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25节

  战争是需要牺牲的,前线发生战败,参战的士兵也难逃法国人的追杀。能够拉着法国人一起陪葬,他们也是死得其所。

  与其在这里互相指责,还不如想办法去恢复实力。军队损失惨重,再重新招人就是了。

  法国人元气大伤,短时间内埃及地区无力组织第二次军事围剿,接下来你们完全可以自由行动。

  鉴于大家损失惨重,不列颠愿意再提供3万条步枪和若干弹药,帮助大家推翻法国人的统治。”

  风水轮流转,法国人当年援助美国人,让英国人丢掉了王霸之基的北美,现在轮到英国人出手了。

  只不过相比路易十六的慷慨解囊,甚至还亲自下场,英国人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只有区区三万条步枪,连火炮、机枪都没有,以约翰牛的节操,这多半是英军用过的淘汰货。

  在不列颠三万条退役步枪,绝对卖不到三万英镑,甚至一万英镑在欧洲大陆都找不到接盘侠。

  但是对起义军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远超之前英奥两国提供援助的总和。

  听到3万条步枪援助的消息,众人的神色一下子缓和了起来。起义军鱼龙混杂,爱兵如子的人或许有,但绝对不会多。

  对大多数高层来说,军队只是他们获得权势、富贵的工具,属于可消耗品。

  反正有多少枪就有多少军队,士兵损失掉了,再重新招人补充就是了。

  英国人援助了一批武器,估计奥地利人也会援助一批,再加上战场上的遗留,恢复实力根本就不是问题。

  雷霆斯急忙争取道:“看在中将阁下的面子上,这次的事情就算了。不过第二师损失惨重,我需要一万条步枪补充。”

  马赫迪否决道:“不行!大家的损失都很重,第二师还算好的,至少保留了一个团,最多给你补充5500条步枪。”

  打压是必须的,雷霆斯本身就是起义军中仅次于马赫迪的实力派,为了权力两人发生的冲突都不只一次。

  好不容易,利用战场上的机会重创了第二师,马赫迪怎么可能让他轻易恢复元气呢?

  雷霆斯猛的一拍桌子,怒骂道:“马赫迪,你不要太过分了。

  要这么干,那么大家趁早散伙算了,没人愿意在这里受你鸟气。”

  ……

  起义军内部发生矛盾,这是杰雷特中将乐意看到的。要是起义军都铁板一块了,又如何体现他这位英国派遣官的重要性?

  就比如说这次,所有人都知道炸毁大坝的命令,实质上是杰雷特中将下达的,但是所有人都在装糊涂,马赫迪不得不背下这个黑锅。

  这还是胡蒂尔等人离开的结果,要不然这里还会更加热闹。权力斗争的失败者,多半会借助奥地利的支持,跳出来和英国人支持的马赫迪分庭抗礼。

  见众人争执不休,指挥部都乱成了一锅粥,就快要打起来了,杰雷特中将拿起指挥棒对着桌子猛敲。

  直接训斥道:“都给我坐下来,看看你们现在像什么样子?”

  “不要忘了,你们现在的身份是一国领袖,不是街头的小混混。

  为了一点儿小事情,就这么争吵不休,传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见众人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杰雷特中将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清楚这不是自己德高望重,大家肯给面子,那是武器装备都在他手中握着,在场的众人谁也得罪不起他。

  略微停顿了一下,缓和了语气:“法军主力溃败,现在正是扩大战果的时候,在这么吵下去,就要贻误战机了。

  大家都是军人,就用军队的规矩来决定。谁在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大,谁就拿大份。

  现在我替你们做主了,追击法军溃兵,谁拿到的人头多、抓到的俘虏多,谁就拿大份。

  混吃等死的,就不要浪费资源了。不要说我做得不公平,前线的部队虽然损失大,但是你们距离法国人最近。

  就算是你们没有能力继续追击,送上门的法军溃兵,也不会是少数。”

  毫无疑问,这套分配方案对马赫迪最有利。别看杰雷特说得轻松,实际上被大水冲击过后,前线的起义军不比法国人好到哪里去。

  抓捕法军溃兵?

  实际上,现在他们自己都是一群溃兵。唯一的优势是他们勉强赢了,大水退去后可以就地集结。

  军心士气不存,短时间内这些部队是不能打仗的。正如杰雷特中将所言,他们可以抓捕落单的法军溃兵,但也只能抓捕这些溃兵。

  ……

  乌格苏尔城外,胡蒂尔正拿着望远镜观看大军攻城。攻城器械不存在的,起义军既不会打造,也不需要这些玩意儿。

  为了城市发展,乌格苏尔早就被法国人拆除了城墙。作为内陆腹心城市,法国人可从来都没有想过有外敌威胁。

  碉堡、要塞更是不存在的,战斗一开始就进入巷战模式。

  欺负起义军没有火炮,法国人直接以建筑物做依托,阻击起义军入城。

  看着部队乱哄哄的一拥而上,被炸得血肉横飞的士兵,胡蒂尔眉头紧锁。

  到底是自己带得兵,多少还是有几分感情的。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是希望这些士兵能够活下来。

  一旁法金汉就要平静得多,似乎是没有受战场气氛的影响,津津有味的点评道:“守军的火力很乱,看起来就不像是正规军。

  现在基本上法军主力不在城内,如果不惜代价的话,我们攻克乌格苏尔的成功率非常高。”

  胡蒂尔摇了摇头:“维也纳还没有做好和法国人翻脸的准备,就算是占领了乌格苏尔,我们也不能吃下去。

  送给起义军,他们也保不住。做个样子佯攻,吓唬一下城内的法国人就行了。

  与其把宝贵的兵力消耗在这里,还不如带着部队在埃及晃悠一圈,能够给法国人带来的麻烦大。”

  此时,一脸喜色的施特豪森堡从后方走来,笑呵呵的说:“中校,下令停止进攻吧,接下来我们可以大干一场了。”

  胡蒂尔大胆猜测道:“哦,莫非是法军主力遭遇洪水袭击全军覆没,现在埃及境内空虚,就等着我们摘取胜利果实了?”

  施特豪森堡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虽然没有全军覆没,但也差不多了。

  根据侦察兵收集到的情报,起义军高层用主力部队做诱饵,在决战的时候突然炸毁了阿斯旺大坝,洪水直接冲击到了正在交战的部队。

  双方均损失惨重,现在阿道夫的平叛大军已经变成了丧家之犬,正在仓皇出逃。

  或许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和他们碰面了。再给他们来一下,估计法国人这支平叛大军,就可以取消编制了。”

  伏击战败的法军,远比进攻乌格苏尔有性价比。要是侥幸将阿道夫的平叛大军留在了这里,在开罗阅兵也不是没有可能。

  法金汉反驳道:“少校,你太乐观了。如果法国人乱哄哄往回跑,我们确实能够把他们留下来。

  可但凡是阿道夫有点儿脑子,就会在半路上重新整编部队,再继续撤退。

  不需要多,只要集结一个团的兵力,就能够击败第八师。

  就算是士气大减的法军,那么把兵力放大一倍,两个团的兵力也足够了。

  如果阿道夫的胆子够大,根本就不用撤退。前线部队损失惨重,起义军总部就剩下两个半残的步兵师,只要有五千法军就可以打个对穿。”

  毫无疑问,最后的推论是建立在理想状态下的。就算是阿道夫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也要法军士兵愿意背水一战才行。

  法军强悍的战斗力是建立在军心士气上的,没有了战斗欲望的法军,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未必就比起义军强多少。

  施特豪森堡微微一笑:“你太高估法国人了,参加这次战斗的大都是殖民地部队,不是法军最核心的精锐。

  遭遇到洪水侵袭后,逃过一劫的溃兵,战斗意志正处于最低点,能够发挥出来的战斗力非常有限。

  当然,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能够让我们获得胜利的核心因素,还是法军丢掉了近乎全部的后勤物资和重火力。

  沿途的小城市、殖民据点,最多只能给他们提供一部分粮食补给,损失的武器装备是无法补充的。

  法军是在战斗中遭到洪水冲击的,这意味着法军士兵在战斗中消耗掉的子弹,都没有来得及补充,就仓皇逃命了。

  只要消耗完法国人手中最后的弹药,这场战争我们就赢了。”

  犹豫了片刻功夫后,胡蒂尔做出了决定:“传令下去,各部队立即停止攻城。

  通知团级以上军官,下午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第800章 法国人的反击计划

  法军在埃及战败的消息传回欧洲大陆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拿到报纸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天是愚人节么?

  原时空意大利在非洲战败,都被欧洲世界嘲笑了上百年,现在法国人也享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因为仇恨值太高的缘故,法国人吸引的火力,比原时空的意大利还要密集。

  作为奥地利政府的官媒,维也纳日报就用非常夸张的标题刊登了法军战败的消息——帝国没落之法兰西。

  这是一个系列报道,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但凡是在欧洲历史上影响力大的国家,都榜上有名。

  为了增强公信力,就连哈布斯堡王朝都榜上有名,还有一个牛逼哄哄的名字——第一日不落帝国。

  自家的历史,自然不能够草率。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加工是不可避免的,总结起来就是:法国人太卑鄙,居然勾结异教徒。

  这也是法兰西最大的黑历史,怎么洗都洗不掉。

  作为天主教国家,厚着脸皮加入新教联盟也就算了,毕竟大家都是信上帝的,勉强还可以接受。

  可是勾搭上了欧洲公敌奥斯曼,那就不能忍了。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哈布斯堡王朝没落了。

  作为胜利者的法国人,也没有得意多久,在欧洲大陆被大家给孤立了。

  天主教国家视他们为叛徒,新教国家又不愿意接纳他们这个“异端”,直到宗教没落后,这一情况才逐渐得到好转。

  如果说这是旧恨,那么新仇就是反法战争了。

  拿破仑大帝拿欧洲各国当踏脚石,铸就了他的无上威名,作为他的后人自己要继承这些仇恨了。

  尤其是拿破仑三世吞并意大利地区后,仇恨值再次爆表,从此陷入了孤立状态。

  这还不算最惨,起码拿破仑三世还和英奥两国签订了一份盟约。

  虽然不怎么靠谱,并且在欧洲大陆也没有军事同盟义务,不过再不靠谱的盟友也比没有得强。

  到了拿破仑四世这里,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三国同盟到期后不在续约,没有了盟约束缚,英奥搞起事情来也不客气了。

  发生在埃及事情就是现实案例之一,没有英奥两国的支持,估计叛军早就完蛋了,哪来什么解放埃及的雄心壮志?

  要知道起义军的造反纲领,都是业务能力娴熟的英国人一手包办的。这次阿斯旺大败,也是约翰牛捣鼓的。

  奥地利下的黑手,正在酝酿之中,还没有来得及爆发出来。

  ……

  再怎么公正的媒体,都是有倾向性的。自家的黑历史都刊登了出来,作为背景板的法兰西,自然和被黑成了炭。

  当然,这都是哈布斯堡王朝复兴之后,才做出来的帝国系列。要不然,弗朗茨也没底气去正视这一段历史。

  在这种背景下,“帝国没落之法兰西”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话。法兰西陆军世界第一,说白了也只是大家主观上的判断。

  除了法军过硬的军事素养外,更多的还是心理因素。

  为了消除自家军队对法国人的恐惧,黑法国陆军的战斗力,在欧洲大陆也是政治正确。

  前面的安南小挫折,还不算什么,毕竟法军的伤亡不大。最多也就被欧洲媒体嘲讽了几句,等条约签订后大家都默契的闭嘴了。

  这次埃及之战就不一样了,四万法军连非洲土著都没有打赢,丢人已经丢到姥姥家了。

  没有毛病,四舍五入一下,殖民地部队也算法军主力。

  欧洲民众知道法国人在埃及打了败仗就行了,细节一点儿都不重要。

  先是金融风暴、经济危机大萧条,借着又是巴黎革命,把国内经济搞得一团糟。

  不等缓过一口气,接着又发生了埃及大败,说法兰西没落弗朗茨都差不多信了。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奥地利已经不需要法兰西顶在前面,吸引英国人的目光了。

首节 上一节 525/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