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209节

  “你如此对待,他自然不会承情,而且他也不需要你的情义,既如此,他不如吃下你五百战马,上万金银,又再羞辱孙公祐一番,算是给予了你回应。”

  “而现在,你该如何回应他呢?”

  曹操乐呵呵的看着他。

  张韩深思了许久,暂且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知道了曹操这话的用意,就是不允许自己大张旗鼓的去和刘表开战,更加不能报复,也不可借此机会放弃了自己隐藏下来的声势,从朝堂内又冒出头来。

  那么,现在能做什么呢?

  是否要回击?该不该将此事放在心上?

  若是不回击的话,恐为荆州士人看扁,沦为笑柄耳。

  若是回击,则会让现在所经营之事,全盘落空,当然,张韩之名并非是整个北方战场的全部,即便再次让冀州重视起来也不是什么影响大局之事。

  张韩思索许久,忽而抬头,平静的看向曹操,道:“那,要不我去一次汝南,或者南阳,驻军于其地如何?”

  “何意?”曹操眉头一挑,道:“你一个大理寺寺正,你顶头上司陈登这才刚刚上任,已三把火烧得热烈,正是立功之时,不在许都出谋划策,你跑南下去有何目的?”

  “想清楚,说出来。”

  曹操又补充了一句,他要张韩此刻的想法和心思。

  “趁此时机拿下南阳,宛城、穰城只占一半而已,我们需要稳固南方防线。”

  “既然刘表以让我资助他们为名,则不算是撕破脸皮,双方兵马自可据守对峙,彼此可相安无事。”

  “那我去南阳驻守,其实就是最好的回应了,我不会立刻去兴师问罪,而是真正的治理南阳。”

  张韩的表情十分认真,和曹操对视了许久,曹操则是别过了脸去,过一会儿又转了过来,咧嘴一笑道:“你这话说得,我怎么就不敢信呢?”

  “你会不乱来?”

  张韩郑重点头:“绝不会乱来,但一旦可以挣得利益,我自然也不会放过,主公日后若是夺得北方,下一步自然便是南下,当初的方略,便可实现三中之二。”

  “既如此,我此去前哨,摸清荆州之情,又有何不可?”

  曹操深思之下,心中略有思量,他决定再相信张韩一次,这一次年轻人在刘表手中吃了亏,却也不是什么要命的大亏,只是把当初从荆州占的便宜又还回去了而已。

  但,心中这份不甘与愤怒如何能平安度过去,却才是难事。

  张韩若是能去了南阳,又依靠治理平稳的度过这段时日,方才是真正的成长。

  “你南临山的军营操训如何了?”曹操冷不丁的问道。

  “已是精锐之士,飞军与骑军,都可堪称以一当十之勇士,主公可随时去一观其面貌,挑选入虎豹骑。”

  黑袍甲骑张韩自然已经挑选走了,但有些人的骑射之术更加,甚至在营中还练出了左右开弓的熟稔手法,已可远超同侪,堪为小吏,若是数战之后能活下来,其才能必定是难能可贵。

  曹操点了点头,很是满意。

  在练兵这方面,他绝对相信张韩的能力,与其说是相信张韩,不如说是相信他手底下的那些武将,典韦和赵云两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而赵云更是有统领之才。

  除此之外,高顺,这位来自于兖州士族的将军,从他入营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犯过错,滴酒不沾,严令带兵,慷慨犒赏,军心、军威都是常人所不能及。

  这些人训出来的兵士,已经一次又一次在战场上证明乃是强悍之军,让敌军闻风丧胆。

  此去,倒是也不必担忧无人训练兵士,且北方战事,即便是袁绍欲兴兵而来,应当也该是在秋后率军。

  孙策,现在也已经将目光看向了豫章,不敢再西进荆州,或者北扰合肥、广陵。

  “好,你去便是。”

  “我向天子请命,请他拜你为南阳郡丞,你可率你本部部曲前去,曹休仍在宛城驻守,你持此剑、印可调动宛城的兵马,”曹操把桌案上的剑印推了过来,至张韩的眼前。

  实际上,在张韩来之时,确切的说是曹操知道他在荆州被刘表摆了一道之后,就明白这小子可能不会忍气吞声,毕竟张韩不是这类性格的人。

  他从来不会放长线去谋划,有仇乃是想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报了。

  “多谢丞相!”

  张韩立起身来,躬身行礼。

  “但我只有一个要求,”曹操举起了一根手指,淡淡道:“不能落人话柄,不可被荆州揪住尾巴。”

  张韩起身后咧嘴一笑:“放心吧,岳父大人。”

  不愧是你,我的丞相岳父,其实我还没来你就已经明白了我要做什么。

  张韩得了心中所愿,此刻是眉开眼笑起来,给曹操捏肩捶腿了一会儿,当足了狗腿子,把今天的“舔狗”任务做完,然后欢天喜地的出门去。

  “记得常写信回来,若是多点诗句也无妨,书信私送给我。”曹操脸上带着和善的微笑。

  张韩嘴角一抽,抿嘴点头,也露出惨淡的微笑出门去。

  他明白,岳父这话的意思是,私点诗句让他白嫖……好家伙,他果然上瘾了。

  等张韩出去之后,曹操回头让宿卫去内堂请郭嘉来。

  黑袍郭嘉到身后躬身,曹操微微向上转头看去,起身稍立得近一些,小声的道:“传令子脩、文则、文远、以以及允诚,让他们将各自的兵马后撤几分,让出九江阳历、广陵一线,把半数的长江天堑,让给丹阳吴景、吴郡朱治。”

  “好。”郭嘉略微思索,双眸不断明亮闪烁,正要询问时,看曹操一副坏笑的模样,缓缓拱手,苦笑摇头道:“主公,当真是了解伯常甚也。”

  “不是,我是了解他和贾诩一起,一定没安好心!”

  曹操从桌案下拿出了一分细致分好的疆域地图,这是张韩在今年曹操生辰时送来的礼物,其中记载了数条小道,各地城池,乃至是亭村,可谓是将中原腹地,乃至东南长江尽收眼底。

  此物在军营,可说是珍宝也,因为密密麻麻的标注里,便可让曹操这样的人物如同身临其境,再加上张韩曾经说过的“假想敌”之想,以及他们围炉时候的沙盘,曹操简直是如鱼得水。

  他此刻仔细的看着广陵、吴郡的交接,又看向庐江、九江和丹阳的交接,中间这一条长江水,刚好可以通到江夏,而孙策要取豫章,则必走此道。

  张韩,或者是贾诩,一定会从这里入手。

  ……

  三日后。

  张韩从南临山出发,在七月时,率黑袍骑到达了宛城。

  故地重游,典韦和贾诩都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此城已是更加坚固壮阔,且当地百姓众多,屯民十余万,粮仓十余处,当地土豪有上百族,可谓牢不可破的一座巨大“兵堡”,张绣当初在的时候,因为被刘表限制了人丁和粮草,只能做襄阳的看门狗,是以不可能有机会来治理此地。

  其实,宛城、樊城、新野等地,除却是屯兵的兵堡之外,若是治理得当,也能在此区域开出繁荣的田土和农市来,资数十万百姓生存并不算难事。

  要不说,南阳乃是百万人口的当世大郡呢。

  此时,宛城、樊城已得其二,新野若能得下,此三城便可占住为根据,再图掌控整个南阳,便可算是一只脚踏入了荆州。

  但是,此地在十年之内,有两个人意图占住,一为孙坚,二为袁术。

  不过这两人现在坟头草都已经几尺高了。

  张韩到了宛城之后,立刻分了一座宅邸,作为衙署商议,将黑袍骑放在了城外。

  既然火速到此,当然不是为了单纯来驻守那么简单。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

  堂上,张韩第一句话就把贾诩深深地惊住了。

  感觉这句话,和老母猪那句简直是……只能说有浓厚的君侯风格。

第215章 示弱于荆州,暗流涌动

  “咱当了一年的本分人,老实训练,恪守军规、严格律己,还要被人欺负到头上来,以往都是咱去占别人便宜,这次呢?这次不光被占了便宜,还损了不少兄弟的性命。”

  张韩的话宛如冷冽的风,他表情也是颇为阴沉,这些话都是在路途之中说过很多次了的。

  “所以到了宛城,需拿出些态度,否则日后还要被人嘲笑。”

  “想都能想到,”典韦挠了挠头,朗声道:“此来本就是找面子的,若是还毫无建树,被人所阻,那可就要被荆州的文武笑死了。”

  张韩看了他一眼,道:“所以,诸位不能懈怠,此次到了宛城,应当立足宛城、穰城两地,坐收新野才是。”

  “三日之内,派遣甲骑散出去,而后联合现有的情报,先查探地形,再商议计策。”

  “公祐来过荆州,也结交过些许当地高士,可行外交之政,向刘表表明我意,先示弱为主,就说……我来宛城并无恶意,乃是因为此前战马已资助荆州,所以欲借此时机与襄阳亲和,治理南阳一带,靠这里换取一些功绩而翻身。”

  “好,在下明白,这就着人去联系。”孙乾拱手而下,整个人也是十分郑重,毕竟如今这境地乃是他所造就。

  张韩扛了太多亏损,如今有将功补过的机会,他当然也不会错过,力求补救耳。

  众人散去后,贾诩典韦留了下来,而赵云和高顺去领兵安置,驻守各关口要道,占据水源,同时派出骑兵前去打探各地地形。

  贾诩上前来道:“君侯,我们兵力稀少,虽精但不可耗损于此,不宜与荆州大肆开战。”

  “如此,前以示弱,而后暗中查探要害,便是上策,不过,战法不止是胜负,牵制也极为重要,再下认为不光是宛城威胁荆州之西北,最重要的是以全线压制,切断荆州北往之路途。”

  “谯郡可求得大公子相助,广陵则是文远,徐州自然是鲍相,应当先与他们共进共退。”

  “你有何计策?”张韩笑着看向贾诩,他知道贾老一向不爱说话,一旦开口便是深思熟虑之后。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贾诩这个老宝贝一肚子坏水,定已有了计策。

  “老夫有一计。”

  “我也有一计!”张韩眼睛一亮,嘴角顿时上扬。

  两人对视之时,心照不宣的笑了起来,张韩豪迈爽朗的笑道:“不如这样,你我写在手心,一同视之如何?”

  典韦左看右看,眨了眨眼,愣道:“你们还真能有这种默契?”

  这场景玄乎,颇有高深莫测之感,典韦万般不信,兴趣盎然起来。

  贾诩轻抚胡须的开怀而笑,道:“君侯还能有如此兴致,说明心中并无乱意,如此老夫自也宽慰,来,写下一试,看伱我计策是否相同!”

  “走!”

  两人各自到一方案牍前拿起笔,把计策都写到了自己的手心之中,接着转头来走到近前。

  贾诩心里轻松欣慰,君侯现在也喜文士之间的这些小把戏,虽说无用,但却是能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拉近。

  至于是何计策,倒是不必多想,君侯这般聪慧,肯定知道自己心中所想。

  两人凑到一起,张开手掌,露出了掌心的字。

  之间贾诩手心写着“引虎”二字,而张韩的手心里则是“还在想”三个字,贾诩一看人就麻了。

  心里一大口槽不吐不快,顿时就皱着眉头咋舌道:“没想好你在这,这还,同时写下,看你我默契,简直毫无默契可言……”

  什么时候了,还有心思来逗老夫,君侯你到底什么心态,搞得我热血沸腾的!我还以为要来一次历史层次的默契妙计,此可传为佳话流传于世呢。

  “文和你先说说,引虎是何计?”

  张韩一笑,拉着贾诩坐了下来,好奇的闻讯他的计策。

  引虎,这两个字很有意思,而且张韩也的确在看到二字之后,心中产生了不少绝妙的想法,或许能成为计策,这也就算是逐渐猜到了贾诩所想。

  贾诩笑道:“江东孙策,意在西进,或者北图,此两处他定要有一处能有所建树,方才能在自己境内站稳脚跟,获得根据,得到士人的支持。”

  “否则,他虽勇猛,却并无称霸之威,文武不惧,心自无虑,自然也不会认为他孙策能够夺得大业,建立广脉辽阔之地盘,此正不信,逆无惧之局,是人主最不喜也。”

  “而今,广陵、庐江之南部边境,均是重兵驻守,其实若要引虎而来最是简单,只需将此地驻防的兵力收缩些许就可。”

  张韩低头沉思,脑海中迅速的出现了这一带的片段式地图,他的记忆中仍然还留存有江南的大部分舆图,甚至是庐江、皖城等地的细化防线。

  很快,心中就得出了结论,此法的确可行。

  让道与孙策,他若是想明白了之后,一定会引兵渡河,沿着长江进入黄祖所在,直逼江夏之地,待到他的兵马通行之后,自己再将驻防推至边境渡口,占据河道,这样孙策不可能再原路返回。

  如此,也就不可能出现“唇亡齿寒”的故事,假道伐虢不可能出现在南疆身上,孙策的兵马可以从豫章而走,顺势占据豫章有所建树。

首节 上一节 209/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