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364节

  现在英法奥三国关于殖民地势力划分谈判已经开始,按照目前的进度,大概再过一两年后就会有一个结果,到时候三国海外殖民活动中的冲突还会进一步减少。

  推动这一切的不是弗朗茨,也不是拿破仑三世,而是作为搅屎棍的约翰牛。

  大家开辟殖民地都是为了赚钱的,可不是为了赔本赚吆喝。英国人的殖民地最多,在海外和各国发生冲突的次数也是最多。

  进入19世纪后期,各大殖民帝国的维护成本都在急剧攀升。要是再这么斗下去,大家都不用赚钱了。

  为了自身的利益,约翰牛也要建立一套规则体系,约束各国在海外殖民活动,免得大家天天互相捅刀子,不能愉快的赚钱。

  当然,这仅限于被大家承认的有主之地。在无主殖民地争夺的时候,还是怎么狠怎么来,谁也不会手下留情。

  这种国际格局,和原时空完全不一样。现在欧洲主要的国际矛盾,反而是普俄矛盾。

  相比之下,英奥矛盾、英法矛盾、法奥矛盾都变成了次要矛盾。英法奥能够结盟,就证明了三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大过了矛盾。

  约翰牛想要的是欧陆平衡,而不是想要欧洲大陆整天打得昏天黑地。

  战争意味着不确定性,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挑起战争,谁也不能保证最后的局势走向。

  万一局势失控,打着打着打出了一个巨无霸怎么办?拿破仑的前车之鉴可不远,那位差一点儿就成功了。

  现在法奥两国互相牵制,普俄两国互相敌对,欧洲大陆恰好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

  无论哪一个国家发生变故,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上一次近东战争,就用事实告诉了英国人,轻易插手欧陆战争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站在英国人的角度上,最好欧洲大陆的局势就这么平衡下去。各国发生了矛盾,他们当仲裁者就行了。

  ……

  1874年5月18日,沙皇政府向波兰王国发出外交照会,责令波兰政府:在24小时内交出“边界冲突中的凶手”,并且割让基辅地区给俄罗斯帝国做赔偿。

  这样的条件,显然不是波兰政府能够接受的。东布罗夫斯基首相火冒三丈,却又无能为力。

  俄罗斯帝国的常备军高达87.6万,而波兰王国竭尽全力,常备军也就那么13.6万,双方的实力差距完全没有办法弥补。

  华沙,一间只有两张桌子、四把椅子、一个文件柜的办公室,就是东布罗夫斯基首相的办公地点。

  波兰政府穷,作为政府首脑人物东布罗夫斯基首相以身作则,尽可能的压缩办公经费。

  从这方面来说,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做得无可挑剔。可惜一个国家,不是靠节俭就能够治理好的。

  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列强怎么说,他们会不会干预俄国人的行动?”

  波兰政府无法接受俄国人的条件,战争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东布罗夫斯基首相不得不寄希望于国际干涉上。

  外交大臣瓦·符卢勃列夫斯基:“英国公使答应调停这次冲突,法国公使没有明确给出答案,可能在等巴黎政府的决议。

  普鲁士人答应支持我们,他们承诺如果战争爆发,会派第一时间出兵支援我们。

  奥地利没有表态,不过因为俄奥同盟的关系,他们最多也就是保持中立,不可能站在我们这边。

  剩下的欧洲各国在观望局势,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还需要等局势明朗过后才能够确定。”

  听了这个结果过后,东布罗夫斯基首相没有感到半分欣慰。

  欧洲各国的反应令他非常寒心,作为替欧洲各国看守俄罗斯帝国的门卫,波兰王国也是尽心尽力,英法奥三个大国居然没有一个明确表态支持他们。

  看似获得普鲁士王国的支持,实际上这些支持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可以肯定,如果威廉一世无法兼任波兰国王,在这次战争中普鲁士人必然会划水。

  现在沙皇政府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揍波兰王国一顿没有问题,想要灭掉波兰王国,沙皇政府先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兜里的钱够不够用。

  普鲁士王国有划水的动机,一个半死不活的波兰王国,正好方便他们吞并,可以将反弹降到最低。

  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当机立断做出了决定:“立即进行全国动员,我们要做好和俄国人决一死战的准备。”

  列强一时半会儿指望不上了,法国人没空理会他们,奥地利又是俄罗斯帝国的盟友,英国人想想都知道不靠谱。

  调停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完全是要看俄国人肯不肯买账。沙皇政府的24小时通牒,已经过去了大半,估计英国人的外交照会还没到沙皇政府手中,俄军就已经杀过来了。

  波兰王国唯一的指望是普鲁士王国,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已经做好了暂时妥协的准备。生死存亡面前,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让步的。

  不管怎么说,波兰王国体量还有这么大,普鲁士人就算是胃口再好,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吞下去的。

  在此之前,他们还要挡住俄国人的第一波兵锋。要是没等到普鲁士的援兵,波兰王国就已经战败,那就惨了。

  总不能指望普鲁士帮忙收复失地,将俄国人赶回老家去吧?

  不要看上一次战争他们赢了,在国力上普鲁士依然赶不上俄国人。要是没有金主资助,普鲁士根本就不是俄罗斯帝国的对手。

  沙皇政府没钱,柏林政府实际上也好不了多少。如果某一天听说柏林政府破产了,不要觉得奇怪,他们一直处于破产的边缘。

  与其说是普鲁士王国击败了俄国人,不如说是背后金主用钱砸死了沙皇政府。

  欧洲各国一起出钱资助,英法慷慨解囊放贷,这样好事不可能天天有。借的钱也是要还的,这么多年普波两国都在为还债而努力。

  瘦身过后的俄罗斯帝国,已经不能令欧洲感到恐惧,大家的资助自然也就没有了。

  这种背景下,东布罗夫斯基首相可不认为普鲁士有实力吊打俄国人。要是有这份儿实力,柏林政府早就吞并波兰了,根本就不用等到现在。

  波兰政府从来没有忽视过“备战”工作,只不过按照事先的估计,这场战争会在十几年后,所以波兰政府准备的并不充分。

  俄波冲突来得太突然,波兰政府才刚刚得到消息,沙皇政府的最后通牒就来了,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下准备时间。

  想要在24小时内完成战备工作,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除非是摩纳哥那种村长级别的小国,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全国动员。

  波兰开始动员,俄国人也没有闲着。早有准备的沙皇政府,已经在俄波边界集结了20个步兵师和5个骑兵师,在普俄边界上也部署了20个步兵师。

  显然,沙皇政府并不信任普鲁士人,才在边界上驻扎了重兵。

  今时不同往日,沙皇政府事先囤积了一批粮食,俄军士兵的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了。俄国人的后勤压力,已经大大减轻。

  20个步兵师师或许还奈何不了普鲁士王国,但是防守边界却是绰绰有余。柏林政府就算是想要耍花招,也先要考虑一下自身的实力。

  没办法,兵多就可以任性。随随便便,沙皇政府就调动了五十多万大军,这已经超过了普波两国常备军的总和。

  悲剧的是波兰政府事先居然没有察觉,即便是现在东布罗夫斯基首相都不知道要面对敌人有多少。

  从这方面来说,波兰政府真的不合格。将眼高手低表现的淋漓尽致,对情报工作完全不重视。

第563章 英国人的算计

  1874年5月20日,沙皇政府向波兰宣战,当天下午俄军跨过边界线向波兰王国发起了进攻,俄波战争再一次爆发。

  从俄波冲突发生,到战争爆发前前后后还不到一个星期,这个效率,刷新了弗朗茨对沙皇政府的认知。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成果已经在效率上体现了出来,按照沙皇政府以往的办事效率,没有几个月时间是搞不定的。

  突如其来的俄波战争,打懵了很多人。欧洲各国政府根本来不及反应,战争就已经打响了。

  伦敦,格尔斯顿首相只感到心力交瘁。一面忙着国内的大选,一面又要关心欧洲局势风云变幻,就连爱尔兰问题都被押后了。

  “近东战争还在继续,俄国人又挑起了同波兰人的战争。难道他们这么快就忘了上一次多线作战失败的教训,谁能告诉我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格尔斯顿首相可以肯定俄波战争绝对不是一次冲突导致的。这些年来,俄波两国爆发的冲突都超过了三位数,偏偏这次就爆发了战争。

  再看看俄国人的迅速行动,分明就是早有预谋。近东战争分散了不列颠的注意力,伦敦政府直接认为俄国人备战是在针对奥斯曼帝国。

  为此,英国人还在想办法怎么保住奥斯曼帝国。现在不用愁了,沙皇政府挑起了俄波战争,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近东战争中。

  外交大臣麦克林:“首相阁下,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情报判断,这次波兰人的麻烦大了。

  柏林政府对出兵救援波兰王国并不积极,战争爆发过后并没有出兵,就连军事动员也表现的非常迟缓。

  波兰王位选举在即,威廉一世支持率非常高,正常情况下当选是十拿九稳的。

  最大的障碍就是现在的波兰政府,有一定迹象表明,波兰政府准备采取非正常手段干预选举,将威廉一世踢出局。

  普鲁士人对波兰野心勃勃,采取借刀杀人的手段,提前把波兰政府赶下台并不奇怪。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普俄两国应该在暗地里达成了交易。维也纳政府还没有动作,他们在这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尚且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对了,普鲁士外交人员最近非常活跃,频繁和欧洲各国高层会晤。就在三天前,我和普鲁士驻伦敦公使还就波兰问题沟深入通过。

  为了对抗俄国人的威胁,他们想要组建普鲁士——波兰联邦,还向我们寻求支持。

  如果不出意外,普鲁士人也和法奥两国有过接触,就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达成交易。”

  格尔斯顿首相点了点头,这个解释就对得上了。俄波战争突然爆发,要是说普波两国事先没有察觉,那完全说不通。

  如果普俄两国暗地里有勾结,那么就一切解释的通了。普鲁士人出手帮沙皇政府打了掩护,为俄军进攻波兰创造条件,波兰政府被蒙在鼓里就不奇怪了。

  不同于别的国家政府,波兰政府就是一个大杂烩,几乎每一个列强都在里面埋下了钉子。

  普鲁士王国在波兰的势力最强,很多人都柏林政府被收买了过去。加上波兰政府自己作死,和军方势如水火,要拦截一部分情报太容易了。

  格尔斯顿首相皱了皱眉头:“如果奥地利人有参与,那么就是普俄奥第四次瓜分波兰。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让他们继续下去,欧洲大陆最后恐怕都剩不了几个国家。

  如果奥地利没有参与,那么普俄两国又拿出了什么地方的利益,换取维也纳政府的默认?

  同样,柏林政府许诺了法国人多少好处,才换取了巴黎政府的支持,又或者是普鲁士人并没有获得他们的支持。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搞清楚,我不认为在没有取得法奥两国谅解的情况下,普俄两国私下里就能够瓜分波兰王国。

  能够收买法奥两国的利益绝对不小,普俄两国都是穷鬼,工业、经济实力都很一般,许诺的应该不会是经济上,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的交易达成,要不然法奥两国就彻底做大了。”

  英国人的外交政策一贯都是跟着利益走,分析问题的时候,也会参杂大量的利益因素。

  用这套分析方法,很多隐晦的问题都清晰了起来,直接追溯利益就能够知道很多事。

  大国战略根本就无法隐瞒,无数双眼睛都盯着呢?不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有一套战略,众多战略中也存在着主次之分,并且这个次序,还是随国际局势变化而变化的。

  目前欧洲各国公认:法国人最重要的战略是消化意大利地区,其次才是向中欧地区扩张,夺取莱茵河以西的领土。

  而奥地利最重要的战略则是统一德意志地区,主要是统一民众支持率高的德意志联邦帝国,其次才是向奥斯曼帝国扩张。

  因为欧洲各国的互相牵制,法国人的第二战略无法实施,奥地利明面上的最重要战略,同样进行不下去。

  可一旦法奥两国达成妥协,普俄两国再默许他们的行动,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剩下的国家想要反对也做不到。

  财政大臣拉路克·罗伊德:“情况没有那么糟糕,真要是到了那一步,法奥两国就要一决高下了。

  显然,现在的法奥两国都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至少在完成清场前,我不认为他们会爆发战争。

  当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觉得有必要加强一下德意志联邦帝国的实力。

  如果普鲁士人想要吞并波兰,就让他们放弃莱茵兰地区好了。反正对普鲁士来说都是一块飞地,还被法国人虎视眈眈。

  与其留给法国人增强实力,不如扔给德意志联邦帝国好了,到时候法奥两国就只能互相牵制下去。”

  这是一个阳谋,现在的法兰西帝国如日中天,作为他们的邻居就悲剧了,国防压力大增。

  莱茵兰地区只是一块飞地,在东边有俄罗斯帝国这个大敌的情况下,法国人一旦决定动手,普鲁士王国根本就无力抵抗。

  既然保不住,莱茵兰地区在柏林政府心中的地位就大大下降了,用来换取吞并波兰王国,估计很多人都会同意。

  把莱茵兰地区给德意志联邦帝国,英国人同样是没安好心。一旦莱茵兰地区并入德意志联邦,法奥两国就只能一直互相牵制下去了。

  就算是维也纳政府想要妥协,和法国人一起瓜分放大版的德意志联邦帝国,德意志民众不答应啊!

  民族主义决定了一旦法国人打莱茵兰地区的主意,奥地利必须要站在德意志联邦的立场上,维也纳政府根本就不敢做出让步。

  反之,奥地利想要兼并德意志联邦帝国,法国人也不可能答应。让奥地利的势力延伸到莱茵河以西,法国的战略安全如何保障?

  除非一方倒下了,另一方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这种背景下,英国人就可以在法奥两国之间玩儿平衡了。

  法奥两国会不会出现实力失衡的问题,那是未来的事情了。伦敦政府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是着眼于现在,而不是追逐那虚无缥缈的未来。

首节 上一节 364/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