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71节

  “此战,必不可和。微臣认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说得好,”曹操哈哈大笑,对刘备投去赞许的目光,“好一句,王业不偏安。”

  他从坐塌上起身来,扫向方才说话的儒生官吏,道:“如是为了保住此时安宁,就求全于贼,日后仍然会有隐患,袁绍家业壮大,定然贼心不死。”

  “朝贡,只是其一也,北方名流,尽数归于袁绍而不投陛下之府,此为何意?”

  “袁氏、杨氏均是簪缨之家,而杨公侍奉于陛下,袁绍却在外为强权,招兵买马,相比之下立可判也。”

  “至于胜负之数,正如玄德所言,战,是要去争的,不争如何能胜?!”

  “说得好!”

  戏志才振奋了一下,当场脑子一转,目光瞬间清明了起来,在心中马上成了一篇简略的腹稿,欲进言壮声势。

  此刻,在旁的荀彧面无表情,双手却已经微微拱起,深吸一口气之后,仿佛朝圣般的欲抬步向正面。

  郭嘉也冷哼了一声,心中暗道:该郭某出言,颂千古一论了,一言当惊殿上客,留得青史不羁名。

  他心里满是壮怀豪言,不准备循规蹈矩的走到殿前正面,而是要在堂上大喝一声。

  嗯?我若是大笑三声,应当更能引起诸人之目光,如此风采,令后学者,定也是目眩神迷也。

  “哈哈哈!!”

  郭嘉还没笑,却听得后方传来了三声大笑,这声音洪亮昂扬,自负意气,戏志才、荀彧、郭嘉当场呆住。

  坏。

  众人下意识的循声望去,只见张韩走了出来,挺直了腰板,双手相迭而合起,满脸傲然之色,扫视向方才主张和谈的那一派官吏。

  而后又冷笑了两声,“呵呵,袁绍之于诸位,恐怕的确是深不可测。”

  “但此刻殿上,曾有一人,独领千余兵马,入冀州腹地,斩杀袁绍两员大将,名震幽州的颜良文丑,接连死于他手。”

  “张郃、高览二将,望而生畏,躲入后方不敢迎战,曾击溃白马的鞠义,更是连见都没见过,何曾敢现于战场?!”

  “白马战场上,他领兵在河岸痛骂袁绍,四世三公不过如此,饮马大河而笑视袁氏众将,根本,不以为意!!诸位可知,是何人有此胆气!?有此大能?”

  殿上简直鸦雀无声。

  刘备、曹操、关羽、酒、色、气等一众谋臣,程昱、荀攸、杨彪、华歆这些智者,曹昂这一位深受他人喜爱尊敬的仁厚少主,都是面色凝重,凝神屏息。

  此刻,几乎所有人心中都指向了一个名字,无需多想,能有如此战绩,还这般傲然才情者,大汉又可出几人?

  真他娘不要脸。

  居然在大殿之上这么夸自己,说出来一点也不脸红,还问这是何人!?

  混账东西,我若不是打不过他,定要在殿上捶他一顿。

  兄长真是世间奇人,不知我要多少年,才敢在众面前说出如此不要脸的话。

  张伯常,脸比城墙厚,可当着文武百官,能说出这种自夸的话,何尝不是一种能力。

  这伯常,还真挺有意思……刘备在前背对张韩,对天子保持恭敬躬身的姿势,心中却是忍不住发笑,他这一刻忽然能理解曹操为何如此宠信此人,他的确讨喜。

  跳脱灵性之人,又真的有文武全才的能力,不扭捏做作,胆色过人,当真是充满了魅力。

  只可惜,若是伯常能与我成为推心置腹的挚友多好,我刘备定也会全心对待,绝不怠慢。

  曹操在堂上是在刘协左前侧的矮坐,此时虽然脸上并无表情,但实际也快绷不住了,差点没面色抽搐起来。

  还好他心性稳得住,否则面对百官,被张韩这一手弄得措手不及,直接失态,那就不好看了。

  这混账小子,给自己加这么多话。

  “哈……”张韩再次豪迈而笑,看众人不回答,当即道:“没有错,那个人便是屯骑校尉典韦!!”

  曹操:“……”

  刘协:“……”

  刘备:“……”

  “……”

  要不弄死他算了。

  大殿之上鸦雀无声,但不久之后就似乎隐隐出现了磨牙、骨节脆响的声音,众人的气息也都逐渐粗重。

  但转念一想,好像也没问题。

  黑袍骑,屯骑校尉典韦才是统领呀,张韩不就是个军中的参军主簿嘛。

  那些什么饮马笑骂、独入险地的战绩,和典韦亦是分不开的。

  “啊,俺?”

  典韦在张韩对面忽然间就醒了,满脸茫然的看向张韩。

  怎么扯上俺了?

  “为何典校尉,敢视袁绍大军如无物?为何我黑袍骑,敢于碰他数万大军!?”

  “因为袁绍,并非诸位所想的这般强大,他麾下文武,也绝不是神机妙算之人,在我看来,袁绍不过庸主,其麾下名士,不过徒有虚名而已。”

  “丞相比之袁绍,有十胜,袁绍则自然有十败。”

  嗯?

  荀彧和郭嘉一听这话,傻住了。

  有十胜这么多吗?荀彧心想。

  怎么他也在吹,我昨天想了一晚上,这些话不应该是我来说吗?郭嘉有一种心口被人用刀剜了一下的感觉,又空又痛。

  “这第一胜……”

  大殿之上,张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自信非凡。

  行走前后,神情孤傲而英姿勃发,众人聚焦而来的目光,仿佛是他的聚光灯一般,整个人散发着难以言喻的光华,仿佛明月聚众星之光,行走过处,无不是振奋之情。

  不知多久,张韩转身向刘协而拜,朗声道:“故,丞相有此十胜,袁绍有此十败,我们有何惧之?!他袁绍大军,不过是逆潮之木,终究倾覆。”

  “陛下,微臣建议,战!犯我大汉者,虽众必诛!”

  “……”

  整个永乐殿,仍然是颇为安静,虽有私语,却是在沉吟刚才张韩所说的那十胜十败。

  就在众人思索、抉择时,忽然有一道身影快速的站了出来,躬身道:“青亭侯之言,振聋发聩!振奋朝宇!臣程昱,附议!!”

  坏了!

  郭嘉的嘴角猛然一抽,他刚才还在猛猛发呆,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大脑一片空白,主要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昨夜想出来的这十胜大论,今日就到了张韩嘴里了。

  而且,居然是大差不差?!

  直到他听见程昱的话,才一下子清醒了,造孽呀!

  这下我连附议都赶不上了。

  “臣附议!!”

  荀彧已经咬着牙,朗声鞠躬。

  郭、戏两人对视了一眼,这一刻,为了保持气度,他淡然的笑了笑,对戏志才微微点头,双手相迭不动声色,保持了高深莫测的模样。

  实则心里已经痛到无法呼吸了。

  戏志才反而是最轻松的,因为他昨天早就睡了,真的什么都没想。

第274章 他说的,都是我的词儿啊!

  大殿之上,惟有刘协以欣赏、激动的目光在看着张韩。

  意气风发、无畏生死,大致便是如此了,在朝堂之上,当着百人之面,大笑以对强敌,丝毫不将世人畏惧的袁氏放在眼里。

  半数官吏畏惧袁氏,半数则是欲与其战而争胜,只有伯常,他是真的不觉得会输,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皆有必胜之气度。

  这份气质,能无形之中给人太多安定之感。

  “说得好呀,”众人还未开口时,刘协已感慨出声,“伯常爱卿之言,句句在理,袁氏之劣,丞相之优,自在其中。”

  “诸位应当无需再商议了吧?朕近日有所学,知饮鸩止渴不可取,唯有以战收回北方四州之地,方可建立更为广阔的安宁。”

  “陛下圣明。”

  众人山呼,自然也不再有反对之声,只是那些士族出身的官吏在不自觉之中,彼此对望了几眼,都觉得今日这朝议,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但至于是哪里奇怪,却又一时半会说不上来。

  好像就是,为了他们站出来反对,而后让张君侯能畅快豪言一样。

  是谁在先反对的?

  哦,杨公。

  他可是老太尉,说话的分量很重,一句话说出来,就足够引起其余士族的重视,继而纷纷跟从。

  但是跟了之后,又没有什么后续了,给人一种被诈骗的感觉,一腔热血拿去慷慨进言,可实际上什么用都没有,而杨公说完头一句之后,后面一句话都没说,在旁边好似是在看戏一样。

  总之,怪怪的,又不知道与谁去诉说此事。

  接下来的朝堂之上,大多是在商议来年的春耕民生之事,张韩重启工造营地,扩设为坊,可以招募工匠为官吏,由朝堂发俸禄。

  这是算是一次创举,提高了匠人的地位身份,而又因方才张韩的豪言之论在先,士人党派没有脸面再反对,只能在一旁气抖冷。

  于是,刘协点头之后,此事定下,自国库之中拨巨量钱资予张韩,用于调度,张韩任工师,重设南阳工官,交托工造之事。

  具体的设立,和建制事宜,则是要在之后,由丞相府、尚书台商议,再以诏书任命,发放天下。

  ……

  散朝之后,百官一同而出,士人党派都是意兴阑珊,满脸扫兴,有的人更是大步流星率先离开,脸色铁青。

  欢声笑语都是张韩等人的,杨彪走在后头,不多时杨修追了上来,父子俩一同缓行,也无惧他人目光。

  杨修颇为恭敬的贴着杨彪,胡须耸动轻声问道:“父亲为何今日当殿上反对出兵?”

  杨彪面色平静,想了想,道:“因为丞相想要出兵。”

  “丞相要出兵,父亲就在殿上反对,以此引出张君侯、荀令君等人之言,可谓是抛砖引玉,那父亲之言,其实也就是这块砖。”

  “明白了,这是丞相与父亲早已商量好的。”

  “并没有商量好,”杨彪听完这话后,转过头来认真的看着他道。

  “有时候,朝堂之上,需要不同的声音,若是均只有一种论调,则不成对立,这种朝堂,其实并不能算良态,这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扮演反对之人,但这声音很快就会被压下去。”

  杨彪深邃的眼眸满是爱子的模样,语重心长的道:“你已决心辅佐昂公子,就应当学会此道,收敛傲气,切记日后不可以揣测他人心意而自得其乐,虽能洞悉人心,但不必说穿,而是应当进一步去想,他人需要什么,我可以做什么,若对则讨人情相互,若错也无伤大雅,真诚即可。”

  “儿受教了。”

  杨修想要躬身致谢,但是杨彪已经抬步走了,这个场合的确不应该大张旗鼓的表现出来。

  此刻杨修也明白父亲话中的意思,这个恶人的反对之声,即便不是他出来说,也会有别的人,只是效果不一定有这么好罢了。

  成人之愿,乃是一门学问,日后还得学,如此说来,父亲本来已经远离朝堂,但却又愿意趁时而复返,或许是为了我。

  杨修心想。

首节 上一节 271/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