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捷军亲卫,顿时拔出刀来,只要童贯一声令下,让他们杀谁,这些义子都不带眨眼的。
他们都是童贯的死士.
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
大家的目光,这才都朝着信使集中而来。
被纷乱的人群包围的是两名传骑,牵着马在童贯亲卫的护卫下挤过人群,朝着童贯这里迎过来。
他们两个只是普通信使,给这场面吓得不轻,左顾右盼的,往前挤着走。
两人都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一看就是昼夜兼程赶回来的。
童贯这个时候再也撑不下来他那威严气度了,声音尖细,大喝一声:“诸位也都稍安勿躁吧!俺和诸位都是一体,还能误了你们不成?但是事情紧急,如此扰攘,叫俺这个主帅如何决断?等这里有了结果,少不得要拜托诸公之力!此时就让俺童某人安静一下罢!”
说着居然大步走出去,以他宣帅之尊,一把抓住两个传骑小卒的手,将他们拖进了自家大帐当中!
走进帐中,他也不管外面的扰攘声音更高出了多少,也不管帐中还有那两名军官戳着,就冲着两个已经傻了的传骑小卒大声喝到:“王禀在哪里?赵良嗣郭药师在哪里?前面战事如何了?到底怎么样了?”
他自己也急了,急的失了分寸,二十年养成的气度,一下子回到了原点,像是被打回原形的妖怪。
两个传骑小卒早就被堂堂宣帅这般举动吓得魂不附体,童贯一松手,他们两个就扑通跪下,不住磕头:
“宣帅,大喜!捷报!捷报啊!”
听到捷报两字,童贯眼前突然一阵发黑,脚底下一软,差点摔倒。
那两名还站在帐中,不知道是不是该马上出去的亲卫军官,忙不迭的要赶来扶他。
童贯闭眼挥手赶开他们,此时他已经是站不住了,干脆就盘腿坐下来,和那两个跪在地上的传骑小卒平视,用尽平生气力才稳稳的开口:“喜从何来?难道赵良嗣和郭药师得王禀接应,居然能杀败萧干一阵不成?有多少斩获?”
郭药师和王禀的兵马,都是童贯亲自布置的,他当然知道有多弱。
他现在很后悔,两人竟然以这么弱的力量,给自己带回来捷报!
早知道他二人有这个本事,就在事前加强他们的力量就好了!刘延庆那个饭桶,指挥着几万战兵,却一直在丢人现眼,误国误君!
郭药师和赵良嗣去奇袭燕京城,本就是童贯甩出的一颗弃子,是给自己背锅用的。他们绝对在燕京城下支撑不住的,就算王禀接应及时,能趁着萧干也是疲兵小胜一场就算是傲天之幸了。
要是能更进一步,在高粱河北岸能保住一个桥头堡,那更是意外之喜。
大军丧败的责任可以推给刘延庆前敌调度适宜,也可以重重参上老种小种他们坐看成败一场。
自己的立场,就是用这支他宣帅直辖的军马及时偷袭燕京。
还能在高粱河北稳住脚步,甚至小败萧干作为洗刷自己的罪责,让西军的刘延庆和老种来承担皇帝的雷霆之怒,来平息百姓的滔天怒火。
这其实是童贯预料中,最好的结果,他本人其实在内心深处,觉得前线能赢一小场都是奢望,桥头堡,更是半个也保不住。
可是现在,王禀却派遣传骑回来,告诉他是大喜!是捷报!
两个信使,此时终于有机会说话了,他们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说道:“王相公和郭将军一道,杀到燕京城下时候,城中的李处温打开了城门,咱们的人马就势冲了进去。”
“如今已经占领了燕京城。”
大悲大喜,转瞬之间。
童贯此刻,活像是中了举人的范进,目光呆住,直挺挺倒了下去。
成了,某成了!
克复燕京,列祖列宗在上,我童贯,要封王了!
——
西北的八月份,已经有些凉意。
兴庆府,阴沉沉的天空下,一切似乎还很平静。
陈绍正带着人,搬到自己的新府邸。
这间宅子是兴庆府内,一个汉人豪族的,他已经随李乾顺进了贺兰山。
在西域这个地方,决定一个人归属的,大部分时候都不是民族。
陈绍是汉人,但是本地的汉人豪族反而有很多不信任他。
这宅子占地极广,布置华丽。
魏礼打量着,笑道:“听说此间主人,只是一介商贾,宅邸这间深布局按照大宋的营造法怕是早已逾制。”
“大宋的律法,管不到人家西夏的人。”陈绍笑道:“不过他既然是商人,为何不欢迎来此,难道我对商户还不够好么?”
负责给他寻找到这个宅子的王寅,笑道:“节帅不知,他和那薛飞是亲堂兄弟。”
陈绍长长地哦了一声,原来如此。薛飞被他所杀,抄家之后,又上奏朝廷。
于是朝廷把薛飞在陕西的财产也抄没了,大家都吃了个饱。
这人估计不是有什么仇恨,只是觉得陈绍不会放过他,其实他完全是多想了,既然薛飞已经伏法,别说你是他堂兄弟,就是亲兄弟,陈绍也没打算继续追究。
当然,你要是和薛飞一样,偷着打造假币,那就不好意思了。
几辆马车,从外面进来,缓缓驶入了院落。
见到陈绍等人之后,环环掀开帘子,挥舞着小粉拳,朝着他喊了一声。
陈绍笑着和她点了点头。
对于这个正妻,他还是很喜欢的,简简单单没有心机,清纯可人,性子爽利,有一种自己前世那种少女的活泼劲。
虽然现在年纪小,还没有成为自己贤内助的能力,但是来日方长不是。
尤其是她抱着小金库,挂着眼泪,噘着嘴递给自己的时候,在陈绍心中简直可爱极了。
魏礼在一旁,看的十分开心,问道:“那位就是节帅夫人?”
“正是。”
“好!好啊!”魏礼笑道:“节帅夫妻伉俪情深,将来老种、小种回来之后,陕西诸路兵马与咱们,可就是互相提防又互相依靠了。”
他说的很含蓄,但是大家都懂。
朝廷原本大概率会裁撤西军,因为陈绍的出现,反倒会搁置下来,因为他们需要西军来挡住陈绍。
万一陈绍有了反心,陕西诸路的西军又裁撤了,那他守着横山可就真是随时出关,如入无人之境了。
如果是这个陈绍已经占据了西北的时候,种家就是再大胆,也绝对不会和陈绍联姻。
所以这门亲事,简直是太好了。
对于定难军来说,尤为重要,相当于是一层防护墙。
其实站在种家的角度,这何尝不是个好事,打了一百多年,到头来面临被裁撤,西军心中没有一点怨气么?
和陈绍交好之后,只要他不公开造反,西军从此既能保留下来,又免于征战。
“最好是早些有个子嗣”
陈绍制止了他们继续谈论自己家事的话头,坐在凉亭内,转而说道:“有关河西,我看得提上议程了。”
“节帅不等韩将军攻破贺兰山了?”
陈绍沉吟道:“可以双线作战。”
如今兵马是够得,民夫也够,秋日里农活不多,正好厮杀。
陈绍折了一根树枝,在凉亭内桌上摆起,说道:“如今的瓜沙两洲,依旧是曹氏后裔及沙州回鹘势力掌控当地。他们此前与辽国交好,来对抗西夏的进攻,甚至去年,还派出一支人马远征漠南,要去支援天祚帝.”
“他们实力确实很弱,而且也不硬气,竟然同时向夏、辽、高昌、喀喇汗进贡。得亏他们在商队的必经之路上,不然光纳贡就把自己纳完了。”
其实要不是大宋童贯击败了河湟吐蕃,他们还要给吐蕃人上供。
魏礼笑道:“依我看,用不了多久,他们也要来给节帅你上贡了。”
“我胃口比较大,只是上贡的话,恐怕不行。”陈绍把玩着手里的树枝笑道。
在盛唐时候,西域都护府,完全是大唐的国土。无数汉人涌入,在此繁衍生息。
后来吐蕃崛起,大唐衰弱,爆发了安史之乱,这里被吐蕃占领。
西域汉人散落各处,有数百万之众,而且他们自大唐安史之乱后,就与中原断绝了联系,四百多年下来,他们虽思念故土,向往中原,思念与倾慕的却只是打着他们家乡烙印的人和物,而不会无缘无故就把陈绍当做什么王师正统来欢迎。
说到底,还是要看利益。
瓜沙两州有个好处,汉人很多,真的打下来之后,展示了自己的武力,他们的反抗会小很多,甚至还会真正的归心。
至于回鹘人,他们已经被汉人同化的差不多了,只是还披着回鹘的外衣罢了。
第132章 童宣帅南逃,陈大帅西征
收到王禀收复燕京的消息的时候。
陈绍正在河滩旁吃饭。
“再来一碗!”
陈绍心情澎湃,肉眼可见的欢喜,暗中寻思是不是因为自己这穿越者的小蝴蝶翅膀一扇,引起的蝴蝶效应。
杨成也端着碗站在旁边,扒拉了几口之后,抹嘴说道:“童宣帅这次是真不赖!”
“这有什么不赖的,带了二十万大军去,打一个死狗一样的契丹,还败了这么多场。”杨广齐不屑地说道。
陈绍摆了摆手,不以为然,杨广齐自己在夏州,就差点酿成大错,这时候还看不起别人呢。
无论如何,拿下燕京,是件好事。
陈绍笑道:“输多少次不重要,最紧要是赢最后一次。”
这时候,杨广齐给他端了一碗饭来,说道:“就怕他打得下来守不住。”
陈绍握着筷子,闻言一怔,低头看着碗里的米,心中暗道:童贯啊童贯,你该不会真菜的令人下饭吧?
他又想起西平府来。
要是自己不是及时约束人马,严肃军纪,那这个城池想顺利接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进入西平府时候,自己已经彻底击败了李察哥和野利崇山。燕京情况更复杂,有契丹的耶律大石和萧干虎视眈眈,燕京是辽奸李处温开城献地,这两位可没有败啊。
陈绍好心情去了一大半,低着头默默干饭,不让人看到他的情绪。
陈绍虽然不是那种算无遗策的人,甚至意志也不算是特别坚定。他经常有些担忧、彷徨的情绪,但是渐渐地,他开始在意起形象来。
和手下相处,并不是越亲近越好,有时候要保持些神秘感。
要喜怒不形于色,要让人相信你是最牛逼的。
这都是陈绍一点点总结出来的,只有这样,手下人才会敬畏你,也能减少他们生出贰心的概率。
有的人觉得,和手下关系好,亲如兄弟,是最好的,陈绍觉得不太对。
他从和身边人相处中,总结出一个好的主公,是得揣着点的。
好在陈绍也不是一个很喜欢和人打成一片的人,对他来说,装起来不算很累。
“吃吃吃,别管他,先把咱们自己的事干好再说!”杨成大声招呼道。
定难军就是这一点好,大部分人,都在实心实意地想干事。
因为在这里,和宋辽夏那已经固化腐朽的官僚系统不一样,在这里做事是真能提拔。
人真的是怕苦怕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