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法兰西,就是维也纳政府接下来的一项重要政策。
不需要所有欧洲民众都相信,只要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相信这一点就够了。
给法国政府添堵的不光奥地利,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在推波助澜,只不过是以嘲讽为主。
看法国人的笑话,这也是欧洲民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作为阿斯旺大战的策划者,杰雷特中将也一战成名天下知。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法国报纸替杰雷特中将扬的名。
不是法国人愿意替敌人宣传,主要是被逼无奈。输给英国人,总比输给非洲土著更能够令人接受。
不光英国人支持叛军的消息被披露了出来,就连奥地利也没有藏住,维也纳政府也顺理成章的接到了法国政府的抗议书。
著名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还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揭露英奥两国的无耻行径——《两个小丑的阴谋》。
……
巴黎,愤怒的法国民众已经走上街头向政府抗议了。作为埃及总督的阿道夫,现在已经成为了蠢货、废物的代名词。
面对民众们的怒火,拿破仑四世也头疼不已。无论政府怎么解释,抗议示威的人群都不肯散去。
就算是拉出了英奥两国,法国民众也固执的认为是政府用人失误,很多人都在质疑法国政府的人才选拔制度。
作为当事人的阿道夫,祖宗八代都拔了出来,最后得出了结论——贵族关系户=无能废物。
要不是鞭长莫及,拿破仑四世都想把阿道夫抓回来,以平息民众们的怒火。
当然,这种事情想想就行了。凡是都要讲规矩,皇帝也不能肆意妄为。
就算是打了败仗,要追究阿道夫本人的责任,那也是先上军事法庭。
民众抗议只是小儿科,反正都见得多了,拿破仑四世也习惯了。
前不久安南失利也发生过,等条约传回来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镇压叛乱。只要叛军被剿灭了,这件事情很快就会淡化过去。
拿破仑四世问道:“国内的情况你们都清楚,陆军部什么时候才能出兵?”
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哈菲兹回答道:“陛下,劳师远征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太多,最快也要一个星期。
并且在抵达埃及过后,还要休整至少一个星期,部队才能够投入战场。
加上行军的时间,向叛军发起进攻,至少也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拿破仑四世的催促也是阿道夫兵败的原因之一。要不是皇帝催得紧,他也不会急匆匆的和叛军决战。
只是这种事情,自然不能是皇帝的责任,所以阿道夫只能自认倒霉。
有了前车之鉴,路斯基尼亚·哈菲兹就要谨慎得多了。这次是陆军部选的人,要是再出现了兵败,他这个陆军大臣也难辞其咎。
拿破仑四世眉头一皱:“埃及局势危在旦夕,国内的舆论压力又这么大,陆军部就不能快点儿么?”
陆军大臣路斯基尼亚·哈菲兹:“陛下,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增援埃及,需要海上行军,我们必须要先筛选掉晕船的士兵。
到了地方过后,还要考虑水土不服的问题。一般来说,这种跨海作战通常都会有半年,乃至更长的准备时间。”
这不是胡说八道,要是盲目出兵,即便是地中海风平浪静,非战斗减员人数也会非常惊人。
尤其是到了地方过后,不进行必要的休整,就投入到战斗中,战斗力再彪悍的部队,也会变成软脚虾。
面对油盐不进的陆军大臣,拿破仑四世也无能为力。
好歹他也是军校毕业的,这种基础性的常识,怎么会不知道呢?
只是内外压力太大,一时间慌了神。对迅速平乱,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
叹了一口气后,拿破仑四世摆摆手说道:“罢了,就按照你们的计划进行。
不过还是要抓紧时间,尽快平息这次叛乱,降低我们的损失。”
“是,陛下!”路斯基尼亚·哈菲兹回答道
盯着墙上的地图,打量半响功夫后,似乎想到了什么。
突然,拿破仑四世猛得一拍桌子,狠狠的说道:“英奥两国接二连三的给我们制造麻烦,现在我们必须要反击了。”
“反击”这个词一出现,众人就陷入了迷茫中。
对英奥两国接二连三的大动作,法国政府早就想反击了,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反攻英奥两国的金融体系?
这玩意儿想想就行了,英奥两国可不缺乏黄金储备,英镑和神盾的币值都稳如泰山。
支持革命党、民族分裂势力?
巴黎政府已经在做了,只不过结局非常令人感动。除了爱尔兰独立组织折腾出来了几朵浪花外,别的组织都只见投入不见动静。
甚至还有冒充匈牙利独立组织的诈骗团伙,从法国政府手中骗走了500万法郎的巨款。
以血还血,在对方殖民地搞事情?
法国政府一直都在做,只不过收效甚微。英国人搞得代理人统治,叛乱首先也是当地人自相残杀。
奥地利虽然是直辖统治,但是对殖民地的控制力,明显太强了。
尤其是隔壁的奥属非洲,想要策划殖民地叛乱,都不知道该去找谁。
地方实力派固然存在,可是人家都成奥地利贵族了,作为既得利益者,没道理造自己的反。
这些策略都不行,总不能在外交上给两国添堵吧?
法国政府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是他们的外交能力垃圾,主要是法兰西在欧洲大陆的仇恨值太高,被欧洲各国排斥。
和英奥进行外交博弈,完全是自取其辱。还不如直接出兵打上门去,成功率或许还更高一些。
研究来研究去,最后法国政府无奈的得出了结论:要报复英奥两国,必须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傻乎乎的往上冲是没有前途的。
外交大臣特伦斯·布尔金劝说道:“陛下,英奥两国狼狈为奸,冒然行动恐怕会引起更大的乱子,我们必须要谨慎行动。”
“狼狈为奸”肯定是假的,除了上一次联手做空法郎外,英奥两国还真没有再联合针对法兰西。
不过这些内情没必要深究,法兰西政府也是要面子的,如果不把敌人的实力夸大一点儿,就显得他们太无能了。
反正从表面上来看,英奥两国都在支持埃及叛军,说两国联手在打压法兰西也不算太夸张。
第801章 非洲农场计划
拿破仑四世摇了摇头,拿起一份报纸说道:“这些报纸相比你们都看过,全部都是说法兰西没落的。
包括我们国内的报纸,同样持悲观态度。这意味着什么,想必你们都很清楚。
再不采取反击措施的话,后面我们就算是想要反击,都做不到了。”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法兰西确实在走下坡路了。
尤其是在经济上,平息国内叛乱后,法国经济直接后退到了1860年。
最近两年虽然有所恢复,但也只是赶上1870年的水平。想要恢复到1881年的巅峰时期,至少还需要三四年时间。
一步慢,后面就是步步慢。本身在经济上就落后于英奥的法兰西,被两个竞争对手甩的更远了。
现在又出了埃及这档子事,法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名,也折腾没了大半。
不管阿道夫总督的战败有多么充分的理由,输了就是输了,民众是不会关心具体原因的。
经济+军事+政治三重打击同时降临,一旦处理不好,政府的根基就要被动摇了。
为了巩固统治,拿破仑四世现在必须要拿出强硬姿态,重塑法兰西的威严。
想和做从来都是两个概念,报复英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必须要深思熟虑了。
海军大臣哈姆迪·哈尔鲍维:“陛下,英奥两国虽然实力雄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破绽。
英国人的殖民体系核心就是印度,只要从这上面下功夫,随便折腾点儿事情,都足够令他们难受的了。
我们已经控制了半个中南半岛,完全可以继续向缅甸扩张势力,让英国人投鼠忌器。
奥地利的核心殖民地我们虽然动不了,但是给他们制造一些麻烦还可以的,比如说:扶持哥伦比亚共和国。”
听起来都不错,实际上这些不痛不痒的反击,最多只能给英奥两国添点儿小麻烦。
不过这正好说明了哈姆迪·哈尔鲍维有政治头脑,既反击了英奥两国,又不用完全撕破脸皮,将矛盾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拿破仑四世摇了摇头:“这还远远不够。向缅甸扩张还能令英国人感到威胁,我们把动静搞大点儿,勉强也能够凑合。
扶持哥伦比亚共和国就差得远了,或许早些时候,还能够发挥一点儿作用。但是现在哥伦比亚已经被吓迫胆了,根本就不敢和奥地利对抗。
况且,以他们那点儿实力,真要是和奥地利爆发了冲突,没准还给维也纳政府提供了一个吞并他们的借口。”
不是拿破仑四世要求高,关键是现在他们必须要拿出有分量的反击手段,做给欧洲各国和国内民众看。
被人家欺负了,不反击回来,那还是牛逼哄哄的法兰西么?
列强之所以是列强,靠得还是实力。现在法兰西就需要证明自家实力的机会,选择和英奥摩擦一次,就是为了重新奠定他们三大国的地位。
成果并不重要,但是气势一定拿够,让大家看到法兰西的大国风范。
片刻功夫后,经济大臣艾尔莎有些忐忑的说道:“陛下,要报复奥地利不一定要从军事上下手,从经济上动手同样也可以。
只不过这么干了,后果有些严重。我们可能会同时对上俄奥两个国家,还是解不开的那种。”
法兰西不是英格兰,一石二鸟的战略计划,并不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吃一堑,长一智。
法国政府已经清楚感受到了仇恨值太高的后遗症,单独给奥地利添麻烦,小小的报复一下没问题。
直接和俄奥两国结下死仇,一直对立下去,并不符合法兰西的利益。
听了经济大臣的话,众人都是一脸懵逼。不就是经济上给奥地利下一次黑手,至于和俄奥两国变成不死不休的敌人么?
拿破仑四世好奇的问道:“说吧,什么计划有这么恐怖?”
经济大臣艾尔莎解释道:“立即启动非洲农业开发计划,和前面的计划不一样,这一次我们不考虑收益。
民间没人投资,就由政府出资建立国有农场,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在短期内催生大量的粮食出来,投放到国际粮食市场,把粮食价格打下来。
农业一直都是奥地利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农产品出口占据了奥地利出口总额的近四成,为维也纳政府贡献了大笔的税收。
其中成品粮出口,又占据了农产品出口的最大份额,估计占到了53%左右。
如果我们的计划成功,国际粮食价格暴跌,奥地利必定会损失惨重。
奥地利出口的成品粮,其中百分之七十的原粮都是从俄国进口的,国际粮食价格暴跌,俄国人将是仅次于奥地利的受害者。”
毫无疑问,这是俄奥两国共同的软肋。一旦有第三国大量倾销粮食,国际粮食价格崩盘,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和种植粮食的农民,都会成为损失惨重。
企业面临的只是价格突然暴跌的阵痛,大不了压低原粮收购价格,把损失转嫁出去,种植粮食的农民才是真正的血本无归。
这么明显的漏洞,自然不是什么秘密。
对殖民地国家来说,在海外种植粮食倾销到欧洲大陆,自然没有技术难度。
问题是粮食产量增加,势必会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下跌。
幸幸苦苦种植出来的粮食,不仅赚不到钱,甚至还要赔上运费,更不用说收回开荒成本了。
财政大臣罗伊·弗农急忙反对道:“不行!非洲地区都是没有开发的荒地,俄奥则是已经开发出来的熟地,我们的粮食种植成本肯定会比他们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