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第124节

  这种机会不会出现第二次。

  ——

  陈绍看着抄没出来的家产,有些惊讶。

  这仅仅是他们在定难军中的资产,薛飞在京兆府那些店铺和港口,都是没法抄的。

  饶是如此,都弄了一千多万贯

  还有无数的车马、骆驼和船只

  本来已经有点财计压力的陈绍,很是缓了一大口气。

  最终他也只是在书房里看了一眼王寅送来的情报,没有去见这三个人。

  没什么好说的。

  自己本来打算和他们一起发财,和平相处的。

  其实陈绍不知道,他们在历史上的下场,也和如今差不多.

  高老五在宣和五年,也就是明年,借金兵攻宋之机,囤积粮食哄抬十倍粮价被关中流民群起诛杀,《宋史·叛臣传》记:“暴商高某磔于市,民争啖其肉”

  童贯伐辽失败,为填补军亏,逼迫薛飞“捐”银百万两,因拒交半数资产被诬“通西夏”,家属男丁充军,女眷没为官婢。

  李讹移被官府榨取其所有马匹后,反告其“通敌”抄没家产,斩于市.

  陈绍把这三个宰了之后,让王寅接手了商队,开始正规化运营。

  从此定难军商队,不再只是逐利,而是根据陈绍的需要来采购和售卖。

  当然,他依然收拢所有中小商户加入,并且提供庇护。

  二月,陈绍下令,大量腌制牛羊肉。

  制造弓箭、弩箭,召集匠人研制火药轰天雷。

  备战的气息,已经懒得隐藏了。

  宥州城中,来了一队人马,在陈绍的府邸外等候。

  陈绍迈步走来,只见门口站着几条汉子,当先一人,矮壮敦实,一双罗圈腿,虽然穿着锦袄,戴着璞头,可是璞头下面,露出来的头皮刮得精光。

  从侧面看,能看到在他们脑后,留着两三处铜钱大小的发顶,发顶后的长发,编成小辫垂下。

  十八个女真使者,站在房中,说着一些陈绍听不懂的话。

  见陈绍来了,其中一个站起身来,说道:“你就是陈绍?”

  如此无礼跋扈的做派,自然引得陈绍身后的亲卫不满,怒目而视。

  这些女真人浑然不惧,虽然只有十八个,但是却好似根本没把陈绍这些人放在眼里。

  不顾剑拔弩张的氛围,陈绍坐下之后,问道:“是我,你们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他也在观察这些女真人。

  确实有一种起势期那种斗志,睥睨天下,看谁都不服。

  即使是传话的使者,也拽的目中无人。

  女真使者说道:“俺们将主说了,辽狗多有逃入你们境内的,你得派人把守,不得放一个辽狗进来。”

  严格来说,宋金有海上之盟,而陈绍名义上是属于大宋的。

  所以这些使者虽然态度蛮横无礼,但是要求其实是合理的。

  但是不合情。

  那都是汉人,即使不是汉人,也是陈绍急需的生口。

  他有多少堡寨,就需要多少的人来填,乱世之中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陈绍笑呵呵地说道:“还有这回事?宋金乃是盟友,你们尽管放心,我这就派人在边境巡视,发现辽人越境,就把他们驱赶回去。”

  这使者点了点头,对陈绍的回答还算满意。

  等送走了他之后,杨广齐问道:“节帅,派谁去驱赶辽人?”

  他自己跃跃欲试,觉得这是重返战场,继续立功的好机会!

  陈绍瞥了他一眼,骂道:“蠢货,为什么要驱赶辽人!而且,哪来的辽人,那都是本帅的子民!”

  杨广齐头脑风暴了一会,还是没有想明白。

  他也懒得再想了,只听陈绍沉声道:“传令,告诉李孝忠,加快收留难民,必要时候,可以骑马、赶车越境去接!”

  ——

  三月,辽天祚帝听信后族萧奉先的谗言,将皇子晋王耶律敖卢斡及其生母文妃萧瑟瑟杀死,致使耶律敖卢斡的姨父耶律余睹举兵反叛,归顺金国,并率兵攻打辽国南京(后世的北京城,大宋称之燕州)。

  当时,天祚帝身居南京,闻报后心惊胆战,急忙向居庸关逃窜。

  天祚帝逃匿夹山之后,辽国群臣及汉官们,一致谋立耶律淳为皇帝。

  还让府衙百官、诸军、僧道、父老乡亲等一万多人,到耶律淳府前,劝说耶律淳登基。

  耶律淳则假模假式地推辞。

  最后,耶律淳堂而皇之地即位,尊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史称“北辽”。

  耶律淳当上皇帝后,将天祚帝降封为湘阴王;并派遣使者向金国奏表,请求将北辽纳为金国的附属国。

  金国并未答复,但确实没有继续进攻南京府,而是去追天祚帝了。

  燕地辽人舒了口气,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北边的金人虽然走了,南边却来了一群宋人。

  童贯想到赵佶的指示,派人去燕京城,劝降耶律淳。

  耶律淳大怒,当即斩杀宋使,童贯以此为理由,开始进兵。

  大军兵分两路,西路军七万,由种师道率领,从雄州往白沟河进发!

  东路军八万,由刘延庆率领,从霸州往范村进攻。

  伐辽的大业终于开启。

  整个大宋都在等待着童宣帅的捷报。

  ——

  陈绍与女真人,也是扯皮推诿了好几次,甚至爆发过一次小的冲突。

  两边都死了些人,但都没有选择把事情闹大。

  但是很快,女真人撤走了,好像是去围攻天祚帝,暂时撤离了边境。

  陈绍骑马,带着一些亲兵,来到宥州城郊。

  进入一个庄园之后,只见门口立着一块石头,上面有不算好看的五个大字。

  一品广源堂

  看着自己的笔迹,陈绍有点想笑。

  迈步走入那神奇的山中楼,陈绍顿时感觉到一阵阴冷。

  原本金碧辉煌的灯柱,琉璃灯盏都消失了,青砖狱墙高有五丈,铁钉蒺藜密布墙头,唯一的入口是墙下那道黑黝黝的沉重铁门。

  门下有导轨,需要门里门外的人共同转动绞盘,才能将千斤铁门打开出入,同样铁门共有七重,渐次深入地下。

  被关到这里的人,想逃出去,那是根本不可能。

  七道关卡,每道后面都有一片房间,或是牢房,或是审讯室,或是档案室

  陈绍点着头,对身后的王寅说道:“这地方不错啊,你怎么发现的?”

  王寅把那三个商人在此淫乐的事,跟陈绍稍微提了一嘴。

  陈绍冷笑一声,心道他们也算是给自己提了个醒,关键的位置,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里。

  外人谁也不能信!

  退出这牢狱,往另一个方向,总算是有点阳光照射进来。

  那是广源堂的番子们办公之所在,各种情报就在这里被分门别类,择重要的上报陈绍。

  陈绍坐下之后,面前摆着一叠东西,他大致翻看着。其实他心里非常清楚,只通过账簿、很难摸清生意的具体名目;但他还是着重看了一下,里面附有的仓库进出清单。

  商队的经营十分健康,王寅确实很有能力,他没有强行插手商队的管理,而是在保留了大部分纲首(总舶主/掌盘子)、副纲(二当家/帮柜分管货物调配与账目,监督契约履行)和行老(市头/牙魁负责定价、交涉关税、打点官吏,需精通各族语言及地方潜规则)的基础上,在商队中按十比一的人数,安插了许多番子。

  对这个新成立的广源堂,陈绍还是很满意的,基本上满足了自己对他们的要求。

  有的地方,还有惊喜,比如说商队管理、以及情报的获取上,都超额完成了自己的预期。

  陈绍对他,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防备,比如广源堂最精锐的番子,就全部是横山最早追随陈绍的那些人。

  这堪称是他的本部部曲!

  而且陈绍还专门设立了几个不属于王寅管辖的营,也在广源堂中,直接对陈绍负责,向他汇报,相当于是广源堂内部的监察机构。

  并且商队钱财的统计和账本,也是掌握在其他营手里的,两者都同时对陈绍负责,互不统属。

  陈绍知道,情报组织具有多么大的重要作用,可也知道它一旦沦为某人一手把持的特权机构后,可以翻云覆雨,甚至把他头上的最高统治者玩弄于股掌之上。

  所以既要发挥它的作用,又得尽量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它渐渐沦为某个特工组织强腕人物的私人工具。

  陈绍并不怀疑王寅对自己的忠诚,至少在此时,他不会对自己心怀歹意。

  但是陈绍向来是不肯把安危,置于某个人的忠诚上的,人是个很复杂的东西,谁都有能会背叛,就看条件是什么了。

  对所有机构的设置,最好是从一开始就立下了相应的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进行修订和补充,使它更加完美、更加严密。

  依赖制度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是人类哪怕是发展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文明程度,依赖制度,仍旧是远比依赖领导公正、无私的个人品德和智慧、知识水平更稳妥的方法。

  王寅站在一旁,看着陈绍的表情,他心中长舒一口气。

  节帅没有皱眉,看上去很放松,这就是好事。

  “节帅,可有什么吩咐?”

  陈绍说道:“目下可以适当地多往兴庆府派些人,还有河西走廊那边,和回鹘人谈的怎么样了?”

  “我们截了高老五的商队,与回鹘搭上了线,那些回鹘人非常狡诈、贪财,属下就怕他们拿了钱,说话不算数。”

  陈绍想了想,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可能会发生。

  西州回鹘,又称高昌回鹘,他们的传统地盘就是河西走廊。

  如今甘、凉、瓜、沙等绿洲,已经被西夏占据。

  西州回鹘实际控制区退至吐鲁番盆地+塔里木北缘,人口约35万。

  就这点人口,还分裂为并立的两大回鹘领袖,西州可汗:毕勒哥。

  黄头回纥大酋:翟末啜

  毕勒哥是高昌回鹘第18代可汗,出自仆固家族,是漠北回鹘汗室后裔。

  而翟末啜,回唐末鹘汗国崩溃后,残部与羌人、党项混居形成的战斗集团的首领。

  他们原本都快被西夏挤兑死了,因为自己的出现,西夏放松了对他们的进攻,开始施以好处,让他们出兵跟自己对抗。

  陈绍这次的拉拢,让他们不得不思考,是要和西夏一起对付陈绍,还是和陈绍一起灭掉西夏。

首节 上一节 124/2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