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229节

  这等事情对于贾赦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他当即便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赵驹见贾赦如此爽快,心想既然要做戏,就得做得周全,于是提醒道:“不过咱们得事先说好。

  林妹妹和迎春几个屋里嬷嬷的月钱,我来出,至于你家儿媳那边的,就由你们自己承担。”

  哪曾想,贾赦竟拍着胸脯,豪爽地说道:“这等事情,怎么能让侯爷您出钱?

  不管是琏哥儿媳妇,还是二丫头几个,她们屋里嬷嬷的月钱,都由我来出!”

  赵驹闻言,忍不住呵呵一笑,说道:“贾将军,这等管教嬷嬷的月钱可着实不低,您还是莫要勉强自己为好。”

  贾赦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侯爷虽说是咱们家的亲戚,可这等事情,哪里好意思让您出钱?”

  赵驹向贾赦竖起大拇指,夸赞道:“贾将军果然大气!我跟几个嬷嬷谈好了,一个月二十两银子的月钱。

  要是贾将军觉得没问题,等会儿我就把人给送过来。”

  “你说多少?”

  贾赦起初还以为,就算是宫里出来的管教嬷嬷,每个月的月钱比府里的嬷嬷多一些,撑死也不过五六两银子一个月。

  哪曾想赵驹一开口就是二十两银子?

  五个嬷嬷,一个月下来可就是一百两银子。

  都快赶上他娶一个小老婆的花费了!

  一旁的邢夫人更是险些惊呼出声。

  她身为大房的太太,甚至连贾母,一个月的月钱也不过是二十两银子!

  邢夫人嘴唇微微翕动,刚想要出声拒绝。

  毕竟这每月一百两银子的开销,实在不是个小数目。

  可她转念一想,贾赦已然应承下来,此刻若自己贸然开口,不仅驳了贾赦的面子,还可能惹得赵驹不快。

  思及此处,邢夫人终究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默默坐在一旁,未发一言。

  贾赦起初还因为每个月多了一百两银子的支出而心疼得直咧嘴。

  但一转头,他就是看到了赵驹那似笑非笑的神情。

  贾赦咬了咬牙,硬着头皮说道:“这般厉害的管教嬷嬷,还是从宫里出来的,身价自然不同寻常,贵一点也是情理之中。

  侯爷您等会儿尽管把人送过来便是!”

  与贾赦商议妥当之后,赵驹便是心满意足地起身告辞离去了。

  出了东路院,他并未径直返回勇毅侯府,而是往迎春几个院子那边走去。

  此时,天色已然渐渐偏黑,暮色如一层薄纱,悄然笼罩了整个府邸。

  赵驹走到院子门口,却见竟无一个婆子守门,也不知这些人都跑去哪儿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门口,透着一股静谧。

  赵驹微微皱眉,但还是进了院子,来到林黛玉屋外,门口站着紫鹃和雪雁两个丫鬟。

  他赶忙抬手打了个手势,示意她们莫要声张。

  两个丫鬟见是赵驹,虽有些惊讶,但见他手势,也便默契地噤了声。

  他这才轻手轻脚地朝着林黛玉的屋子里走去。

  待他站在那雕花红木书架前,目光透过书架的缝隙,看清屋内的场景时,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只见林黛玉正半靠在榻上,一头青丝如瀑般垂落在榻边。

  她一手枕在脑后,姿态慵懒而又惬意;另一只手则轻轻握着一本诗词集,那正是赵驹之前送给她的。

  屋内光线昏暗,一旁的蜡烛早已燃烧了大半,烛泪顺着烛身缓缓滑落,在烛台上积成小小的一滩。

  显然,林黛玉这书已经看了许久,整个人都沉浸在了诗词的世界里,丝毫未察觉到赵驹的到来。

  她这会正专注地品鉴着杨慎的《临江仙》。

  平日里,林黛玉虽然对诗词有着独特的偏好,但她还是更加钟情于那些“以情为核、以真为美”的抒情之作。

  那些能细腻传递生命体验、蕴含深刻人生思考、表达高洁人格追求的诗词,总能深深地打动她。

  尤其是诗词中“真情”与“意境”的完美融合,更是令她沉醉不已。

  然而,杨慎的这首《临江仙》却以一种别样的魅力吸引了她的目光。

  这首诗慷慨悲壮,意味深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林黛玉逐字逐句地品味着其中的妙处,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之中。

  就在这时,她忽然感觉手中的书册一轻,待回过神来,那本诗词集已不翼而飞。

  “林妹妹,这么晚了还看书,也不怕把眼睛看坏了?”

  一个略带几分戏谑的声音在屋里响起。

  林黛玉下意识地抬起头,只见赵驹正站在她面前,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神情。

  她面上不禁浮现出一抹酡红,慌忙坐起身来,轻声唤道:“表哥。”

  赵驹板着脸,故意装出一副生气的模样,埋怨道:“早知道林妹妹看起书来如此入迷,表哥我就不该把这累人的玩意儿拿给你。”

  说着,他就要把那本诗词集往自己怀里揣。

  林黛玉见状,心中顿时大急。

  这诗词集上面可都是些她尚未见到过的经典佳作,怎能轻易被赵驹收走?

  林黛玉顾不上多想,起身就要去抢。

  赵驹哪里会如她所愿?

  他后退一步,将诗词集高高举起,故意逗弄着她。

  林黛玉心来不及多想,竟是上前一步,拉着赵驹的衣襟,想要跳起来够到那本书。

  赵驹被她这大胆的举动吓了一跳,手中的诗词集竟被她轻易地抢了回去。

  他这才回过神来,只觉得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满眼都是林黛玉那张不施粉黛、却清秀得令人心动的俏脸。

  林黛玉刚把诗词集拿到手,这才意识到自己和赵驹的动作有多么暧昧。

  她顿时羞得满脸通红,想要离赵驹远一些。

  赵驹见她动作慌乱,生怕她不小心摔倒,连忙伸手一揽,将她稳稳地搂进了怀里。

  他只觉得怀里的林妹妹消瘦得令人心疼,就像前世他养的那只小猫,表面看上去还算正常,实际上摸起来却是瘦弱无比。

  林黛玉被赵驹搂在怀里,感受着他腰间那几乎要将她烫伤的大手,羞得连头都不敢抬。

  她用比蚊子还小的声音呐呐道:“表…表哥……”

  赵驹回过神来,见林黛玉已是羞得满脸通红,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惜之情。

  他连忙将她扶稳,有些不舍地收回了手。

  过了许久,林黛玉终于平复了心情。

  她莲步轻移,走到桌前,为赵驹斟上一杯香茗,而后抬眸,轻声问道:“表哥……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与我讲?”

  赵驹端起茶盏,轻抿一口,随后缓缓开口,将为她寻得了一位管教嬷嬷之事细细道来。

  他生怕林黛玉心生误会,连忙解释道:“这事儿并非只对你一人,迎春她们几个也都有的。

  虽说表哥的府邸就在隔壁,可万一真出了什么状况,终究是有些鞭长莫及。

  有这么个经验老到的嬷嬷在你屋里,表哥心里也能踏实些。”

  说着,他又补充道:“当然,嬷嬷进了你的屋,一切自然都得听你的安排。

  要是她敢不听话,或者仗着资历倚老卖老,林妹妹尽管跟表哥说,到时候表哥定帮你出气,狠狠教训她一顿。”

  林黛玉闻言,不禁轻轻白了他一眼,娇嗔道:“既是宫里出来的嬷嬷,想必都是懂得分寸、识抬举的,哪有表哥说得这般不堪?”

  说着,她又好奇地眨了眨眼睛,问道:“那宝姐姐那边呢?她可有嬷嬷?”

  赵驹闻言一愣,心中虽有些不解林黛玉为何突然这般关心薛宝钗,但他还是如实说道:“你宝姐姐自有她母亲操心,表哥管她作甚?”

  林黛玉听了这话,心中不禁泛起一丝酸涩。

  想起了自己母亲贾敏早逝,无人这般为自己操心,她不由得幽幽一叹:“也是,毕竟人家跟前还有个亲妈疼着护着。”

  赵驹见她神色黯然,心中一软,伸手轻轻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笑道:“林妹妹可是想岳母大人了?”

  林黛玉起初还沉浸在伤感之中,但听他这般不着调地打趣,顿时俏脸一红,啐道:“呸!什么岳母大人,表哥真是不要脸!”

  赵驹却是一本正经地反驳道:“以咱俩的关系,这不是迟早的事儿?

  等将来你过了门……”

  林黛玉见他大有继续说下去的架势,赶忙起身,拉着赵驹的衣袖,红着脸将他往外推:“快莫要说了!

  表哥要是没什么要紧事,就赶快回府去吧!”

  赵驹止住脚步,看着她那羞红的脸颊,有些哭笑不得道:“林妹妹莫急,表哥还有事要问你呢。”

  见林黛玉一脸好奇地望着自己,赵驹略作思索,开口问道:“我听着林妹妹与薛家人相处得颇为熟络?”

  林黛玉起初还当赵驹有什么要紧事相商。

  听他这么一问,反倒来了兴致,抿嘴笑道:“不管是宝姐姐还是姨妈,待我都还算亲近,这其中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赵驹闻言,眉头微微蹙起。

  虽说薛宝钗与林黛玉同列十二金钗之首,且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可在他心里,实在是对这薛家人没什么好印象。

  不说别的,单是原著书里薛宝钗母女二人故意在林黛玉这个孤女面前大秀母女深情,就足以让他恼火不已。

  平日里,薛家人可谓是八面玲珑,为人处事极为周到。

  怎么到了林黛玉这儿,就全然想不到她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女,这般行径实在是不妥?

  更别提后来薛宝钗竟还对林黛玉说,让她嫁给自己哥哥薛蟠。

  每每想到此处,赵驹心中便怒火中烧。

  林黛玉是何等身份?

  她祖上世代列侯,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林如海还是皇帝的心腹近臣。

  若原著书中的林如海尚未去世,薛家人怕是连见林黛玉一面的资格都没有。

  反观薛蟠,当初打死了人,可是妥妥的黑户一枚。

  薛宝钗这般说法,可谓是是恶毒至极,分明就是在折辱林黛玉。

  也就是贾史氏不知道这事。

  不然当晚就能把薛家一行人赶出府去。

  想到这里,赵驹神色严肃,对着林黛玉吩咐道:“我记得薛姨妈一家都是住在梨香院吧?

  林妹妹平日里还是少去那边为好,不妨就与迎春她们几个说说话、聊聊天。

  平常时若是觉得烦闷了,来表哥府上玩就是。”

  尽管赵驹找了个看似合理的借口,可林黛玉还是皱着眉头,一脸疑惑地看向他。

首节 上一节 229/3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