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226节

  再次进行二次动员,将士兵的服役年限提高到五年,服役年龄调整到16~55岁,我们又能够增加三十万军队出来,简单训练一下用来对付突入进来的俄军。”

  众人脸色大变,兼并清野说起来简单。真要是做了,那么势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普鲁士王国可不大,后退五十公里说起来容易,实际上这意味着要迁移数百万民众,五分之一国土都将沦为白地。

  威廉一世严肃的说:“这不可能,你们的坚壁清野计划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承受能力。真要是这么做,最先崩溃的一定是我们,而不是俄国人。”

  毛奇叹了一口气,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只能冒险出击,尽可能把战场放在波兰境内。”

  这个年代战壕、铁丝网还没有出现,没有这种廉价防御设施,普俄边界线又这么长,只能在要害地区修筑工事。

  敌人的大部队,不敢绕开这些工事深入进攻,小部队就不一样了。

  当然,后方也不是没有防御工事,贵族们的城堡就是最好的要塞,对付没有重火力的小股部队问题不大。

  坚壁清野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减少人员损失。毕竟不可能让民众一直待在城堡内,大家也是需要生活的。

  骑兵来去如风,就算是通知了,也需要时间准备。后撤五十公里,就是为了争取这个时间。

  威廉一世犹豫了起来,冒险出击最大的风险不在军事上。现在波兰独立组织是普鲁士的盟友,就算是战争在波兰境内打,他们同样有民众支持。

  麻烦的是激怒了俄国人,把局部战争变成了两国的全面战争。不怪普鲁士人怂,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完成军制改革后,没有经历过大战,心中没有底气。

  弗兰克首相开口说道:“陛下,都到了这一步,何必在瞻前顾后呢?

  赢了这场战争,独立后的波兰王国就是未来普俄之间的缓冲;输了这场战争,普鲁士王国将丧失未来。”

  作为容克贵族出身的首相,关键时刻还是站在了容克贵族一方。不管怎么说,阶级利益必须要保住。

  普鲁士王国的退路被堵上了,容克贵族们的退路依然存在。这些能打的贵族,在这个年代还是非常吃香的,根本就不愁出路。

  威廉一世狠狠的点了点头,说:“放心大胆的去干吧!”

  事已至此,他决定赌一把大的。把战场放在俄属波兰地区,不光可以降低本土的损失,战后还有机会从俄国人身上咬下一口肉来。

  英国人可是支持他们在波罗地海地区扩张的,德意志地区没有机会扩张,往东部扩张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欧洲各国不会介意看到一个和俄罗斯死磕的普鲁士帝国诞生,接下了围堵俄罗斯帝国的重任,约翰牛就不会看着普鲁士完蛋。

  弗兰克首相提议道:“陛下,我们必须要寻求更多的支持者,至少要让奥地利人保持中立。

  有奥地利支持的俄罗斯帝国,和没有奥地利支持的俄罗斯完全不一样,我们不可能同时和两个帝国为敌。”

  既然是打消耗战,自然要考虑双方的实力对比了。奥地利或许没有英法有钱,可是奥地利的工业实力却不比法国弱。

  支援不一定要给钱,给物资同样能够发挥作用。只要有充足的粮食、武器弹药、必要的军需品,俄国人就可以一直支撑下去。

  这个年代欧洲大部分义务兵是没有军饷的,而贵族军官们的军饷也可以先欠着,他们不会因为国王发不起军饷罢工。

  威廉一世想了想说:“嗯,派人和维也纳政府谈吧,只要不是核心问题,都可以商量。”

  ……

  维也纳,弗朗茨还不知道奥地利再次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这个时候普俄两国都需要奥地利的支持。

  地缘政治,永远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近在咫尺的奥地利,能够发挥的作用,不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英法能比的。

  他还在为手中的信而发愁,遭遇了困境的马西米连诺终于知道求援了,然后弗朗茨为难了。

  普俄战争马上就要开打,维也纳政府必须要打起精神来关注;美国内战南北双方即将分出胜负,奥地利在美洲地区的力量必须要投入到后面的干涉行动中。

  再插手墨西哥内政,那简直就是要人命。

  直接拒绝又有些不近人情,毕竟单纯的马西米连诺以为外交支持就可以了,殊不知每一次外交支持的背后都是力量在博弈。

  没有力量支撑的外交,根本就不值得一提。犹豫了再三,弗朗茨决定给马西米连诺灌一波心灵鸡汤,让他自己奋斗。

  作为一名好兄长,弗朗茨还是给了干货的。

  他深刻分析了一下墨西哥帝国的内部矛盾,建议马西米连诺先拉拢立宪派,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改革的问题后面再说。

  没钱更简单,放心大胆的向法国人要贷款。关说、路权、财政收入、矿产……只要价钱合适,全部都可以抵押出去。

  听不听弗朗茨无法左右。反正建议给出来了,按照这上面的说法做,虽然无法让墨西哥帝国强大起来,至少可以保证马西米连诺的皇位稳定下来。

  增加了未来的改革难度,直接被弗朗茨无视了。在生存面前,别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抛弃。

  欠钱的是大爷虽然在这个年代未必适用,至少可以保证拿破仑三世不敢轻易放弃对他的支持。

  还债的问题,那也必须要等坐稳了皇位再说。如果中途被人赶下台,这些债务都和马西米连诺没关系了。

  借钱的是墨西哥政府,又不是马西米连诺本人。万一被敌人赶下台,那么给他们留下一个烂摊子,也算是小小的报复了。

第366章 乌合之众的狠

  维也纳宫,把给马西米连诺的信发出去过后,弗朗茨就不在关注墨西哥的问题了。

  最近的事情很多,普俄战争牵制了太多的精力,约翰牛也不在安分,在非洲大陆上搞起了事情。

  看到法奥两国大肆扩张,他们也按耐不住了。前几年被印度叛乱拖住了,伦敦政府没有精力跑来搞事情。

  光靠民间殖民团队,显然是竞争不过法奥两国的。一个几百人的殖民团队在非洲大陆全军覆没,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占据了先手优势的法奥两国,都培养了各自的打手。前不久在津巴布韦地区,英奥发生了武装冲突,然后数万黑人杀入了南非殖民地,搅的当地天翻地覆。

  伦敦政府向维也纳提出了强烈抗议。好在殖民政府还知道分寸,只是操纵当地的土著部落打击英国人,没有亲自上阵。

  英国人没有证据是奥地利干的,两国政府只能慢慢扯皮了。至于损失惨重的南非殖民公司,那就不在弗朗茨的考虑范围内。

  非洲殖民可是高风险的业务,要是承担不起损失,最好早点儿离开。为了开辟非洲殖民地,几乎每年奥地利都要承受四位数的伤亡。

  这些人都是在开辟过程中战死、或者是病死的,承担不起伤亡那么最好留在沿海地区就可以了,深入内陆是要付出代价的。

  民间殖民团队有人爆发,更多的团队则是损失惨重,能够做到收支平衡,那就非常的不容易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个年代在非洲大陆殖民,除非发现了贵金属矿,其它的都不可能一夜暴富。

  大部分民间殖民团队开辟殖民地,发现没有金银矿后,就干起了劳务输出的买卖,把地方清理的差不多了就卖给殖民政府。

  长期经营,这不是普通团队能够承受的。活钱搞完了,就换地方。很多人都期待着发现金矿,然后一夜暴富。

  老老实实的开辟种植园,慢慢经营获利,这只适合财大气粗的团队干。

  想想看,一个千人殖民团队都可以占据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们靠什么去开发?

  煤矿、铁矿、铜矿……这些后世价值连城的矿产,这个年代完全没有开采价值。

  不能够就地提炼,运回欧洲这个成本都高到天上去了。

  要在殖民地建设这些工厂,开发这些资源,获利前景不明朗姑且不论,光是这笔巨额投资也没人受得了。

  殖民地的人工成本比国内还高,到处都缺少劳动力。移民过来后,通常都是努力工作几年,赚到钱过后就跑去投资农场。

  这是德意志民族的习惯,后世美国的农场主都变成了德意志人,就是这种传统造成的。

  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解决前,殖民地工业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当然,弗朗茨也不准备在殖民地发展工业。

  反正,奥地利这些殖民地的资源基本上都有先天限制,比如说:煤矿多的地方少铁矿,铁矿多的地区又缺煤。

  在交通问题没有解决前,在殖民地发展工业没有任何前途。除非是奥地利出现了严重的资本过剩,必须要对外输出,不然这些问题不可能解决。

  短期内最适合发展的经济就是农业,沿着河流两边开辟种植园即可,维也纳政府一直鼓励大家种植经济作物。

  尤其是奥地利国内没有,需要进口的工业原材料。比如说:橡胶园、棉花、棕桐油……

  (备注:橡胶不仅仅是做汽车轮胎,在汽车发明前就已经广为运用了,比如说:雨伞、雨衣、雨靴、塑料水管、武器装备的部件……

  用途非常广,在合成橡胶诞生前,基本上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

  情报头子泰伦汇报道:“陛下,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情报,流亡美国的很多革命组织成员,都在近期返回了欧洲。

  包括匈牙利独立组织、意大利独立组织、波兰独立组织,这些有可能给我们带来麻烦的革命团体。

  目前,我们只是查到了波兰独立组织的踪迹,他们几乎是公开出现的,在欧洲大陆募集资金支援波兰起义军。”

  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情报组织自然不可能掌握这些人的踪迹,毕竟信息传递太慢了。

  虽然1858年第一条跨洋电报都铺设了,真正实现连通欧美,还要等1866年第二条海底电缆铺设完成。

  (技术原因,不能保证随时畅通,有一定的几率出现错误)

  况且这条电报线还掌握在美国人手中,只要联邦政府想要封锁消息,根本就传递不了,甚至有可能改的面目全非。

  不过进入欧洲情况就不一样了,只要不是各国政府有意封锁的消息,都可以使用电报传递。

  这些活跃的革命组织,一个个恨不得自己的知名度不够,领导人都快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只要一露面,就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弗朗茨不屑一顾道:“美国人这是狗急跳墙了,就凭这些乌合之众能有什么作用。把消息通报给警务部,让他们搞定这帮杂鱼好了。”

  这个年代有战斗力的革命团体不多,大部分都是嘴炮党,其中法国革命党更是佼佼者,他们靠嘴炮赢得过胜利。

  法国二月革命充满了戏剧性,大家一起游行喊口号,稀里糊涂的就推翻了奥尔良王朝,革命党根本就没有做好接收政权的准备。

  突如其来的胜利果实砸晕了很多人,革命党内部陷入了权利斗争中无法自拔,给拿破仑三世崛起创造了机会。

  这么多革命团体,最有战斗力的还是波兰人。不是他们有多么努力,主要是支持者太多了。

  欧洲各国你赞助一点儿,我赞助一点儿,一支武装团队就诞生了。比如说打酱油的奥地利,就贡献了八百多名武装人员参加了波兰起义。

  当然,这主要是维也纳政府为了清除不安定因素。把倾向于波兰独立组织的波兰人送出去,借俄国人的手干掉。

  不想亲自动手引发民族矛盾,破坏现在国内的稳定。相比之下,给俄国人添麻烦,那只是其次。

  弗朗茨还不至于这么小家子气,就算是要给俄国人捅刀子,也要换把大刀才行。

  除了波兰人外,别的革命团体基本上都没有多少武装力量。

  加波里组织的意大利民族救国军,弗朗茨听都没听说过,自然不知道他们要在南意大利地区进行武装爆动。

  一个从来没有冒过泡的独立组织,被忽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就算是一直打酱油状态的匈牙利独立组织,因为能吹牛,都进入弗朗茨的视线,只能说明这个年代不吹就不行啊!

  这个疏忽,直接导致了那不勒斯的悲剧。不然维也纳政府提醒他们一下,没准可以第一时间就干掉了加波里的救国军。

  ……

  黑山公国,匈牙利独立组织高层齐聚一堂,商议对策。气氛有些压抑,显然他们收到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斯蒂芬开口说道:“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大家有什么建议就说吧?”

  布基亚斯一脸愤怒的说:“能有什么建议?现在匈牙利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我们马札尔人已经变成了少数民族,还是受到当地人敌视的少数民族。

  奥地利族,上帝啊!谁能够告诉我,伟大的匈牙利还有这么一个民族?”

  远在万里之外遥控,和亲临其境感受那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么远的距离,传递一次消息都不容易。

  匈牙利独立组织本来就是骗经费的咸鱼组织,被派出来执行任务的人,都要被再三叮嘱安全第一。

  不是他们战友情深厚,一方面是怕落入维也纳政府手中,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了;另一方方面是他们人少,根本就损失不起。

  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把据点放在了撒丁王国。因为奥撒关系的缘故,就算是身份暴露,撒丁政府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跑路。

  反正都是贴贴小广告,宣传一下革命思想。在撒丁王国忽悠中二少年去干就行了,有奥撒仇恨在,又有金钱刺激,不怕找不到人。

  这种事情,只要小心谨慎被抓住的几率非常低。后世监控满大街,都杜绝不了小广告,更何况是这个年代呢?

  这个时候一名中年男子不满的说:“布基亚斯先生,关于奥地利族的问题,我前面已经向组织汇报过了。”

  确实汇报过了,可是他们并没有重视。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维也纳政府在自欺欺人。

首节 上一节 226/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