上,弗朗茨看得非常透彻。皇帝从来都不是好当的,该坚持的原则必须坚持,能够圆滑的地方也必须要圆滑。
作为一名合格的君主,可以没有高超的智商,但是情商绝对不能低。要不然光协调关系,就能把人搞崩溃。
坦率的说,在这方面弗朗茨都是有所欠缺的。只不过他的运气好,赶上了封建帝制的末班车。
未来就不行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君主再想一言九鼎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时候都需要协调各方关系。
这么多人都去抢摩洛哥,显然不可能都有收获。何况购买摩洛哥地区的钱还是中央政府出的,拿出来分封的土地也要缩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维也纳政府大概是没有机会出兵了。
如何分配各方利益,就成为了一个挑战。毫无疑问,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成为了腓特烈的又一大考验。
这还不是最难的,更麻烦的是维也纳政府要换届了。原有的政府班子成员,一个个都七老八十了,工作精力早就不能满足需求。
留着他们到现在,可不仅仅是因为弗朗茨念旧,更重要的还是权力交替。
“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许说得绝对了一点儿,但是不得不承认古人的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欧洲这种情况,虽然不怎么明显,但影响还是有的。
眼瞅着世界霸权之争,就要进入到最后阶段。从目前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神罗的胜算高达九成。
可以说无论谁上去,都能够从中捞取大量的声望。凭借这笔政治声望,只要当事人不作死,连任几乎是必然的。
弗朗茨在位的时候,下面的大臣声望高自然不是问题,反正再高也越不过他这个老皇帝。
搁在腓特烈身上就不行了。看看现在的政府就知道,下面的大臣一个个都是功勋卓著,作为摄政皇储的腓特烈,遇到他们一样要保持足够的尊重。
没有闹出幺蛾子,一方面是这些人都老了,不想继续折腾;另一方面则是弗朗茨还活着,轮不到他们放肆。
这年头的人均寿命都不到五十岁,要是换届肯定要上一批年轻的,再找七老八十的放在上面,明显是不现实的。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遇到一帮老家伙,皇帝说话都不敢太重了。万一不小心刺激了他们,送走了其中一位或几位,那就一场政治灾难。
神罗的政治体制,就决定了换政府的频率不可能太高。四五十岁的内阁官员只要做出了成绩,连任几乎是百分百的。
尽管弗朗茨的身体还好,但是也不敢保证,再熬过新一代的政府高层。
为了避免主弱臣强的情况出现,弗朗茨才挽留了这帮老臣,为腓特烈创造了现在这个机会。
皇储全权摄政,自然也包括内阁官员任命。人事任命都交给了腓特烈,要是连自己任命的人都压不住,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就在腓特烈为新一届领导班子发愁的时候,全欧洲的媒体都被这笔惊天土地交易案抢占了头版。
经济报刊从经济上进行解读,大谈拿下摩洛哥地区对神圣罗马帝国经济上的价值。比如说:环线铁路又要重新规划了,利好基建产业链。
军事报刊大肆报道摩洛哥的战略地位,什么锁定地中海西大门,什么推进全面战略总体布局……
政治报刊则重点解读政治上的价值,比如说:大国战略需要互利互惠,本次土地交易案,开创了通过政治合作解决国际矛盾的新方向…
最为吸引眼球的还是娱乐报刊,一句“再造罗马帝国”盖过了所有热点,吸引了全欧洲吃瓜群众们的瞩目。
不存在棒杀不棒杀的问题,到了现在这一步,神罗就算是想要潜伏,都没有能够遮挡身型的大树。
既然低调不了,那就索性高调好了。反正摩洛哥地区是维也纳政府花高价买回来的,又不是从西班牙手中强夺的,不存在拉仇恨的问题。
看看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冠来源就知道,本身就是从罗马帝国继承过来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世界,实际上还有另一种称呼——“第二罗马帝国”。
只不过之前这个“第二罗马帝国”有些水,实力和称号严重不符,就算是神罗民众都不好意思喊出来。
伴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发展壮大,第二罗马帝国的称号,也被越来越多的欧洲民众所接受。
摩洛哥土地交易案只是一个契机,恰好引爆了舆论狂潮,让“第二罗马帝国”变得实至名归。
弗朗茨已经回到了维也纳,他这个皇帝不想折腾,维也纳政府自然不好擅自决定搞“庆典”。
不过皇帝管住政府不搞庆典,却管不到普通民众自发举行庆祝活动。伴随着媒体的推波助澜,整个神圣罗马帝国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商机都送上门来,资本家们自然不会浪费。花样百出的庆典活动,不断的在神圣罗马帝国上演,气氛之热烈都超过了圣诞节。
……
一排排挺拔的椿树分列两边整齐排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林阴风景线,直通俄罗斯帝国驻维也纳使馆。
外面的欢声笑语,与这里冷冷清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就是是两个世界。
“伯爵阁下,维也纳真热闹啊,要不一起出去逛逛?”
听到这个的讨厌声音,莫洛斯公使越发烦躁了。要知道罗马帝国继承人可不只有一个,同样拥有罗马皇冠的还有俄罗斯帝国。
只不过沙皇政府当初获得皇冠的手段,有些令人不齿,以至于不被欧洲世界广泛承认。
不管别人承不承认,反正俄国人是承认了。现在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第二罗马,这将俄罗斯帝国置于何地?
不满归不满,理智告诉了莫洛斯,眼下最好的做法就是装聋作哑。
至于第二罗马的争议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欧洲主流社会承认的继承人,一直都是神圣罗马帝国。
当然,这个“承认”也是加了引号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差不多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曾以罗马继承人自居。
只不过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了罗马帝国的皇冠,相对这些啥也没有的继承人,显得更为正统一些。
强忍着心中的不适,莫洛斯冷漠的反问道:“莱昂德罗爵士,作为不列颠驻维也纳的公使,难道你就不需要工作么?”
看得出来,现在他的心情已经非常糟糕。如果不是外交官的职业素养,莫洛斯现在已经要发飙了。
作为敌人,眼前这位英国公使打得什么主意,莫洛斯是一清二楚。
遇到一个想要算计自己的家伙,莫洛斯自然不会有好脸色。没有直接甩脸子赶人,那就已经是非常客气了。
只见莱昂德罗微微一笑,仿佛是毫不在意刚才的嘲讽,面不改色的回答道:“当然需要了。
只不过阁下不觉得,观察维也纳的风土人情,同样是外交官工作的一部分么?
现在外面这么热闹,我们出去深入了解一下,对今后的工作也是一种帮助。”
第1062章 中亚铁路通车
挑拨俄奥关系,一直都是不列颠的国策。尽管没有取得实质上的效果,但是英国政府还是不遗余力的在推动。
论起耐心来,估计全世界都没有几个能和英国人比的。
在这个两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当口,整个人类社会都变得浮躁了起来。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一项外交政策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耐心也在不断的下降,政治也没有能够例外。
在这个越来越看重短期利益的时代,要长时间坚守一项国策,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从这方面来看,英国人能成为19世纪的霸主,绝对不是什么侥幸。
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不列颠一直奉行的都是实用主义。在他们看来,阴谋也罢,阳谋也好,只要有效果就行了。
莱昂德罗的手段虽然不入流,还是引发了莫洛斯对维也纳政府的不满。尽管这种不满情绪,暂时还影响不到国际局势,但是情绪是可以积攒的。
能够要是克制情绪,一直保持理性的人始终都是极少数,莫洛斯公使显然不是其中的一员。
怀着满腔不满的莫洛斯,在给圣彼得堡的电报中,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
都不需要添油加醋,光“第二罗马帝国”的称号,就足以令尼古拉二世发飙了。
这年头欧洲世界对罗马的执着,远超后世的想象。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在想办法让自己和罗马扯上关系,仿佛这样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加高贵。
对尼古拉二世来说,罗马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要知道沙皇的皇冠就来自于东罗马帝国,罗马问题已经牵扯到了沙皇皇位的合法性。
如果神圣罗马帝国这个西罗马继承者,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嫡系继承人,那么俄罗斯帝国这个东罗马继承人就尴尬了。
涉及到了皇冠问题,尼古拉二世自然不会让步。
只是现在喊出“第二罗马帝国”的只是欧洲媒体,至始至终维也纳政府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过明确表态。
这就尴尬了。总不能因为欧洲媒体喊口号,就跑去维也纳抗议,让他们将“第二罗马帝国”改为“第二西罗马帝国”吧?
真要是这么干了,估计全世界都要看笑话了。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是暴露了自己的心虚。
一阵郁闷之后,最终尼古拉二世还是啥也没干。不过摆脱神罗的决心,倒是变得越发强烈了起来。
成年人的世界,裂痕一旦产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想要弥合几乎是不可能的。
俄奥之间的间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了,早在亚历山大二世时代就产生了,现在无非是进一步扩大。
唯一不同的是今时不同往日,维也纳政府对联盟的需求一直都处于下降状态,弥合两国间隙的动力越来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