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85节

  资本家是最难搞定的生物,也是最容易搞定的生物。只要利益到位了,所有的问题都不在是问题。

  格尔斯顿首相最初许诺让法国人训练奥斯曼军队,实际上也相当于把奥斯曼帝国的军火市场让了出去。

  “军火贸易”是暴利不假,可奥斯曼帝国的军火市场就不一样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奥斯曼政府没钱。

  政府没钱的情况下,自然无法更新军备,这个看似暴利的市场,实际上就是一个画饼。

  相比之下,关税和发行货币才是真正的利益所在。

  掌控了一个国家的关税,就等于掌控一个国家的市场;掌控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就等于掌控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要收买金融资本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参与到货币发行中。

  恰好,英国人有能力吃下这部分利益,却没有办法保住这部分利益,拿出来和法国人分享也是现实需要。

  ……

  维也纳宫,刚刚结束了一场特殊的旅行,弗朗茨只感觉身心疲惫。

  原本他以为前世自己“宅”是因为没钱,现在他发现这不光是“穷”的问题,本质上他就是“宅”。

  这不回到自己的老巢中,一下子就轻松了下来。为了庆祝回归,人工湖中的鱼儿又遭了殃。

  作为一名实用主义者,观赏鱼之类的弗朗茨从来不养,人工湖中养的都是可以食用的鱼类。

  这方面和奥地利的文化传统几乎是背道而驰,绝大部分奥地利人都不喜欢吃海鲜,尤其是鱼虾、螃蟹之类,在过节的时候绝对不能上餐桌。

  理由非常的奇葩,不喜欢螃蟹,是因为螃蟹横着走路,违背了上帝赋予的自然规律;不喜欢虾,是因为虾倒着走路,象征的寓意不好。

  因为不喜欢,所以就不爱吃。

  当然了,这个年代绝大部分民众还没有挑食的资格。喜欢不喜欢不重要,关键是鱼虾蟹这些肉制品相对要便宜一些。

  除了节日之外,平常时期鱼肉还是平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食。以维也纳的物价为例,1斤牛肉的价格=1.4斤羊肉=2.3斤猪肉=3斤鹅肉=4斤鱼肉。

  各个地方物价不一样,沿海、沿河地区鱼肉相对便宜,草原地区牛羊肉相对廉价,不过总体上来说还是牛肉最贵,鱼肉、家禽肉最便宜。

  外界的认知,丝毫不影响弗朗茨食谱,反而是皇帝的食谱影响到了奥地利人的饮食习惯。

  上行下效,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少不了的。

  弗朗茨从来不在乎食材是昂贵、还是廉价,只要好吃就行了。

  在弗朗茨的蝴蝶效应下,不少世界各地的美食被提前引入了进来,并且在这里扎下了根,奥地利民众的餐桌丰富了不少。

  看着水中不断晃动的浮标,弗朗茨飞快的转动滑轮,收紧鱼线。

  水中的动静越来越大,上钩的鱼儿都越出了水面,弗朗茨欣喜之情不翼而飞。

  入眼是一条约么七八公分的小鱼,品种神马的弗朗茨的也不关心了,他正寻思着这么小的鱼能怎么吃?

  油炸、清蒸、红烧,很遗憾就算是拿来煲汤都嫌小。没有办法,这就是弗朗茨一个上午的战绩。

  海口都跨出去了,说好的今天中午拿他钓的鱼做菜,结果却没有鱼儿上钩,这让弗朗茨非常为难。

  要知道这个人工湖可不小,湖中的鱼已经生活了很多年,除了弗朗茨这个皇帝偶尔来祸害一次外,通常情况下没人会打它们注意的。

  就弗朗茨现在站的位置,都能够看到清澈的湖水中有鱼儿在游动,并且体型还不小,然而却没有鱼儿上钩。

  犹豫了再三过后,弗朗茨还是决定放生这来之不易的战绩。就这身板儿,估计都不到一两,弗朗茨实在是不想为难厨师了。

  至于午餐的问题,没有关系,现在更改规则了,既然不上钩那就用网吧,总之鱼是必须要有的。

第597章 人间炼狱

  西亚,在“波斯之刃”的屠戮下,难民大部队很快就四散而逃,奥斯曼政府再也无法左右难民的去向。

  除了死掉的外,剩下的难民只有一小部分流窜到了波斯腹地,更多的还是原路返回奥斯曼帝国。

  人都是怕死的,面对举起屠刀的波斯人,难民已经怂了。

  出去难回家更难,好不容易才把难民送了出去,奥斯曼政府怎么可能再接收这个麻烦呢?

  在成功驱逐难民后,申帝尔克少将已经肩上的军衔已经变成了中将,如果能够解决眼前的麻烦,很可能会再升一级。

  作为代价,申帝尔克已经是臭名昭著,被国际媒体亲切的称为“最阴险的屠夫”。

  媒体必须要感谢他,因为他让大家今年都不缺热点新闻。波斯大屠杀发生过后,整个欧洲的报纸销量都上涨三成。

  指挥部内,一名中年军官忧心忡忡的汇报道:“将军,外面的难民越来越多,我们就快要挡不住了。”

  申帝尔克中将没有理会,已经玩弄着手中的一对核桃。半响功夫后,才淡淡的问道:“你们还记得我们的祖宗是怎么建立奥斯曼帝国的么?”

  众人直接傻眼了,奥斯曼帝国怎么建立的,在历史书上记录的清清楚楚。尽管美化了不少,但大致情况还是记录了。

  不过这个问题,貌似和眼前的事情没有任何关系。停顿了片刻功夫后,见无人回答,申帝尔克也不生气。

  这年头奥斯曼帝国军官素质那是惨不忍睹,真正有能力军官本来就没几个,因为近东战争的缘故,不少人还背了黑锅,被追究责任——退役,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关系户。

  申帝尔克这种出身显赫,又有能力的军官,从来都是凤毛麟角。

  官场上的烂事,军队中其实更为严重。不做不错,多做多错,在这里同样适用。

  只要你要认真做事,就要做好被人攻讦的思想准备,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大部分人首先想的都是明哲保身。

  申帝尔克这么快就声名狼藉,实际上也是竞争对手的手笔,要不然外界怎么知道,驱逐难民是他主导的呢?

  面对残酷的现实,申帝尔克也不奢望手下有多精明能干,只要能够按要求完成他布置的任务,那就够了。

  “弱肉强食,这个词你们不陌生吧?”

  “当年遇到天灾,祖宗是怎么渡过的,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

  归根结底就只有一条——减丁,无论是对外发动战争,还是进行内部清洗,本质上都是为了减少丁口,人少了粮食也就够吃了。

  现在外面的难民那么多,我们想救济也救不过来。既然如此,那就采用最古老的办法——弱肉强食。”

  众人神色大变,仿佛是经历了醍醐灌顶,突然醒悟了过来,纷纷拍起了马屁。

  气的申帝尔克一拍桌子,话都到了这一步,还是没有人接茬。显然大家都是聪明人,不愿意承担责任,想要明哲保身。

  “够了!传令下去,告诉难民我们的粮食不足,遵照我们祖宗古老的传统,只有强者才能够生存下来。

  只有拿到五个人头,才可以获得生存下去的资格。可以分批提交,派人登记造册,军营之外允许他们施展任何手段。”

  申帝尔克懒得理会众人,怕承担责任能成什么气候?要知道今时不同往日,现在执政的是奥斯曼青年党。

  理想主义是最可怕的,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可以牺牲一切。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可以不要,何况是一帮难民呢?

  声名狼藉,在别的国家或许是灾难,但是在奥斯曼帝国根本就不算什么。在统治者眼中,这种声名狼藉的将军反而更加可靠。

  外面的难民那么多,奥斯曼政府没有足够的粮食救济,为了国内的稳定,必须要把他们挡在国门之外。

  这种背景下,让难民自相残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要看申帝尔克说拿到五个人头,就可以获得生存下来的资格,存活率似乎有六分之一。

  实际上,难民一旦自相残杀了起来,就很难再停下来了。最后能够活下来的,不要说六分之一,恐怕连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都不会有。

  这些人就真的可以生存下来了?不要做梦了。提着五个人头活下来的都是狠人,要是让这帮对奥斯曼帝国有怨气的家伙活下来了,估计谁都睡不着觉了。

  申帝尔克已经做好了违约的准备,也不算是违约。杀人是反法的,在奥斯曼帝国也不例外。

  这种一连杀数人的存在,搁在什么地方都是重犯,直接处决掉也不算过分。

  狠辣或许是吧,但是在申帝尔克看来,他这是在替帝国清洗隐患。要是不这么干,让这帮难民涌入奥斯曼帝国,整个国家都会被祸害完蛋。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善恶对错。在这个残酷的时代,大家都在为生存而努力。

  心慈手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是活不下去的。

  ……

  经过了长时间的逃荒,难民的神经实际上早就到了崩溃的边缘,甚至很多人已经崩溃了。

  申帝尔克的命令传来,无疑是点燃了最后的疯狂。不知道是谁带头,难民营彻底的乱套了。

  除了少数理智尚存的人,趁机向边缘地带逃去,大部分人都疯狂的向身边的人发起进攻,仿佛是要拿对方的人头,换取自己的一线生机。

  人间地狱,也莫过于如此。

  ……

  维也纳宫,看着手中的情报,弗朗茨也被奥斯曼人的骚操作惊呆了。他没有和外界报纸一起骂奥斯曼政府,反而在理性分析,总结其中的得失。

  不得不承认,奥斯曼帝国能够辉煌这么多年,还是有一套独特的生存之道。

  至少在狠辣上,欧洲各国是望尘莫及。他们不光是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

  就算是近东战争中入侵奥斯曼帝国的俄军,也忌惮国际舆论,不敢这么玩儿,然而奥斯曼政府敢。

  不要看申帝尔克被骂得惨,在弗朗茨看来他就是被推出来背黑锅的,真正有资格做出决定的还是远在安卡拉的奥斯曼政府。

  费利克斯首相:“我们还是低估了奥斯曼帝国,就凭这份儿狠辣,就不容小觑。

  我提议加紧对奥斯曼帝国的打压,趁这次机会出兵干涉,支持亚美尼亚人独立,不给奥斯曼帝国留下任何崛起的机会。”

  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这句话对国家同样适用,遇到一个不要命的国家,谁都会感到头疼。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就有几分不要命的意味。

  奥斯曼帝国数百年建立下来的威名,没有这么容易散去。现在流出的狠辣,又让费利克斯首相回想到过去,情不自禁的提高了警惕。

  弗朗茨摇了摇头:“奥斯曼帝国的狠辣确实不容小觑,不过经此一役过后,他们想要复兴已经不可能了。

  现在已经是工业时代了,人口是最宝贵的财富。奥斯曼帝国现在还有多少人口,其中又有多少青壮劳动力?

  奥斯曼帝国想要发展起来,非得要有数十年的功夫不可。这还只是理论上数字,完全不考虑国内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

  现在支持亚美尼亚人独立,看似削弱了奥斯曼帝国,实际上还是帮了苏丹政府的大忙。减少了一块国土,也缓解了国内的民族矛盾。

  与其如此,不如暗中支持亚美尼亚人独立运动,让他们在内部消耗奥斯曼帝国的实力。

  顺便增强一下英法的信心,让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投入一部分进入奥斯曼帝国这个巨坑中,免得天天盯着我们。”

  不是弗朗茨看不上奥斯曼帝国,而是现实数据告诉他,奥斯曼帝国已经丧失了崛起的可能。

  现在的奥斯曼帝国还有没有一千万人口,都是一个未知数,这其中还包含了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等内战结束后,人口还会进一步降低。

  想要进行工业化,奥斯曼帝国不光要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国内的宗教问题。

  等他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时间已经过去了。没有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前,即便是有英法扶持,他们最多也只能建立一支明面上看起来颇有战斗力的军队。

  原时空有太多的案例证明,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必须是全方位的强大。仅仅只是训练一支新军,实际上起不到多少作用。

第598章 奋斗的……

  全欧洲的目光都聚焦在西亚大陆,唯独普鲁士政府例外。没有办法,自家一堆烂事都没有处理完,哪来的精力关心别人家的破事。

  即便奥斯曼帝国是普鲁士王国潜在的盟友,也没有任何作用。英法敢出手扶持奥斯曼帝国,普鲁士政府是万万不敢插手的。

  站在普鲁士王国的立场上,一个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固然符合他们的利益,可一旦支持了奥斯曼帝国,就要得罪奥地利。

  这个选择题很好做。英法实力雄厚,不怕奥地利的报复,背后捅刀子也就捅了。

  普鲁士王国就不行了,俄国人的威胁已经让他们坐立不安,再去招惹奥地利,明显是不智的选择。

  现在国际舆论非常有意思,大家非常的统一,那就逮着波斯政府和奥斯曼政府一起骂,两者共同分担了火力,一起臭名昭著。

  但国际政治上就不一样了,直接分成了两派。英法支持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和俄罗斯支持波斯政府。

  总得来说,这次还是奥斯曼政府事情做得不道义,波斯除了手段过激了一点儿外,实际上本身也是一个受害者。

首节 上一节 385/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