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当固守城墙,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寻找机会,以骑兵出击,断其后路。”
他的话,让朝中群臣们微微点头,即便是沙场老将,也不外乎是这些办法。
此人,是个可造之材。
随后,廖云昌也叩首道:“臣谏言与高昌国修好”
他的办法就是远交近攻,最好能将高昌国拉拢过来。
但是李纯祐的眼眸中,却是微不可查的失望了。
不是说这个办法不行,而是不切时局。
自从上次敦煌遭遇北疆袭击之后,他便派人对辽国的事情进行了一番调查。
摸清楚了辽国的大致情况。
内乱!
王廷和北疆打起来了。
袭击河西走廊的乃是北疆麾下的金州势力,但是原本属于王廷势力的高昌国,却又被北疆打服。
所以,这个办法根本不行。
最后,则是李遵顼的话。
他深吸一口气,抬头时正对上皇帝审视的目光沉声说道:“臣以为,能战胜骑兵者,唯有骑兵。”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西夏就是以骑兵建国,只是在之后的这两百年中,西夏内部矛盾越发尖锐,军户制崩溃。
国家财政已经无法继续供养大规模的骑兵。
李遵顼的观点就是先发展经济,国家有了钱,就可以大规模的组建骑兵军团。
虽然说的有点假大空,比如说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没有细说。
但这个观点的确是听的李纯祐面露微笑:“好。”
他也想做个有军功的皇帝,可是国家实力不允许啊。
若是真能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军团,那么不仅可以向辽国报复河西之战的仇恨,而且还能重新审视与金国之间的关系。
李纯祐早就对金国人不爽了。
最大的梦想就是打的金国人叫爸爸。
“好好好~”
李纯祐面露微笑,连着说了三个好,赞叹道:“齐王一脉,后继有人啊!”
“李遵顼,你那篇《论夏汉之治》朕反复读了三日。”
他的声音忽扬,引起阶下众人好奇。
“治国如烹鲜,夏法固若鼎镬,汉制恰似薪火,缺一不可,此等见解,倒比满朝老臣通透。”
李纯祐悠悠的声音说道,这是李遵顼在殿试中的答题,他认为写的很好。
西夏虽然已经立国两百年,但民族关系依旧是一个大问题。
尤其是国内族群数量上,汉人占据了七成还要多。
如何处理好汉人和党项人、回鹘人之间的矛盾,也是每一代皇帝必须琢磨的事情。
李遵顼的见解虽然不算新颖,但也颇为深刻。
师以汉制以治汉,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党项人对汉人的统治罢了。
李遵顼的神色平静,但眼眸深处却泛起了亮光,垂首道:“微臣僭越,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好个效犬马之劳!”
李纯祐将玉镇纸轻轻一拍:“朕今日便要你做这马中赤兔!”
话音未落,司礼太监已捧着明黄卷轴疾步上前,李纯祐亲笔在上面填上了李遵顼的名字。
“兴庆府李遵顼,赐进士及第,钦点状元,授宣德郎,承袭齐王之爵。”
“凉州权鼎雄,策论虽稍逊,然书法铁画银钩,可称当世一绝,赐榜眼,入翰林院编修。”
“洪州廖云昌,文章辞藻华美,亦不负寒窗苦读,赐探花,授灵州签书判官厅公事。”
话音落下,三人纷纷叩谢道:“谢陛下隆恩。”
相比于后两人,李遵顼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不仅仅拿下了状元,而且还承袭了齐王爵位。
要知道李纯祐对爵位的承袭是非常吝啬的。
李遵顼他爹都已经死了快一年了,李纯祐这里一直没有开口袭爵。
如今,他终于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征服了李纯祐,真正成为了齐王。
一时间,恭喜之声不断,旁边权鼎雄和廖云昌也纷纷跑来抱大腿。
没办法,谁让人家姓李呢。
而且学识也不错,两人只能自愧不如。
唯有一人,看着春风满面的李遵顼,眼眸深处却是流露出了不甘和愤怒。
“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一场夸夸其谈的朝对,就让他当了状元,还承袭了齐王?”
“简直是荒唐。”李安全心中愤怒说道,低垂的脸庞之上满是不服气。
他和李纯祐是堂兄弟关系,父亲被先帝封为越王,可是他却没能承袭越王的爵位。
反而被封为了镇夷郡王。
可以看出,李纯祐也想尝试爵位递减的制度,但定然会触犯很多人的利益。
李安全对此就一直耿耿于怀。
如今看到只会夸夸其谈的李遵顼都成了齐王,自己还顶着个郡王的名头在瞎混,落差感瞬间拉满。
内心中的火焰在不断滋生,他看向李遵顼,余光又瞥向龙椅上的李纯祐,拳头紧握,心中暗暗发誓道。
“终有一天,本王一定要将失去的东西,统统拿回来。”
(历史上,李安全发动政变弄死了李纯祐,李遵顼又发动政变弄死了李安全。)
一甲人员确定之后,又进行了一场简单的朝会,当李纯祐正准备退朝的时候。
殿外禁军忽然走进来,禀告说道:“陛下,枢密院都承旨刘方林求见,言称有紧急军情奏报。”
听到这话,李纯祐微微一愣:“都承旨?”
这是枢密院中的一个中层官职,负责枢密院内部事务,如文书往来、会议安排等,是枢密使的重要助手,相当于办公室主任。
不过却没有资格参加朝会这种重要事务。
“枢密使,去看看何事发生?”李纯祐喝道。
如今正是朝会时间,枢密院的正副使等主官,都在大殿之中。
能让都承旨这样的小官越级进宫禀告的,肯定是有大事发生。
片刻之后,枢密使迺令思聪,果然一副急切又愤怒的表情,大声说道:“陛下,镇燕军司和西平军司同时发来急报。”
“北疆蛮族南下,黑水城和敦煌城全部告急。”
此话一出,朝堂哗然。
黑水城和敦煌城?
一个是夏国的西北部边界,另一个更是西部关隘。
后者在两年前被金州军攻破了一次,还掳走了十万百姓。
后来,李纯祐命人重新修建城墙等防御工事,向敦煌迁移了部分百姓,又重建了西平军司。
总算是让敦煌城又恢复了些元气。
没有想到,北疆蛮族竟然又来了?
“崩~”
李纯祐重重的拍了下桌子,愤怒的站起身来喝道:“什么?”
“北疆蛮族简直是狂妄至极。”
“朕刚刚饶恕了他们的罪过,可这些蛮子竟然不思悔改,还敢入侵我大夏疆土?”
李纯祐的脸色相当难看。
两年前,金州军劫掠敦煌、瓜州,李纯祐只是命人收复了失地,重整防备,并没有追击。
自认为是宽宏大量了,没想到那些北疆蛮族竟然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不仅再一次袭扰敦煌城,更是要对黑水城下手了。
“打!”
“必须狠狠地打!”
“将来犯之敌全部消灭在黑水城和敦煌城,让那些蛮夷再也不敢对我大夏有窥视之心。”
李纯祐愤怒的咆哮声在朝堂中传荡开来。
朝臣们也全都义愤填膺的模样。
“区区蛮夷也敢犯我大夏?简直是不知死活。”
“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当年的大辽吗?”
“不过就是一个辽国破落宗室建立的边陲小国罢了。”
“胆敢犯我大夏,这次绝不能饶了他们。”
西夏虽然在中原圈子里是垫底的存在,但是对待西域诸国,却是有些傲气。
将西域诸国视为蛮夷小国,即便是最厉害的西辽,放在中原圈子里也都是弟中弟。
再加上之前,金州军劫掠十万百姓以后主动退走。
被很多人视为北疆蛮夷畏惧大夏天威,不战而逃。
更加增加了西夏众人的狂妄。
于是西夏君臣的意见全部一致,必须狠狠地打。
“北疆蛮族来了多少人?”李纯祐问道。
“据嵬名忠世禀告,黑水城外的北疆蛮族兵力大概在三万人左右。”
“敦煌城外的也有一万多人。”迺令思聪沉声说道。
“四万?”李纯祐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因为按照他对北疆蛮子的印象,其军队大都是以骑兵为主。
也就是说,包围黑水城和敦煌城的这四万北疆大军,很可能全部都是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