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34节

  当然,拖延时间还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这不是法军想要的,仅仅只是拖延时间根本就没有办法赢得战争。

  尤其是建立在俄、西、瑞三国随时都有可能出兵参战的前提下,法国人就更不敢拖延时间了。

  “还有别的办法么?光靠这些措施,还不足以令我们扭转乾坤。”

  麦克马洪皱着眉头问道。现在他的眼里只有胜利,只要能够赢得这次会战,别的一切都好说。

  中年军官补充道:“敌人的装甲部队分为两类,一类是速度慢,防御高的特疙瘩;另一类速度快,但是皮薄,就像是在汽车外面套上了一层铠甲。

  前者必须要用口径120mm以上的火炮,才能够摧毁掉;后者只需要60mm的轻型火炮,就能够摧毁。”

  坦克的速度慢,重型火炮的移动速度同样慢,谁也不比谁强多少,命中率自然不能指望。

  装甲车看似容易击毁,但是自身行动速度快,瞄准的难度非常大。瞄准都困难,命中率当然感人了。

  ……

  一连串的意见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年迈的麦克马洪摆了摆手道:“先按照你们各自的办法尝试,看看效果再说。”

  如果不是迫于政治压力,麦克马洪真想一口气把部队撤回国,打一次本土保卫战。

  然而,这只能想想而已。真要是这么干了,国人的唾沫星子就能要他的命。

  法兰西民众不允许政府失败,尤其是这种关乎国运的大战,那就更不能输了。

  ……

  中欧战场还在苦苦支撑,南欧战场就完全是一败涂地了。受国际局势利好的影响,意大利民族独立运动进入了新的高潮。

  不光是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天天出来号召意大利民众反抗法兰西暴政,其他几个邦国王室,也隔三差五出来刷存在感。

  意大利地区贵族、资本家,也纷纷派出代表同反法同盟接触,共同商议意大利的未来。

  看得出来,大家的政治灵敏度还是非常高的,知道这个时候该站队了,就果断的靠了过来。

  本着盟友多多益善的原则,奥地利自然不会拒绝这些地头蛇的投诚。

  多了一帮带路党后,法国人在意大利地区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不光要在前线和奥地利军队作战,还要应对后方层出不穷的起义。

  如果不是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制约了装甲部队的全力发挥,或许反法同盟已经在都灵阅兵了。

  事实上,奥军距离都灵阅兵也不远了,就剩下最后那么十几公里,法军在负隅顽抗。

  都灵城外,现在已经是炮火连天,望着远方升起的滚滚狼烟,腓特烈皇储叹了一口气。

  奥地利继承了德意志地区的传统,尚武之风浓厚,每一个军人都有战场情节。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腓特烈,自然也不会例外。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说服了父亲,捞到了一个上前线的机会。遗憾的是没有哪个指挥官胆肥,敢把皇储放到一线战场。

  别说马革裹尸了,就算是在战场上万一磕着、碰着,那都是一场政治灾难。

  在这种背景下,不管腓特烈是否愿意,他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后勤军官,专门负责从米兰到都灵地区的道路维护。

  不管前线杀得多么热血沸腾,腓特烈都只能远远的看着,战场二十里内都是他的禁地。

  为此,腓特烈没少向上级抗议,但是没有办法,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便是作为皇储也不能例外。

  然后,腓特烈就成为了南线战场上最特殊的存在,堪称镀金界的头号种子选手,主要工作就是组织民夫修复道路、运输物资。

  “殿下,新的一批物资来了,需要你签收一下。”

  说完,青年军官拿出了一份文件,递了过去。

  回过神来的腓特烈,接过文件后大致扫了一眼,缓缓说道:“先等一等,我去查验过后再签字。”

  根据奥地利军队的规定,物资转运过程中,负责的军官都要进行查验,一旦签了字就要为此负责。

  当然,查验也是专人进行的,不可能让负责人全部亲力亲为,那么多物资根本就不是一个能够忙过来的。

  查验所有的物资不可能,不定时抽查还是可以的。但凡是有物资出了问题,都是要全面追责的。

  战略物资安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了战争的胜负。腓特烈的工作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是典型了位卑权重。

  这样的人事任命,显然是指挥官们有意为之。其他人可以被收买,作为皇储的腓特烈却收买不了。

  不仅收买不了,还必须要小心应付着。要是出了问题,再牛逼的关系户,到了这里都没用。

  自从腓特烈上位以来,牛蛇鬼神就纷纷退避,不长眼的坟头都已经长草了。不光是自己倒霉,其中还包括身后的后台也跟着完蛋。

  现在是战争年代,维也纳政府对乱伸手的家伙都是零容忍。以次充好者——杀,漂沫贪污者——杀,倒卖物资者——杀……

  没有情节轻重之说,犯了就要掉脑袋。除了直接这些罪名外,还要加上一个叛国罪。不管有没有勾结法国人,反正这些行为都被默认有了。

  在这种强力打击过后,敢在后勤上搞鬼的,那都是真正的亡命之徒,家大业大的主绝对不愿意提着脑袋冒险。

  出现的问题少了,腓特烈已经很少亲自查验了,不过现在不是闲得无聊么,自然要找点儿事做。

第947章 都灵攻防战

  “冲锋……”

  在一片喊杀声中,都灵攻防战打响了。作为南线会战的关键节点,法奥两国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

  都灵的归属,不仅决定了撒丁王国的归属,同时还影响到了意大利地区的归属。

  带路党们都准备好了,就看都灵战役的结果。如果奥军顺利拿下都灵,那么大家就一起动手赶走法国人,反之大家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为了表示诚意,这些家伙在意大利地区已经策动了多起武装起义,牵制住了至少二十万法军。

  为了方便指挥,摩尔克斯这位南线指挥已经把指挥部搬到了前线。

  不重视不行,巷战或许是法军最有机会翻盘的,法国人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在野外装甲部队可以纵横沙场所向匹敌,到了城市中就不一样了,随便搞一点儿障碍物就能够堵住前进的道路。

  抛了锚的装甲部队,那就案板上的肉,只要法国人舍得拿命拼,一个炸药包就搞定了。

  作为跨时代的产物,奥地利的装甲部队就是一个字——贵,为此还被奥地利军方戏称为“陆地巡洋舰”。

  这可不是吹牛,一辆最先进的坦克,生产成本和一艘最便宜的巡洋舰已经相差无几。

  最便宜的装甲车造价都要数万神盾,最先进的坦克造价更是高达二十余万神盾。

  以奥地利的家底儿,到现在都只有四个坦克师、八个装甲师,就足以说明全部的问题。

  事实上,就连这十二个师也是不满编的。因为暂时不需要防空,所以防空火炮团被省略了,摩托机械化步兵团更是没影。

  坦克数量也严重不足,每个师的坦克数量都在150~260辆之间;装甲师要好一些,每个师的装甲车差不多都在220~300辆之间。

  这还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能够每个师能够使用的坦克、装甲车只会更少,毕竟战场上也是有损伤的。

  偏偏这年头的坦克、装甲车故障率又高,很多时候一场战役下来,三分一的装甲坦克都趴下了,剩下的也必须要进行检修。

  这也是法国人能够收拢部队,重新建立防线的原因。不是奥军不想乘胜追击,关键是作为杀手锏的装甲部队不具备实施闪电战的能力。

  现在奥地利装甲部队的现状是:名义上的一个师,能够拉出来打的兵力,往往只有一个团,剩下的都在进行装备维修。

  法国人被钢铁洪流给搞懵了,不等于他们的战斗力就没了。事实上,法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战斗意志,仍然这个时代顶尖的。

  当然,法国人能够重振旗鼓,这和维也纳政府的命令也有直接关系。要在战场上,最大限度削弱法国人,自然要给他们希望才行。

  真要是一下子击溃了法军主力,最多也就干掉几十万法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丧失了获胜的希望,就算是拿破仑四世不想投降,也会有人替他做决定的。

  主动投降和负隅顽抗被打投降,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啥也没拿到,就要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后者却是已经造成既定事实,只待一纸合约明确法理。

  不想让法国人完蛋的国家多得去了,奥地利想要实现自家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赶在法国人投降前,打进法国本土。

  ……

  对付什么样的敌人,就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奥地利显然有资格被法国人重视。欧陆战争爆发后,法军统帅亚德里恩第一时间就下令加固城防。

  作为包含战略、交通、政治、经济等多重属性的要地,都灵自然是重点照顾对象。一座座要塞拔地而起,配合着城中的建筑物,俨然成为了一个战争怪兽。

  顶着轰鸣的炮火,艾德勒上尉正带着自己的第三连发起冲锋。不对,应该说是匍匐前进。

  子弹就在艾德勒头顶飞过,一个倒霉蛋头抬的太高,恰好被飞射而来的子弹击中,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就去见了上帝。

  战场上死人再正常不过了,战争进行到现在,第三连的士兵已经更换了四分之三,艾德勒这个连长都是第五任了。

  当然,并不是说他前面的四个家伙都领了盒饭。除了一个倒霉蛋见了上帝外,另外三位都活得好好的,其中一位升了职,两位在医院中养伤。

  战场上就是这么冰火两重天。基层军官死得快、升得也快,只要经历几次战役活了下来,晋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完全不用担心上司阻拦,因为他们要么升了上去,要么进了医院,又或者是去见了上帝。总之,位置是空了出来。

  在这里,从士兵逆袭成为将军不再是神话。只要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就一切皆有可能。

  艾德勒上尉不是军校生,也没有任何关系背景,战争爆发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了连长。

  除了灵活的头脑,和过硬的军事素养外,更重要的还是运气。如果不是父母双全、家庭和睦,缺少打脸的反派,他都有些像气运之子了。

  奥地利的储备军官虽然多,最多也就配备到连排级,在大扩军的背景下,作为老兵的艾德勒直接为了班长。

  这还不算啥,第一次参加战斗,艾德勒所在的连队就损失惨重,直属领导排长、副排长要么见了上帝,要么进了医院。

  在战斗结束前,艾德勒就已经是代理排长了。和提拔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所在的排中比他军衔高的都离开了战场,按照奥地利军队的规矩就轮到他指挥了。

  成功的完成了任务,立下了战功,代理变成实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接下来又立下了几次战功,艾德勒在迷迷糊糊中就成为了连长。

  没有桀骜不驯,没有打出惊人战绩,普普通通的青年军官艾德勒,在这里气运就耗得差不多了。

  没办法,更高一层的军官不仅需求量大减,并且已经不需要带部队冲锋了,无论是阵亡、还是负伤的概率都大减。

  坑位少了,要求也就高了。和平年代,立下战功的人少,自然是有战功就能上位,能力不足还可以慢慢培养。

  现在不行了,有战功的遍地都是。除非战功惊人,可以破格提拔外,要不然专业知识考核是少不了的。

  毕竟指挥的部队越多,对军官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除了少数天才外,大多数人都要经过后天培养,才能够胜任。

  全面反攻已经开始,眼瞅着战争就要结束了,战后就是大裁军,基层军官培训班自然不存在了。

  总不能刚组织军官培训,课业还没完成,就给他们发退伍通知书吧!

  毕竟不是真的主角,类似的模板奥地利军中还有一堆。

  甭管发生的概率有多低,一旦数量放大了过后,就不再是少数。可以说每一个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活下来的,都是一个传奇。

  回头一看,确定了死者身份,艾德勒上尉怒骂道:“都给我把头埋低点儿,不要学习科尔那个蠢货!”

  伤心?或许有吧,不过经历的多了,神经也就麻木了。或许是为了避免在这种时候伤心难过,艾德勒上尉刻意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距离。

  不待艾德勒把话说完,法军的子弹再次喷涌了出来。加特林虽然没有马克沁好用,可是安装在要塞堡垒中,仍然是一大利器。

  有科尔的前车之鉴,加上子弹的呼啸声不断在大家耳边响起,众人纷纷把头尽可能的埋低。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艾德勒右手边的两名士兵被炸的四分五裂,半个脑袋直接落到了艾德勒前方触手可及的地方。

  摇晃了一下脑袋,好不容易从轰炸声中醒了过来,就看到前方的血肉模糊的战友脑袋,艾德勒差点儿吐了出来。

  强忍着恶心不适,艾德勒当即下令道:“前方敌人埋了地雷,我们没带排雷工具,先撤回去再说。”

  毫无疑问,这次试探性进攻失败了。别说没有带排雷工具,就算是工具准备的再充分,也架不住敌人的火力猛啊!

  这是奥军自己开的头,法国人只是在跟着学样。虽然马克沁机枪来不及仿造,但加特林也能拿来凑数。

  敌人准备的这么充分,再拿人命往上填就非常不智了,奥地利军方可不推崇这种生搬硬套的血勇,一味追求胜利无视士兵生命,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试探性进攻失败,摩尔克斯没有感到失落。牺牲不是没有意义的,通过白天的试探,奥军已经搞清楚了法国人的外部火力部署,为接下来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联军指挥部中,摩尔克斯上将问道:“意大利军团组建的情况怎么样了?”

首节 上一节 634/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