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633节

  不光是我们,除了英国人之外,欧洲所有的中立国都在奥地利的拉拢范围之内。

  只不过因为地缘政治的缘故,我们需要付出的更多一些,要同法国人开战。不过付出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在利益分配上维也纳政府是有诚意的。”

  站队永远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偏偏西班牙还没有拒绝的底气。现在拒绝奥地利的拉拢,就意味着自绝于未来的欧陆政治体系。

  “没有那么严重,就算是奥地利赢得了战争,他们也没有办法一手遮天。英国人、俄国人、法国人是不会让他们肆意妄为的。

  反倒是参加这次战争更加危险,法兰西有多强大,大家又不是不知道。上一次反法战争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别看反法同盟势大,最后谁胜谁负还不一定。

  西班牙已经不起折腾了,就算是要站队,那也要等他们分出胜负之后。”

  说话的是保守派领袖旺加里·玛塔伊侯爵,由于亲自参加过上一次反法战争,目睹了西班牙战败的惨剧,患有严重的“恐法症”。

  不光是他,凡是经历过上一次反法战争的,都是“恐法症”患者,属于西班牙政府最坚定的反战派。

  “侯爵阁下,你还停留在上一次反法战争中,没有拿破仑的法兰西是不一样的。

  看看战场就知道:在非洲,他们被奥地利一路吊打;在南线,法军同样被奥地利压制;唯一看上去占据上风的中欧战场,实质上也没有占到便宜。

  如果不是法国人驱逐了莱茵兰、比利时的民众,增加了反法同盟的后勤压力,延迟了决战时间,或许他们早就战败了。

  现在俄国人又加入了反法同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法国人靠什么翻盘?就算是拿破仑那么厉害,最后还不是战败了。

  拖到最后站队,确实很稳妥,只不过在未来重新分配利益的时候,也没了我们的份。

  不要指望战后有人制衡奥地利,现在的国际局势已经不一样了,战后还有没有法兰西都是一个未知数。

  不要忘了,奥地利可是向我们承诺法兰西的领土可以任选,显然他们是准备瓜分、或者是肢解法兰西。

  不参与进去,错过了这次机会……”

第945章 大决战

  相比西班牙,夹在法奥之间的瑞士就更悲剧了。中立神马的不用想了,小国没有选择权。

  如果说奥地利拉拢俄西两国是因为政治需要,那么拉上瑞士就完全是为了凑数。

  不站队没关系,奥地利是爱好和平的,不会强迫大家加入。只不过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非参战国也不就用参加了。

  别看原时空瑞士中立的很开心,连欧盟也懒得加入,那是建立在美国崛起、欧洲没落的基础上;现在就游离在体系之外,最终的结局无非是怎么死的问题。

  别的不说,一个粮食禁运,瑞士撑不过一年就要饿肚子;一个关税壁垒,瑞士初生的工业马上就要退回中世纪。

  不用怀疑,战后的奥地利绝对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无论是战败的法兰西,还是独立的撒丁王国,都不可能为了瑞士和奥地利对上。

  说白了,霸主国也是需要立威的。一般来说,都会选一只鸡杀了用来儆猴。奥地利也不例外,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谁会成为那只倒霉鸡。

  小国的存身之道,第一条就是识时务。在西班牙向法兰西宣战后,顶不住压力的瑞士政府,紧跟着向法国人宣战。

  反法同盟的队员集合完毕,奥地利终于汇聚出了无可匹敌大势,纵使英国人亲自下场也无力回天。

  维也纳宫,看着插满小旗的地图,弗朗茨缓缓说道:“决战的时机到了,俄、西、瑞三国的加入,法国人的军心士气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命令前线部队,发起全面反攻,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尽可能削弱法国人的实力。

  外交部继续努力,争取在法国人投降前,把欧洲所有的中立国都拉下水,为战后重建国际秩序打下基础。

  当然,英国人除外。”

  没错,至始至终弗朗茨都没有指望这些新盟友的力量,

  拉他们入场的主要目的只有两个:

  其一、捆绑更多的国家在战车上,尽可能多的给法国人制造敌人,大家一起来分摊仇恨。

  其二、打击法国人的军心士气,削弱法国人的抵抗意识,为决战增加胜算,尽可能减少己方的伤亡。

  当然,顺带的好处就更多了。欧洲大陆就这么多国家,参战国多了,能够成为调停国的国家就少了,就算是英国人想要干涉,也拉不到够份量的盟友。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现在欧洲大陆就剩下三个中立国了,他们和法国人几乎没有利益牵连。

  利诱根本就不现实,如果强迫他们对法宣战,或许他们会迫于形势答应下来,但内心肯定会不满。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给外界留下一个做事霸道的印象,不利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反正他们的实力有限,参战也不能带来实际意义,不如随他们去算了。”

  毫无疑问,这三个中立国不包括不列颠。从英俄关系恶化开始,奥地利政府就下意识的将英国人排除在了欧陆之外。

  看了看地图,弗朗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现在的中立国也就葡萄牙、荷兰以及北欧联邦了。就算是他们参了战,也没机会上战场了。

  不光是他们,就连俄、西瑞三国弗朗茨都不准备给他们参与决战的机会。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如果西、瑞两国反应快点儿,或许还有机会凑个热闹,参与痛打落水狗的游戏,其他不接壤的国家,就不用想了。

  法国人的家底很厚实,参加决战固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和丰厚的收益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老大也不是好当的,尤其是在分配利益的时候,想要让大家服气,最基本的公平还是要做到的。

  弗朗茨已经做好了计划,实施收益和贡献对等原则,为反法战争做出了多少贡献,战后就拿走多少战利品。

  做出贡献少的,除了最初许诺的利益外,剩下的利益分配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奥地利想要独吞法属非洲,自然不能让太多的国家参与到大决战中,要不然吃独食就太难看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外界亮肌肉,让大家明白这个老大实至名归,不是一个花架子,往后做事的时候把眼睛放亮点儿。

  ……

  中欧战场,年迈的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拖着疲惫的身体进行最后的动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元帅这是快要油尽灯枯了。如果不是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或许他已经倒下了。

  自从俄国人参战的消息传来,绝望的情绪就在法军营地中蔓延,尤其是意大利士兵闹得最凶,甚至有人在军营中公然传播反战思想。

  为了稳定军心,麦克马洪第一时间下令镇压,先后处决了数百人,才稳定了局势。

  铁血手段能够震慑人心,却没有办法恢复士气。或许国内的官老爷们不明白,但是前线的将领都清楚,法军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想必你们都知道了,国际局势突然发生变化,俄国人向我们宣战了,西班牙和瑞士也跳出来落井下石。

  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我们不能在战场上击败眼前的敌人,粉碎敌人的野心,那么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敌人跳出来。

  法兰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现在需要我们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

  别看他们人多势众,实际上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打垮了领头的奥地利,国际上的反法势力就会退却。

  ……”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用洪亮的声音,向军官们灌输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心灵鸡汤,只求激发大家的信念,为法兰西赢得一线生机。

  至于效果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或许俄国人距离远,一时半会儿对他们鞭长莫及;可西班牙和瑞士就在他们隔壁,就算是两国不出兵,同样也会牵制大量的法军。

  西班牙还好说,中间隔着比利牛斯山脉,只要部署十几二十万法军,就能够守好门户。

  瑞士就不一样了,法瑞接壤区域一马平川,天险都在瑞士境内。一旦奥军从瑞士借道杀出,就直接进入了法兰西的腹心。

  确切的说不是“一旦”,而是已经发生了。就在瑞士参战的同时,一支奥地利部队已经从列支士登公国出发,进入了瑞士境内,明显是冲着法兰西来的。

  不同于反法同盟的人多势众,法兰西的战争动员已经濒临极限。战争进行到现在,法军损失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两百万。包括非洲大陆葬送的八九十万,欧洲战场上损失的一百余万。

  尽管这些人不是全部战死,还有大量官兵在战场上残疾和被俘,可本质都一样,无法再次上战场。

  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巴黎政府决定速战速决开始,法军每天都要付出上万人的伤亡。

  再怎么家大业大,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在残酷的伤亡面前,一线的官兵们早就是怨声载道。

  基层官兵的情况,麦克马洪分身乏术,只能依靠高层军官一级一级向下面做思想工作,尽可能的激发士兵们的斗志。

  不待麦克马洪把话说完,就被突然闯入的年轻军官打断了:“元帅,奥地利人发起进攻了。

  据前线发来的电报说,奥军这次进攻的力度非常大,漫山遍野都是铁疙瘩怪兽,威力非常的大,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付。

  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告破,前线的第七师、第十六师、第二十三师、第四十二师等部队,纷纷发来了求援电报。”

  听到“铁疙瘩”怪兽,麦克马洪脸色一沉,貌似之前有人给他汇报的文件中就提到过奥地利人的秘密武器中就有这玩意儿。

  可惜奥地利的秘密武器太多,绝大部分都是放出来的烟雾弹,在投入战场前,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能干啥。加上情报不全,直接被麦克马洪给无视了。

  当然,就算是提前知道也没用。没有见过装甲部队的威力前,在大家的概念里那就是重装骑兵,无非是外面的铠甲后了一些。

  随着弗朗茨的一声令下,隐藏多日的钢铁洪流喷涌而出,从南欧到中欧都是坦克、装甲车的身影。

  自战争爆发以来,法奥两国之间的大决战爆发了。一面是想要速战速决的法军,一面是钢铁洪流的奥军,在欧洲大陆上演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战斗?

  不,确切的说应该是屠杀。

  血肉之躯和钢铁洪流的对抗,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加上法军之前一直都是进攻的一方,自身的防御工事修筑的并不是很强,结果就悲剧了。

  ……

第946章 郁闷的腓特烈

  轰鸣的炮火声,夹发动机的旋转声,不时还有士兵的惨叫声,共同演奏了一首地狱进行曲。

  法军指挥部,看着不断增加的伤亡报告,见多识广的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也忍不住颤抖起来。

  整理一下思绪过后,麦克马洪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现在不能慌,如果不能沉着应对,法兰西就要完蛋了。

  作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缔造者之一,麦克马洪对这个国家的感情,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生命。

  “前线发生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对付敌人的装甲部队,只有解决了他们,伟大的法兰西才有未来。

  从现在开始,帝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了我们手中。身后就是家园,现在我们已经无路可退。

  如果不想让战火烧到我们的家乡,不想看到妻儿老小颠沛流离,那么就把敌人挡在国门之外吧!

  时不待我,国际局势越来越糟糕,留给法兰西的时间不多了。你们都是法兰西军中的精英,现在对付敌人装甲部队的责任就落到你们头上了。”

  不服老不行,残酷的现实给麦克马洪深深的上了一课。在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战术、战法已经被扫进了垃圾堆中,越来越跟不上时代。

  就比如说,这刚出来的奥地利装甲部队,麦克马洪就用对付骑兵的方法应战,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

  对付骑兵,射人、射马都可以;遇上了装甲坦克,普通的子弹只能给它们挠痒痒,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威胁。

  以往的经验都不靠谱,麦克马洪不得不集思广益,寻找应对措施。

  “元帅,经过这几天的交手,我们发现敌人的装甲部队不怕子弹射击,要摧毁他们必须要用火炮。

  普通的火炮因为仰角关系命中率太低,最好是专门生产一款可以平射的火炮。

  除了武力摧毁外,坑道、山地都能够阻挡敌人的装甲部队前进。一般来说道路越恶劣,越能迟滞敌人的装甲部队行动。”

  确切的说,这应该算是战场经验,而不是应对措施。表面上看似乎都不错,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可行性。

  战场上兵贵神速,不等国内把平射火炮搞出来,战争多半已经结束了。

  山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以人的意志所改变,法军也不可能把主力撤到山上去。

  挖坑道、破坏道路,貌似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实际上最大的问题是挖不过来。

  法军驱逐了比利时、莱茵兰地区的大部分民众,剩下的都是不是比奸,就是德奸,盟军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干,道路被破坏了,那就走农田通过好了。

  别的地区不确定,反正沿海的佛兰德伦平原,装甲部队是可以直接通行的。法军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挖出上百公里的壕沟出来。

  就算是挖出来了,那也是没有用。随着装甲部队一起行动的还有步兵,完全可以派人上去填。

首节 上一节 633/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