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以来第一能臣、贤相,不过分吧?
可没成想,事成之后,蔡京还没来得及布置其他手段,整饬财计,皇帝就跟没了完一样地找自己要钱。
这些钱,蔡京都有大用处,前几年乱发宝钞留下的窟窿还没填上;
童贯伐辽的辎重还没备好;
建立燕山府,是不是要花钱;
筹备新军,守卫都城,是不是要花钱;
我自己,是不是也要贪点
蔡京、童贯、高俅.甚至包括没怎么出力的梁师成,都在这次整饬禁军的过程中,发了大财!
别看他们一个个都确实想着为国家和朝廷做点事,但是个人享受,那是一点也没落下。
童贯和梁师成,虽然是宦官,人人都是妻妾成群,奢靡无度。
一般宦官没有了下面那东西,他们对钱财的欲望,反而比一般人还大。
大宋的宦官,风评算是很好的了,到了这一朝让童贯和梁师成给败坏了。
大宋人家真是出过一些胸有大志,操行甚佳的太监。比如太监名将秦翰,性格温良恭谦,诚以待人,清寒自持。
又能领军作战,赏罚公平,身先士卒。
战毕归来,仍然是禁中一个恂恂然少言寡语的老太监。身平临战负创七十余处,到老宿疾发作,终夜辗转难以成眠,死时身后萧然。
这等人物,多少有的文臣士大夫都比不上。
童贯的恩师李宪比之,都远远不如。
至于当太监当到长胡子的童贯,那就更等而下之。
梁师成还不如童贯。
赵佶见蔡攸不说话,心里更加郁闷,但是他又不好直接张口。
这人虽然无道,却还要点脸面,只能是旁敲侧击,继续欺负蔡攸。
让他赶紧去和他爹说,给官家钱花!
蔡京让蔡攸在表面上跟他翻脸,这种伎俩骗骗别人就算了,赵佶在这方面,绝对是个大师,太子和三皇子在那明争暗斗,其实都是赵佶亲手搞出来的。
蔡京的手段,他看的清清楚楚的,还不点破,乐于陪他们父子玩。只要把握住那个平衡,不让朝廷一家独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行了。
真到了事上,他也就不管了,你蔡京不给我钱,我就逼你儿子。
“你们蔡家,此番整饬禁军,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朕!是不是为了社稷!”
蔡攸被他喷的唯唯诺诺的,不敢说话。还是周围几个近臣,纷纷为蔡京和蔡攸辩解。
赵佶丝毫不停,逮住蔡攸一顿数落。
蔡攸无缘无故被霸凌了这番,也完全没有了游园子的兴致,匆匆跟赵佶辞别。
赵佶以为他去找蔡京给自己要钱了,摆了摆手,让他赶紧出宫。
嘉王赵楷一直风度绝佳的陪在他老爹身边,一直在察言观色。
这时候,他突然说道:“父皇,蔡相为应奉内库所行之事,已经是尽心竭力了。
父皇您眼光独到,所用得人,然则可以用来运营的东西就这么些,终归还是钱不够多。
再要蔡相有大作为,哪怕他是生花妙手,也就如此了。既然朝中理财就是如此,还不如再分点责任给地方。”
赵佶看了赵楷一眼,却没什么表示。
最近这个三儿子风头够盛的了,不必再表现出对他每个进言都欣然采纳的姿态。
这也是他的为君平衡之道。
他看似宠爱这个三儿子,其实完全是为了打压太子,让太子老老实实,莫要来挑战自己的地位,也让朝中大臣,不要太早抱团在太子周围。
不代表他真的多爱这个爱子。
赵佶只爱他自己。
如今三皇子,竟然提出了这种意见,就让赵佶有些厌蠢了。
弱枝强干,是大宋立国之本,分点责任给地方这话说的简单,那要怎么分?
想要地方给自己捞钱,就得放权,朱勔的事才过去几天。
再来一次江南民乱,那么这次整饬禁军的事,就白干了。
自己只是爱玩,这三皇子,却是个真正的蠢蛋。
想到如今的朝堂,已经是蔡京一家独大;
禁军被连根拔起之后,就没有了兵马能制衡西军.
赵佶找了个地方,坐下歇息,其他人如释重负,走了这么久实在太累。
赵佶却脸不红气不喘,而且脑子里也很清晰。
自己以前故意下放出去,实则是保护起来的李纲,可以叫回来了。
他有能力,性子又刚烈,可以与蔡京打擂台。
至于西军,这次伐辽成功之后会更加强大。
唯有灭夏之后的定难军,或许可以牵制他们一下,不过事后自己分化起来,又是一个麻烦。
赵佶叹了口气,问道:“前几日上书,说是要伐夏的陈绍,如今打的如何了?”
第119章 亡国难民
陈绍伐夏的事,在场的竟无一人知晓。
赵佶再也懒得装出一副多疼爱这三儿子的模样,他要适当地扶持一下太子,以及他身后那些旧党清流了。
赵佶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向来气度闲雅的三殿下赵楷,此时略微显得有些慌乱,他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说了一句话,父皇好像就生气了。
垂头丧气地退出艮岳之后,赵楷马上吩咐身边人,“快去查一下,陈绍伐夏打的如何了!”
此时,所谓的伐夏其实已经到了尾声。
西夏这次无功而返,接下来的冬日是不可能出战的。
他们原本就紧缺的物资,不支持他们在冬季打一场上十万人的大战。
兴灵平原的冬天,那是相当寒冷的。
李乾顺下令,将牲畜大批屠宰,然后用盐把肉腌制起来。
免得一个冬天过去,这些牛羊会掉很多的肥肉。
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尽管如今西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他依然想要找到机会翻盘。
如今,他把希望寄托在了正在崛起的女真人身上。
不顾辽夏多年的情义,夏皇帝李乾顺暗地里派人,前往女真大营,要去拜见完颜阿骨打。
可笑朝中那些老贵族,还在寄希望于大辽重新崛起,灭掉叛乱的女真部落,然后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神思恍惚之间,马车突然一震停下。前面驱车的侍卫,在外低声通禀:“陛下,到了。”
李乾顺掀开帘子,走下銮舆,准备去探望自己的皇弟晋王李察哥。
他这次又无功而返,甚至折损了一些兵马,回来之后羞愤难当,一病不起。
李乾顺心中,对这个弟弟未必没有怨言,他已经错过了两次翻盘的机会。
但是他知道,自己目下还要依赖这个皇弟。
他在统安城击败了刘法,已经算是西夏近年来最大的胜利了。
若非那一战,如今的西夏,或许早就灭国了。
随着李乾顺进入晋王府,府上的主人家全都出来迎驾。
李乾顺笑着与他们示意,最后抱起晋王的小儿子,迈步走到他的卧榻。
躺在床上的李察哥挣扎着要起身,脸上竭力的想堆出一些笑容出来,可紧张之下,却让脸上神色看起来加倍的古怪。
李乾顺走过去,握住他的手,轻轻拍着道:“好好养病。”
“陛下,臣弟有罪”
李乾顺笑道:“你有没有罪,朕还不知道么,如今咱们夏国就是如此国情,派谁去也是一样。你能忍住没有葬送太多儿郎,咱们就依然有机会打回来。”
“实在先辈是丢给咱们的担子太重,无论结果如何,你我兄弟都尽了自己全力,将来见了祖宗也不羞愧。你啊,好生养病,咱们就算是败了,也得败在战场上,不能倒在榻上。”
李察哥眼眶发红,咬着牙齿说道:“皇兄,我李察哥对白石大神发誓,一定会杀了陈绍,夺回银夏,报仇雪耻!”
陈绍两次阻拦李察哥,实则是生死仇敌。
党项人对复仇的执念是很深的,《西事》卷八明确记载:“夏俗以不报仇为耻”。
族人若受伤或被杀,全家族需集体行动,复仇前需“蓬首垢面赤足,禁食肉类”,直至手刃仇敌方能恢复正常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西夏人夺回城池之后,总是要屠城的原因,他们觉得里面的军民背叛了自己,投降了大宋,是不能原谅的行为。
他们的骨子里,有一种尚武的狠劲,后来成吉思汗灭夏,灵州之战党项军死战蒙古,宁焚城也不降。
同样的,他们也很看重‘发誓’,早期党项八部就经常“环坐饮猎”。
李元昊每欲攻宋前,一定会把各部酋长集合到贺兰山,大家一起盟誓。
这李察哥本来就是忧愤羞愧,躺在床上没脸见人,发完誓之后,病就好了一半,整个人充满了力量。
李乾顺也很满意,晋王能力其实不错,打败仗纯属是国力问题。对面那个人,根本不给他施展自己指挥才华的机会,只知道结寨打烂仗。
兄弟两个在晋王府一起吃了顿午膳,就忙不迭地开始研究,如何击败陈绍,收回河套与横山。
河套是西夏的粮仓,横山是西夏的长城。
如今尽数落到了陈绍手里,他们拿不回来横山,就像是大宋失去了幽燕,敌人想什么时候来打你,就什么时候来打你。
——
盐州城,陈绍的住处。
大虎早早地在院子里架起了热腾腾的羊肉汤锅,放了胡椒香料芫香的羊肉汤香气,一阵阵的飘过来。
一群年轻的文官武将,聚在一楼,轮番站到中间,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
关于如何结寨,如何管理,如何屯田
如果说这些还是不针对西夏的,那讨论如何提高坚壁清野的效率,如何煽动各部落对党项拓跋氏的仇恨,如何唤醒拓跋氏这些年来对各部落压迫的反抗情绪
就完全是针对西夏而作的特训了。
人类的智慧,在聚众讨论的时候,往往会迎来爆发。
你坐在那里枯想一个月,也未必能想到什么好主意,但是围在一起讨论一件事,别人的话往往能给你灵感,激发你的思维。
大家十分踊跃,积极发言,陈绍在二楼上,感受着下面的热情,心情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