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母得了信之后,第一时间便是叫了人将信送到扬州城那边去,只不过叫她没想到的是,安朔帝写的信早早的就送到了林如海的手上。
扬州城,一处宅子里。
林如海看着手中的书信,不由得满意地点了点头。
事关人家女儿的婚事,安朔帝自然是在信中将赵驹狠狠地夸了一顿,什么英年才俊、骁勇善战、面若潘安在世、栋梁之才,怎么好听怎么说。
而林如海作为安朔帝的头号心腹,虽然说近几年未曾共事,但对于安朔帝的为人还是很了解的,信中所说虽然可能有些夸大,但估计也是八九不离十。
对于这一门亲事,说实话,他是有些意外的。
原因无他,赵驹现在是一等侯爵,身份是要比林黛玉高出一大截的。
不过,他林如海的女儿,又岂会落于旁人?
他已经打算好,等他把扬州城的事情解决了之后,再向安朔帝请旨,求他看在他为朝廷做事多年的份上,加恩于林黛玉。
安朔帝平常时办事的时候虽然抠抠搜搜,对于自己手底下的人,还是很大方的。
面对自己这个潜邸之臣的遗愿,想来应当会答应。
没错,就是遗愿。
林如海在将林黛玉送去荣国府之后,便是一门心思地开始找扬州城八大盐商的麻烦。
目的就是为了给他那死去的妻子和早夭的儿子报仇。
自从他当上这巡盐御史之后,就一直有人上门找麻烦。
他原本以为贾敏和他那早夭的儿子是得了疾病才去世的。
哪曾想却是有一天,林如海从一医者口中得知,他自己被人下了毒,虽说量少,不太看得出来,但积少成多,等将来体内的毒素爆发,就到了他殒命的时候。
这很难不叫林如海将这事跟贾敏母子两个联系起来。
因此,他这才着急忙慌地将林黛玉送到荣国府去。
第301章 林如海的操心事
当前,两淮地区存有八家大型盐商,其势力几乎完全垄断了两淮地区的盐业经营。
此八家分别为汪氏、江氏、郑氏、冯氏、周氏、洪氏、方氏与李氏。
在林如海担任巡盐御史的数年间,这群人暗中给他制造了诸多困扰。
最初,在林如海初履任之时,他们试图以贿赂手段对其施加影响。
颇为遗憾的是,林如海出身列侯之家,家族世代传承积累下的家底极为雄厚。
且他一心效忠安朔帝,对朝廷忠心耿耿,岂会为这些盐商的蝇头小利所动?
诸多盐商眼见贿赂之计落空,便开始对林如海百般刁难。
起初,林如海还单纯地以为,这些盐商只会在盐务方面蓄意制造事端,扰乱正常的盐业秩序。
可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些盐商竟如此心狠手辣、毫无底线,对他的妻子贾敏以及那年幼的儿子下了毒手。
幸好还剩下个女儿林黛玉,不然他林如海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如今,而随着这几年林如海对盐商们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步步紧逼,这些盐商更是狗急跳墙,将矛头直接对准了他本人。
原本按道理来讲,扬州盐商对他的家眷下手,林如海若想要报仇,大可将此事上报给安朔帝。
可那不是林如海想要的。
他怀疑扬州城的八大盐商并非主谋。
虽说他这巡盐御史只是正七品的官职,但掌管着两淮地区的盐务,位虽卑却是权极重。
况且,整个扬州城,谁不知道他是安朔帝的心腹?
虽说林如海这个巡盐御史整顿起盐税来,那叫一个公正无私,铁面无情。
可尽管如此,扬州城的盐商们也并非没有赚头,只是较先前而言要少上许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会冒然对林如海及他的家眷下手?
谋害朝廷大员以及其家眷,尤其还是安朔帝的心腹爱臣,那可是要被抄家灭族的。
可事实就是如此。
林如海一番查证下来之后就是确认了,贾敏母子的死以及他身上的毒,绝对跟扬州城的盐商们脱不了关系。
他自觉自己并未对那么些个盐商们赶尽杀绝,多少还是留了些余地,扬州城的盐商们没理由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对自己下手。
思来想去,能有这个本事和动机的,也就只有整个江南一带地区的无冕之王——江南甄家。
一开始,他也是有些不肯相信主谋是甄家人。
甄家和贾家乃是通家之好,妻子贾敏又是荣国府的嫡女,林如海和甄家多少有些沾亲带故,甄家人怎么可能会谋害于他?甚至还是先对贾敏下手?
可随着对甄家以及扬州城八大盐商的调查,林如海却是骇然发现,扬州城的盐商们每年通过走私、贩卖私盐得来的巨额赃款竟是有半数之多送往了甄家。
虽说不知道甄家要这么多银两做什么,可林如海却是通过这事,多少能猜到甄家人想要谋害他的动机。
那就是他屁股底下这巡盐御史的位置。
尽管甄家和贾家关系匪浅,但林如海痛失爱妻幼子,哪里还会管这么多?
将林黛玉送到荣国府之后,他便是想方设法对付起甄家来。
但想要扳倒甄家可没这么容易。
最近这段时间,他都是在收集甄家人的罪证。
可甄家在江南地区盘踞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几乎就是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
除非是收集到了甄家人想要谋反的铁证,不然想要扳倒甄家,谈何容易?
林如海甚至还觉得,就算搜集到了能将甄家直接摁死的铁证,他的消息也传不到顺天府那边去。
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也只得小心行事。
加上荣国府还有个林黛玉,林如海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甄家人为了逼他就范,这会都开始对他下毒了,可见已经是到了狗急跳墙的地步。
保不准哪天就气急败坏,跑到顺天府荣国府去对林黛玉下手,或者说跟贾家人交易,进而拿林黛玉来威胁他。
虽说贾敏还在世时,曾不止一次的跟林如海说,贾家人有多么多么疼爱她。
可人心难测。
毕竟事关人家的切身利益,林如海哪里敢把全部希望放在贾家人身上?
因此,他也只得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以免打草惊蛇。
这会儿安朔帝定下了赵驹和林黛玉的婚事,倒是叫他心中稍微松了口气。
赵驹简直就是眼下最为适合林黛玉的夫君。
一来,赵驹乃是侯爵之尊,手握兵权不说,自身武力值也是爆棚,甄家人手伸不到顺天府,且还不一定敢跟赵驹对上。
二来,则是赵驹跟贾家人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
虽说有个给他当了姨娘的元春,可安朔帝在信上也是说了,赵驹对贾家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至由于贾宝玉的缘故,对贾家有些厌恶。
安朔帝这信,倒也算是解了林如海的燃眉之急。
无需担心远在顺天府的林黛玉的安危,他便可以一门心思的对付起甄家以及扬州城的盐商来。
------------------
林如海这会正想着怎么跟甄家人拼个玉石俱焚,顺天府那边却是有人开始操心起他的安危来。
自王熙凤从林黛玉屋里出来之后,有心想要去贾母那边将事情问个明白。
可虽说她已经怀孕了,但还没有到傻了的地步。
贾母一门心思想要把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个凑成一对,这会人被截胡了,她再跑去戳人家肺管子,少不得要挨上一顿臭骂。
倒还不如直接去问了当事人。
叫了府里的下人套了马车,王熙凤便是带着平儿来到了勇毅侯府。
这会儿秦可卿和元春两个都在,加上王熙凤这会有了身孕,赵驹倒也不好跟她白日宣淫,只是装作不太熟的样子,问她来这边有什么事。
得知林黛玉的想法之后,赵驹倒也不觉得意外。
林妹妹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那也只是对抗封建礼教和社会的偏见与舆论环境的一种生活方式。
不离经叛道,那还是那个牙尖嘴利,有才气、有灵性的林妹妹吗?
尽管这婚事是由安朔帝帮林如海定下的,可赵驹也不觉得林如海会对这门亲事有意见。
不是他自恋,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整个顺天府,除了少数几个亲王、郡王,其余一众权贵不是年纪比赵驹大,就是样貌比不上赵驹。
林如海要真的不同意这门亲事,那只能说是脑子有问题。
况且,这段时间,林黛玉常常跟着迎春几个来了他府上,赵驹也不是没有跟林黛玉相处过,两人多少对彼此有些了解。
这等前提下,林黛玉愿意跟赵驹定下这门亲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等王熙凤心满意足地带着答案离去之后,赵驹半靠在椅子上思索着什么,身后香菱正帮他捏肩捶背。
至于秦可卿和元春两个,早就跑到厨房那边忙活去了。
赵驹府上的铺子已经步入正轨,许是见迎春和林黛玉几个姐姐时常忙活个不停,竟惹得惜春也眼热了起来,嚷嚷着说她也要开个铺子。
迎春几个起初还以为是惜春说着玩的。
可却是没想到第二天惜春就带着她的私房钱找上了门,请赵驹帮她开个铺子。
赵驹想着姑娘家的手中有个产业也好,便是应下了此事,还特意问她想要开个卖什么的铺子。
哪曾想惜春竟是想要开个酒楼。
问了她其中个缘由之后,惜春竟是一本正经地说等把这铺子开起来,到时候自己想吃些什么就吃些什么,用不着跑去荣国府的厨房那边闹腾了。
赵驹听了之后就是有些想笑。
许是多了他这么个表哥的缘故,惜春的性格较原著而言要活泼开朗许多。
加上贾敬这会儿回到了宁国府,有了赵驹和贾敬两个在后面撑腰,这会儿已经是开始放飞自我起来。
毕竟是小孩子,嘴馋。
惜春饿了的时候就时常跑去荣国府的厨房里要吃的,或者叫了府里的下人出府去买些零嘴什么的。
可贾母怕她年纪小吃多了闹坏肚子,就是开始管教起来。
平常时除了一日三餐,只能吃少数几块点心、糕点什么的。
这也是为何惜春常常闹着迎春几个要来他府上的原因。
得知惜春这一诉求之后,赵驹便是将前世的那么些个小吃什么的整理成册,叫秦可卿和元春两个拿去实验了,将来给惜春开的的酒楼用。
将那么些个杂念放下,赵驹便是思索起林黛玉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