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76节

  停顿了一下,阿尔比亚奇又把带偏的话题引了回来:“发生了这种惨剧,我感到非常惭愧。

  因为战争的缘故,政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战场上,忽视了对地方上的管理,才造成了悲剧发生。

  为了弥补遗憾,不让类似的事情继续发生,我希望能够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为了世界和平,奥斯曼帝国愿意出一份力。”

  在心里阿尔比亚奇已经骂开了,他实在是无法想象居然有蠢货,能够蠢到如此不可救药。

  这个年头的照相机可是大块头,布置拍摄的动静都不小,想不被发现都难。这就意味着在拍照的时候,这些当事人根本就没有阻止。

  无知者无畏,照相机还是新鲜事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奥斯曼人都没有见过这东西,更不知道照相机的作用,这才是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原因。

  脑补过后,阿尔比亚奇还是决定回去就给苏丹建议,加强对照相机的管制。奥斯曼帝国见不得光的事情太多了,不小心不行。

  ……

第581章 进击的法国人

  岁月匆匆,转眼又入冬。

  凭借弗朗茨多年的经验可以判断这是一个暖冬,往常这个时节格洛克纳山已经下雪,今年不要说雪了,就连雨都很少。

  暖冬+干旱,几乎已经宣布来年的农业要减产。奥地利是一个工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维也纳政府一直都很重视农业生产,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国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已经趋于完善,有了一套完善的灾害应对体系。

  通常只要不是波及全国的大范围灾害,弗朗茨是不会过问的。现在引起了他的注意,主要是发生在了维也纳。

  农业大臣霍尔斯:“陛下,目前的情况还不算太糟糕,根据各地监控的数据来看,灾情波及到的范围并不是很大。

  主要集中在维也纳周边、波西米亚地区,这些地区工商业相对发达,民众的抗风险能力较强,冬麦减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这是工业时代带来的好处,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在农闲时期入城务工,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普遍现象。

  增加了收入来源,自然也增加了抗风险能力。要是还处于农业社会,政府就要提高警惕了。

  弗朗茨只是随口一问,一定范围内的粮食减产,在奥地利的承受范围之内,“赈灾”都不需要。

  减产又不是绝收,每亩地少收百八十斤,还不足以令农民破产。除非灾情是持续性的,才需要政府救济,要不然的话,民众自己就可以度过灾情。

  ……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刚刚从巴黎传来消息,法国人准备出兵护送伊莎贝拉二世之子回国,西班牙王位之争要落幕了。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判断,英法应该达成了协议。外交部认为可能和近东战争有关,伦敦政府在西班牙王位之争的问题上让步,换取法国人在近东问题上对他们的支持。”

  没有出乎弗朗茨的意料,英国人想要保住奥斯曼帝国,就必须要拉上法国人。

  巴黎政府虽然内斗不断,可是他们同样不想看到奥地利拔掉背后的钉子。英国人在西班牙王位问题上让步,法国人选择支持他们并不奇怪。

  奥地利想要一个稳定的后方,法国人何尝不是如此呢?西班牙不同于奥斯曼帝国,法国人就算是想要拔出这颗钉子也做不到。

  不是打不打的赢,关键是是没有办法采取武力。欧洲各国或许会可以接受奥斯曼帝国完蛋,却绝对不会放任西班牙被吞并。

  既然打不死,那么就拉拢好了。现在的西班牙也是一个烂摊子,内部问题一大堆,扶持一个亲法、且弱势的政府,完全是符合法兰西利益的。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名声早就臭了,连带着儿子阿方索十二世也跟着声誉受损,想要坐稳王位就离不开法国人的支持。

  一个弱势亲法的政府,未来很长时间内,法国人都不用担心来自西班牙的威胁。

  弗朗茨:“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准备收场了。发电给胡梅尔,英法一旦全面介入,就和奥斯曼帝国谈判,底线是拿下我们的实际控制区,外加耶路撒冷。

  俄国人那边,外交部也安抚一下。他们能够获得多少收益,就看沙皇政府自己的外交能力了。”

  弗朗茨心中清楚,这可能是俄奥同盟的最后一次联合军事行动。按照目前的国际局势,奥地利和俄国人结盟已经是弊大于利。

  亚历山大二世固然是雄才大略,把国内各方势力压制得死死的,完成了初步社会改革,但外交上的表现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

  一方面是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包袱太重,端着欧陆霸主的架子,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另一方面就是太过看重领土,和所有邻居关系都不好。

  并不是说重视领土不对,问题是俄罗斯帝国的很多领土都是抢来的,就和殖民地差不多。

  强大的时候,无论怎么重视都可以。衰落的时候,就该注意方式方法了,该让步就必须要让步。

  遗憾的是沙皇政府没有那么做,上一次普俄战争俄国人战败,实际上就是败在了外交上。

  如果沙皇政府收拢一下野心,别的不说至少中亚和远东不会出问题。要不是战前沙皇政府的扩张,把人家惹火了,普鲁士也拉不到盟友。

  按理来说,受到了一次社会毒打,沙皇政府应该醒悟过来,主动修好邻国关系。有什么问题,等打垮了普鲁士后再慢慢处理。

  遗憾的是沙皇政府并没有转变过来思路,把邻国收回故土当成是敌人入侵,认为自家才是受害者。

  没得说,这么玩儿肯定不会有朋友。弗朗茨非常怀疑下一次普俄战争,俄国人也是被人围攻的命。

  因为俄奥同盟的关系,搞得奥地利和这些国家关系也不好。当然,奥地利实力足够强大,即便是关系不好,列强待遇还是有的,没有影响和各国的贸易往来。

  费利克斯首相提醒道:“陛下,不如先通知沙皇政府,给他们留下缓冲时间。”

  俄奥同盟还没结束,坑队友的事情还不能做得太明显。近东战争能够打出目前的局面,主要是奥地利在提供战略物资。

  要是奥地利退出了战争,沙皇政府可负担不起这笔开销。同样的战略物资,对不同国家来说成本也不一样。

  相对而言,自身具备生产能力的工业强国,战略物资的成本要低一些,而需要进口的农业国承担的费用则高得多。

  以武器弹药为例,俄国人需要付出的成本要比奥地利高三分一,这还是平常时期的成本,要是到了战争时期就算是高出一半都有可能。

  这里面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比如说: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官僚系统的廉洁性。

  要是现在维也纳政府摆俄国人一道,或许奥斯曼帝国什么都不需要付出,沙皇政府也只能撤军。

  俄国人的主要敌人是普鲁士王国,沙皇政府不可能倾国之力和奥斯曼帝国打下去。

  战争进行到现在,沙皇政府削弱奥斯曼帝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就算是奥斯曼帝国浴火重生,二十年内也无法威胁到俄罗斯帝国。

  提醒一下俄国人,又不需要付出代价,弗朗茨自然是从善如流。

  “外交部知会俄国人一声,把英法靠拢的消息传递给他们,想必沙皇政府会理解的。”

  不理解也不行,没有奥地利出钱出物资,沙皇政府根本就没有继续战争的财力。

  ……

  唐宁街首相办公室,格尔斯顿首相现在的心情非常不爽,语气冰冷的说:“劳尔,召集内阁成员过来开会”。

  弗朗茨认为英国人为了保住奥斯曼帝国,在西班牙王位问题上做出了让步,实际上站在伦敦政府并没有这么快做出决定。

  奥地利是威胁,法兰西同样也会威胁,无论放任哪一家做大,都会威胁不列颠的利益。

  除非是没有办法,要不然的话伦敦政府是不会向法国人妥协的。

  原时空英国人倒向协约国,还是德二帝国扩张海军,让他们感受到威胁之后,在此之前他们一直都在摇摆。

  现在奥地利可没有大肆扩张海军,海军规模一直处于法国人之下,总吨位排名世界第三。

  站在英国人的立场,法奥两国都是巨大的威胁。偏偏这两个威胁都有共同的弱点,必须要同时发展陆权,在欧洲大陆上两国又互相牵制,伦敦政府的压力并不大。

  ……

  格尔斯顿首相质问道:“侯爵阁下,你不是告诉我法国人正忙着内斗,无心参与国际事务么?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替他们牵制住了奥地利,法国人直接出兵干涉西班牙王位之争。

  我实在不敢想象,这个消息要是传了出去,会造成多大的轰动。”

  麦克林侯爵也是欲哭无泪,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内斗中的法国人会突然来这一招。

  不得不说,法国人选的时间好。英奥两国因为奥斯曼问题发生矛盾,两国互相牵制没有功夫插手西班牙王位之争。

  “首相阁下,这是我们判断失误,低估了法国人的野心。事已至此,现在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善后,要不然我们就创造了本世纪最大的笑话。

  以目前的情况,我们只能二选一。要么和法国人联手,保住奥斯曼帝国;要么和奥地利联手,逼迫法国人放弃干涉西班牙王位继承。

  我个人建议还是先保住奥斯曼帝国,西班牙的问题来日方长。政治上没有永远的盟友,今天西班牙政府能够亲法,明天他们也可以亲英。

  奥斯曼帝国要是灭亡了,想要再复活就难了。没有了奥斯曼帝国的牵制,到时候奥地利就可以全力向中欧地区扩张,欧洲平衡很可能被打破。”

  还有一个原因麦克林侯爵没有说,那就是干涉近东战争已经开始了。要是现在罢手,等于干涉行动失败,会被在野党抨击。

第582章 惊呆了的数字

  毫无疑问,伦敦政府最后还是选择了和法国人妥协,这是利益决定的。

  法国人选的时间点太好,要是伦敦政府不妥协,没准巴黎政府转头就和奥地利交易了。

  尽管法国人也担心奥地利吞并奥斯曼帝国后做大,和维也纳政府做交易的可能性非常小,伦敦政府还是不敢赌。

  万一真的发生了,也意味着法奥两国在战略上达成了谅解,这对英国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在妥协的同时,伦敦政府也提高了对法国人的警惕。内斗中的巴黎政府尚且可以摆他们一道,要是结束了内斗,那还得了?

  ……

  伦敦和会上,面对英法联合施压,胡梅尔公使也有些疲于应付。

  “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结束这场战争,但是奥斯曼帝国必须要归还占领我们的土地,并且为这场战争负责。”

  奥地利让步了,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真要是硬顶下去,事情就难办了。武力干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麻烦了。

  让欧洲各国摇旗呐喊可以,要让他们为了奥斯曼帝国去战斗,那还是算了吧!有时候唾沫星子也是能杀人的,政客们为了自己的声誉也必须要三思而后行。

  脸色阴沉的胡梅尔公使,也暗自松了一口气,这场戏终于要落幕了。为了不露出破绽,他天天都要把神经紧绷着,这种日子可不好过。

  不等奥斯曼帝国代表开口,麦克林侯爵就先替他们做主了:“感谢阁下为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历史会铭记这一切的。

  战争是残酷的,每时每刻都有小伙子们倒下。为了他们的安全,我提议先签订停战合约,让战争先停下来。剩余的问题,我们后面再谈。”

  站在英国人的立场上,保住奥斯曼帝国就够了。至于归还领土、追究战争责任的问题,那都是小问题。

  战败者承担战争责任,这是欧洲惯例。尽管归还领土要求有些扯淡,也不是没法商量,谁让奥斯曼帝国输了呢?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弱小就是原罪。与其纠结这些问题,还是早点儿结束这场战争,对奥斯曼帝国更加有利。

  胡梅尔公使点了点头:“没有问题,不过停战条约我们只签半个月时间。如果半个月内,没有达成一致那么这场战争还会继续。”

  至始至终,他都没有问俄国代表的意见。不是胡梅尔专权,也不是两国关系恶化。主要是战争爆发前两国就有协议,奥地利负责出面解决外交问题。

  俄国人要参与进来,那也是停战条约签订过后,涉及到了利益分配的时候。在此之前,两国在近东问题上外交必须要保持一致。

  麦克林侯爵争取道:“半个月时间太短了,这场战争涉及到的问题太多,不如先停战半年吧!”

  胡梅尔公使摇了摇头,给半个月期限就是为了施加压力,逼迫奥斯曼帝国做出更大的让步。

  “大臣阁下,不要忘了战争是有成本的,每拖上一天都要付出海量的金钱。

  按照目前联军33.6万兵力计算,就算是不发动进攻,我们每天也要支出58.6万神盾。

  这笔费用需要奥斯曼帝国承担,如果奥斯曼政府觉得拖得起,我们也可以慢慢谈。”

  毫无疑问,兵力数量大致没错,开销就是胡梅尔公使随口说出来的。如果不进攻每天都要开销58.6万神盾,军需官早就被立案调查了。

  奥地利虽然不穷,也没有土豪到这份儿上。在不进攻的情况下,主要开销就是士兵的生活成本和军饷。

  维也纳政府承诺给俄军提供物资补给,却没有说过要给他们发军饷。中东地区的奥地利军队,也不是人人都要拿军饷的,炮灰部队的军饷只是战利品。

  真正拿军饷的就那么几万正规军,其中还包括只需要支付少量作战津贴的义务兵,折算到天上也不过两三万神盾。

  生活成本更容易计算,三十多万部队每天最多也就消耗两百多吨粮食,加上一部分蔬菜、肉制品,五百吨物资足够了,就算是加了运费也贵不到哪里去。

  别人可以看热闹,奥斯曼外交大臣阿尔比亚奇可不行,要是按照这个数字计算,足以让奥斯曼帝国赔掉裤衩。

  “公使阁下,这个数字太夸张了,就算是所有士兵天天吃牛排,也花不了这么多钱。”

首节 上一节 37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