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36节

  来自定难军各个地方的重要人物,大部分都到了。

  节帅召集大家前来,说是要商议大事,人人都不敢怠慢。

  日落时候,在红柳河边上,人终于到齐了。

  陈绍和大家就坐在木桩上,围在一起,像是大家族商议公事一般。

  “咱们定难军,最近缺钱,原因是我花了大部分钱,去云内州找女真人赎买生口。”陈绍一句话,就把事情说清楚了,不带一点拖泥带水的。

  这次小会议,也是直奔主题。

  “诸位畅所欲言,有什么赚钱的法子,适合咱们!”

  韩世忠第一个喊道:“开疆拓土!只要打下几个城池,抢到的东西,就够应付一阵了。”

  陈绍心中暗暗思量,对外扩张,确实是个好办法。

  那些城池里,有几辈人积攒的财富。

  “向何处扩张?”

  韩世忠心中暗道,节帅几次三番说了不许冒进,自己若是说进攻朔方,肯定挨骂。

  他抱了抱拳,笑道:“俺们不过是些将官,要往哪打,还不是节帅说了算!节帅指哪,韩五就往哪打!”

  陈绍没好气地说道:“汴梁有钱,我叫你往汴梁打,你就往汴梁打?”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全都愣住了。

  陈绍也立马就觉察到不对劲,自己说错话了。

  他的灵魂是个现代人,比较松弛,对于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张嘴就来,缺少敬畏。

  “我当先锋!”老朱突然站了起来,满面通红,道:“大帅,你终于想通了!”

  “你给我坐下!”

  陈绍虽然是无心之失,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反而想将错就错,看看众人的反应。

  韩世忠等人没有表态,倒是横山诸羌,还有银夏两州附近的归附部落,全都是一脸兴奋,跃跃欲试的模样。

  看到陈绍的目光看过来,韩世忠握了握拳头,朝着陈绍笑了笑。

  陈绍很满意,不再试探,而是说道:“适才被韩五所气,一时口误尔,诸位可不要去弹劾我啊,我是不会承认的。”

  众人哄笑起来,唯有朱令灵有些失望,叹口气坐了下去。

  “大家都想想主意,我也不怕你们笑话,我连宅子里小妾买胭脂的钱都卷出来了。”

  众人都低着头冥思苦想起来,有人捡起石子,丢到红柳河里;

  有人在河畔来回踱步;

  还有人倚在树上,闭着眼睛思索

  李孝忠说道:“如今最有钱的,当属女真,本来若是能以物换物,是极好的。可是咱们手里的东西,他们都不需要,除了战马战马又是绝对不能给他们的。”

  他正说着,突然一拍手道:“有了!”

  众人都看向他,李孝忠说道:“节帅,我亲自去一趟,就跟完颜拔离速说,咱们先把人要了来。明年再给钱的话,可以涨利息,就按如今票号的利息算。”

  “等到明年,是要赖账,还是要给钱,就看局势再定。”

  陈绍眼睛一亮,点头道:“这个主意好,我看女真人如今正是气焰最盛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同意的。甚至,这伙人巴不得咱们不给钱,他们就有理由南下了。”

  “不会挑起两国争端吧?”杨成有些忧虑地问道。

  陈绍冷笑一声,还没说话,李孝忠已经提前说道:“怕什么,我看不管有没有这件事,他们都会南下的!”

  女真人与其把奴隶们留在手里杀着玩,真不如送到这里来,甚至他们还会想,将来打过来了,这些奴隶还会被他们夺回去。

  相当于陈绍帮他们养几年.

  以女真如今的战绩,估计不会想到打不过怎么办这样的问题。

  众人都在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杨成突然拽住了陈绍,笑道:“节帅,我听说您在府上内宅,筹了不少的钱,这挖运河的事.您看,嘿嘿。”

  ——

  大辽,南京府,涿州城中。

  自从大宋在白沟河惨败,这些日子,城中的戒备比起往日更加强了三分。

  郭药师是经历过几次生死之劫的,他对危险的嗅觉一直很灵。

  不然也不会逃过那么多次必死的局面。

  怨军八营的老弟兄,如今还剩下几个了?

  城外聚集的难民,凡是有把子气力的男丁,都被一天两顿的面饼热汤招募而来,发疯一般的挖土叠石,修补城廓。

  城外的护城河也已经加深加宽,女墙加厚,城垛加高,守城战具也一一修补。

  各种防御工事,都紧急修建起来,城外到处都是游骑哨探,严密监视各方动作。

  涿州各处驻扎的常胜军士卒,次第收缩,主要集结于涿州左近,尤其是那些本部部曲。

  常胜军是很能打的,当初耶律淳组建的怨军八营,确实战斗力不行,是一群乌合之众。

  但是如今的常胜军,却是那群乌合之众里,养蛊似得一场场战斗下来,淘汰掉弱者,淬炼出来的强者。

  易州城,如今同属郭药师治理,那里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景象。

  作为士卒,哪怕是常胜军的士卒,也不会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感到上官的命令一道道急若星火的下来,征集民夫整修涿州防御体系犹自不够,他们也得动手,一个个都忙累得是叫苦连天。

  同时,一股不好的念头,也涌现在他们脑海里。

  涿州和易州,位于南京府的中央,四面都是辽人。他们如今也是辽国的将士,这是在防备谁?

  涿州街头,总有红袍军官,策马急急而过,从郭药师的衙署节堂领受了军令,然后再周告所部。

  这些天来,涿州城中,肃杀之气,比往日尤甚。

  上层的军官,已经知道在防备谁了,那是个真正难对付的。

  四军大王,六部奚王,萧干

  抛却他的身份,萧干本人,也绝对是个有能力的。

  在宋金夹攻,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郭药师已经提前联系大宋了,是萧干出击,击溃了大宋兵马。

  此时在节堂之内,几个常胜军军官,正在帅案之前,低声的向郭药师汇报事情。

  郭药师看起来也消瘦了一点,目光却加倍的炯炯有神。他是真的从底层小卒,一步步拼杀熬上来的,自有一股子狠劲。

  这种人,你除非是彻底击败了他,否则他总要想办法东山再起,韧性之强超乎想象。

  此时他也不坐下,只是站在帅案后头,一件粗布袍子,随意披在肩上,更显得他骨架长大,凛凛有威。

  值此风雨飘摇,人心惶惶之际,他就是常胜军上下万人的主心骨!

  “都管,近日征伐民夫逾万,饷可以省,俺们本来也多长时间没见着财帛入手了,可这粮食消耗,却是惊人!涿州存粮,每日只见少,不见多,附廓麦田,却要等到秋后才能收割,军中司马估计存粮已经撑不到秋后了!”

  如今到处都是一个问题,缺粮

  历史上,每一个混乱的时候,粮食都是头等问题!

  当然,也有一次例外,就是隋朝末年。

  杨坚、杨广爷俩,把老百姓刮得太厉害了,各地官府的粮仓都满满的。

  隋末那些豪杰,全都不缺粮,所以才会打的那么焦灼。

  而宋辽这哥俩的粮仓,全都干净的很。

  “都管,近日点发器械,补到各营去,甲不用说,俺们就那么多,可刀矛弓矢,都颇不足,涿州存矢不过十万,不够拉出去打一场的……”

  “都管,一部移防易州,易州营头回防涿州。老弟兄们颇有怨言。易州清苦,更有一汉儿知州高凤元勒掯俺们供应,哪里有涿州快活!那董帅的旧部,反而在这个时候让他们来涿州,俺们老弟兄却去易州,底下人人不服,这是个什么道理?”

  常胜军的这些将领,对郭药师自然是绝对忠诚的,但是也因为一直随着他拼杀起来,敬畏之心少了些,遇到事就猛猛抱怨。

  本来郭药师只是不动声色的听着底下军官的抱怨,缺粮乏械,这些他都深知。

  新成立的北辽朝廷,捉襟见肘,能挤出来的供应都用来支撑耶律大石的大军去了。

  剩下一点,还要顾及燕京城,轮不到他们常胜军半点。

  他们常胜军都是汉人,说是大辽一视同仁,但什么时候真一视同仁了!

  如今南边的汉人来进攻大辽了,契丹人对他们,更是提了十二个小心。

  退一万步说,就算现在的钱粮、物资都有多余的,他们契丹人也绝对不会给常胜军,毕竟在他们看来,常胜军叛变的概率很高。

  当初辽国还未崩溃的时候,常胜军前身怨军就不大靠得住,时常造反。

  耶律淳是吃过大亏的,伐金走到一半,怨军哗变差点把他宰了。

  现在将他们安置在涿州,正是北辽朝廷警惕的对象,怎么还可能对常胜军加以军械物资的补给?

  所以手下这些人抱怨,他也就是听着。只要投宋之事进展得顺利,这些都不是问题。

  大宋富足,又要靠他协助收复燕云十六州,皇帝还不差饿兵,怎么可能不供应他郭药师?

  但手下说到移防之事,却让他面颊肌肉猛的一下抽搐,又赶紧的平复了下来。

  他最为头疼的,还不是现在这个董小丑余部!当初他安抚好了董小丑的重将赵鹤寿,董小丑余部三千举营投顺他的麾下,他怎么可能将怨军当初互不统属的八营,变成现在他一人的常胜军?

  可现在,这董小丑余部,却是他的最大心结!

  董小丑何许人也,那是怨军八营真正的缔造者,是原本整个怨军的领袖。

  当年,他还未被耶律淳招安时候,就是辽东马匪头目。

  因为掌控医巫闾山走私网络,他手底下有人有钱,还能为辽廷输送女真情报。

  后来收容大延琳叛乱残部五千人,成辽东南唯一抗金武装。

  而且他还是大辽,为数不多,真正能和金人相持的力量。

  1117年蒺藜山之战以三千兵力阻击金完颜宗翰两万大军十日!

  董小丑如此能打,但是他始终不改马匪的习气,刚立下大功,同年马上因缺饷洗劫锦州官库,抢走铜钱18万贯。

  当时燕地的辽人,就有很多想要绞杀董小丑,萧干首先密奏天祚帝:“董部取龙州税银作饷,疑有僭越”

  紧接着,当初作为董小丑副将的郭药师,派人到处散布“小丑欲拥耶律淳称帝”谣言。

  于是,1120年正月,辽将李石以“补发军饷”为名设宴,伏甲士三百乱箭射杀董小丑于蒺藜山大营。

  这简直和袁崇焕杀毛文龙有一拼.

  可笑的是,当初诬陷他想要拥立耶律淳的萧干和郭药师,却很快真的拥立耶律淳称帝了。

  董小丑的残部,尤其是最能打的那一批,辽东马匪起家时候的人,只听赵鹤寿的。

  无论他郭药师如何对待,赵鹤寿总是恭谨的应对,无有一丝不平之意,看上去不像要为旧日大哥报仇的样子。

  前不久自己将他赶到了易州,他也不发一言的就去了。现在他又为了将董小丑部置于常胜军主力监视之下,又调了一部人马和易州守军换防。这赵鹤寿当然应该明白他的心意,可是仍然不发一言,又带着人马赶回涿州。

  虽然看上去很听话,但郭药师在此乱世打滚十余年,人心自以为已经掌握得明白。

  这人要是真如表面那么恭顺,那么为什么董小丑余部又这么抱团,自己也曾试图拆分过这三千人,结果差点激起营变,要是说背后没有他赵鹤寿在支持,打死他郭药师也不会相信!

  他们就像是埋在自己心头的一颗钉子。

首节 上一节 136/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