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帝业 第158节

  姜念转身对林黛玉道:“林妹妹随我登船罢。”

  林黛玉却将身子一扭:“我不要与你同乘一船。”

  “哦?”姜念挑眉,“不与我同船,莫非林妹妹想与这些亲兵同乘?”说着指了指身后肃立的几个亲兵。

  林黛玉瞥了眼那些军汉,唬了一跳,咬了咬唇,声若蚊蚋道:“我……我还是与你同船罢……”

  姜念笑了笑,当即携林黛玉、紫鹃、雪雁并齐剑羽、蒙雄,登上了华丽的“沈”字画舫。文载璋却不请自来,赔笑道:“我跟在姜大人身边,也好随时伺候。”

  姜念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也好。”

  登船入舱,但见陈设极尽奢华:地上铺着缠枝莲纹毯,一角摆着鎏金狻猊香炉,正中一张紫檀圆桌,摆着干果蜜饯,并一套钧窑茶具。

  沈传恩请姜念落座主位,林黛玉刚在姜念身侧坐下,鱼照影便挨着姜念另一侧坐了。

  “看来小女仰慕姜大人风采啊!”沈传恩笑道,又对鱼照影吩咐:“你手中的糖葫芦尚未吃完,既入了船舱,便宜摘下面纱吃了。况且,当着姜大人的面,你总戴着面纱,也显得对大人无礼。”

  鱼照影会意,伸手摘下了轻薄的面纱。

  果然是个绝色佳人!

  林黛玉看在眼里,心中暗骂:“好个没脸没皮的狐媚子!”

  她本就因体弱走远路出了一身虚汗,此刻又烦闷,于是取出了今晚特意携带的檀香木折扇,“唰”地展开,自顾自摇了起来。

  姜念见她这般情状,觉得有趣,笑问:“这大冷的天,夜里河风又寒,林妹妹怎还扇起扇子来了?”

  林黛玉一边摇扇,一边飞了个眼风:“我爱扇就扇,要你管!”

  话音未落,忽见一支糖葫芦递到眼前。

  “给你。”姜念笑道。

  林黛玉眼睛一亮,却偏过头去:“我不吃。”

  可那糖衣的甜香直往鼻子里钻,惹得她喉头不自觉地动了动。

  姜念不由分说将竹签塞进她手中:“船上人少,林妹妹尽可享用,从面纱下边吃便是。”

  紫鹃在旁帮腔:“姑娘尝尝罢,这糖葫芦甜而不腻,可好吃了。”说着咬了一口自己的糖葫芦,做出陶醉状。

  林黛玉犹豫再三,终是小心翼翼地掀起面纱一角,轻轻咬了一小口。糖衣的甜与山楂的酸在舌尖交融,竟比想象中还要美味。

  “好吃么?”姜念眼中含笑。

  林黛玉轻哼一声,却不自觉又咬了一口。这一口咬得大了些,糖渣沾在唇边尚不自知。

  紫鹃在旁看得抿嘴偷笑,被林黛玉瞪了一眼,紫鹃笑道:“姑娘小心,糖渣子别沾了面纱和衣裳。”

  林黛玉正吃着糖葫芦,不防姜念忽将她手中檀香木折扇抽了去,笑道:“两只手还吃零嘴的?这扇子我替你拿着。”

  林黛玉一怔,待要发作,又碍于众人在场,只得轻哼一声,由他去了。

  姜念把玩着折扇,见扇骨是上好的紫檀香木,触手生温,隐隐透着幽香。扇面乃素白杭绸所制,上头绣着一朵水芙蓉,花瓣层层叠叠。扇柄下系着个杏色流苏,随着他摇扇的动作轻轻摆动。

  正赏玩间,忽见一个小厮对沈传恩恭声道:“老爷,茶斟好了。”

  正中紫檀圆桌上,一套钧窑茶具中已斟了茶。

  沈传恩满脸堆笑:“姜大人,此乃武夷山的乌龙茶,虽不及大红袍那般珍罕,却也难得。”说着对鱼照影使个眼色,“还不快给大人献茶!”

  鱼照影忙起身要献茶。她今日特意熏了香,举手投足间暗香浮动。

  “不必。”姜念抬手摆了摆,“我不渴。”

  沈传恩仍不死心:“大人尝一口便知……”

  姜念忽肃然道:“本官目下不欲吃茶,沈老爷莫要强人所难。”

  他可是已疑心文载璋与沈传恩暗中勾结,而文载璋是林如海的心腹师爷,若林如海将他要整治沈传恩之事泄露给了文载璋,文载璋又已告知了沈传恩,沈传恩便可能暗害他。

  谁知道这茶中有没有做手脚?

  沈传恩见状,心里不满,却干笑道:“岂敢岂敢,既如此,咱们不吃茶便是了。”

  鱼照影又坐回姜念身边。

  此时画舫已离了岸,姜念摇着林黛玉的折扇,凭窗见岸上灯火如昼,倒映在水中,恍若天上星河倾泻人间。既闻笙箫隐隐,又闻水声潺潺,端的是一派富贵太平景象。

  这扬州小秦淮河的名字源于江宁秦淮河,小秦淮两岸的建筑也酷似江宁秦淮两岸的建筑。姜念恍惚间,竟似回到了江宁。

  林黛玉咬着糖葫芦,眼角余光瞥见姜念摇扇的姿态。见他手腕轻转,扇面开合间带起阵阵微风,将他额前几缕散发吹得轻轻飘动,灯光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淡淡阴影。

  糖葫芦的甜意在舌尖化开,林黛玉心中却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第207章 一夜鱼龙舞(下)

  元宵夜的扬州,最热闹的地方是商业中心辕门桥,其次便是天宁禅寺。

  天宁禅寺位于北护城河外,相传此处原是东晋谢安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请准舍宅为寺。该寺历经一千多年,也屡经修葺。及至大庆,被列为扬州古刹之首,景宁帝南巡曾驻跸于此。

  盐商在天宁禅寺附近建有别墅园林,常在此举办宴饮、诗会。

  姜念一行人乘画舫出了小秦淮河,沿北护城河向东而行。不多时,忽见前方一片辉煌,天宁禅寺已近在眼前。但见山门高耸,寺前广场及沿河地带皆人潮涌动,且有灯棚林立,照得如同白昼。

  众人登岸,更见梵宫琳宇接星河,火树银花映月波。盐商别墅里传出阵阵笙歌,诵经声与市井喧哗奇妙地交融在一处。更有那猜灯谜的、卖小吃的,将个佛门净地变成了热闹场。

  林黛玉见有猜灯谜的,不由驻足。

  姜念见她好奇,便道:“林妹妹可要猜个灯谜?”

  说着引她到灯棚前,这灯棚挂着许多绢纱灯,每盏灯下垂着谜笺。

  沈传恩见状,忙凑上前:“姜大人好雅兴。”又对鱼照影使眼色:“照影最擅此道。”

  林黛玉不理他,自顾看着姜念手中拿着的一个谜笺,见写着“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打一物。

  林黛玉凝神思索,朱唇微动,正要开口,却听鱼照影娇声笑道:“这个倒是与我有关的,便是‘鱼’了!”

  姜念笑道:“鱼姑娘好才思!”

  林黛玉轻哼一声,又让姜念取了个谜笺,见上面写着“红门楼,白院墙,里面住个红姑娘”,打一物。

  姜念、林黛玉都在沉思,又是鱼照影率先笑道:“是‘嘴’。”

  林黛玉见状,手中帕子绞成一团,转身就要走。

  “林妹妹这就认输了?”姜念笑问,又取了个谜笺,“再猜一个罢。”

  林黛玉哼道:“谁耐烦玩这个。”

  说归说,眼睛却忍不住往谜笺上一瞟,上头写着“举头望明月”,打一药材。

  这个很简单,姜念一见便知。

  林黛玉立刻道:“是‘当归’!”

  姜念故作大惊:“这个忒难了,林妹妹如何猜得?”

  林黛玉愣了一下,意识到他故意如此,给了他一个眼风。

  随即,姜念一行人踏入天宁禅寺山门。

  但见这千年古刹,香炉中紫烟氤氲,与各处花灯烟火交融在一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有那锦衣华服的富商携家带口,也有布衣荆钗的平民扶老携幼,更见一些闺秀戴着面纱在丫鬟搀扶下拈香礼拜。

  林黛玉忽对姜念轻声道:“咱们……咱们也上炷香罢。”声音虽轻,却透着几分虔诚。

  姜念见她眼含期盼,点头道:“林妹妹可为你父亲祈福。”

  说着命蒙雄去买香烛。

  林黛玉一怔,暗道这人竟知我心思。其实她正有此意,难得今晚到了佛前,自然要诚心祷告父亲健康。

  一行人进了大雄宝殿,见三世佛金身巍峨,两侧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殿中烛火通明,映得佛像眉间一点朱砂愈发庄严。

  林黛玉接过三炷线香,在长明灯上点燃,青烟袅袅升起。

  她特意摘下了面纱,双手捧香高举过顶,而后恭敬地插入香炉,跪在蒲团上三叩首。姜念在旁瞧得真切,只见她合掌时指尖微微发颤,长睫低垂,朱唇轻动,不知默念些什么。那虔诚模样,倒比平日更添几分楚楚动人。

  香烟缭绕中,鱼照影忽对姜念道:“姜大人,这天宁禅寺求签最是灵验,咱们何不试试?”说着眼波往签筒处流转。

  沈传恩立即附和:“正是!天宁禅寺的签诗乃高僧所留,能预知吉凶祸福。”

  姜念本欲推辞,却见林黛玉显出好奇神色,便道:“也罢,权当游戏。”

  众人来至观音阁前。阁中供着尊白玉观音,案上摆着个紫檀签筒。守签的老和尚须眉皆白,见是沈传恩亲至,忙起身相迎。

  姜念先摇签,签筒哗啦作响,忽的跳出一支竹签。

  老和尚取来签帖,看了一番,不由眼睛一亮,惊奇道:“阿弥陀佛!老衲在此解签三十载,还是头回见这签!这……这签甚好,老衲却是解不得!”

  姜念接过了签帖,只见签文写道:“天枢光转映瑶京,云中隐见五云城。不是仙家不是佛,气运周流意自明。”

  姜念一怔,暗忖:“这签文似乎挺准啊,连气运都出来了!”随即将签帖收起,对众人笑道:“不过游戏罢了。”

  轮到林黛玉时,她素手轻摇签筒,得了个“第二十八签”。

  老和尚取来签帖,念道:“芙蓉帐暖度春宵,金簪划断银河桥。若问良缘何处是,灯火阑珊那一朝。”

  林黛玉听得第一句,就登时臊了起来。这分明是支姻缘签!她慌忙将签帖藏入袖中,偷眼瞧姜念,却见他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更觉耳根发烫。

  沈传恩求得的却是“下下签”,签文曰:“高楼宴客忽倾颓,金玉满堂化作灰。夜半舟行江心处,黑风卷浪几时回?”

  他脸色顿时铁青,强笑道:“这……这签筒怕是年久失准……”

  鱼照影的签更是古怪,乃“第七十七签”:“牡丹花下埋枯骨,朱唇一点是鸩毒。凤凰台上忆吹箫,化作青烟入地府。”

  她读罢签文,手中绢帕险些落地,暗想:“怎的抽到这等凶签?若得林姑娘那支姻缘签该多好……”不由向林黛玉投去嫉妒的一瞥。

  姜念一行人出了天宁禅寺,忽闻传来“杏仁茶——热乎的杏仁茶——”的吆喝声。

  林黛玉因走了远路,出了不少汗,又吃了糖葫芦,此刻喉间干渴,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那卖茶的妇人推着独轮车,车上铜壶冒着腾腾热气,杏仁的甜香随风飘来。

  紫鹃对林黛玉笑问:“姑娘可是口渴了?”

  林黛玉点了点头。

  紫鹃忙对姜念道:“姜大人,姑娘口渴了,咱们买杏仁茶吃吧?”

  姜念看了眼林黛玉,林黛玉低眉垂目。他微微一笑,当即携众人一起吃杏仁茶。

  姜念亲自递了一碗给林黛玉,倒是让林黛玉有点受宠若惊。碗中盛着乳白色的杏仁茶,面上还浮着几粒松仁。林黛玉接过,掀起面纱一角小口啜饮。这茶温热适口,杏仁的醇香中带着淡淡桂花味,恰解了喉间燥热。

  “好喝么?”姜念问道。

  林黛玉低头轻声道:“还……还行。”

  众人用完杏仁茶,来至码头,姜念要回盐院,不欲再去红桥游玩了。

  沈传恩忙对姜念拱手道:“姜大人,寒舍就在红桥左近,今晚备了水酒昆曲,不知可否赏光?”

  姜念婉言推辞:“今晚已劳乏,改日再叨扰罢。”

  沈传恩瞥了眼文载璋,文载璋会意,对姜念笑道:“乘画舫过去很便宜的,大人何妨去玩个尽兴?”

  “林姑娘体弱,该送她回去了。”姜念道,瞥了眼林黛玉,“若再耽搁,林侍御该怪罪了。”

  林黛玉闻言,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灯光映着她半边脸颊,将那抹浅笑衬得格外动人。

  沈传恩又向鱼照影使个眼色。

首节 上一节 158/2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