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95节

  要不是维也纳政府介入,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在希腊的统治早就崩溃了。

  好日子没过几天,现在又赶上了欧陆战争。伦巴第王国成为了前线,这对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统治来说,又是一个重大挑战。

  摄政的卢特伯德亲王最近非常烦恼,生怕前线发生点儿变故,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又要流亡了。

  按照新神罗帝国的法律,国王和皇帝同时拥有军队指挥权,根本就没他这个摄政王什么事儿。

  伦巴第国王是精神病,无法履行职责,军队指挥权就落到了皇帝手中。

  权力这东西放弃容易,想要拿回来就难了。以伦巴第王国的情况,想要拿回军队指挥权,只有等下一代国王了。

  在这种背景下,由不得卢特伯德亲王不着急。万一维也纳政府在打伦巴第王国的主意,直接来一个借刀杀人,那就完犊子了。

  “殿下,摩尔克斯上将已经抵达会客厅了。”

  侍从的声音,将卢特伯德亲王从沉思中拉了出来。

  “好的,我马上过去!”

  整理了一下衣冠,照了照镜子,确定不会失礼后,卢特伯德亲王大步走了出去。

  往日里不要说上将了,就算是帝国元帅、内阁首相,卢特伯德亲王也可以不放在眼里。

  帝国法律上有规定,伦巴第王国是高度自治,不管这些人怎么位高权重,也没有办法把手伸到伦巴第王国。

  可是现在不行,摩尔克斯上将是意大利战区司令官,伦巴第王国恰好在他的防区内。

  从全局上来看,只要能够赢得胜利,即便是伦巴第王国被打成废墟,维也纳政府也不会心疼。

  作为一线指挥官,最重要的就是赢得胜利。其他的都是小问题,尤其是这次的敌人是法国人,大家都做好了付出惨重代价的心里准备。

  别人可以这么想,卢特伯德亲王不行。打烂伦巴第王国任何一座城市,对维特尔斯巴赫家族都是一场灾难。

  这会让他们本就不稳固的统治,变得更加风雨飘渺。站在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立场上,最好是御敌于国门之外。

  ……

  寒暄过后,摩尔克斯上将开门见山道:“亲王殿下,我这次来是为了寻求帮助的。

  为了保障前线部队的后勤供应,我希望你们能够提供三十五万劳工,并且征用伦巴第全部的铁路。”

  只要求劳工,没有要求提供士兵,那是因为军队不归地方政府管,即便是预备役也一样。

  听到这两个要求,卢特伯德亲王眉头一皱:“将军,你的要求太高了。

  伦巴第王国只有不到四百万人口,目前已经有二十万人进入军队服役,再征掉三十五万劳工,几乎将我们的青壮都抽调一空了。

  尤其是你们还要征用全部的铁路,国内的的生产和生活,都会因此被打乱,这恐怕……”

  战争年代,边界地区的民众就是一个惨!

  战斗打响的时候,边界地区最先进行动员,要承担最重的兵役和劳役;敌人打过来了,边界地区也是最先遭殃。

  卢特伯德亲王的为难,摩尔克斯上将非常理解,如果可能的话,他也不愿意这么干。

  可是兵贵神速,从伦巴第王国征召劳工是最快的,征用铁路是必须的。

  “亲王殿下,你的担心我非常清楚。对伦巴第王国民众们的付出,帝国是会进行补偿的。

  我会把这边的情况如实上报,具体补偿措施。你们自己和内阁去谈。

  征用铁路没得商量,不光是铁路,包括公路也要优先满足军队。如果运力有富裕,我们可以开放给民间使用。

  除此之外,我希望你们能够从民间征掉一部分车辆,卡车、马车、牛车、驴车……通通来者不拒。”

  在战争没有爆发之前,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准备工作,有多么欠缺。

  奥地利已经准备最充分的了,结果战争刚刚爆发,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准备的确实充分,可是架不住前线的兵多啊!

  弗朗茨不认为和法国人开战,需要进行全国动员,问题是别人不这么看啊!

  在众人的连番劝说之下,弗朗茨果断的认怂了。人多总比人少好,虽然消耗大了一点儿,可是胜算也上去了。

  为了击败法国人,维也纳政府是发了狠,内阁计划动员五百万军队。

  光分配到南线的部队就有一百五十万,原来各种准备,这个时候就显得不怎么够用了。

  毫无疑问,这个一百五十万只是纸面上的数字,或者说是理论上的数值。现在伦巴第王国一线,一共就那么三十多万军队。

  后续部队什么抵达,那就没有人知道了。一切都要根据前线的实际情况来,或多或少谁也不知道。

  摩尔克斯上将只是提前开始做准备,免得前线发起进攻了,出现后勤跟不上的窘迫局面。

  听了摩尔克斯上将的解释,卢特伯德亲王的神色稍缓,中央政府有补偿就好,最怕的就是让伦巴第王国自己承担损失。

  “我记得帝国军队改革后,已经大规模装备卡车、摩托车,后勤已经实现了半机械化。

  现在需要征用这么多车辆,将军是准备主动出击么?”

  摩尔克斯上将笑道:“亲王殿下的消息不太准确啊!机械化只是军方提出的一种理念,是未来军队发展的趋势,不过不是现在。

  现在我们也只有少量的部队能够实现半机械化,想要完全实现半机械化,十年之内都很难做到。

  不过后勤部队确实装备了大量的卡车,走在了机械化道路的前列。只是扩军过后,就有些不够用了。

  考虑到意大利地区的复杂地形和糟糕的交通,我们必须要拥有多种运输工具,免得到时候……”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卢特伯德亲王松了一口气。随即又头疼了起来,配合是必须要配合的。

  法国打过来了,伦巴第王国就是最大的受害者。无论军方的要求多过分,只要能够把法国人挡在国门之外,他都会答应。

  问题是配合工作不好做,且不说和中央政府扯皮要补偿,光征用道路、车辆,都够他烦心的了。

  ……

  凡事都需要对比,如果知道对面法国人面临的难题,卢特伯德亲王就不会感到头疼了。

  都灵法军指挥部中,亚德里恩元帅正望着地图发愁,按照计划他早就该向伦巴第王国发起进攻了。

  怎奈意大利人出了幺蛾子,包括都灵在内的多个城市爆发了反战运动,拖延了大军的行动时间。

  早不闹、晚不闹,偏偏等战争爆发过后才开始闹反战,这要是没有人操控,说什么亚德里恩也不会相信。

  要知道在此之前,意大利民众还是举着拥护皇帝的旗帜,要求政府向比德奥三国宣战的。

  事已至此,亚德里恩只能想办法善后。甚至连向国内汇报,他都不能做。

  因为揭开了盖子,会有很多人跟着倒霉。得罪的人多了,他这个元帅也就混不下去了。

  “老鼠抓到了没有?”

  老鼠是意大利独立组织的代名词,自从法兰西吞并意大利地区开始,官僚们就多了一项抓老鼠的活动。

  “元帅,你是知道的,这帮老鼠太胆小了,根本就不冒头……”

第898章 惊险归途

  “蠢货!对付老鼠的方法,你都不知道么?”

  看着还是一脸迷茫的手下,亚德里恩元帅无奈的解释道:“抓老鼠就用猫,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想不到么?

  敌人不冒头,就想办法引他们出来。找几个地头蛇,让他们去抓乱党。

  威逼利诱都给我用起来,不是所有人都是硬骨头,只要抓到一个就能带出一窝。”

  威逼利诱不是什么新鲜手段,法兰西吞并意大利地区之初就已经用过了,效果还相当的不错。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驯养后的猫生活过得太安逸,连带着抓老鼠的本领都退化了。

  中年军官为难道:“可是元帅,我们无权插手地方事务,冒然插手恐怕会引起地方政府的不满。”

  一个国家想要稳定,军政分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毫无疑问,法兰西就是军政分离的国家。

  军方可以抓捕破坏后勤运输的意大利独立组织成员,但在地方上拉拢实力派,就是政治上的大忌。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亚德里恩点了点头。能够混到现在的位置上,亚德里恩可不是政治小白。

  官场上很多不起眼的潜规则是触犯不得的,即便他是高高在上的法军元帅,同样无法不能例外。

  “给内阁发电说明情况,让他们想办法协调地方政府,配合我们剿灭勾结奥地利的意大利乱党。”

  法国官僚的屎尿性,亚德里恩是一清二楚的。能够身居高位的,都是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主。

  如果没有中央政府介入,军方直接和地方政府交涉,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不了了之。

  大局再重要,也比不上大家头上的帽子重要。只要没有发生大事情,地方政府是万万不会承认自己的管辖权有乱党的。

  ……

  伦敦

  欧陆战争爆发,对意大利革命组织来说,应该是天大的好消息,然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现在却高兴不起来。

  从战争爆发开始,英国人安排在四周的警力明显增加了,就连出行都有人24小时跟踪保护。

  毫无疑问,作为不列颠介入意大利地区的有利棋子,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这是被软禁了。

  尽管人身自由没有受限制,但那仅限于在英伦三岛活动,想要出国根本就不可能。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英国人收留了意大利独立组织,又是出钱又是出力,自然要他们发挥作用。

  在这方面,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还是想得开的。无非是利益问题,只要能够支持他复国,剩下的事情都好商量。

  “斐恩,和英国人沟通的怎么样了,他们现在肯不肯支持我们复国?”

  英国人的外交政策是善变的,对意大利独立组织的支持也是经常发生变化。

  每当英法关系最恶劣的时候,独立组织都能够获得大笔资助,反之就是独立组织日子最苦的时候。

  按理来说,现在英法是盟友,意大利独立组织的日子应该很难过的。

  不过凡都有例外,伦敦政府现在还指望着法奥两国两败俱伤。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英国人是不会放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离开的。

  毕竟他的政治价值高,万一法国人赢得战争,意大利独立组织就是制衡法国人的一道利器。

  要是奥地利赢得了战争,他们也可以支持意大利独立组织统一意大利地区,给奥地利制造麻烦。

  不管未来会发生哪一种情况,英国人都不能让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这颗棋子脱离掌控。

  “陛下,英国人以局势不明朗为由,拒绝了我们的提议。”

  从斐恩那一脸绝望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来,情况要比他说得还要严重。

  意大利独立组织现在已经获得奥地利的支持了,如果英国人仅仅只是不支持,还不至于让斐恩感到绝望。

  叹了一口气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无奈道:“我早该想到了。最近这段时间外面增加了那么多守卫,明显就是为了看住我们的。

  看来英国这次是要支持法国人了,担心我们现在回去和奥地利人联手,让法国人输了战争。”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现在除了后悔,还是后悔。在此之前,奥地利公使曾多次邀请他前往米兰,近距离指挥意大利独立运动。

  为了不成为奥地利人的傀儡,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果断的选择了拒绝。

  怎奈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躲过了成为奥地利人的傀儡风险,却迎来了更黑的英国人。

  当奥地利的傀儡只是暂时的,战争结束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还有机会复国,勉强也算得上是一次交易。

  留在伦敦坐视局势发展就不一样了,不仅无法领导意大利地区的独立运动,就连复国的机会都被埋葬了。

  即便是法国人战败,意大利地区重新获得独立,也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首节 上一节 595/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