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70节

  蔡京突然重重一拍胡床,气的面红耳赤。

  这下蔡攸也害怕了,他刚才就是恼恨他爹不给他面子,故意在人前气他爹的。

  他就是这么个人,浑起来什么都不管,当年在端王府的时候,一直也是这个做派,和王黼等人动不动就在赵佶跟前互殴。

  如今瞧见老父亲的模样,蔡攸心里又后悔起来,赶紧上前赔罪道歉,拍打着他的后背。

  众人见蔡京已经不能议事,纷纷起身告退。

  等人都走之后,蔡京悠悠地睁开眼睛,长叹了一口气。

  “爹,儿子就是随口一说,你怎么还真生气了。”

  蔡京看了一眼儿子,说道:“爹还有几日活头,你这般心浮气躁,孟浪无礼,将来在这汴梁城中,又能待上几年呢?”

  “只要官家不倒,儿子何至于待不下去,再说了,爹爹你必然是长命百岁,庇佑着我们兄弟。”

  蔡京微微闭眼,说道:“你以为官家是个宽厚的人,你在端王府时候就与他亲厚,他便能一直纵容你么?”

  “这国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尚且收敛了心性,你却依然炊金馔玉,挥霍无度。官家因为要用为父,暂时忍了下来,将来呢?”

  “等他想起这段时日,自己过着不舒心的日子,你却纸醉金迷,今日你这般的言行,都将化为利刃,扎的你体无完肤。”

  蔡攸想了想,竟莫名地有些害怕起来。

  “爹,不能吧?”

  蔡京闭上了眼,心中的忧思却丝毫未减。

  忧家,也忧国

第140章 灵武新兵,为大战而生

  月朗星稀,老种府邸花厅之中,设上了一桌酒宴。

  虽然入夜寒风甚烈,可花厅内的地龙,外间的熏炉这个时候都烧得旺旺的。

  老种和杨成、吴阶,都是穿得单薄,这花厅当中,也就他们三人而已,并没有下人伺候,什么事情都得动手自己来。

  吴阶是西军出身,对老种十分客气,虽然心中也很开心,但表现得十分凝重,没有什么表情。

  属于是给足了老领导面子。

  杨成则是西夏汉民,完全就是陈绍的心腹,看得出来他很开心。

  杨成伸筷夹了一块炙得焦脆的羊肉,细细嚼了咽下,再尽了一盅酒,开口笑道:“承蒙种太尉款待。”

  老种举了举杯,没有说话。这些时日,西军上下的气氛总是低沉凝重,让他都觉得喘不过气来。

  今日面对两个外人,老种也难得地舒了口气,竟然莫名地觉得有些轻松。

  随着西军元气大伤地回返,陕西诸路的生气也削减的厉害。大宋西陲重镇,拥兵数十万,每年消耗着大宋上千万贯财赋的陕西四路,现在就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

  今年朝廷的情势,已经人尽皆知,瞒都瞒不住了,估计是没有粮饷拨下来的。武将们因为擅自撤退,也没法跟朝廷据理力争,而陕西诸路的文臣辈,更是对汴梁之事没有太多的发言权。

  陕西诸路,今年靠什么过活?这个问题压得老种挺不起腰,生存的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如今到处都过得不甚宽裕,还算兴旺的就是定难军。

  陈绍的地盘,说是个军,实际上比路还要大,以前是个完整的西夏国。

  事到如今,自己也没什么办法,好在陈绍的态度还可以,来信言辞恳切,派来的人也足够分量。

  老种也只能宽慰自己,这小婶娘来时,自家叔父就已经卧床不起,没几天就死了。

  自己真正的婶娘,早就和叔父葬在一起了。

  老种何尝不想提着刀,去把陈绍砍了,但是没办法,先活下去吧!

  今年朝廷一粒粮食也不发,西军上下自寻出路,他还打算跟陈绍借粮,暂时度过这段难处。

  而且西军从河北自行回来,朝廷如今顾不上,将来缓过气、腾出手,说不定要清算。

  自己须得是为子侄们,谋一条出路.

  老种和这两个人闲聊时候,发现陈绍的手下,有个特点就是很务实。

  他们的言语间,对未来充满了希冀,说起做的什么事来,都是双眼放光。

  好像不久之后,就能看到自己努力过后的收获。

  这与死气沉沉的大宋官僚系统,格格不入。

  老种不禁想起那个年轻的后生来,这几年他不声不响,在西北打下来好大的基业。

  老种一直觉得他很独特,每逢大事,好像都有一种独特的底气。

  做事十分果决,认准了一个目标,每次都敢赌上所有,好像认定了自己一定能成。

  与童贯这样的人,说撕破脸就撕破脸,好像料定了他伐辽必败。

  作为一个老将,又是西军的领袖,老种太知道这种品质的可贵了。

  至于外间所谓“运气”之说,他更是嗤之以鼻,取信童贯、独守横山、江南平叛,西北灭夏,桩桩件件岂是仅靠运气好就能成事的。

  西军和大宋都已经有一股腐朽老迈之气,但是西北却出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势力,而且他们的统帅还如此年轻。

  老种也不知道,将来的事会迈向什么结果。

  当定难军的势力,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他手下这些人,也会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推着他往前走的。

  160年前,在陈桥驿那个地方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看了一眼吴阶,又想起被西军埋没了十几年的韩世忠,如今都在陈绍手下独掌大军。

  老种突然醒悟到一件事,或许这陕西诸路,和大宋朝廷也没什么两样,都已经垂垂老朽了。

  “来,满饮此杯!”

  此时隔壁的院子里,折凝香一袭淡紫衣衫,裹着一身貂绒,高贵中藏着一股火热春情。

  此时正从窗户里,看着那株海棠心神不属,一众丫鬟仆妇站在远处回廊之下,等她吩咐使唤。

  大家早早收拾好了东西,就等着出发了。

  至于为何夜里出发,老种也是丢不起这个人,尽量淡化这件事。

  今天得知西北来人,她就坐立不安,等知道是陈绍派人来接她,心中喜不自胜。

  ——

  西平府,郊外,靠近黄河的地方。

  是一大片水利磨坊群所在,春夏水大之时,便转动起来,在这里磨面、榨油、舂米,忙得不可开交。

  旁边不远处就是一个屯粮库房。

  如今春暖冰消,正是繁忙时侯,有数千个军汉,在这附近奔走劳动。

  今年估计有三十万上百万石的粮米从此间过手。

  在这附近,有大片的空地,被陈绍用来修建了军营。

  他新招募了一支兵马,都是从灵武诸州招募的,此时除了在那水力磨坊中劳作的,其他人沿着大营四下开始布设寨栅,设立鹿砦。

  春日水中冰消,但是泥地还有些冻土,正好用来夯土,新大营四下都在挖开壕沟,一边用以取土一边便以此作为寨濠。

  这些从各个部落选出来的蕃兵,原本都是各部落首领、酋长的私兵家奴,如今也成了陈绍的屯兵。

  李乾顺千辛万苦在这里推行汉化,但是步履维艰,每走一步就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层层阻挠。

  但是陈绍不用担心这些,西夏是被他暴力消灭的,而且反抗之激烈,异乎寻常。

  这也导致了,大部分顽固的党项贵族,都被歼灭了。

  他们手底下,大量的田产、资产,等着自己来分配。

  如今西夏只剩下当初来兴庆府投降的那一批,也被陈绍盯上了,正让王寅搜集材料,给他们来个大案,一锅端了。

  更妙的是,那野利峻还有诸多不满,时常抱怨。

  陈绍骑着马,在河畔看着新起的营寨,还算是满意。

  别的不说,他的手下,做起土木工事来,基本都还可以。

  在略有模样的寨濠与寨栅中间,留出了夯土寨墙的位置之后,再里面就都是屯兵的所在。

  大概的轨迹已然用石灰粉划分出来,留出了调度兵马的通道,还有防火间隔,这通道十分宽阔,保证可以快速出兵。

  营中还选出了打井的地方,虽临黄河,但是营中仍要有取水处,防止被围营中,断绝水源。

  虽然这里是自己地盘的腹心之地,但是陈绍也不怠慢,未虑胜先虑败,他甚至已经做好了与女真人交战不利,被逼回兴灵平原,也要据地死守的打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比李乾顺还要死硬。

  此番就是要和鞑子拼了,绝对不让他们和历史上一般,轻松地霸占中原,然后越江去作威作福。

  要知道,历史上金国不但在中原地区大肆杀戮,而且就算是江对面的南宋小朝廷,也躲不开他们的羞辱。

  金使递交国书时自称“敕令”,要求宋帝降阶跪接。

  而且每次有使者到临安,就要索要好处,有一次直接要临安府支付“茶果钱”三千贯,另索银器五百两、蜀锦百匹。

  抢掠商船货物、把南宋官员当靶子射,强抢民女,都是屡见不鲜。

  陈绍的商队虽然一直和中原做买卖,但是很多重要物资,是不往外卖的。

  比如说兽皮、兽筋,现在这些屯兵所在,一队队的车马运来了簇新的牛皮帐篷,堆叠得跟小山似的。

  一些军汉正开始搭建这些营帐,留出的屯兵区域是如此广大,哪怕屯驻三万步骑,都绰绰有余。

  陈绍就是奔着被人逼到这里,也要继续打下去的规格,来建造兵营的。

  当然,最好是用不上!

  其他地方营帐还只是才开始动手搭建,但是中军营帐已然搭建完毕,这支兵马由陈绍直接挂帅,中军亲卫皆是他最忠心的横山汉儿和没藏部勇士组成。

  中军营地占地颇大,好在西北地皮不甚值钱,而且周围就是水力磨坊,本来就没有人居住和耕种。

  十几个头号牛皮大帐连成一处,帐外各色旗号密布,中军司命之旗五方五位旗号传令认旗,按军中规条布列都在寒风中猎猎舞动。

  陈绍带兵久了,也懂得一些营旗和旗语,在马背上颇有兴致的和吴麟指点着交谈。

  吴麟被他调来,任灵武营兵马都指挥使,地位仅次于陈绍和灵武营副都统没藏庞哥。

  在屯兵区域往西不远,又是一大片空地,这就是专门留出来的校场了。

  点兵司命号令台还未曾搭建,现在只是一片空旷中风卷旗动,颇有几分肃杀气象。

  如此所在,作为屯兵练兵之所,着实不赖。

  陈绍从年初开始,定下募兵成立灵武营开始,到如今不过两个月,已经快要完成。

  与之相比,汴梁那从去年就开始嚷嚷的,京营新兵,至今还没个着落。

  很快,这营中的士卒,就将随着他的政策,脱离首领、酋长的掌控。

  能做到这一切,还是得感谢西夏历代帝王的铺垫。

  西夏一直致力于汉化,他们自己就是部落出身,也见识过大唐的强盛,如何不知道部落的害处,以及汉化的好处。

  他们这百十年的努力,本来应该在李乾顺手里,彻底完成汉化,让他们再撑上个百十年。

首节 上一节 170/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