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410节

  “臣告退。”王谦忐忑不安的离开了文华殿偏殿。

  朱翊钧让冯保去了趟文渊阁,先去知会了张居正一声,防止出现事情脱离掌控。

  次日中午时分,朱翊钧收到了赵梦祐的奏闻,王崇古这一大笔银子的收入来源,已经查清楚了。

  “京师房屋租钱。”朱翊钧掏出了自己的算盘,查清楚了这笔收入的来源,王崇古在京师有房、棚一万五千余间,有买卖、赁、典房行、典当行一十七间。

  赵梦祐之所以这么快的查清楚了这笔银子,是因为王崇古按坐商百值抽六,按时缴税,去稽税房查阅税票就清楚了。

  王谦不知道,是王崇古不告诉他家里有多少产业罢了,毕竟现在老王家当家的还是王崇古本人。

  “每年入秋之后,空闲的房棚都会被顺天府征用,作为官舍,安置入京流民,防止这些流民冻伤冻毙,闲则生乱,顺天府,为了防止这些个流民整日里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顺天府就安排这些个流民修补房棚,所以,王次辅这些房棚,修缮花费极小。”赵梦祐详细的解释了这笔银子为何到了秋冬交际会入账。

  朱翊钧翻看着账本,啧啧称奇,王崇古的确是经营有方。

  “王谦也真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朱翊钧合上了账本,王崇古正经做生意,而且还解决了一部分顺天府的燃眉之急,每年深秋之后,流民入京寻求官舍庇护,官舍庇佑流民,也是洪武初年的事儿。

  宋濂见南京街头有流民冻伤,所以对着朱元璋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是杜甫的诗词,朱门这两个字,本来说是遮奢户人家的红漆大门,红漆昂贵,能用得起朱门的自然是门阀。

  但是宋濂这话,就是揶揄朱元璋,老朱家歌舞升平,老朱家门前有百姓冻的瑟瑟发抖。

  朱元璋只好下旨筹建了东西舍饭寺、粥棚、官舍以安置入京乞讨百姓。

  后来朱棣迁都后,舍饭寺、粥棚、官舍、养济院、惠民药局等等,如数仿建。

  时光荏苒,万历六年,大明已经两百多岁了,当年圈定的官舍,都被人给占了去,连招待四夷的燕兴楼都几次易手,时光荏苒,官舍规模已经大不如从前,就需要征用民间房舍,王崇古将空闲下来的房棚,交给顺天府,顺天府安排流民修缮房屋,顺天府的确得给王崇古磕一个。

  朱元璋和朱棣的确都是暴君,这一点,他们自己本人都不好反对,但也有仁善的一面。

  “让李佑恭跑一趟王家,告诉王谦,这买卖究竟是怎么回事,别让他疑神疑鬼。”朱翊钧让李佑恭亲自跑一趟说明情况,省的这小子一直胡思乱想。

  李佑恭去的时候,王崇古正好回府,他是早上回京参加廷议,在刑部坐班,中午换身衣服,下午要去永定毛呢厂,这样的忙碌,只是王崇古每天的日常。

  “原来是这样。”王谦提到嗓子眼的那颗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不得不说,生财有道这件事跟王谦没关系,王谦只会花钱。

  “李大珰是陛下的陪练,武艺了得?”王谦跃跃欲试的问道。

  李佑恭眉头一挑,点头说道:“恩?你要试试吗?”

  “大珰稍后,等我准备一下。”王谦确实是想试试自己的实力,他还是有点不服气,陛下骂人真的很难听,什么叫实力不允许。

  实力不够,装备来凑!

  李佑恭身形忽然一动,在王谦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被李佑恭大架抓住了胳膊,李佑恭没用什么力气,就把王谦一个过肩摔给摔了出去,李佑恭当然不是要杀了王谦,另外一只手托住了王谦的腰。

  王谦吓坏了!

  大雪刚停的冬天,他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个李佑恭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而且力道极大。

  “王御史?”李佑恭将王谦扶了起来,笑着说道:“陛下比咱家厉害得多,咱家这点伎俩,在陛下手下走不过五招。”

  李佑恭真的没用全力,他全力以赴能在陛下手中走个五招。

  “见过王次辅。”李佑恭看到换了衣服的王崇古,赶忙见礼。

  王崇古赶忙回礼说道:“见过大珰。”

  李佑恭也没有多说什么,传完陛下的口谕,就回宫去了,留下了失魂落魄的王谦。

  “魂儿呢?!”王崇古的手在王谦的眼前晃了晃,疑惑的问道。

  王谦呆滞的说道:“爹,你平日里揍我,是不是没用力?”

  王崇古理所当然的说道:“用力你早死了,李大珰不是我的对手,但陛下一定能打的赢我,老了。”

  “要不你用点力揍我一下试试?”王谦仍然有些呆滞的说道。

  “好呀好呀!”王崇古眼前一亮,摩拳擦掌。

  “爹,爹,我是你儿,唯一的亲儿子啊,说着玩儿,放我下来,爹!”王谦被举起来的时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被扔到了雪堆里的时候,大吼了一声,没入了雪堆之中。

  王崇古已经知道了李佑恭为何来家里,他怒气冲冲的说道:“我是你爹!我有点银子不告诉你来路,你就跑去告诉陛下!你怎么不把你爹绑到天牢里去!”

  “我以为是三娘子送的贿赂,自然胆战心惊。”王谦想要冒险躁动的心,彻底凉了下来,说明了自己为何惶恐不安。

  “勉强算是理由吧。”王崇古才知道自己儿子在担心什么,他作为朝廷次辅和塞外三娘子走得太近,王谦顾虑重重,理由也算是充分。

  王崇古看着从雪窝里爬出来的王谦,颇为郑重的说道:“被俘的墩台远侯要回京了,必然有人借机生事儿,你不是会花钱吗?把银子花出去,不要让陛下看到那些恶心人的话,让陛下高兴几天。”

  求月票,嗷呜!!!!!!!!!!

  

第三百四十一章 好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真的有人会在墩台远侯回家的日子里,胡说八道吗?脑袋不想要了吗?”王谦从雪堆里爬出来,惊骇无比的说道。

  王谦实在是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人,才能在当下富国强兵的风力舆论之下,才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就连王谦对墩台远侯也只能竖起一个大拇指,狠狠地夸一句牛。

  是真的牛。

  草原那种地方,人生地不熟的散出去收集情报,鬼知道能不能回得来,白毛风、飞禽野兽、马匪、胡虏还有疾病,死在了草原上,都是尸骨无存,能找到一张信牌那都是老天爷保佑。

  就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从景泰二年开始,这一支特殊的军队,始终保持着三千人的编制,到了后来,甚至成为了大明军的常见编制,夜不收哨的斥候。

  不客气的说,这三千人的墩台远侯,影响了大明和北虏数代人的命运。

  这些大明的脊梁骨们,前赴后继的奔赴前程未卜的战场,多少人,默默无闻的死在某个水潭或者山窝之中,王谦作为大明顶级的势要豪右,每次听闻墩台远侯的事迹,也都只有赞许。

  王崇古叹了口气,摇头说道:“你已经很欠揍了,但有些人比你还欠揍。”

  “如果是父亲,会怎么做呢?”王谦略显好奇,自己的堂堂次辅父亲,如果真的想在这件事里使坏,会用什么手段。

  王崇古欲言又止,摇头说道:“你去请教万太宰吧。”

  “爹,我是伱的儿子,又不是万太宰的,什么事都去找万太宰,多不合适。”王谦见王崇古不肯说,就立刻摇头,他爹那些个绝活,不传给他,还传给谁。

  王崇古思考了片刻说道:“其实很简单,墩台远侯为当世豪杰,他们回朝自然是大事中的大事,就从这个豪杰身份上,去做文章,不要那么的明显,也不要那么的刻意。”

  “先从哪里开始呢?先从他们的家人开始。”

  王谦拍打身上雪花的手都顿住了,他猛地打了个冷战,当王崇古说出先从家人开始的时候,王谦终于第一次意识到,他老爹是个恶人,那种彻头彻尾、坏到了骨子的恶人。

  “为什么从墩台远侯的家人开始呢?”王崇古思忖了片刻说道:“因为这些墩台远侯最是对不起他们的家眷了,自古这忠孝不能两全,墩台远侯忠于国朝,忠于公事,可是他们的父母、妻子、孩子呢?”

  “所以从家人身上做文章,最为合适,的确,墩台远侯是凡夫俗子,个个都是钢筋铁骨,可他们的家人,就不是了,从这里做突破口最为容易,而且,还能让陛下,无法处置。”

  王谦听到这里,就感觉气血翻涌,他已经开始愤怒了,他吐了口浊气无奈的说道:“爹…元辅先生要揍你,真的是一点没揍错啊!”

  “过往之事,不必再提。”王崇古却摆了摆手。

  “怎么开始呢?”王崇古看着王谦的眼睛,变得恶毒了起来,他的语气极为平静的说道:“想方设法的说服一家人,带着衣冠冢去迎归的城门哭丧,母亲、妻子、孩子,一起哭,哭的越大声越好,哭的越让人心痛越好,哭的越痛,墩台远侯所行豪杰之事,就越多人清楚,是家人撕心裂肺换来的。”

  “到了这个时候,墩台远侯那种豪杰底色,就会变得浑浊,于公业无亏,于私门无益。”

  王谦十分不解的说道:“这不更显得墩台远侯忠君体国,维护国朝利益,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吗?”

  王崇古回答说道:“在哭丧之前,墩台远侯在你心里是不是完美无瑕?在哭丧之后,墩台远侯的行为,是不是变成了是否值得了?一旦去权衡是否值得这四个字,就变的可以商量了,可以去论述了,更加直白的讲,就是将墩台远侯的行为,从一种神圣而严肃,变成一种可讨论的状态。”

  “欲抑先扬撕开一个口子?”王谦眉头紧蹙,嘴角抽动了下,低声问道。

  王崇古点头说道:“恩,孺子可教也,这个哭丧的过程,必然让这些活着的墩台远侯,变得更加伟大的同时,也可以让贱儒们,从对家人的亏欠为出发点,开始污蔑。”

  “也不需要多,找几个不存在的发小、同窗,讲述这些墩台远侯儿时的调皮,最好是有那种文不成才去远戍边方的感觉,再加上家眷们的诉苦,把学业不好四个字,贴在这些墩台远侯的身上,让事情变得复杂,把水慢慢搅浑。”

  “啊?这么做的目的呢?”王谦不是很明白,这不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吗?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呢?

  王崇古言简意赅的说道:“私德。”

  王谦如遭雷击,呆在了原地。

  王崇古进一步解释道:“你知道,要杀死一个人很简单,但是要杀死他的事迹很难,如何将他变得臭不可闻,私德是最好的手段。”

  “此时墩台远侯们的身上,多了一个标,就是学业不好,才去做了墩台远侯,大家敬佩归敬佩,可这学业不好,就牢牢的钉在了墩台远侯身上,甚至一些父母,在吓唬不学的孩子时,会说,学业不好就把你送去当墩台远侯。”

  “你还要听下去吗?”王崇古看着儿子的表情,看王谦呆若木鸡的样子,也犹豫自己到底要不要继续讲下去了,看王谦多少有点不能接受。

  王谦五味成杂的说道:“爹,我以为我够坏了。”

  王崇古略显颓然,他这纵横官场数十载,干的都是这些个事儿,多少有点意兴阑珊,他摇头说道:“你是挺坏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没有你爹坏,哪有你坏。”

  恶贯满盈王崇古。

  “再接下来做什么?”王谦试探的问道。

  王崇古吸了口冷气,踹起手来,开口说道:“简单啊,哭丧之后,是贴学业不好的标签,从神圣到有血有肉凡夫俗子,再到学业不好,接下来,就是对墩台远侯这个集体进行批判了,你知道,一个集体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而这些个体各不相同,所以墩台远侯这个集体里,会出现一些个害群之马。”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一块肉坏了满锅汤,把个人的一些个行径,贴在墩台远侯这个集体的身上。”

  “为了活下去,有某个墩台远侯借了老乡人头一用,有某个墩台远侯去偷去抢,有某个墩台远侯滥杀无辜,有某个墩台远侯投降了北虏,成为了北虏的走狗,这些例子,最开始都找真的事儿,之后,就可以空穴来风,人云亦云了。”

  “总之,就是把私德有亏给塑造完善,将个人的道德败坏,扩大化到墩台远侯这个集体。”

  “到了这一步,其实还是没伤到墩台远侯的根本。”

  王谦一摆手,大声的说道:“还没有?!”

  王崇古语气依旧平静的说道:“墩台远侯的豪杰是因为公德,他们的名望是由公德构成,他们是牺牲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来保证了国朝的利益,这才是墩台远侯人人敬佩的地方,所以,要伤了墩台远侯的根本,就从公德开始。”

  “其实也很简单,我提醒你一下,大明和北虏的整体趋势,仍然是和解,以战促和,你能明白吗?墩台远侯从景泰二年存在到了万历六年,是大明和北虏和解阻碍。”

  “只要墩台远侯成为了这个阻碍,成为了大明和北虏彼此征战不休的诱因,你说,墩台远侯的功劳,还是功劳吗?”

  王谦往后退了一步,又往后退了三步,王崇古的语气再平淡,在王谦耳朵里,也是阴风阵阵。

  “这这这…爹,你…我…”王谦第一次如此恐惧他爹,这还是人吗?

  能爬到文华殿的廷臣,没有一个省油的灯,王崇古作为起起落落多次的廷臣、次辅,在玩术这一道,不是不如万士和,只是他不说而已。

  王崇古甚至给言官们下圈套,让言官们往里面钻,自那之后,言官们去午门伏阙,都得仔细揣测,自己是不是上了某些人的当。

  王崇古当初给言官下套,又让海瑞去解救,就这个目的,让伏阙变得更加危险。

  “为什么啊,为什么要把墩台远侯变成这样呢?”王谦极为不解的问道。

  目的呢?损害这些墩台远侯的名誉,为了什么?

  王崇古十分确定的说道:“兴文匽武,你不会以为大明振武了六年时间,大明就没有兴文匽武的儒生了吧?这些个儒生一直在等机会,等待着兴文匽武那一天的到来。”

  兴文匽武,是为了利益。

  武备不兴,大明京堂对地方的约束力就会极大的减弱,在处置地方诸事的时候,就只能束手束脚,朝廷弱,则地方强,那么在利益的博弈中,地方就会获得更多的利益,同样,臣子和皇帝之间的矛盾,自古以来的君权臣权的较量中,臣子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这就是兴文匽武的根本目的,而兴文匽武,往往可以大获成功。

  要振武,那可不是用嘴说说就可以,需要如同海一样的白银,需要皇帝不辞辛苦,需要粮草的补充供应,在很多时候,朝廷是无法负担戎事开支的,欠饷是一种常态。

  王崇古负手而立,看着亭亭如盖的槐树,笑着说道:“陛下说:咱们大明这江山社稷,一旦马放南山、文恬武嬉之后,无论什么方面,倒退和堕落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事实也是如此,谦儿,你呢,拿着银子,找这些个笔正们好好谈谈,他们要是肯拿银子,你就给他们银子,他们要是不肯拿银子,就借他们人头一用,杀鸡儆猴。”

  “可别乱花钱,陛下知道了,还是要给你报销的,你花那么多,陛下的好心情岂不是破坏掉了?”

  “孩儿知道了。”王谦领了自己老爹的命令,这事儿并不是很难,王谦也没花多少银子,就摆平了这事儿。

  京堂的这些个笔正们,始终记得一个人的名字,陈友仁。陈友仁,因为一本《东征记》美化倭寇、诋毁戚帅东征,被陛下当街手刃,什么样式的皇帝,才会当街杀人?笔正们没见过,万历年间的朝臣们也没见过。

  陛下这次对墩台远侯回家的事儿,极为重视,从朝廷内外上下忙碌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时候,跳出来让陛下恶心,那是用自己的脑袋试探陛下的耐心。

  试探不了一点。

首节 上一节 410/4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