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83节

  “吃亏?”张韩奇怪的转过头来看向他,“吃什么亏?我义父对我最大的恩惠,叫做纵容!!”

  “这不还给我二百五吗?”

  典韦:“你开心就好。”

  等等,义父?不是岳父吗?

  ……

  春雨绵绵。

  雪融之后,气候渐暖和,就是春日里总阴雨不断。

  地里的庄稼长好之后,张韩得了诏令,兼任军中监造一责,巡各营造兵刃、弓矢之事。

  半山城府里,在前段的园林内修建了一地庄园,院子里已有郁郁葱葱的植被,颇为好看。

  在木质的楼台上,张韩和赵云席地而坐,中间以炉煮酒,桌案上摆满了小碟的菜肴果蔬,聊得颇为兴起。

  “子龙兄,现下你卧牛山的那些兄弟尽皆安置,你如今也开始操训精锐骑军,那现在可以告诉我了吗?你到底看上我哪一点?”

  张韩面如菊花,揪得全是褶,盯着赵云凑了过去。

  我现在都忘不了,就因为你,我兼任军备工造之事后,还多了一项操训骑军,教学枪术。

  我成豹子头了还,真就离谱,我前世必首充的人。

  “君侯,”赵云儒雅的笑着,坦然道:“在下听闻你能养麾下兄弟家眷,又可以带现在的兄弟买卖营生,知道你的本事很大,人也慷慨,义薄云天,能安置周遭之人。”

  “就这么简单?”张韩嘴巴好像有点干涩,呆愣着舔了舔。

  “就,没有点什么……因为我威名盖世、义字当先,功绩、战绩皆是脍炙人口,是大汉之英豪,闻名于天下,所以慕名来追随,这样的想法吗?”

  “没,”赵云刚在讶异之中脱口而出,马上改口道:“当然,是有的。”

  张韩看着眼前浓眉大眼的英俊将领,他没想到赵云也学会说漂亮话了。

  “唉,”张韩挠了挠头,“你这人也实在,有什么全写在脸上,倒是不失君子之风。”

  赵云笑了笑,道:“倒是,末将想问问君侯,我向往仁义之地,想要跟随仁义之君,立身于仁义之政,这个志向,君侯又是如何得知?”

  “这是,子龙当年追随公孙将军之前,所立下的志向。”

  “幽州之地,在那些年的确善行仁政,以安置各地的百姓,而且那位刘氏宗亲的刺史,也的确是仁德之人。”

  “只不过,后来公孙将军还是与刘公还是分道扬镳,甚至大动干戈,我不忍如此,当时出走了很多人……”

  “嗯……”张韩低头想了想,许久后才开口道:“是,玄德公告诉我的。”

  “哦?”赵云脸色一阵愕然恍惚,而后浮现出了笑容,“君侯和玄德公相熟?”

  “嗯,我成婚的时候,他还来喝过喜酒,以前他一直说我像极了你,后来就不说了。”

  张韩脸上颇带笑意,倒也不是胡吹,而是刘备当真流露过这种意思,只是没有说过张韩和赵云相似罢了。

  “子龙不敢和君侯相比,如此年纪就已经名满天下,战功赫赫,是子龙心中所向,却还未能达成。”

  “君侯的枪法,又是师从何人?”

  这段时间,两人夜晚时常切磋枪法,彼此不分上下。

  “呃,一个任侠江湖的老者,不过他现在应当仙去了,当初没有给我说过名讳。”

  张韩想了想,这种说法可能还不够有说服力,他忽然想起了小时候玩过的一个叫做《三国赵云传》的游戏。

  于是叹了口气道:“小时候,家中贫困,村里饱受山贼欺负劫掠,时常秋收冬至时来抢夺粮食,让村里人苦不堪言,每年冬天都有人病死饿死。”

  “那时我还小,就总想着山上会不会住着神仙,于是就和一个玩伴一同上了村后的山上。”

  “我们寻到了山上,果然有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

  赵云聚精会神的听着,时不时的发出感慨、惊叹之声。

  他初听的时候发现君侯小时候心思和自己何其相似,那时他也曾想过去山里找仙人学艺,能够救下乱世,做一场英雄梦。

  但实际上,那些乡里传说的“老神仙”、“天兵天将”等,都是隐居山林避世的贤达而已。

  或许,君侯也是遇到了一为真有本领的隐士达者,方才练就了这一身的本领。

  这,这君侯……不就是当世之中的另一个我吗……

  于是不知不觉间,张韩越说越起劲,两人竟然忘却了时间流逝……

  过了约莫半个时辰,赵云惊呼起来:“真有神驹为白龙所化!?”

  “世间万物皆有灵,”张韩拍案感慨,“当时我未能寻到,只能无奈离去,我一度也以为所谓白龙化马只是传说,而且我杀了山贼为村里人报仇之后,也无可安居,停留不久便离去了。”

  “而现在我有了绝影和赤兔,方才明白真有神驹一说。”

  “这是真的!”赵云噌地起身来,眉飞色舞,面色兴奋,仿佛找到了知己一般:“末将那匹白马,便极有灵性,跟随已数年,彼此心意相通,可日行千里。”

  “名为,玉兰白龙驹。”

  “此马头至尾一丈二,蹄至背八尺多,大蹄腕儿,细七寸,竹签耳朵刀螂脖,干棒骨,开前胸,就象欢龙一样。”

  “左耳有一块记,宛如玉兰花一般,是以叫做玉兰白龙驹。”

  “又因毛发银白,夜间宛如月光行亮,也叫夜照狮子玉。”

  张韩嘴角一扬,也极为感兴趣,道:“子龙带我去一观,我也想看看如此神驹与赤兔相比如何,如绝影相比如何!”

  “好,好!”赵云放下了酒觥,满脸兴趣浓郁:“末将正有此意!”

  “那,我们骑到南临山去,在那里我有一片猎场,可骑马射箭,切磋武艺,典韦家中酒多,让他带百坛好酒,我们晚上还可畅饮。”

  “不可,君侯,这可不行!”赵云心里发痒,但他却不敢忘了职责,“若是去了南临山,日夜操训兵马之事该怎么办?”

  张韩低头沉默了一会儿,而后点头称是:“子龙说得有道理,正事不可忘。”

  “对,”赵云遗憾的干笑了一声,“日后还有机会。”

  “等什么日后,”张韩神采飞扬,耳目一亮,朗声道:“把操训军营建在南临山,那里的校场又大又舒服!”

  “子龙,走!”

  张韩一把拉着赵云的手,出阁楼去呼朋唤友,准备收拾行装,将营地改至南临山操训。

第191章 岳父待我恩重如山,真好!

  南临山。

  张韩亲自带人一同搭建营寨,就山取材,并不偷歇。

  甚至在临河处,请了壮丁来建凉亭、筑围栏,打造小筑以居住。

  如果是别的人,或许此刻只在查探地形,四处走动。

  但是张韩就不一样,他是真拉着人干,孙乾、糜竺、贾诩都赫然在列,贾诩一把骨头了还能挽起袖子伐木、砍竹,搬运石料。

  看得赵云一阵恍惚。

  在场劳作者,上至君侯,下至军士,无不欢畅卖力。

  战马齐鸣之声于野外校场,营寨围住之地则是热闹吆喝宛如市场,甚至还有人唱起了号子。

  过往的百姓好奇来看,知晓张伯常建营于此操训士兵,打造工坊,纷纷送来酒水、猪肉款待。

  “君侯,深得人心。”

  赵云在他身上看到了当初所见很多仁君的模样。

  只不过,还是有些许不同,那些仁君都不会亲自卖力气,和下头的弟兄一起苦劳。

  即便是有这种想法,也没有君侯这样的体力。

  “君侯,齐了!”赵云上身只穿一件单薄的内服,精壮雄武的身躯肩扛圆木,放在张韩身旁。

  “真就,说来就来了!”赵云心里是想来的,但是面上过不去,有些话不好开口,也没有这种号召力。

  张韩就不同,张韩的性格就是容易感染周围的朋友,什么事一张罗,不管你内不内敛,干起事来一切扭捏就都忘了。

  “好,休息片刻!”张韩拍了拍手,把木料都归整在一堆,然后把图纸递给了身旁的工匠。

  几名工匠再行商议,建木质小院,另外还有混泥搅拌的料铺一条小道出来,从南临山通许都南门,刚好可通行商马。

  连接在去往汝南的主道上。

  张韩蹲在了一颗大石头上,对赵云道:“小筑修建恐要半个多月,院里的用度,我已经在着人搬运了,但军营,今夜就可以安歇。”

  “晚上调运的钱粮和酒水都会从许都到达,咱们休息一会儿,然后进山看看猎场。”

  “好,”赵云展露笑颜,仿佛轻松到当年与兄弟一同在家中劳作的时候。

  “多谢君侯,”赵云由衷的感慨道。

  “谢我什么?”张韩伸袖子直接擦了一把汗,有点奇怪赵云的脑回路。

  我建这些,不都是为了自己玩儿得开心吗,顺便离开许都,但也不算太远。

  好处就是,校事们不用盯着我了,反正他们盯着也没什么用,每天送去的日常消息都是典韦检查过的。

  赵云坦然而笑,面色阳光,“自然是,多谢君侯如此慷慨,子龙不过随口一言,竟能促成此事。”

  “在南临山,地形多样,远离耳目,可秘密练兵,提防探哨,又有水源、牧场、校场,有平原粮仓囤积钱粮,还可游山玩水,实在是得天独厚之地。”

  是得我独厚,张韩心道,三年前这里可是荒山。

  “是,什么好处都占全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张韩意味深长的说着,甚至还叹了口气,目光悠远平视前方。

  赵云一愣,忙问道:“有何遗憾?”

  “唯一的遗憾就是我还没给丞相说,咱们有可能会被治擅离职守、私调兵马的大罪。”

  赵云:“……”

  典韦:“……”

  赵、典两人同时陷入了沉默,但是沉默的理由却也各不相同,赵云只是觉得很厉害的同时,有一种走上不归路的预感。

  典韦则是单纯的觉得他又开始了。

  沉默了一会儿,典韦直接道:“不对,迁徙营地这么大动静,就算没给丞相说,他也早知道了,但是不曾传来命令叫停或是问询,说明他默许了。”

  “对了!”张韩一拍手,眼神发亮的盯住了典韦,道:“就是这个道理,肯定是默许了,否则青釭、倚天早就已到身前了。”

  日落之后,大营建落,军士已开始巡防操训,夜间安排军务,张韩和典韦在主帐设下了宴席,以酒水款待众将领。

  黑袍甲骑的新丁被钟繇要去了六百,老人则还有四百在张韩身边,另外四百早已去了冀州潜伏。

  而初建营地的这些用度,据说是张韩的私产家资。

  军中已经开始有传言了:君侯又散家产了?

  然后就会引起别人发问:“他到底还有多少家产,怎么散都散不完。”

  “我以为君侯以前那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句是舒其壮志,没想到是他的真实经历!这还是句记叙诗!?”

  “我们也偶有钱财入账,怎么就没有这种家底……”

  一番酒后热络,聊得更是欢快,说到最后全是敬佩,人君侯立功揽财两不误,名声还不算全差。

  至少有大半的人都在夸赞他的各种品质和功绩,敬佩其人品。

首节 上一节 183/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