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28节

  大宋兵马侧头望去,原本应该是自己人的西路,突然出现了无数契丹骑兵。

  而眼前辽人大军,气势比宋军更有过之。

  宋军营寨前的长濠将自己机动性限制死了。

  辽人骑兵,只是成疏散队形分布得到处都是,呼哨声一声连着一声。

  骑兵身后第一排都是戴铁盔,披重甲的步卒,如钢铁城墙一般向前涌动。在他们后面,就是披皮甲,戴软帽的轻步兵,更有只着直缀,挎弓矢撒袋的射手,一层层不知道排了多远出去。

  这些行动中的辽军,先成小阵,接着再汇聚成大阵。迈步向前,就看见一排排望不到头的人浪在向前翻卷!

  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在步卒方阵的两侧,却是大队大队的骑兵在汇聚。

  辽军骑兵数量,远过大宋。看着他们渐渐汇聚成一个让人觉得振怖的巨大骑阵。

  战马嘶鸣之声,似乎都盖过了号角声音,笼罩整个战场!

  无数匹战马扬首奋蹄,嘶鸣着,跳动着,让人一眼看去,就只能感觉到这巨大的骑阵当中,不知道蕴藏着多大的爆发力度!

  望楼之上,人人都是脸色苍白。

  西边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辽兵出现!

  西军的那些将主,还是冷静的,他们马上判断是左路的杨可世出了问题,并且做出了决断,有序撤退,结阵反击!

  本该及时出现,安抚手下情绪,按照军令作战迎敌的中低层武将,因为全都换成了汴梁来混军功的草包,让宋军错失了最佳反攻或者突围的时机。

  西边不是防守的重点,大家都盯着白沟河的对岸,谁也没想到左军前锋杨可世如此不堪!

  再加上命令乱传,混乱的营寨很快就被辽人撕开一道口子。

  簇拥着萧干的人马,滚滚而来,悉王萧干踞坐马上,让每个辽兵都看得见他的旗号。

  耶律大石从白沟河对岸,开始进攻。

  ——

  大辽南京都统、悉王萧干派轻骑夜袭宋军先锋杨可世部,利用白沟河沼泽地形分割围歼,然后从西侧进攻白沟河水寨。

  宋军惨败,死者三万,器械辎重尽弃。

  残余大军撤退回到雄州,精锐西军死了小一半。

  看着眼前的军报,陈绍彻底呆住了。

  他揉了揉眼睛,再次低头,这才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坐在椅子上,陈绍脑子里嗡嗡的,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就像是有一团浆糊.

  他挠了挠头,走到窗户边,让手下去召魏礼、杨成和王寅前来。

  三人陆续到达,看着陈绍送下来的军报,除了早就得知消息的王寅,其他两个也都愣住了。

  书房内,沉默了很久。

  大家都有很多话,堵在喉咙里,但也都不知道说什么。

  陈绍咳了一声,打断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默。

  “无定河渠,挖的如何了?”

  河北战报,陈绍懒得提了,说都不想再说,也没什么好说的。

  反正在这里骂,他童贯也听不见。

  杨成说道:“十分顺利,很快就可以凿通。”

  因为有了大批辽地难民,这些人来到定难军之后,就被以工代赈,参与到定难军的各处建筑、运输中去了。

  他们在兴灵平原修堡寨;在无定河中挖沟渠;在盐池采盐晒盐;在宥州挖铁炼铁.

  能有吃的,他们很开心;能有人力用,陈绍也很开心。

  陈绍感觉,这大宋真是跟后世国足一样,你根本就不能信任他一点。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局势,他总能给你来一坨大的。

  还是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发展自己的实力上。

第123章 这荣光,我陈绍不会独享

  前线的一场大败,彻底破碎了大宋速胜的美梦。

  童贯整个人都垮了。

  大帐内,他神色枯槁,再不见往日里那种精气神。

  赵良嗣忍不住劝道:“宣帅,胜败乃兵家常事,宣帅身系国家安危,千万不可消沉不振。”

  童贯叹了口气,强行挺直了腰杆。这是他最喜欢的动作,曾经在端王府伺候人的时候,即使是面对妇人,他们都得弯着腰。

  后来到了边关,无数的名将悍兵,世上最雄壮的人,在他面前也得弯腰。

  童贯太喜欢那种感觉了,自己把腰杆挺的笔直,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累。

  昔日龌龊不足夸,一朝成帅万人望!

  谭稹悄然靠近,说道:“宣帅,杨可世轻敌,可上书说‘前锋小挫,辽军慑服乞降’,我等正准备接手城池.”

  童贯点了点头,看着谭稹挥了挥手,示意他亲自去办。

  赵良嗣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很多时候,童贯的意志,并非是他本人的想法,而是这群追随他二十年的幕僚们的想法。

  童贯也形成了路径依赖,大部分时候,都是顺着他们来。

  这件事,难的不是别的,而是要买通汴梁那些近臣。

  让他们不要在官家面前胡说八道。

  只要梁师成点头,蔡京也帮忙隐瞒,很容易就遮掩过去。

  以前多少的大错,也是如此这般处理,即使是官家听到了什么风声,以他的聪明劲,猜到什么,也不会处理这些近臣。

  他自己也需要这些近臣,来给他弄钱,来给他压制文官士大夫。

  童贯急的是伐辽第一步,就把主力葬送了小一半,而且辽人也没有想象中弱。

  今后如何是好?

  这时候,他又想起前些日子来商量投降的常胜军郭药师。

  童贯心中有些后悔,早知道许他高官,此时虽然在白沟河惨败一场,但至少可以说拿回了涿州,也算是功劳一件,或许可以遮掩一二。

  对童贯来说,花些钱财,堵住汴梁那些人的嘴不算什么,但是他伐辽的功绩被蒙上了一层阴影,不知道还能否顺利完成。

  此时外面有人进来,送上一封书信。

  童贯拆开一看,又是陈绍劝他不要轻敌冒进的,看了一眼落款,是白沟河之战前五天写的。

  五天!

  五天的时间,有的人连州府都走不出来,而陈绍却能把一封书信,从定难军送到了河北前线。

  童贯突然想到一件事,他微微侧头,道:“把陈绍的信全取出来!”

  幕僚们赶紧翻着书信,寻找出陈绍的,一共有六封之多。

  节堂内的书信,几时来的,几时封存都有记录。

  童贯叫手下一一比对,竟然都是写完之后,五六天就到。

  在汴梁时候,收到的那些还要更快。

  童贯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人一马,跑断了腿也到不了。他自己打过仗,行军赶路,十几年就这么过来的。

  只能是一个个站点,不断换人接力,而且肯定有很多站点。

  统兵这么多年,私兵养了十来年,毕竟是统兵二十年的人精,童贯马上就意识到了,陈绍有自己的情报机构。

  而且铺设到了河北前线。

  在河北为他收集和传递情报。

  而且此人在几乎半年前,就在劝自己不要轻敌冒进,他的眼光之毒辣,实在有些骇人了。

  难道他小小年纪,真的游历过辽东,熟悉女真和契丹。

  “你们说”童贯突然压低了声音,嗓音有点干哑,“调陈绍率兵前来,他能扭转战局么?”

  大帐内众人都知道陈绍,闻言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宣帅这是什么意思。

  谁不知道,陈绍是近年来,宣帅最厌恶的一个人。

  以前宣帅可是生怕他参与到伐辽事来,就怕他沾了光,再拿到了伐辽的功劳。

  童贯闭上眼睛,手抚在椅子上,脑子里关于陈绍的画面不断闪过。

  那个小小辎重队长,在帐中最末位,突然高喊‘有计’开始,自己给了他第一个机会;

  刘法统安城战败,自己把身边的亲信送到西北,给了他第二次机会;

  横山前线,自己想要牺牲掉他,来分化打击西军,没想到他硬抗了下来;

  大家都想着冲击兴庆府,围攻朔方,彻底灭掉西夏时候,他提出要去盐州。

  然后他就从盐州开始,一点点拿下了定难军如今的地盘。

  到现在,不管自己愿不愿意承认,他已经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了。

  谭稹低着头,心中暗想,宣帅可能是白费心思,绍哥儿那人,他怎么会来——

  盐州城外。

  新建的一个堡寨,十分特殊,这里面没有屯田种地的百姓,反而充满了匠人。

  堡寨内,新筑的军械所,炉火几乎已经全部烧起来了。

  整座城寨上空,日夜烟雾沉沉,黑灰乱飘,连附近的树梢上都是一层灰。

  有些土窑的顶部缝隙里在冒黄色的烟,那是预炼铁矿石的窑。更多的椭圆形炉子是高炉,每个高炉的顶上都黑烟腾腾,下面开着四个风口,水轮带动的鼓风机“哐当哐当”在摇动,木轮磨出的“叽咕”声令人牙酸,刚来这里的人会不太习惯。

  陈绍其实一开始对军械的兴趣不大,他觉得这种东西,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出现并且成熟的。

  但是在了解一番之后,陈绍才知道,原来此时的火药技术,尤其是炮的技术,已经很高了。

  此时火药的配方,是低速燃烧的黑火药,不适合作为管状火器的发射药。

  所以必须用弩车、弓箭打出去,用来放火、攻城有奇效。

  张道济在汴梁,做了四百辆霹雳炮车,就是纸壳或陶壳爆炸物,点燃之后用弩车打出去。

  守城时候,特别好用。

  韩世忠在用完之后,觉得这东西打一般的西夏部落或者村寨时候,非常好用。

首节 上一节 128/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