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71节

  可惜,被陈绍给捡了现成的。

  灵武大营中的军汉,越来越多,如今已经有两万余人,陈绍还在不停地招募。

  这可是两万战兵。

  以陈绍如今的兵马数目,明眼人一眼就瞧出是奔着打仗建立的,要是不打仗,那就是纯煞笔。

  他手下战兵已经超过十万人了。

  这可不是孙权在合肥那种含金量的十万,而是正儿八经的十万战兵,能冲锋杀敌,陷阵掠地的战兵。

  要是把各地堡寨里,那些半耕半牧的兵也算上,人数就更没法统计了。

  要是不打大仗,这些兵马完全可以裁撤一半,让他们去专心地放牧、种田。

  陈绍心中,这灵武营的意义也很重大,将来是要作为自己最为可靠的亲兵之一。

  既然如此,那就得让他们,成为陈绍的利益共同体。

  所以招募新军一开始,待遇就非常不错,来到这里的军汉,虽然明知道要干活,却没有一个不卖气力的。

  甚而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将能干得动活的亲眷,都带了过来。

  蕃兵没有那么多讲究,许多人把自己的妻子都带来了,在这里做一天,便有一天工钱好领。

  有些老了的蕃人,也把家中年轻子弟领来,想让其投入军中,博一场富贵出来。

  打了这么多年仗,终于瞧见了一次不一样的,这次立了功劳不会被老爷们给领走。

  有经验的老人知道,这种情况,一百年能出现一两次不错了。

  口耳相传,上次有这种事,还是西夏的李家建国时候呢。

  大家对陈节帅了解的越深,就越是全心投效。

  陕西诸路,也有不少人前来投奔,甚至就有西军中的军官。什么时侯,底层军汉在将门把持的大宋军中,才能盼到这么个出头的机会?

  他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陈绍自然是来者不拒,而且你只要来,家人也能得到妥帖的安置。

  这次溃败的鄜延军,自行回到西北之后,也有很多人害怕朝廷将来清算。

  正好两边又不设防,从横山过来很轻松,到了银州就可以表明身份。

  西军将门虽然发现的很快,也开始严查,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越境投奔陈绍。

  跟着你们,三天饿九顿,将来还有被清算的风险,大家谁都不是傻子。

  韩世忠就是最好的榜样。

  泼韩五是鄜延军出身,吴阶是熙和军出身,都是正儿八经的西军老弟兄,如今在那边混成什么样了都。

  而且人家陈绍也是西军出身,大家去投奔他,甚至都不算投敌。

  陈绍等人,来到中军,只见帐前搭出的一长溜席棚当中,来自各地的军汉,正在验年庚,验气力,验胆色,验能服从号令约束否。

  陈绍瞧着他们的模样,心中颇为高兴,他突然感受到了,当年李世民看着一个个士子进考场,对身边人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时候的那种意气风发。

  马上,他就要开始真正整练这支新军。陈绍准备成立一支一万五千名步骑正军组成的骨干,裁汰下来的,愿意领资遣散的便领资,愿意为辅军的便为辅军。

  但凡选中的,不用久等,马上就有一月军饷和相当于三月军饷的安家费发下。

  人人腰里揣着沉甸甸的铜钱交钞笑得脸都烂了,更不必说陈绍发下来的崭新军服军靴甲胄器械,甚至连中单和布袜都发了。

  所以,这些新组建的兵马,就算知道自己成了正军、在领了新腰牌之后,还得去工地上干活,也不抱怨。

  甚至是加倍的卖气力干了,毕竟是给自家建大营,将来自己要住的。

  陈绍和吴麟一起,下了马,在大营当中继续走动。

  不远处还垒了一长溜的灶台,现在正是热气腾腾就要开锅的时侯。

  陈绍点着头走了过去,也不知道军中负责辎重的司马从哪里寻来的这么多头号大锅,操持饭食的不少穿着百姓衣衫,有些妇人也不害羞,泼辣的很。

  一屉屉的白面炊饼,一锅锅熬的肉汤菜,一桶桶热汤,都快要准备好了。

  不管是神武常胜军军汉还是劳作的民夫,这个时侯都在军将的率领下排好队伍,人人拿着木碗木筷,等着领食。

  人人都是眉开眼笑,夸赞节帅好手笔,准备的好吃食!瞧这么一溜大锅大灶,敞开吃也吃不完!

  陈绍走上前,拿了一个馒头,掰开之后递给吴麟一半。

  这馒头又白又大,摸上去软和和,很有弹性。

  他没有给大虎,因为大虎基本已经改掉了吃主食的陋习,吃肉能吃饱,为什么要吃主食.

  两个人坐在一旁,嚼着馒头,陈绍问道:“你觉得要用多久,这支兵马才有战斗力。”

  吴麟跟着他走了一圈,心中激荡,甚至还在陈绍之上。

  就在几年前,他和哥哥还在刘法麾下,做一个大头兵。

  这样的军营氛围,他们在西军中从未感受过。

  吴麟很认真地说道:“不到半年,就能野外会战。”

  这支兵马中,至少有一半,是有过战斗经验的。

  西夏全民皆兵,蕃人本来就是上马打仗,下马放牧。童贯伐夏五年,给这些蕃人都练立正了

  汉人就更不用说了,大多是逃过来的西军,不但是老兵,还都是些很油的老兵。

  他们或许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临阵经验绝对不缺,接下来就是要训练地他们服从号令。

  这一点尤其关键,甚至比身体素质还要关键,不听话的兵,能力越大,破坏力反而越强。

  所以他这话,并非是为了讨陈绍欢心,而是真心实意说出来的。

  这支兵马,非但能快速参战,甚至战斗力还不低!

  陈绍心中欢喜,面带微笑,频频点头。

第141章 借你们人头一用

  灵武军营。

  中军帐前,几十个军汉,跪在陈绍的帐外。

  他们脸色难看至极,人人悲愤,个个咬牙,眼中迸发着仇恨的光芒。

  亲兵掀开帘子,簇拥着陈绍出来,这些人一起高呼:“求节帅做主!”

  陈绍已经知道了缘由。

  说实话,这是想睡觉有人送枕头,有时候坏人就是这么蠢

  但陈绍属实开心不起来,说到底,他不是个冷血无情的人。

  跪着的这些军汉,他们原本都是野利部的子民。

  野利部的头人们,大部分的封地就在灵武平原,他们是西夏仅次于皇族的第二大家族,封地广、子民多。

  这次很多人,前来投奔陈绍的新军,让野利部的一些头人很不高兴。

  他们无力对抗陈绍,就把自己手下,那些投奔新军的家眷,全部抓了起来。

  几个野利部的子弟,先是让人把这些家眷殴打了一番,当场就打死一半。

  然后让剩下的逃跑,他们骑着马在后面射猎,最终只有三个人逃了出来。

  这三人中,有一个逃到了西平府,找到衙门告状。

  西平府马上出兵,把作恶的十七个野利部子弟捉了起来,因为这件事兹事体大,他们直接把人送到了节帅府。

  这种事,在以前根本不叫事,我们这些人打死几个贱民有什么了不起。

  以前也不是没杀过。

  “本帅会给你们一个交代!”陈绍说完,带着人往节帅府赶去。

  门口站着一群侍卫,见他来了,纷纷让开道路。

  陈绍迈步而入,面色冷淡。

  在节帅府外院内,一个个野利部的子弟,被五花大绑,跪了一地。

  从来新势力崛起之后,都要清洗一批人。

  陈绍如今,也算是明白为什么了,说到底就是利益干系。

  当初李乾顺搞汉化,这些人都是他打压的对象。

  陈绍推翻李乾顺的江山,他们这些旧贵族顿感脖子上的绳套被解开,很是喘了一大口气。

  但是他们或许忘了,李乾顺再恨他们,毕竟他们同为西夏的统治阶层。

  内部是可以商量和妥协的,还留有缓和的余地,只是他们各自要让出多少的利益来。

  西夏这个锅,他们还要好生爱护,大家一起从锅里分食,你多一点,我少一点而已。

  但是陈绍来了之后,不好意思,你已经不是这个锅的主人了。

  就好似当年明末,那些脑满肠肥的士绅豪族,觉得你个狗皇帝还想要我们手里的钱?

  这都是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贪来的,圈来的,凭啥给你花。

  崇祯对他们也是无可奈何,毕竟都是统治阶层。

  等到鞑子进来,杀的人头滚滚,顿时就老实了。

  其实这次野利峻他们,没觉得自己做的多过分,不过就是把那些投了新军的部落汉子的家眷,偷偷打杀了一些。

  以前野利峻他们,也和李乾顺搞些小动作,比这过分多了,李乾顺都能忍受,也没彻底撕破脸。

  可他们忘了,陈绍是从大宋来的,和他们这个西夏党项利益团体也扯不上丝毫的关系,动手对付他们毫无顾忌。

  这些人里,偶尔也有几个是明白人,正因为如此,他们也分外的恐惧。拜伏在地,听着陈绍缓缓踱步的响动,憋得胖脸都快发青了。

  他们见陈绍进来,在台阶处大马金刀地坐下来,当下一咬牙齿就想抗声争辩。

  但是抬头之后,发现陈绍嘴角虽带笑意,眼神却是冷冰冰的刺人入骨。顿时就打了一个寒噤,垂首讷讷,说不出一个字来。

  纨绔子弟中,聪明人是有,但是不多。

  野利峻的小儿子,野利穹是这里面地位最高的,很不幸,也是一个愣头青,他梗着脖子,大声道:“我们开兴庆府城门有功!不是我们,节帅你能如此轻易地得到兴庆府、静州、顺州、定州么!”

  “好好好!”陈绍拍着手,道:“这是你爹跟你说的吧?”

  “我自己说的!”

  陈绍翘起了二郎腿,手枕腿上托着下巴,冷声道:“定是你爹说的,这种话,你哪说得出来。”

  “你别冤枉我爹!”

  陈绍站起身来,转过身说道:“来人呐,野利峻心怀不轨,教唆幼子行凶,分明是要与贺兰山的夏贼里应外合,叫参与此事的所有家族男丁,削去首级,悬在灵武大营!”

  随着陈绍一声令下,兴庆府和西平府城门关闭,两支兵马各自入城,开始清洗这些野利贵族。

  一行车马,在此时来到了西平府外。

  油壁香车,白马银鞍,加上跟随的多少家人仆妇,奉着的多少随行出外所用的家常器具。

  看起来就是寻常富贵人家内眷出行的队伍。

首节 上一节 171/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