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62节

  韩世忠本人没有去过汴梁,但是不妨碍泼韩五吹牛皮,毕竟在西军时候听得很多汴梁的事,他随口说了几件,就唬的几个亲兵目眩神驰。

  “不知道俺们有没有机会去见识一番。”

  韩世忠豪气地说道:“跟着本将军好好干,天下何处去不得!”

  他们刚要进西平府的齐王府,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吴阶带着盐、宥系的官员到来。

  他曾经在韩世忠手下做过小卒,虽然如今的地位相当,但是见了韩世忠还是很客气地上前行礼。

  韩世忠哈哈一笑,见他身边一员小将面生,但是却站的最近,韩世忠马上疑心这是陈绍的亲戚,走了关系。不然自己都不认识,怎么能和吴阶站在一起。

  他是西军出身,早年吃过没关系的亏,对这种事很是看重,笑着问道:“吴阶,这是?”

  “是我胞弟。”吴阶道:“吴麟,还不来拜见韩帅。”

  一听是他弟弟,不是陈绍的亲戚,韩世忠就随意了很多,笑着拍了拍他肩膀,说道:“不错,一表人才,跟着你兄长好好学,你兄长是个会打仗的,将来咱们定难军,又多一员良将。”

  “多谢韩帅。”吴麟倒也不怯场,抱拳叉手道。

  盐州的武官,纷纷上前和韩世忠问好,他一一笑着回应,每个人都记得十分清楚。

  两人带着各自手下,一起往齐王府走去。

  韩世忠道:“自从兴庆府一别,我已经很久没见过节帅了。”

  吴阶点头道:“节帅亲率大军,征河西走廊,我也没有机会拜见。”

  陈绍打河西,在这两位行家看来,其实是可圈可点的。

  因为他这一路没有犯任何一个错误,顺顺利利,犁庭扫穴般拿下河西。

  这其实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以强击弱,不犯错误,就是最好的统帅。

  不犯错比智计百出还要强,宁可多费些事,也不能给敌人哪怕一点机会。

  若是势均力敌的话,就要反过来。

  两人来到王府内,马上有陈绍亲兵给他们带路。

  来到一处大堂前,还没进去,就听到朱令灵那标志性的大嗓门。

  韩世忠不禁撇了撇嘴,银州离这里最远,他朱令灵却是到的最早。

  进到堂中,果然就看见老朱站在中间,正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地滔滔不绝讲着什么。

  陈绍听得津津有味,周围的人,也时不时发出笑声附和。

  “良臣、晋卿,坐坐坐。”

  两伙人对着陈绍拜了拜,各找座位落座。

  朱令灵继续讲了起来,韩世忠从半途开始听,也渐渐听懂了,这厮在说银州羌人首领们进城之后的趣闻。

  虽然对朱令灵谄媚有些鄙视,但是韩世忠也知道,此人是真有些能力的。

  横山诸羌,原本是最硬的一群部落,被西夏统治了一百多年,愣是不投降,一直都有反抗。

  虽然也有过被迫为西夏提供战马和兵源的时候,但是只要你压榨的稍微狠一点,他们马上就造反。

  打输了就往山里一钻。

  但是在朱令灵的运作下,横山诸羌的首领全部来到了银州城,牧民们改土归流,不再受部族首领和酋长们的掌控。

  定难军的战马,大部分都来自和横山牧场。

  而且他眼光毒辣的很,早早就把女儿献给节帅,攀上了这层关系之后,与节帅无疑更加亲厚。

  朱令灵一个人,就管着银州、龙州、洪州,三个地方都是和陕西延安府、鄜延路通商的重要关口,位置极其紧要,也看出了陈绍对他的信任。

  韩世忠不禁想起上次,节帅口误,不小心骂出了‘打进汴梁’这种气话。

  这老朱腾的一下就跳了出来,说什么要当先锋.

  自己则是十分为难,悻悻地没有说话,恐怕在节帅心里,亲疏已分啊。

  想到此处韩世忠就有些懊恼,自己是跟着节帅最早的,也是他把自己从西军捞出来,给了自己一个都头的官职。

  这辈子不知道立了多少功劳,那大宋的官家连个鸟毛也没给,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为他们寒了节帅的心呢。

  退一万步说,节帅真的走了那一步,自己能怎么办?

  除了为他冲锋陷阵,其实毫无办法,真的背叛节帅的话,自己手下恐怕没有一个愿意跟自己走的。

  定难军吃的是节帅的粮,家里种的都是节帅分的地,亲眷都在节帅的堡寨内。

  这次从女真手里买的生口,有很多的妇人,直接就指定配给了军中的有功光棍士卒。

  定难军这片土地,以及上面的将士,已经和节帅形同一体了。

  除非他现在暴毙,否则没有任何人能取代他的地位。

  节帅唯一的不足,应该就是还没有子嗣,这一点让人忧心。万一他真的天不假年,定难军恐怕马上要分崩离析。

  “良臣,在那发什么呆呢!”

  陈绍的声音传来,韩世忠这才回过神来,原来朱令灵已经说完。

  他赶紧起身道:“属下是听到朱令大哥如此功绩,想起自己还没能擒下李乾顺,心里觉得对不起节帅。”

  “早晚的事。”陈绍呵呵笑道:“这西夏皇族的顽固,我也是见识到了,王朝败亡时候,竟然连一个贪生怕死的王爷都没有齐王、凉王、晋王.都不愿意投降。”

  西夏那么多公主、皇妃,陈绍一个都没留,全都献捷汴梁了。就是怕这些宗室女子,和男人们一样烈,给自己来个‘无鸡之谈’。

  听说在汴梁,赵佶还是很厚道的,给了他们一些钱财和一间宅子,让他们独自谋生。

  只是不许出汴梁,每个月都有人去清点人数。

  因为这些人,其实不是投降的,而是被俘的,按理说应该该杀杀,该卖卖。

  不一会,李孝忠带着张天望进来,夏州系的就来了他们两个。

  陈绍一看人都到齐了,便下令开席。

  大堂内,众人坐的也都很随意,没有特意地排出一个高低来。

  这在中原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陈绍手下这些人,各自负责一片区域,却并没有统属关系。

  朱令灵负责银州到洪州,也就是横山一线,是陈绍最大的的战马和兵源地;

  吴阶、杨成是盐州和宥州的文武之首,盐州和宥州则是定难军的钱袋子-——盐铁场的所在;

  夏州自不必说,已经成为和女真直接接壤的区域,李孝忠手握五万兵马,随时准备开打;

  朔方灵武,因为是西夏皇室的根基所在,这次来的依然是以野利部为首的旧西夏贵族,他们相对比较安静;

  河西走廊的张家和翟家,更是低调的很;

  还有比较特殊的,比如没藏部,因为最早跟随陈绍,已经成为陈绍实际上的亲兵部落。

  没藏部整个都迁到了西平府,早早来为陈绍迁定难军首府做准备,庞哥和没藏参荣都坐在陈绍不远处。

  开席之后,众人言笑晏晏,推杯换盏,起身互相敬酒。

  陈绍很满意,至少表面上,和确实是个团结的大会。

  齐王府这大堂,算得上是一个半敞殿,靠左阙的一面没有墙,只有一些大柱子撑着,使得这间宫殿就像一个巨大的阳台一样,站在左阙后面的殿中,可以纵情观赏齐王府雪后的风景。

  宽阔的视野能让人心胸更加开阔,陈绍以前不知道,只是觉得那些宫殿修建的如此恢宏,单纯就是铺张浪费。

  此时才知道,这都是有原因的。

  很多事,享受过才知道有多好。

  酒宴过后,陈绍回到后宅,他这次是携带者家眷一起来的。

  并且就不打算让她们回去了。

  齐王府,也比兴庆府里自己住的地方更好。

  不用陈绍来说,魏礼开始逐一安排。

  首先是派翟奉达出使云内州,和女真人继续交涉,购买契丹西京府的书籍典藏。

  然后是派人去汴梁,给官家赵佶送去了丰厚的礼物,这次陈绍学乖了,让蔡鞗捎回去很多奇珍异宝给蔡京。

  这大宋的君臣,没有他想象中务实,陈绍和他们彼此间都有误会。

  陈绍觉得对方应该是很尊重自己的,结果人家根本没拿他当回事;

  蔡京等人,则觉得陈绍应该是自居为他的门下,结果陈绍给自己的定位是一时之雄.

  既然如此,那就给你点甜头,只要能买住他们,不破坏定难军商队与中原的贸易,那花的钱都是值得的。

  这种事,在别的朝代,根本就不可能。

  一个正常点的皇帝和蔡京这种明白人宰相,怎么可能会同意手握重兵的藩镇源源不断地赚中原的钱呢。

  而且陈绍的商队进入中原,已经打通了无数水路通道,太平日子运的是各种货物,一旦开战就是粮道。

  定难军商队运送辎重的能力,在平定方腊的时候,已经验证过了。

  所以这件事,放在其他朝代,估计是千难万难。

  但是在大宋,花点钱就能办了,这真的是很良心了。

  所以陈绍乐意花这个钱.

  他的这个给官家上供的行为,还给足了赵佶面子。

  当然,这次也不完全是团结的大会,野利峻等人就十分不满。

  节帅直接不回兴庆府了,野利部的利益又一次被触犯,只能是怒气冲冲地回兴庆府。

  一路上,没少骂陈绍和他的心腹,只是他们还不知道,这一切都被广源堂记录的清清楚楚。

  一柄针对他们的刀,已经在磨了,陈绍如今要收拾他们,不需要证据。

  不满就是取死之道!

  因为他们本就是西夏的余孽,西夏的皇帝还在贺兰山,万一他们反了呢。

  你们的利益,既然是和陈绍手下这些新崛起的人是冲突的,难道还指望陈绍帮你们不帮他自己的心腹么。

  惩治自己人需要证据,惩治敌人,只需要时机。

  ——

  宣和四年的最后一天。

  西平府,齐王府内。

  陈绍和一群妻妾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了个年。

  只有折氏不在,让他有些遗憾。

  时至掌灯,陈绍居处正房内恍如白昼,莺莺燕燕笑语声喧。

  他在家中素来随意不拘,着朱令姐妹伺候着沐浴更衣之后,只换了一身银红暗纹的茧绸交领中衣,连冠帽网巾也不再用,教师师用一根坠着玉的金丝线将披发束在脑后,赤脚踩着鞋子清清爽爽出了卧室。

  “给老爷见礼。”张映晗和翟蕊站起身来,敛衽施礼。

首节 上一节 162/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