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486节

  首相费利克斯:“陛下,刚刚收到消息,西里西亚难民营大约有五千余人发起了抗议活动,要求政府出面干涉俄国人的暴行,解救受欺压的……”

  不待费利克斯把话说完,弗朗茨就愤怒的摔掉了手中的杯子。“抗议”,什么时候罪犯也有权利抗议了?

  没有毛病,难民营接收的非法入境分子,法律上定义为罪犯也是可以的。

  因为涉及人数过多,维也纳政府没有直接把所有人都定义罪犯,只是惩戒了带头人。

  这次抗议活动,毫无疑问挑战了弗朗茨的底线。俄国人的暴行,向奥地利政府抗议,这不是扯淡么?

  奥地利又不是国际警察,凭什么干涉人家的内政。真要是胡乱指手画脚,早晚都会被人打死。

  维也纳政府已经陆续安置了大部分,不过仍然还有二十余万人滞留在难民营,等待着安置。

  弗朗茨冷笑道:“把所有参加抗议人员,全部遣返回俄罗斯帝国,送给亚历山大三世种土豆。

  相关责任人全部撤职,并且追究责任。派出调查组,严查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不相信这是难民自发的。”

  难民营可是军事化管理,居然还能够爆发抗议活动,这要是没有管理人员渎职,说什么弗朗茨都不信。

  说句不好听的,管理人员不愿意,外界发生了什么,难民营里面的人都收不到消息。

  这些人也没有闲着,弗朗茨也在边界上修起了围墙。不是为了什么,主要是给难民找点儿事做,免得闲下来惹麻烦。

  千防万防,麻烦还是找上门了。为了长治久安,弗朗茨必须要杀鸡儆猴。

  遣返回俄罗斯帝国,就是最大的惩罚。沙皇政府不会欢迎他们,能够去西伯利亚种土豆都是幸运的了。

  费利克斯首相提议道:“陛下,遣返这些闹事的难民问题不大,麻烦的是愈演愈烈的欧洲革命浪潮。

  虽然革命党发起的暴动大都以失败告终,没有1848年那么厉害,可这种频繁发生的暴动,带来的危害依旧不容小觑。

  为了欧洲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有必要再召开一次国际会议,把各国联合政府起来,共同遏制革命思想扩散。”

  这年头就没有不恐惧“革命”的政府,受生产力限制,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底层民众日子都不好过。

  “日子不好过”就有革命的意愿,革命的土壤存在了,既得利益者自然恐慌了。

  看似这些革命事件是孤立发生的,实际上这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革命,都和国际势力脱不开关系。

  或许大家没有直接策划叛乱,但支持革命组织、传播革命思想,给革命党人提供庇护,这些都是大流氓们干的。

  当然,小国也有参与。只不过动作幅度更小一些,主要是做思想输出。

  1848年大革命过后,欧洲各国吸取了教训,安分了一段时间,没有想到现在又死灰复燃了。

  在这个问题上,弗朗茨没有指责别人的资格,类似的事情奥地利也没少干。

  最起码发生在英法国内的动乱,都有维也纳政府的一份功劳。要是没有奥地利参与,欧洲大陆就没这么热闹。

  ……

第744章 战略铁路计划

  人类是善于反思的,尤其是经历过“切肤之痛”后。愈演愈烈的革命浪潮,让统治者们意识到了危险。

  奥地利文化传统趋于保守,在经济危机中损失不大,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受革命浪潮影响较小。

  国内爆发的几次动乱都有国际势力参与,民众的革命意愿并不高,维也纳政府的危机感还不是太强烈。

  在弗朗茨还在考虑是否召开国际的会议的时候,拿破仑四世就已经向欧洲各国发出了号召。

  没有办法,法国民众的革命热情太高了。整个就一火药桶,一点儿火星,就能够引发一起革命。

  据不完全统计,从里昂一声枪响开始到现在,法兰西爆发的叛乱、暴动事件已经高达116起,超过欧洲其他地区的总和。

  游行、罢工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每一个法兰西城市,都发生过罢工。只要老天给面子,巴黎的大街上就有人游行示威。

  深入了解了法国的局势,弗朗茨就理解拿破仑四世召开国际会议的迫切心情了。

  革命圣地真不是吹的。最近一段时间,巴黎民众似乎爱上了革命这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几乎每周都要暴动两到三次。

  幸好,在镇压叛乱的问题上,法国统治阶级站在了同一立场上,要不然凡尔赛宫又要换主人了。

  巴黎的几家金融财团已经先后向法国政府提供了15亿法郎,用来镇压叛乱和稳定国内局势。有钱收买了军队,拿破仑四世才勉强稳住了局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个大流氓还是互相捅刀子,最先崩溃的肯定是法兰西。

  胜利就在眼前,弗朗茨却不得不收手。奥地利在打压法兰西这个竞争对手没错,但这里面不包括推动法国革命。

  革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法国这个时候革命成功,谁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扩散到全欧洲?

  没有任何意外,包括奥地利在内的欧洲各国,纷纷响应拿破仑四世的号召。

  经过初步磋商决定:1882年4月15日,在巴黎召开国际“反动”联盟会议。

  ……

  维也纳宫,经济会议上

  铁道部长索尔特伦:“鉴于国内目前的经济形势,铁道部决定提前启动战略铁路网计划。

  主要线路有:环阿拉伯半岛铁路、中东铁路、中美洲南北铁路、南洋铁路,以及环奥属非洲铁路。

  考虑特殊情况,环阿拉伯半岛铁路和中东铁路,会分段修筑,部分地理条件恶劣的区域暂时搁置,等技术成熟后再进行施工。

  我们在南洋地区的殖民地都是岛屿,铁路建设不可避免的要根据岛屿地形展开,目前重点区域是兰芳自治省、新几内亚岛。

  尤其是兰芳自治省,已经成为了南洋地区的经济中心,居然没有一条像样的铁路,这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环奥属非洲铁路,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以我们现在的技术,还无法保证全面贯通。

  铁道部正在和法国人谈判,看能否和他们在埃及地区的铁路并轨。

  用’利比亚——埃及——苏丹——乌干达’,替换掉原来那条’利比亚——乍得——中非’铁路线。

  如果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我们下一步就是在苏伊士运河上面修筑一座大桥,连通非洲和亚欧大陆。

  现在法兰西国内的局势非常糟糕,只要外交部能够配合施压,成功的几率非常高。”

  铁道部的战略铁路网络计划,除了阿拉斯加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外,奥地利的海外殖民地基本上都被覆盖上了。

  理论上,完成了这些铁路干线过后,维也纳政府对海外殖民地的掌控力力,又要上一个台阶。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索尔特伦爵士,你们的计划都很不错,只是最后环非洲铁路有些不靠谱。

  法兰西可不是小国,就算是他们现在的局势不好,我们能够施加外交压力逼迫巴黎政府做出了让步,未来也会闹出乱子来。”

  索尔特伦不解道:“为什么?铁路贯穿非洲和亚欧大陆,可以有效的促进埃及的经济发展,法国人也是受益者。”

  韦森贝格耐心解释道:“这不仅仅只是经济利益的问题,还涉及到战略安全。

  如果按照铁道部的计划,埃及就成为了中东和奥属非洲之间的交通枢纽,同时也陷入了我们的包围网中。

  一旦法奥关系恶化,或者是爆发战争,我们的军队就可以通过铁路杀入埃及。

  在多线围攻之下,法国人绝对没有守住埃及的可能。丢了埃及,就丢了苏伊士运河。

  丧失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法国人就丢掉了一半以上的海外贸易,基本上可以宣布战败了。

  就算是现在迫于局势危机,法国政府选择了妥协,出于国家战略上的安全,法国人也会搞破坏。”

  某种意义上来说,埃及就是法兰西的生命线,原时空法国人跟着英国人混,何尝不是因为被卡住了脖子呢?

  现在也差不多,如果某一法奥翻脸,法国人就必须要守住埃及。

  要不然丢了苏伊士运河,好望角又走不通,他们的海上生命线就被掐断了一半。

  首相费利克斯补充道:“不光是环非洲铁路存在问题,南洋铁路同样也有麻烦。

  兰芳自治省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中央政府从来都没管过他们,自然也不存在多少约束力。

  如果不是他们每年都在缴税,我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一个自治省。

  刚刚过去的1881年,兰芳自治省政府向中央政府上缴税费376.4万神盾,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给他们提供安全保护。

  这是一笔稳定的财源,在制定涉及兰芳自治省政策的时候,原则上政府反对任何可能激化矛盾的政策。

  想要在兰芳自治省建设铁路,铁道部必须要取得自治省政府的同意。这很难,他们在建设铁路的问题上非常保守。”

  没有办法,兰芳自治省表现的太安分,在政治上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

  和他们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外交部和税务部,外交部负责处理国际冲突,税务部负责收税,然后就没然后了。

  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就能够获得丰厚收益的稳定财源,没有人不喜欢。

  维也纳政府不愿意打破现在的和谐局面,只要能够按时缴税,不惹事、不给政府添麻烦,别的问题都不算事。

  索尔特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作为一名技术官僚,他只是对这些问题了解的不多,并不等于他就是政治小白了。

  计划无法实施,那就修改好了。政府任何一项大计划,都是经过多次修改,权衡各方利益后,才会出台的。

第745章 战争契机

  开辟殖民地的本质就是为了赚钱,对奥地利政府来说,只有两种殖民地是有价值的:赚钱的和有战略价值的。

  毫无疑问,兰芳自治省是赚钱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战略价值。

  兰芳自治省加上奥属南洋其它地区,共同奠定了奥地利在南洋地区的区域霸主地位。

  维也纳政府不是没有直辖兰芳自治省的呼声,关键是谁也不能够保证,直辖管理后能够获得更丰厚的收益。

  兰芳自治省对维也纳政府的经济价值,远远不只是每年那376.4万神盾。

  自从加入奥地利体系后,没有了安全上的威胁,兰芳自治省很快就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或许是西班牙、荷兰两个邻居干得太好了,早在十几年前兰芳自治省就成为了海外华商的大本营。

  大量的资本涌入,自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兰芳自治省发展的还会更好。

  现在兰芳自治省每年都要从奥地利进口上千万神盾的工商业制品,同时又输出橡胶、西米、椰子乾、卡奇染料、西谷粉、胡椒、金银等原材料。

  如果单独列出来,进行贸易总量排名,兰芳自治省足以在奥地利的所有贸易伙伴中排进前五。

  牵扯到的利益越大,维也纳政府就越谨慎。

  万一操作失误,引发了局势动荡,被人撬了墙脚,丧失了南洋地区的霸权,那就血本无归了。

  在利益的推动下,兰芳自治省的地位自然也不一样了,现成了高于殖民地,又低于邦国的特殊存在。

  如果不是当地的统治阶级受传统影响严重,不喜欢参合政治,现在帝国议会中已经增加了一个席位。

  兰芳自治省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修铁路,怎奈传统力量太强大,“祖坟”实在是绕不开。

  加上兰芳自治省是岛屿,海运发达,内陆地区开发的不多,对铁路需求量不大,就搁置了下来。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兰芳自治省统治阶级垃圾,原时空这些家伙都是荷兰人的买办,节操自然高不到那里去。

  弗朗茨没有插手兰芳内政的意思,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他可是有信誉的皇帝。

  就算是看在每年进贡财货的面子上,弗朗茨也是兰芳自治的支持者。

  这不是弗朗茨贪财,主要是他了解东方的传统文化。他这个皇帝要是不收钱,那些家伙会急得哭鼻子。

  在这个比烂的年代,只要不搞的天怒人怨、狼烟四起,那就算是合格的。

  未来历史书上会怎么写不知道,反正现在大家各取所需,合作的非常愉快。

  ……

  见各方达成了一致,作为仲裁者的弗朗茨,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计划就先这样吧,不过这还是不够。

首节 上一节 48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