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145节

  蒙兀儿国国主阿克巴,为了表达友谊和让儿子萨利姆回国,送的重礼。

  “根据初步调查,这种圣水,他们的确会饮用,而是颇为珍惜,不是想要刺王杀驾。”陈末将初步调查结果告知了陛下,非主观刺王杀驾。

  这份圣水有多恐怖?解刳院将圣水拿去研究,进行了五轮对比实验。

  最终的结果是,所有参与实验的动物,有过半死亡,而且是拉稀脱水而亡,即便是活下来,也是拉稀拉了三日之久。

  铁打的硬汉,也挡不住三泡稀,别说一拉就是三天。

  朱翊钧愿意称之为纳诟浓汤。

  “朕不信仰他们的宗教,所以,无法获得他们神灵的庇护,这份浓汤的福,他们就自己享用吧,除了萨利姆立刻归国外,其他关半个月放了便是。”大明皇帝给了明确的指令,他当然不会责怪解刳院、缇骑衙门反应过度。

  大壶节也叫洗澡节,是印度教最大的集会,每十二年一次大典礼,每六年一次半礼,每三年一次小礼,阿克巴赠送的国礼,是十二年一次大典礼的圣水。

  虔诚的印度教教徒,在大壶节期间,会聚在恒河进行沐浴,祈求洗去自己的罪恶,每年参与人数浩浩荡荡、不计其数。

  在蒙兀儿国印度教的文化中,印度教神明和群魔,为争夺一个装有长生不老药的宝壶,大打出手,结果不慎将壶打翻,长生不老药落入了恒河之中,长期饮用圣水,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阿克巴是真心实意,送了一份在他看来极其珍贵的礼物,一般关系,阿克巴还不会赠送,但朱翊钧肯定享受不了这种福报了。

  这种纳垢浓汤,喝了真的会死人的。

  “礼部查旧典,认为可能真的是无心之失,并没有刺王杀驾之意。”陈末呈送了礼部的调查结果,鸿胪寺凡是经手官员,全部被收押调查,确定这五壶圣水,没有被调包,确实来自蒙兀儿国。

  朱翊钧看完了卷宗,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服用天竺长生不老药的旧事。

  唐高宗李治对时任东台侍郎郝处俊说:

  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迩娑婆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不老药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整个唐朝,服用天竺长生不老药可不止李世民一人。

  唐高宗曾于开耀二年服食长生不老药,武则天在晚年也长期服用道士胡慧超配制的神丹,唐玄宗李隆基手下更是有一名自称先秦炼气士、燕人卢生为他炼丹。

  唐宪宗李纯,更加疯狂,下诏广征天下术士,并令术士柳泌号令天下术士,为他炼制仙丹。

  如果说唐朝太远的话,道爷这个长期修道,弄青词宰相、自己炼丹的皇帝,也不遑多让。

  礼部不敢阻拦这种长生不老药的进献,但礼部接收礼物的意见也是‘神仙事本虚妄’,希望皇帝不要执迷于此。

  解刳院的实验也证明,这长生不老药,不仅不能长生,而且还会生病,并且会以一种极其痛苦的死法死去。

  大医官坚决反对皇帝服用大壶圣水,并且动用了极其珍贵的倭人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和动物实验,没有任何的差别。

  “算了,让蒙兀儿国以后不要再送了就是。”朱翊钧本来打算让人把解刳院研究圣水的报告,《长生水象》翻译成波斯文,给阿克巴送去,但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做。

  宗教这玩意儿,确实诡异的很,大明的这番善意,很有可能无法获得善报,反而获得敌视。

  长生梦,帝王的诅咒,朱翊钧不会追求这种虚无缥缈之事,对于神仙这类说辞,朱翊钧就只有两个字,异端。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后,就要追求永生不死吗?

  朱翊钧看着自己面前厚厚的奏疏,他觉得自己这个磨坊里的驴,干一辈子已经非常辛苦了,还要让他永生永世,做这头拉磨的驴?

  对于愿意履行君王责任和义务的朱翊钧而言,这长生不老,更像是个诅咒,是永恒的枷锁,是责任的无限延续。

  治理庞大帝国,是一项极其繁重、重若泰山的责任和义务,肩扛日月,身系社稷,这本身就是一种负担。

  朱翊钧朱批了案卷,下章内阁处置。

  张居正接到了皇帝的朱批,他的情绪有些复杂,皇帝的朱批内容只有四句话,颇为简洁。

  蒙兀儿国所献圣水,经大医官勘验,实为秽毒之物,饮之非但无益,反致夭寿疾困;

  昔唐室诸帝惑于天竺方药,求长生而促大渐,其鉴昭然;

  永禁诸藩再进此类长生之物,凡以方术、异药惑乱君心者,视同谋逆处置。

  永生虚妄,社稷惟艰,朕愿鞠躬尽瘁于有生之年,廓清寰宇,泽被苍黎。

  长生水假的,历史已经有了教训,禁止诸番国的长生药,大明国内方术惑乱君心者为谋逆,以及皇帝对这件事的简短评价:鞠躬尽瘁于有生之年。

  “凌次辅,你看看这个。”张居正将皇帝的朱批,给凌云翼看了看。

  凌云翼颇为惊讶,他仔细读了几遍,才笑着说道:“好好好,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张居正和凌云翼都是过来人,道爷修道,搞得国朝乌烟瘴气,做事不能升转,写青词可以,当时国朝可谓是群魔乱舞。

  今日忽然听到了长生不老药,勾起了张居正和凌云翼一些非常痛苦的回忆,他们俩也担心,陛下要去求长生了。

  结果陛下给了十分明确的承诺。

  日后陛下要是求长生,就拿着这份朱批的回旋镖,狠狠的回旋皇帝陛下!

  一个文渊阁贴写中书舍人急匆匆的跑进了内阁,喘的上气不接下气,扶着膝盖,指着外面大声说道:“出事了,北土城那边出事了。”

  “何事?仔细道来。”张居正眉头一皱,北土城可是北大营驻地!

  “有人卖那个大碗凉茶,出事了!躺了两三百号人,顺天府衙门、解刳院的大医官已经去了。”贴写中书舍人,终于喘匀了气息,完整的回答了问题。

  大碗凉茶,加块糖,加点盐,如果再冰镇下,对于干力气活儿的穷民苦力而言,就是国窖。

  而这一次,出事的就是大碗凉茶,情况并不明朗,顺天府丞杨俊民已经带着衙役前往。

  杨俊民跑着赶到了现场,解刳院的大医官、北大营的药局医倌来的比杨俊民还要快,甚至连戚继光都带着五十多个军兵,维持现场的秩序,将所有人隔绝开,还挖了个厕所出来。

  吃坏肚子,不是吃止泻药,而是吃腹泻药,要把肚子里的东西排干净,所以戚继光让军兵挖了个厕所。

  就地处置,防止瘟病扩大化,是行军的必修课。

  “杨府丞,按理说这政事我不该过问,可是这走卒贩夫,五城兵马司的校尉不是一直在查处吗?怎么还能闹出这样的乱子来?”戚继光的语气已经十分严厉了。

  杨俊民被这么一问,当真是满头大汗,生怕戚继光甩出长鞭,将他打杀。

  杨俊民暗道一声,苦也。

  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郭首府;恶贯满盈,附郭京城。

  这已经不是大碗凉茶第一次喝出事儿来,只是这次格外严重罢了。

  随着京师人口逐渐增多,走卒贩夫占道经营增多,导致本就拥堵的交通更加混乱,五城兵马司校尉多次清理这些占道经营的走卒贩夫。

  这一管,就出事了,大明京师这个政治中心,最不缺的就是意见篓子!

  只要校尉出动清理,就会遇到一个这些士大夫们的阴阳怪气。

  比如说‘官差猛于虎,断其生路与杀人何异?’;比如说‘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却没有穷苦人容身的方寸之地’;比如说‘一箪食,一瓢饮,圣人体恤生民,而官不恤’,比如说‘若禁绝凉茶摊子,十万力夫何处啜饮?’。

  这里面每一个罪名,杨俊民都兜不住!

  陛下体恤万民疾苦,他这个父母官不体恤,这不就是不忠吗?杨俊民的父亲杨博,本就有不忠的风言风语,他这个杨博的儿子,能走到现在,完全是因为王崇古念旧情。

  现在连王崇古也走了。

  等到出了事,这些士大夫们又会大声怒吼,为什么不早点管管!

  “杨府丞,我没有要问责你之意,只是发生在北大营门前,刚好被我撞到,才多问了几句,若是有难处,你就和王希元一样,去请陛下决断就是。”戚继光看杨俊民的样子,没有继续问责。

  杨俊民也很难,这一点戚继光还是很清楚的。

  大医官庞宪很快就问清楚了缘由,大碗凉茶,如果是刚熬出来,那自然不会坏,但这种高糖,加上天气转暖,一过夜,就会滋生出各种乱七八糟的微生物来,再饮用,就会坏事。

  昨天京师下了点小雨,气温不高,熬了一大锅大碗凉茶的数名走卒贩夫没卖完,第二天就接着卖了,然后这傍晚时分,就撂倒了这么多人。

  “不对,不对,不对!杨府丞,你问问这些摊主,这隔夜凉茶,别的摊都没问题,怎么就他们这三个摊位有问题?问问他们究竟加了什么!”庞宪诊治了几例病患后,立刻察觉到了不太对,他没敢用药。

  病患全都出自三个小贩摊位,他们没说实话。

  单纯腹泻,倒是好办,发现的及时,北大营的军医倌来的很快,但这显然不是单纯的吃坏了肚子那么简单。

  隔夜大碗凉茶,也不是一个商贩在卖,这三个小贩,肯定往里面加了点别的东西!

  很快,衙役们就问清楚了这些小贩们的独门秘籍,夹竹桃,这种自唐朝传入中国的观赏物,加入叶片熬煮,风味独特,具体而言,会很苦,但一些人喝完觉得力气足。

  这三个小贩,还专门弄了个药包,熬煮完后,取出叶片,怕被人发现他们的秘方。

  “这东西堕胎用的,也敢乱用!”庞宪一听,就知道,来大活了!

  夹竹桃有大毒,叶片的确有强心之功效,但用量绝对不可过多,否则就是眼下这个症状,腹绞痛、腹泻。

  庞宪一直忙活了三天两夜,熬到眼睛通红,但最终还是有三名病患,没能活下来。

  这三人都是有些基础病在身上,再加上发现的时间晚,尤其是三个商贩没有说实话,催吐、导泻,已经毫无作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病患撒手人寰。

  庞宪拖着极其疲惫的身体,跟着杨俊民一起入通和宫,奏闻了详情。

  “杨府丞,朕知道你难,但该稽查还是要稽查,尤其是凉食、凉饮之物,这马上就要夏天了,凉食凉饮最容易出事,那些儒生喋喋不休之言,不必在意。”朱翊钧首先对杨俊民进行了惩罚,罚俸半年。

  这不是顺天府衙不作为,京师三百五十万众,衙役三千五百人,处置起来,的确是有些力有未逮,这次的事情,算是百密一疏。

  “臣遵旨。”杨俊民再拜,站起身来时,甚至有点头晕目眩,他忙了三天没合眼,终于把京师里里外外梳理了一遍。

  尤其是让校尉,反复告诫走卒贩夫,不要想当然,耍小聪明,往里面添不该添的东西。

  “这案子,刑部和大理寺的意见是斩立决,这三个商贩不符合过失杀人中,初无害人之心,偶致杀伤,属于故意杀人。”朱翊钧询问杨俊民对于案犯的处置意见。

  三个商贩加夹竹桃害了三条人命,大明律对过失杀人和故意杀人有着非常明确的界限。

  《大明律·刑律·人命》:若市廛铺户所卖饮食有毒,致人死亡者,以故杀伤论。

  “陛下,案犯若非为了隐瞒秘方,不肯说明,也不至于害了人命,臣以为刑部、大理寺所言甚善。”杨俊民认为刑部、大理寺的判罚有理有据。

  这里面有个十分关键的细节,那就是三个商贩在案发、大医官到场后,依旧为了隐瞒秘方,没有说实话,导致错过了最佳救助时间,这是判断为故意杀人的原因。

  也就是庞宪医术了得,催吐、导泻、补液,要不然死的绝不止三个。

  “此案和成化年间的毒饼案如出一辙。”杨俊民说起了旧事。

  成化十年,糕点铺王三强,在售卖的蜂蜜糖饼中掺入了大量的乌头粉,主要是为了金黄酥脆,也是为了更长久保存,三日,十七人中毒而亡,二百余人重病卧床。

  主犯王三强被凌迟处死,家人全部流放,甚至连十家邻铺商贩,也被连坐,原因是未曾检举揭发。

  顺天府巡检、五城兵马司校尉等数十名官吏,以渎职查办,流放辽东充军,这就是完全的无妄之灾。

  成化毒饼案和万历毒茶案,几乎是一模一样,但因为庞宪医术更好些,才没有造成更多死亡,案子的影响小了很多,故此家人不必流放,邻铺也不用被连坐。

  “那就查补清楚,等待秋后问斩吧。”朱翊钧斟酌了一番,认可了各法司意见。

  皇帝话锋一转说道:“要避免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五城兵马司增设验食官,定期抽检摊贩、集市食材;对蜂蜜、糖浆、茶汤等易掺假物料实行官验烙印,定期核查。”

  “将此案刊登邸报,引以为戒,尤其是百万丁口以上的大都会,定要从案例中吸取教训。”

  随着商品经济的进程,大明人口在快速且高速集中,大都会的城市管理,就成了大明发展路上的一道难题。

  健康与卫生,也是大都会管理中的难题之一。

  干净又卫生!求月票,嗷呜!!!!

第944章 跟阎王爷抢人

  在王崇古走后,皇帝保护了王崇古的身后名,梳理了工党的人事关系,推动了驰道的落地,并且进一步推动了大明大都会城市管理的成熟。

  这些事儿,有些看似是小事,但万历维新的成功,就是在这一件件小事上不断累积,最终有了万历维新的成果。

  凌云翼找到了张居正,提到了整饬民间学政,本来凌云翼以为这里面,削减利息是最难,但实际执行中才发现,真的很简单,真的只需要一纸公文。

  钱庄也好,缙绅也罢,他们平日里欺负的穷民苦力,大多数都不识字,但现在给学子们放高利贷,学子们不仅认字,还敢到衙门里告状。

  这些钱庄、缙绅不敢欺负的太过狠厉,所以政令得到了普遍的遵守。

  在学子和钱庄高利贷的博弈、斗争之中,新的秩序形成。

首节 上一节 1145/12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