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515节

  格莱斯顿摆了摆手:“这不重要,奥斯曼政府人为制造瘟疫总是事实。

  现在我们要的只是一个态度,估计要不了几天,欧洲世界都会掀起反土浪潮,别把我们给殃及到了。

  财政部尽快把账给平了,给奥斯曼帝国物资的是邪恶的资本家,和政府没有任何关系,我们和奥斯曼人从来都没有联系过。”

  从现在开始,英国政府就是抗击疫情的急先锋。勾结奥斯曼帝国,那是不不存在的。

  给奥斯曼帝国提供物资,那都是无稽之谈,物资明明是出口给波斯的。从反土同盟封锁近东海岸线开始,英土贸易就终止了。

  为什么物资会流向奥斯曼帝国,那都是不法商人为了贪图暴利,才卖给奥斯曼帝国的。

  具体是谁?

  这就要去问波斯政府了,物资都是从波斯流入过去的,和伦敦政府没有任何联系。

  ……

  看着英国人的精彩表演,弗朗茨非常想说:这完全是想多了,现在都忙着控制鼠疫,谁有功夫扯皮?

  就凭这子虚乌有的事情,除了给英国政府添点儿了堵,顺便抹黑一下他们的国际形象外,就无能为力了。

  真想要击垮不列颠,那就不是简单的造谣生事,能够做到的。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聪明人,冷静下来就会发现“不列颠的阴谋”站不住脚。

  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瘟疫”不可控,杀起人的时候从来不分敌我、不分高低贵贱。

  欧洲世界倒霉,不列颠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现在的国际局势,对英国人虽然有几分不和谐,那都只是小问题,远远没到需要同归于尽的地步。

  真要是肆掠起来,估计损失最轻的应该是俄国人。冰雪国度就这么点儿好处,病毒滋生速度、传播速度都要慢一些。

  具体可以参考:过马路被冻死在半道上的小老鼠。

  当年黑死病肆掠欧洲大陆的时候,俄罗斯帝国也有二十多万人丧命,不过对比欧洲世界的2500万,每三个欧洲人就有一个因病见上帝,这个比例还是微不足道。

  真要是栽赃英国人,除非奥地利能够调和欧洲各国的矛盾,并且拿出足够的利益诱惑,让大家认定是英国人干的。

  这可比让大家睁着眼睛说瞎话,难度大多了。无论是消除各国之间的矛盾,还是拿出足够的利益,都不是弗朗茨能够做到的。

  既然打不死,那就索性不要出手好了。给伦敦政府找点儿事做,让他们乖乖配合控制疫情就对了。

  事实证明,鼠疫号称杀伤力最大的瘟疫,不是没有道理的。

  即便是维也纳政府采取了最严的防疫措施,瘟疫还是找上门来,最先被波及的还是驻扎在近东地区的奥地利士兵。

  从发现第一名感染者开始,此后短短一周之内,就有三百名士兵被感染,并且还在下一周膨胀到了两千人。

  这还是发现疫情及时隔离,并且在军营附近遍布老鼠药的结果,要不然传染的人数,就不只有这么点儿了。

  陆军大臣费斯拉夫:“这次瘟疫的传播性非常强,我们的感染人数还不算多。

  最先发现疫情的俄军就不一样了,感染人数已经高达3.5万,这还只是确诊出来的,实际人数应该还会更多一些。

  瘟疫的爆发力、杀伤力也非常惊人,从发病到死亡通常不超过一周,抗过去了也只是暂时捡了一条命,后面仍然可能复发。

  表现出来症状和普通瘟疫没有多少区别,都是恶心干呕、发烧。

  我们这边疫情才刚刚出现,暂时无法确定死亡率,不过俄军那边统计的感染者死亡率高达13.2%!

  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使用最好的抗生素,也只能降低死亡率,并且无法保证疗效。

  陆军部已经下令各部队,以营为单位分散驻扎,尽可能的降低感染几率。”

  13.2%这个比例,令弗朗茨心情一下子沉重了起来。

  尽管这是没有得到有效救治的结果,可这个死亡比例还是太高了。

  要知道俄军士兵都是青壮,抵抗力本身就是最强的。要是换成了老弱病残,估计死亡率还会更凶残。

  略加思索过后,弗朗茨缓缓说道:“把这个死亡率通报出去,可以进行艺术加工,适当夸大瘟疫对其他的年龄段杀伤力。

  照会欧洲各国,告诉他们我们已经确定了黑死病的传播源是老鼠。

  为了遏制黑死病传播,我们计划在近东地区大面积投放灭鼠药,需要至少四十万吨灭鼠药。”

  没得说,这么高的死亡率不是“黑死病”,那也要一口咬定是“黑死病”。

  只有把大家吓着了,欧洲各国才会全力生产老鼠药,一起出钱出力参与防疫工作。

  ……

  圣彼得堡,作为这次瘟疫最大的受害者,亚力山大三世现在是欲哭无泪。

  要早知道近东地区会爆发瘟疫,他就提前下令……哦,没办法离开,神盾还是要赚的。

  毫无疑问,为了逃避责任俄军高层默契的隐瞒了早期的感染人数,官方文件上最初发现瘟疫时,俄军士兵感染人数只有28人。

  隐瞒的感染人数,只是一时之计。所以到了后面又加了上去,奥地利人不是在喊“黑死病”么,为了减轻责任,俄军高层自然也跟着喊。

  既然是黑死病,那么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都是正常的,绝对不是大家渎职导致的。

  经过修饰后的数据,到了亚历山大三世手中,问题的严重性就大大增加了。

  疫情发现时间,从人为的削减了一半。

  短短二十多天,因为瘟疫死亡俄军人数就超过了三千,感染人数超过五万。

  这样的数据,任谁看到了都会心惊胆战。更糟糕的是因为迁移民众的关系,疫情很可能被带到了国内。

  现在亚历山大三世只能期待西伯利亚够冷,可以冻死病毒,要不然传播到了帝国西部,那就惨了。

  “奥地利人怎么说,我们是在替他们安置移民,维也纳政府总不能没有说法吧?”

  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回答道:“维也纳政府向我们通报了病毒研究进程,他们已经想到了办法降低感染者死亡率。

  奥地利皇家科学院研制的抗生素,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

  目前正在开始赶制,维也纳政府承诺会在未来一个月内,向我们提供两万份剂量。”

  亚历山大三世眉头一皱,不满的说道:“才这么点儿,怎么够用?

  奥地利人就不能多提供一点儿么?实在是不行,我们自己出钱买也可以!”

  奥斯卡·希门尼斯解释道:“陛下,这种药物目前还没有办法工业生产,只能在实验室中人工制作。

  产量非常的小,一直都供不应求,价格比同份量的黄金都要高。两万份的剂量,已经不少了。

  事实上,我们国内也有实验室获得了专利授权,可惜制作技术难度太高,每月只能生产一千多份剂量。”

  实验室制作青霉素的技术难度不大,只要产品出现在了市场上,很快就会被人破译技术。

  为了利益最大化,弗朗茨早在几年前就开启了专利授权,建立了一个垄断联盟。

  获得授权的都是各国的大人物,拿到技术后他们也加入了保护专利的一方。

  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大家默契的夸大了技术难度,故意限制产能。

  当然,俄罗斯帝国未必是在限制产能。毕竟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真要是在实验室制作出合格的产品,也不是什么人能干的。

  一般来说,承担这项工作的都是动手能力强的理工科大学生。这方面的人才,俄罗斯帝国本身就严重缺乏。

  维也纳政府承诺提供两万份剂量,自然不全是人工制作。要不然制作的产品全给了俄国人,自家就没得用了。

  无法进行工业生产那是之前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科学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大进步。

  奥地利已经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只不过生产出来的产品有瑕疵,不光次品率高,药效也会打折扣。

  为了保证药品的售价,工业生产的消息,自然进行了严格保密。

  就算有人发现了药效不足,也只会认为制作人员不小心,操作出现了失误。

  业内人士都不知道的消息,外行就更加不知道了。听了这个解释,亚历山大三世被感动坏了。

  ……

第786章 烈焰焚城

  灭鼠是一项传统技术,早在数千年前人类文明中就出现了,最早的老鼠药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皋涂之山”上“有白石焉,其名曰舉,可以毒鼠。有草焉,其状如藥茇,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最初是利用植物毒素,或者是矿物毒素,发展到19世纪已经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的老鼠药多达上百种。

  “黑死病”的威名太盛,接到维也纳政府的照会后,欧洲各国政府在迷迷糊糊中表示了支持。

  乱七八糟的灭鼠药,一船又一船往小亚细亚半岛送。各种奇葩用法,搞得执行灭鼠工作的奥地利军队内心崩溃。

  欧洲世界的目光都汇聚了过来,各国纷纷派出医学专家,前来实地查看。

  当然,这种热点新闻永远少不了记者。参观了俄军营地的惨状后,各种怀疑都荡然无存。

  反土同盟再怎么玩儿,也不可能拿几万士兵的生命来演苦肉计,“黑死病”的名头算上坐实了。

  黑死病在欧洲肆掠的几百年时间里,也是分阶段、地域爆发的,一直持续到18世纪。

  1347年至1353年最厉害,从西西里岛开始,然后意大利、奥地利、法兰西、英格兰、中欧、北欧……

  后面1629年到1631年的意大利瘟疫、1665年到1666年的伦敦大瘟疫、1679年的维也纳大瘟疫、1720年到1722年的马赛大瘟疫,以及1771年的莫斯科瘟疫。

  虽然被认为是黑死病,但仍然有所区别。究竟是瘟疫病毒发生变异,还是新的病毒,到现在都是未解之谜。

  近东地区的瘟疫,才刚刚开始发力,就已经爆发了惊人的杀伤力,归结到其中也很正常。

  ……

  自从瘟疫在军队中蔓延后,作为最高指挥官的伊万诺夫元帅,心情就没有好过。别人可以找借口溜号回国,就是他不能跑。

  军方老大也不好当,除了拿得出手的战功外,还必须要有令众人信服的人品。

  保守的伊万诺夫元帅,无疑是一名合格的军人。收到瘟疫爆发的消息过后,就那马不停蹄的从圣彼得堡赶了过来,承担起了最高指挥官的责任。

  伊万诺夫关心的问:“奥地利人承诺的药品,送过来了没有?”

  为了这批药品,他可是豁出去了。在圣彼得堡还和政府的高层大吵了一架,主要目的就是不让沙皇政府过手。

  雁过拔毛,这是沙皇政府的老毛病。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靠着铁血手段,还能够震慑住官僚;到了亚历山大三世时期,施政理念变得缓和起来,官僚们的胆子又大了起来。

  本来药品数量就不足,再让国内那帮家伙扒一层皮,到手的就更少了。

  这些药品都是市场上的紧俏货,被克扣一部分也就算了,万一碰到一个胆大包天的直接给调换了,那就要出人命了。

  对国内官僚们的节操,伊万诺夫元帅从来都不抱有任何信心。

  厄兹居尔中将回答道:“只收到五千三百一十八支,剩下的最快也要等下个星期,才能够到货。”

  听到这个答案,伊万诺夫元帅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现在病倒的俄军士兵,都超过五万人,药剂不过十分之一。给谁用,不给谁用,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给国内发电,让政府想办法采购,没有药品是要大事的!”

  现在伊万诺夫最后悔的就是回国参加庆功宴,以至于浪费了最佳反应时间。

  理论上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作为战胜国,俄军随时都可以撤回去,可惜现实不允许。

  不说俄奥之间达成的交易,关键是现在感染的士兵人数那么多,要是这个时候回去,岂不是把本土也给连累了?

  况且,留在小亚细亚半岛还可以向盟友求助,一旦回国那就不用指望了。

首节 上一节 515/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