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 第113节

  这就给奥地利的军事行动带来了不便,速战速决的最佳选择是沿着多瑙河进攻,所有的问题都不算问题。

  万一敌人堵塞了河道,挑战性就来了,要从陆路进攻横扫这十余万平方公里土地,挑战性是少不了的。

  好在这些地区都开发完善了,南德意志地区是高原不是山区,不然这个任务根本就没法完成。

  (备注:高原是指海拔五百米以上,地势平坦地区,可以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是,陛下!”拉德斯基元帅底气十足的回答道

  ……

  奥地利在做最后准备的时候,拿破仑三世也做出了决定——增兵。

  没有办法,拿破仑三世参加这场战争,除了因为法国在近东地区的利益外,更多的还是为了捞取政治声望。

  要是让俄国人获得胜利,他的皇位就要不稳了。法国民众可不是有耐心的主,如果不能拿出令他们满意的成绩来,再来一个革命又未尝不可。

  如果不是伦敦政府突然爆发政治危机,这个时候英法联军就要向克里米亚半岛进军了。

  陆军虽然没有动,海军却早就行动了。从1852年11月底开始,英法奥斯曼三国海军不断的炮轰俄国人黑海沿岸的港口城市,给俄国人造成了数千人的伤亡。

  面对英法肆无忌惮的炮轰,还敢留下来的都是勇士。显然这种勇士是很少的,大量的俄国人向内陆地区逃难。

  圣彼得堡

  接到英法炮轰沿海地区的时候,尼古拉一世就真的愤怒了。简直是岂有此理,英法居然如此不要脸,直接向平民开炮。

  平民伤亡不算啥,问题上现在增加了数十万难民,正等着沙皇政府救济。

  好在乌克兰地区是产粮区,不然人间悲剧又要出现了。不对,是已经出现了。

  俄国官僚们的低效率,在这个时候展露无遗。面对难民潮,地方官员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非常机械的等待圣彼得堡的命令。

  后果自然是严重的,圣彼得堡距离那么远,沙皇的命令还没有下来,饥民叛乱已经爆发了。

  不能算是叛乱,这些人没有造反,只是四处抢粮,还没有攻击城市。

  镇压叛乱上,官僚们难得高效率了一回,乌克兰地区还有不少俄军等着增援巴尔干战场,现在用来镇压叛乱自然不是问题了。

  没有组织的饥民暴动,刚刚开始就被扑灭了。

  这些尼古拉一世自然是不知道了,甚至有可能会永远都不会知道,没有哪个官员会白痴的用这点儿小事来烦恼伟大的沙皇陛下。

  尼古拉一世质问道:“敌人攻击我们沿海城市这么久了,你们就没有一点儿办法么?黑海舰队干什么吃的,怎么一点作用都没有发挥出来!”

  海军大臣低声说道:“陛下,黑海舰队在和敌人交战中元气大伤,只剩下了几条小船,已经无力再战。”

  元气大伤这个说法非常的保守了,或许用全军覆没更加合适。面对英法奥斯曼三国海军的围攻,黑海舰队根本就无招架之力。

  本来海军部以为躲在港口内,有要塞炮掩护,敌人是不敢杀过来的。万万没想到,这些“先进”要塞炮根本就无法正常使用。

  自从奥斯曼帝国没落后,黑海沿岸就没有了外敌威胁,沙皇政府腐朽的官僚们自然是能省则省,岸炮都变成了样子货。不是上个世纪的产品,就是上上个世纪的产品,还有更多的伪劣产品。

  经过一番试探过后,英法海军豪不客气的发起了进攻,黑海舰队苦苦挣扎了一阵后,就英勇的牺牲了。

  这没有什么好丢脸的,英法海军联手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抵挡,黑海舰队没有向敌人投降,已经足以说明他们的英勇了。

  主要是没有投降的机会,就直接完蛋了。自从缅什可夫进入海军后,俄国海军就数十年如一日的原地踏步,现在已经落后了敌人两个时代。

  (敢使用陆军操典,操练海军的狠人)

  “哼!”

  尼古拉一世冷喝一声,表示心中的不满。

  外交大臣卡尔-渥赛尔开口劝说道:“陛下,事已至此我们只能先放弃这些城市了,只要我们能够攻克君士坦丁堡,封锁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这种事情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这一刻沙皇政府对君士坦丁堡的渴望再次增加了,他们亲身感受了一回,丧失了海权的可怕后果。

  尼古拉一世点了点头,他不是真为黑海舰队完蛋生气。自从英法参战的那一天开始,他就预料到了这种结果。

  真正令他发怒的是,沿海地区的防线不堪一击,没有给敌人造成一丝麻烦,政府官僚体系的腐败居然到了如此地步。

  问题归问题,现在是战争时期,国内的稳定压倒一切,尼古拉一世也无法在这个时候清洗官僚队伍。

  “损失统计出来没有?”尼古拉一世关心的问道

  “陛下,只是初略统计,我们囤积在沿海地区的战略物资十不存一,大约有三十余万民众流离失所,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两亿卢布。”财政大臣阿瑞斯坦利罗德声音颤抖的回答道

  显然,阿瑞斯坦利罗德没有料到底下的人敢如此胆大妄为,他们囤积战略物资的仓库就算是暴露了,敌人也不可能如此准确的命中啊?

  那怕是固定打靶,海军的命中率都不高,要把他们的物资仓库全部给炸毁,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做到的。

  真以为敌人的炮弹不要钱啊?

  尼古拉一世冷笑着说:“查,派人给我严查!”

  就算是现在不能动他们,不是还有一个词叫秋后算账么?沙皇可是非常记仇的,把这些问题先记起来,未来有的是时间清算。

第204章 ‘‘神罗派’’在行动

  1852年12月4日,维也纳到萨尔茨堡铁路的通车,除了报纸上刊登了这一消息外,并没有引起轰动。

  最近一段时间,奥地利通车的铁路有些多,除了刚开始的惊讶外,到了现在奥地利民众都已经习惯了。

  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铁路公司,投入了那么多资金,终于能够看到回头钱了,直接体现在了股市上,铁路运营火爆,刺激了股票再次上涨。

  至于这条铁路的战略价值,这个还真没有多少人去关注,就算铁路运输再方便,能和多瑙河比么?

  弗朗茨自然是乐得如此,德意志统一思想已经炒热了,现在是时候启动下一步计划了。

  弗朗茨开玩笑道:“首相,你这次出访德意志各邦国,可是任务重大,如果能够说服大家重建神圣罗马帝国,那我们就赚大了。”

  说服大家同意重建神圣罗马帝国,除非是奥地利把刺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不然大家小日子过得好好的,干嘛要给自己找个老大管着呢?

  今时不同往日,德意志地区民族主义已经觉醒,就算是邦国政府的自由度再高,中央政府的出现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这个时期再松散的帝国,宪法也是少不了的,各国政府的自主权大幅度削弱是必然的。

  独立自主的外交权不要想了,货币统一也是不可避免的,关税肯定会废止,光这三项就意味着中央政府不再是空壳子。

  有了这些东西,弗朗茨可以负责任的说,利用政治手段他就可以控制大部分小邦国。

  如果再无耻一点儿,挑起一场对外战争,利用战争的借口还可以拿到各邦国的军队指挥权。

  美国人就是这么干的,靠的就是战争期间拿到了各州的军队指挥权,增加了中央政府权威,最后把松散的联邦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费利克斯首相笑道:“陛下,这个玩笑一点儿都不好笑。如果要是我能够说服他们的话,那还要军队干什么?”

  弗朗茨的蝴蝶效应再次发挥作用,本来在今年4月5日死于意外的费利克斯·施瓦岑贝格,现在还是活蹦乱跳的。

  换首相自然是不存在的,费利克斯的政治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主持内阁工作那也是游刃有余,弗朗茨又不是崇祯帝,不喜欢没事折腾。

  费利克斯非常明白这次出访要干什么,说服各邦国重建神圣罗马帝国根本就是一个幌子,真实目的就是制造战争借口。

  只有在和平统一努力失败后,奥地利政府发动统一战争,才能够获得民众们的支持。

  不对,应该是武力统一南德意志地区,最多加上中部德意志地区,再多就要噎死了,普鲁士王国可没有那么容易搞定。

  当然口号自然是统一德意志地区了,要不然民族主义分子也不会买账,没有他们的支持,这场战争可不好打。

  弗朗茨一本正经的说:“没有关系,德意志邦国那么多,忽悠一个算一个,我不相信这么多小邦国,就没有一个傻的。”

  这可不是弗朗茨乱说的,历史上普鲁士人就成功的忽悠了几个小邦国帮他们摇旗呐喊,完事过后直接一口吞下这几个邦国。

  反倒是抵抗激烈的南德意志邦国保留了很大的权利,由于担心列强的干预,普法战争后普鲁士人不敢继续内战,不得不和南德意志地区邦国妥协。

  “陛下,我准备先从难度最大的普鲁士开始,反正德意志邦国中除了我们就是普鲁士王国声势最大,只要他们反对声势也就造出来了。

  只不过这么一来,外交上的压力恐怕会大增,欧洲各国都不想看到德意志地区统一。”费利克斯首相说道

  梅特涅说道:“首相,外交上的问题好解决,我们用谈判手段解决德意志统一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当成一个笑话,现在我们就要做的就是让这项计划-更加像笑话一些。

  只要让他们看到德意志各邦国都反对我们的提议,我们要面临的压力,实际上也大不到哪里去。”

  众人哈哈一笑,各国反对德意志地区统一没错。可是如果奥地利只是喊喊口号,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他们干涉的兴致都没有。

  总不能让奥地利人闭嘴吧,大家都是玩儿政治的,都清楚政客们的口号,听听也就行了。

  甚至为了这场戏更逼真一些,早在几年前奥地利内阁就开始了角色扮演,全欧洲都知道这几位内阁大臣的政治立场。

  费利克斯首相扮演的就是和平统一派,或者说是重建神罗派。内阁中的支持者,就是财政大臣卡尔,他们两人构成了奥地利“神罗派”的领袖。

  同时,他们还是德意志地区“神罗派”的领袖,目前至少有百分之三十五以上的德意志人支持,或者认同他们的政治理念。

  梅特涅扮演的是反对派,这是他一贯以来的政治立场,全欧洲都是知道的。

  不然维也纳体系建立的时候,奥地利就应该选择巴伐利亚王国,而不是经济富裕伦巴第地区。

  内阁中路易斯大公,就是梅特涅的支持者。他们旗帜宣明的宣称:德意志地区是不可能统一的,理由是各邦国独立已久,欧洲各国都不会容忍德意志统一。

  为此,两人常常被德意志民族主义者骂的狗血淋头。

  因为舆论上的支持,目前费利克斯首相领导的“神罗派”,在奥地利政府中占据了优势。

  这个时候,费利克斯站出来鼓吹“重建神圣罗马帝国”,没有任何毛病。

  圣诞节过后,费利克斯就在民众们的欢送下,踏上了征途。

  在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看来,这是迈出了统一的关键一步。

  作为德意志联邦的老大,奥地利政府已经开始为统一而努力,这是历史的转折点。

  不管谈判结果怎么样,总之费利克斯一路走过,到处都有欢迎他的人群。

  不是“神罗”这块牌子受欢迎,实际上很多人都对解散的神罗帝国没感觉。

  可是他们想要德意志地区统一,又不希望爆发战争,那么“重建神圣罗马帝国”就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神罗派”能够成为德意志民族主义中的主流思想,只是因为民众们希望德意志地区能够和平统一,又被成为“和平统一派”。

  可惜这些人并不能主宰德意志地区,各邦国的主宰者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身的利益。

  ……

  柏林

  腓特烈-威廉四世虽然支持统一运动,那只是政治需要,并不意味着他愿意为了德意志的统一而牺牲自身的利益。

  普鲁士王国一直追求的德意志统一,都是把奥地利排除在外的,无法达到这一目的,这个统一对他们来说就是毫无价值。

  历史上腓特烈-威廉四世就以“三王同盟”为核心,企图利用爱尔福特联盟议会将奥地利排除在外。

  这也是小德意志思想的政治主张,排除奥地利的原因非常简单:联统奥地利的德意志帝国太庞大,大到欧洲各国都无法忍受的地步。

  当然这只是理由之一,还有很多条理由,比如说:奥地利国内的其它民族太多,会破坏德意志民族的纯洁性……

  约瑟夫-冯-拉多维茨首相严肃的说:“奥地利人的野心已经暴露出来了,结合现在的国际形势,他们很有可能是获得了俄国人的支持。

  我们一直都在猜测的俄奥密约,恐怕就是奥地利支持俄国人吞并奥斯曼帝国,换取俄国人支持他们重建神圣罗马帝国。

  不得不说,奥地利人够狠,与虎谋皮的事情也敢做。现在他们选了一个好时候,英法和俄国人已经宣战了,被牵制住了大量的精力。

  如果要干涉德意志地区,就必须要放任俄国人吞并奥斯曼帝国,拿破仑三世或许会优先干涉中欧,可是伦敦政府肯定会犹豫。

  如果奥地利政府能够靠外交手段把德意志地区统一起来,那怕只是名义上的统一,法国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俄国人吞并奥斯曼帝国,法国人损失的只是在近东地区和埃及的利益,在地中海法国海军还是可以压制住俄国人。

  英国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地中海的利益。用帕麦斯顿的话说:如果不能把俄国人挡在巴尔干半岛,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把他们挡在印度河流域。

  一旦让俄国人吞并奥斯曼帝国,波斯是无法阻挡俄国人脚步的,这意味着印度危险了。

首节 上一节 113/8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