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英法奥三国合谋,想要让我们两败俱伤?”
由不得亚历山大二世吃惊,现在的情况已经出乎他事先意料。
原本亚历山大二世还幻想着同英法缓和了关系,可以让他们在战争中保持中立,至少在战争初起中立,没有想到全部做了无用功。
亚历山德罗维奇点了点头:“尽管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是从三国现在的做法,已经可以看出来。
前面谈判那么艰难,后面突然就达成了协议,这明显不正常。
如果分析谈判的时间转折点,你就会发现英普两国达成一致后,奥地利人突然对我们做出了重大让步,不再要求我们抵押全部黄金。
现在已经是十月底,最多再过两个月时间,就要入冬了,这么短的时间里,根本就不可能分出胜负。
然而,钱却在这个时候到位了,敌人已经开始大肆扩军。
如果战争拖到明年开春再爆发,我们面对的敌人,就不是现在这几十万,而是上百万武装好的部队。”
俄国军队在冬季作战中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这个优势是需要分时间、地点的。
本土防守的时候这是优势,想要主动发起进攻,情况就不一样了。
不是所有地方的冬天,都有俄国这么冷,至少波兰地区就不够冷。
徘徊了几步过后,亚历山大二世自嘲道:“没有关系,总的来说还是对我们有利的。
看来我们上一次失败造成的影响还没有消退,奥地利人是不看好我们,担心我们会一败涂地。
这是一件好事,这种判断会让维也纳政府前期加大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如果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在这个冬天重创敌人,局势就截然不同了。”
多年的帝王生涯,亚历山大二世已经成熟了起来,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君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寻找出有利的一面,并且努力放大这种优势。
普波联邦的底子不厚实,只要失败一次就会元气大伤。要是遭到了重创,一个冬天肯定缓不过来。
相比之下,俄罗斯帝国的优势就要大得多,凭借着人口上的优势,即便是遭遇失败,一个冬天也足以恢复元气。
皇储亚历山德罗维奇欲言又止,提出英法奥三国的阴谋,就是为了阻止战争爆发,然而现实告诉他不可能。
仇恨的力量是巨大的,即便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也没能够动摇亚历山大二世发动战争的决心。
内心深处,亚历山大二世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但是他没得选择,俄罗斯帝国也没得选择。
要是不现在动手,等敌人做好了准备,他们的胜算还会更低。
俄罗斯帝国实在是太大了,几条主要铁路干线已经建设完成,短期内交通无法再次大幅度提升,然而对面的敌人却可以。再拖上一两年时间,普波联邦国内的铁路网就连成了一片。
……
陆军大臣帕拉德鲁·瓦尔德:“陛下,我们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只等你一声令下,就可以发起进攻。
截止到昨天下午,我们已经动员了一百六十八万军队,这个数字还在以每月十五万人的速度增加,其中八十二万军队已经集结到了边界上。
前线各项战略物资均以备齐,足以支撑一百万军队半年作战所需。
并且,我们还在沿途的主要城市都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可以进行就近调配,最大限度的降低后勤压力。”
毫无疑问,在这次战争中俄国人要比上一回准备充分得多。大量的战略物资,提前就运到了前线储存,不至于一开战就出现军队等后勤的窘迫。
事实证明,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没有白费。对比之前来说,沙皇政府的效率、执行力都是大大提高了。
战争使人成长,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挨过一次打后,沙皇政府在磕磕碰碰中,硬是建立了一套战时动员机制。
效果怎么样,这个还需要经过检验。不过再垃圾的动员机制,也比原先直接拉农奴上战场的好。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亚历山大二世做出了决定:“耻辱只能用鲜血来洗刷,既然准备好了,那就宣战吧!”
……
在沙皇政府决定发动战争的同时,普波联邦的战争机器也运转了起来,柏林政府高层正围绕着一个约么十平米的沙盘开会。
早在一年前,毛奇元帅就辞去了首相职位,回到了总参谋部任职。
拿起指挥棒的毛奇,要比做首相出色的多。实际上这么多年首相生涯,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忙于军队建设,政治上的问题很少过问。
本身他这个首相,就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个人能力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普鲁士是军队拥有国家,普波联邦很好的继承了这一点。军方在政治上拥有非常大的话语权,没有开挂的俾斯麦,可没有人能够压住这群骄兵悍将。
威廉一世能力不俗,可是作为国王,不可能什么事都亲自下场,只能想办法在政治上玩儿平衡。
毛奇一边用指挥棒在沙盘上指指点点,一边解说道:“陛下,你看蓝色旗帜是俄军的兵力分部,敌人沿着边界线,大约部署了八十余万军队。
这只是一个开始,敌人在后方还囤积了大量的兵力,随时可以增员前线。
现在已经是十月份,距离冬天不远了。想要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击败敌人几乎没有可能。
参谋部计划,在冬季降临前先从波兰地区发起进攻,争取把战火烧到第聂伯河,切断敌人的水上运输通道。”
第聂伯河源出瓦尔代丘陵南麓,向南流经白俄罗斯、乌克兰,注入黑海。大部分河道都可以通航,战略价值、经济价值都非常高。
通过这条水上生命线,俄国人可以直接将来自奥地利的物资,运送到前线俄军手中。
上一次战争中,也是普军切断这条水上生命线后,增加了俄国人的运输压力,前线的俄军才陷入了物资不足的困境中。
……
第658章 法国人的麻烦
一片一片的落叶撒在地上,铺成了一条金色的“黄金路”。
踩在上面不时发出“咯嘎”的声音,让人感到那么舒服,好象踩在棉毯上,没有多余的一片树叶,每一片都是黄金叶,令人回味无穷。
丰收的喜悦充斥着维也纳,在郊外踏青的弗朗茨一家,已经流连于美景中无法自拔。
诗兴大发的弗朗茨,此刻正奋笔疾书,准备给后人留下华美篇章。怎奈实在是没有天赋,写出来的内容总是不能令他满意。
匠气太重,仿佛是为了创作而创作,没有“诗文本天成”的那种灵动。
这方面弗朗茨还是有节操的,没有找过枪手,自然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随手销毁了创作失败的证据,弗朗茨正准备重头来过,侍女匆匆走了过来。
“陛下,刚刚传来消息,昨天中午沙皇政府递交了普波联邦战书。”
听到了这个消息,弗朗茨放下了笔,吩咐道:“传令下去,立即收拾行李,准备回宫。”
普俄战争爆发,不光是欧洲局势发生了变化,就连世界局势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尽管是早有准备,弗朗茨也必须要回去主持大局。
……
既然是郊游,自然不可能走多远。傍晚时分,马车又重新驶入了王宫中。来不及休息,弗朗茨就召开了内阁会议。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今天上午,柏林政府也向俄国人递交了战书,第二次普俄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今天下午,威廉一世发布了《告国民书》,号召民众和俄国人死战到底。
同时,还启动了全民动员机制。从现在开始,普波联邦凡是年龄在15岁~60岁之间的男子,都被纳入了预备役训练中。”
“15岁~60岁”,毫无疑问这是欧洲、乃至于全世界,最大力度的一次动员。
上一个这么疯狂的是黑山公国,第一次近东战争中,黑山公国把全国的男丁都动员了起来。
弗朗茨没有指责柏林政府的疯狂,在生死存亡面前,无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是可以理解的。
“普波联邦民间的反应怎么样,民众支不支持柏林政府的做法?”
极限动员,最关键的就是需要民众全力配合。二战中,人口不过四百多万的保加利亚,动员了126万军队,靠的就是民众全力支持。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时间太短了,我们没有能够深入调查。不过从之前的资料来看,民众应该是支持这场战争的。
尤其是波兰民众,他们非常仇视俄国人。如果这场战争顺利的话,战后普波联邦就会真的变成一个国家。”
大波波的民族独立意识,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强的。威廉一世能够将普波两国拉到一起,最关键的就是共同的敌人——俄罗斯帝国。
在外力的压制下,普波两国勉强靠在了一起,但实质上仍然是两个国家。波兰还是保留了独立的政府,只是头上多了一个中央政府。
现在普波联邦的政治构架,和1848年前的奥地利有些类似。波兰就如同想要独立的匈牙利,只是迫于俄国人的威胁不敢独立。
现在机会来了,一旦战争爆发,波兰政府就没有底气拒绝中央政府插手内部事务。权力这东西交出去容易,想要拿回来就难了。
不要想,弗朗茨知道柏林政府接下来会怎么做。借着联合作战的机会,拿到波兰军队的指挥权;借着统筹后勤的机会,拿到交通运输和对地方政府的指挥权。
如果手段够高明,还可以借刀杀人,趁机削弱波兰的实力。只要伤亡了大量的男丁,战后波兰就无力阻挡两国合并的大势。
费利克斯首相:“不光是波兰人想要战争,普鲁士地区的话语权掌握在容克贵族手中,他们的战斗欲望非常强烈。
上一次战争的胜利,已经让很多人变得忘乎所以。如果这次战争再让他们轻松获胜的话,估计有人就想要挑战我们了。”
对一名大德意志主义者来说,普波联邦就是一颗毒瘤。普波联邦的实力越强大,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地区的机会就越小。
没有办法,单独一个普鲁士王国,还可以让他们加入神罗帝国,要是再增加一个波兰,那就吃不消了。
无论奥地利的国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费利克斯统一德意志地区的信念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即便是已经年过七旬,费利克斯仍然坚持每年出访一次德意志地区所有邦国,宣扬“大德意志思想”。
这显然不是这些邦国政府想要看到的。如果不是奥地利的优势太大,既得利益者们需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费利克斯早就被拒之门外。
弗朗茨微微一笑:“不用担心,我的首相。俄国人可不是软柿子,这场战争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结束的。
英法支持普波联邦,我们支持俄罗斯帝国,双方都是要钱有钱,要物资有物资,最后拼的就是人。
普波联邦军官指挥能力更强,国内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俄国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双方各有优势,这场战争有得打。”
势均力敌的战争,往往也是最残酷的。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英法奥三国也不会让他们轻松结束战争。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普俄战争爆发前,柏林政府不仅将仅有的一片殖民地出售掉了,还陆续出售了在海外的全部殖民据点。
买家都是法国人,即便是有人出过更高的价格。种种迹象表明,普法之间存在着不为人知的交易。
威廉一世访问巴黎期间,还提出了奥地利威胁论。外交部认为普法之间的密约,应该是针对我们的。”
密约这玩意儿,最令人头疼了。从来都是弗朗茨玩儿密约忽悠人,没有想到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他操心了。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弗朗茨摆了摆手:“先不要管普法密约,在普俄战争结束前,他们就算是想要针对我们,也没有那份儿实力。
法国经济已经出现了问题,如果他们的非洲开发计划失败,巴黎政府的好日子就结束了。”
自从拿破仑三世吞并意大利地区后,弗朗茨就把法国人的威胁下调了两个档次。意大利地区看似是一块肥肉,实际上也就是外表光鲜。
工业时代,想要发展就离不开资源。意大利地区恰好是欧洲资源最匮乏的地区,法国人想要消化这里,先要解决资源问题。
遗憾的是法国资源也不富裕,自身发展都不够用。不够用那就只能进口了,现在“大法兰西”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材料。
从1870年开始,法国一直都处于贸易逆差中。如果法郎能够成为世界货币,些许逆差很轻松就可以弥补掉。
可惜,在英镑和神盾的挤压下,法郎的生存空间已经非常小,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愿意储备法郎。
这种背景下,金银外流自然无法阻挡。幸好这个年代,还有很多直接使用金银当货币的国家,凭借厚实的家底,巴黎政府靠抛售白银抹平了逆差。
这种情况显然是无法持续下去的,摆在法国政府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增加出口,要么减少进口。
增加出口先不用想了,因为工业生产成本的关系,法国工商业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都缺乏竞争力。
出口增加不了,那就只能减少进口了。开发非洲大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了巴黎政府的国策。
当然,这个开发和奥地利的开发不一样,法国人只是想要建立一个原材料产地,可没有准备本土化。
……
凡尔赛宫,普俄战争爆发的消息传来,拿破仑四世当即决定举行宴会庆祝这一好消息。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来了。最近这几年,法国经济遇到了瓶颈,已经连续低迷了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