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92节

  刘协虽不出宫,不问政事,向来由曹操做主,但他终究还是关心天下黎民和这大汉江山的。

  而且他心中其实很明了,他并不是要做什么布局谋画,只是想知道天下是否越来越多的人心中向汉,是否贼寇还能猖獗残存。

  最重要的,汉室之名,是否还在。

  曹昂深聊一夜,让刘协又放心了不少,他明白汉还存于世,并且千万民众仍然向汉拥护刘氏天子,就知道至少现在还没有愧对列祖列宗。

  于是聊到后半夜,也说起了张韩所求之事,曹昂顺便为他求了一个诏令。

  丞相府很快就会派人来,与尚书台、御史台和校事府一同录事,设南临山为县,隶属于豫州颍川郡。

  将南临山深处的那些山林、田土都逐年开采砍伐出来,建造山陂河道,灌溉良田。

  并且,加派人手和调拨国库钱财,在此地建造城池营垒。

  南临县,便可记录于史书之中。

  “子脩。”

  张韩起身相迎,两人相对点头而笑,曹昂从怀中拿出了锦布,递交到张韩的手中,告知了昨夜陛下亲口所言。

  “今日,尚书台就是在拟诏、拟告示,以及许多文书录事,估计一整日都要忙于此事,伯常所求,已可全然放心了。”

  张韩听完,逐渐露出了惊喜之色,这可当真值得大吃一顿美酒。

  “子脩为我求来的吧?”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自然会尽力相求,好在今次立功颇大,陛下天颜大悦,一整夜兴奋难眠,趁机进言此事,他欣然答应。”

  “太好了。”

  张韩和典韦对视了一眼,神情也都颇为高兴。

  接下来,就自在多了,这南临县,从里到外全都是自己培养的人,而且朝中的官吏,也都可说得上话,南北通商之后,只会赚取更多。

  孙氏、糜氏的商队,可以再增几条,以南临县为中专,上入许都,下达南阳。

  张韩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及功绩,再加上这么多家族的长者人脉,可以得到很多国库调拨的钱财,简单说就是,南临县完全是家里的宝贝小儿子。

  长辈们估计会一直偏爱照顾,那资源自然也是不会少。

  下一步,那自然就是再立几桩大功,成为南临侯。

  桀桀桀。

  张韩在心里暗暗俏皮的笑了几声,随后收起笑容,对曹昂和善的道:“子脩此来,是特意告知我此事?”

  “这倒不是,”曹昂径直在案牍前坐下,道:“我来之前,有人托我,来请伯常办件事。”

  “你说。”

  张韩好奇的看向他,似笑非笑。

  这倒是个奇怪的事,谁人会通过子脩来求我办事?

  “仲德先生,在陈留郡已治理多年,文武功绩皆有,名望传于境内,亦有不少经注用于传学和理政,算是,政绩斐然。”

  “他想托我问一问伯常,在月旦评上提上他一句,要多少钱?”

  张韩和典韦登时愣住,然后两人的双眼慢慢的变得明亮起来,根本不需要对视,典韦直接了当的道:“这般做法,对其他人岂非是不公平?”

  “典兄,这话就不是这么说了,这境内文武,能在首月提及之人,太多。”

  曹昂立刻反驳了典韦的话,看向远处,似回忆般笑道:“当初的月旦评,乃是天下名流许氏兄弟,多年善评人物风评,方才得以认可,那时候,天南地北来赶着给他们送钱的世家大族,可以挤破门槛。”

  “若是没有真的本领和功绩,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这是常事,即便是我父亲,当初为求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评语,不知花了多少心思,他就不光是带了钱财。”

  典韦挠了挠头,楞道:“那还得带什么?”

  美酒,美人?

  曹昂嘴角一扬,道:“还带了刀斧,后面才得了一句乱世奸雄之语。”

  “可这评语,终究能让人如龙之升,的确了不得,你们既开设月旦评,那自然也应当走得了这规矩才行,否则月旦评那一日,岂不是一天一夜都说不完?”

  “那,不是杨侍郎去主持吗?”典韦又懵懂的问道。

  怎么不去找他,反而来找我们俩了呢?

  “我问过了,”曹昂乐呵呵的笑着,好像是幸灾乐祸一样,“德祖说不敢僭越,一定要来问你们。”

  张韩清了清嗓子。

  忽然看了一眼自己的系统义父提示。

  【你举荐人才赈冬灾,直取得了巨大功效,令百万百姓安稳度过冬日。】

  【仁厚之心,天地可鉴,此举为仁君、向圣之功绩,获得气运+30】

  【获得“鸿运当头”一次。】

  【你的横练已达“内境”,你的心脉更加强韧。】

  【寿命,因为脏腑强韧而增加了。】

  【气血,因为横练至内境而更加旺盛。】

  【武力,因为横练达内境而增加了1,当前:99】

  一连串的信息浏览下来,张韩将目光锁定在了“鸿运当头”四个字上。

  虽然是临时的奖励,但是好处真的意想不到。

  这不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钱财,而且,它居然来得很合理!

  杨修敢收这钱吗?不可能的,他根本把握不住,只有我收了,再用于那些居住在南临县的老登们。

  才是物尽其用。

  张韩这时候,听完了曹昂的话,撇了撇嘴道:“我觉得,大舅子讲话理太偏。”

  “典兄说得一点都没错,这对于别的名士能臣来说,根本不公平。”

  “啊?怎么你也……”曹昂莫名转身,略带愕然的看向张韩,这哪里像是你说出来的话。

  “应该公平竞争,大家一起出钱竞价,谁出价高就谁压轴,篇幅亦可占得极长,这才公平。”

  曹昂:“……”

  我踏马。

  不愧是你,这才像是伯常妹夫说出来的话,太下头了。

  我方才那一瞬间,居然真的以为你改了性了,要秉承正义执言,公正品评每一位名士。

  准备不分先后、篇幅长短、功绩大小,一并传扬其声名。

  我真该死……是我想多了。

  “俺觉得,君侯说得对,方才俺就是这意思,大公子帮忙回去告知一声吧。”

  典韦楞楞的也附和了一句,又委屈的道:“俺最近军营都不去了,在这充当泥瓦匠,帮忙搭建这月旦评的院台,自然也是辛苦,到时候俺还要一边饮酒欢歌,一边等着听品评呢。”

  你这话说得,怎么好像在等着听唱戏一样,曹昂心中暗道。

  ……

  三日之间,春日重启月旦评之事,成为了近一段时日里,最为重要的盛会。

  南临山搭建的月旦台很大,楼阁错落,大台辽阔,宛如演武校场一般,廊庑之下,尽可落座,美食珍馐,享之不尽。

  光是外来者,就已将马车堆积于城外,步行入城,许都的那些客馆也已经高朋满座。

  最远的,有来自徐州、荆州的学子士族子弟。

  刘先都写了信给周不疑,说荆州有不少名流欲来,望他请求张韩多多照拂。

  许都的朱雀大街,张飞拉了两牛车的酒,到府院里卸下。

  只因最近友人齐聚,而二兄关羽也从东郡军营回来,三兄弟加上简雍、牵招、陈到等,都可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他这可是斥巨资买来的美酒,许都之中最出名的酒家,号称“千人斩”,据说这酒已斩千人。

  又有传说,乃是一名数百年前斩杀过上千人的猛将英雄所酿造的美酒。

  其方流传至今,埋于深土几十年,醇香浓郁,没有绿蚁,烈如火烧,喝来畅快淋漓。

  张飞听了这么多故事,一时心痒难耐,去尝了几口,登时就爱上了,马上买了千金酒水,送回府邸,等待大兄回来。

  这些酒,兄长还要去趁此盛会,来结交能人异士,说不得便可碰到一些爱酒之人,成为知己。

  “诶,翼德将军,何处买来了这么多美酒?今日恐怕要喝个够了。”

  “那是当然,老陈你来得正好!”张飞一把拉过陈到的肩膀,推着他往屋里进,院中热闹嘈杂,一进屋檐下,声音立刻清澈了许多,张飞的嗓门一瞬间就宏亮了起来。

  “这酒,故事可太多了,俺在那酒家都听了半个时辰,你听俺跟你说说……”

  ……

  “没有故事。”

  半山城府。

  戏志才和郭嘉问起了这“千人斩”的由来,张韩直接摆了摆手,“有个屁的故事,都是为了好卖,现编的。”

  “再说了,丞相称赞典韦为古之恶来,不就是几百年前的猛人么,他酿的酒,叫这个名字没问题。”

  “真没故事?”郭嘉和戏志才都狐疑的皱起了眉头,这酒开春后吹得可玄乎了。

  张韩哪来的这么多人在帮他暗中宣扬?

  这没有几千人,吹不出这么大的架势。

  张韩撇了撇嘴,再次摆手道:“没有。我这个人,干干净净,没有故事,一个帅字,贯穿一生。”

  郭嘉:“……”

  戏志才:“……”

  大白天又再说什么呆瓜话。

  好像给他后脑勺来几下。

第293章 千古流芳的一桩壮举

  这数百年间的酒水、吃食、甚至那些人文传说,搞不好都有这么点意思。

  总归是有目的才传说出来的。

  早年为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躲避豺狼虎豹,所以编纂了夜晚鬼神出没的传说,让人晚上都乖乖待在家中。

  后来皇权所致,同样也有不少传说来制造“天命所归”的命数之言,让天赋皇权成为百姓心中坚定之想。

  这些,百姓不清楚,他们士人还是很清楚的,特别是读书越多,越能领悟其深刻含义。

  读书明理,又能令人学会思考,成为劳心者,可治人。

  “伯常一身的才智,都用在了赚钱上,真是暴殄天物。”

  戏志才毫不客气的出声讥讽,而且他不知道张韩到底怎么想的,这些手段头脑,用来干政事,揽权夺势多好,偏偏去干生意。

首节 上一节 292/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