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68节

  “陛下问什么?”

  “不想开国库,”张韩摸着下巴,有些疑惑,“典兄,你说当初在长安时,关外和关中均是大旱,那时陛下还力主开太仓调运粮草以救济百姓,为何现在,他却舍不得了呢?”

  典韦想了想,眼睛一眨微微后倾,道:“正常的吧,以前在长安所存粮食也并非是他的,那是李傕郭汜的钱粮,现在在许都不一样,丞相并不染指国库。”

  “呼,”张韩长舒一口气,“说得也是,丞相也变了。”

  “变了?不是一直都这样吗?”典韦挠了挠头,不知张韩话里的意思。

  总之,又腾空一年,真好。

  张韩歪着脑袋,眼如月牙般的眯起来笑着,又是一年风平浪静。

  ……

  十一月底,临近年关之前,许都附近的南北医官得了征召,纷纷齐聚,各官吏在许都附近设立医署,负责招揽接待所来的名医。

  太医院之前不愿奉诏平难,几番推脱之后,曹操便不喊了。

  但医署成立之后,又觉坐立难安,恐遭人非议,或是见他人救治百姓,自己心中有愧,又想去医署任些官职立功。

  当然,张韩这里根本进不去,他所负责的地域乃是河内,本就是都城附近。

  加上张韩名望很高,人脉也通达。

  医者都愿投往他处,主要是张韩给的薪俸很高,比其他地方要高不少。

  嗯……这或许还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地方好,山清水秀,冬梅满院,光是医署之中就有六座庭院,内外所在包括了药库、财库、粮库等,共占地方约莫圆百丈。

  后贴山道,前有河流,堪比一座小城,可住千户。

  据说,还是张韩的私产……在许都能奉献出这等豪华私宅,充作医官署,何等的慷慨。

  即便是身负无数功绩的少卿,张韩得到过无数赏赐,但此山院也绝对价值不菲,恐怕张韩已是舍己为公,亏待自己了。

  一时间,很多医者都在暗中夸赞,张韩的声望不断提升!!

  院中正堂,张韩啪一声把一卷书简砸在了地上,就差掀桌而起,立起身来目瞪口呆的看着下方的年轻人。

  “我宅邸已经献出来了!我还出资加薪俸给医官!现在还想要我出人找药!?”

  “君侯,这,此事可行,正该答应下来,如今各地官吏,就属君侯声势最大,一旦得成,功绩也是最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君侯家资实在是太多了,必须要用一部分来充做公物官署,才是上策!”

  “日后,定无人会提及君侯富可敌国之事,只知君侯举家资以安难民的美传。”

  “注意你的言辞!!”张韩指着他鼻子唾骂道:“我岂有这等家底!你在说些什么!?举家资就举家资,关富可敌国什么事!?”

  下方的年轻儒生已经是满头大汗,面色发白,双手都在颤抖,连连点头道:“是,是在下口误,君侯已捉襟见肘,不惜苦了自己家人,也要资家产以安万民。”

  “君侯……”

  “贾玑儿,”张韩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沉声道:“你能征辟到我府中做主簿,你知道你父亲付出了什么吗?”

  贾玑面色略显蜡黄,且身材较瘦,显得有些病歪歪的。

  此刻被张韩一骂,两手紧扣垂于身前,满头大汗的躬身而下,不敢和张韩还嘴。

  他在来之前,就听父亲嘱托过,这主簿之职知晓很多君侯的秘密,一旦进来就不容易抽身出去了。

  而且这是张韩亲自点名让他来做的主簿,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但也是机遇,贾玑心中都明了,张韩这样的勋贵,在陛下和丞相面前都极其重要。

  在民间和军中都很有身份与威望,如果能得到赏识,张韩一旦用习惯了,以后自己肯定飞黄腾达。

  “君侯恕罪,在下言语有不善之处,但只是无心之失,日后定然不会再犯!”

  “父亲曾耳提面命让在下听从君侯吩咐,一心所谋全为君侯,绝不敢心存慢待之心。”

  “知道就好!”张韩厉声喝道,接着又拍了拍案牍,叹了几口气,将情绪收归于心,道:“罢了。”

  “人当有格局,你说得也有道理,等我手书一份,你持符令到南临山去,上山去我的空中楼府,取三万金、五千布匹、纯银五千斤,换成粮食和药材,在许都、颍阴、长社三地换取。”

  “多谢君侯,”贾玑擦了把汗,太难了,明明是采纳了我的计策,为什么我还有一种差点被砍的感觉。

  “还有一事,不知该说还是不该说……”

  “说!”张韩瞪了他一眼,这孩子怎么摸不准脉呢,比他爹真差太多了,云泥之别!

  贾老儿平日里也是缩头缩脑,时常有畏惧之色,但是他大多时候都是装的,其实他明白一点事没有。

  示弱示慌,是为了能迷惑他人,这一点张韩始终谨记,从不会在对待贾诩的事上自傲。

  但是小玑儿却不是,他是真的汗流浃背,几句话就慌得六神无主。

  还能说出“不知该不该说这种话”,估计也是刚才真被吓到了。

  “今天早上有一名医而来,在医署已经住下了,但他不肯说出自己的名讳,似乎颇为倨傲,对其余医者也是并不关心,只整理自己的医书和药材,还没经得君侯同意,就已住进了最大的一间院子。”

  “今日,好似已经去附近游寻病患,探听疫病之情了。”

  “在下觉得,君侯应当去见一见,这老者似乎有点本事。”

  “什么模样?还不肯说姓名?”张韩摸着下巴思索起来。

  “头戴方巾,白须如仙,鹤发松姿颇显健硕精神,身材较为清瘦,个字也比在下高一头,说话时较为温和,可却也是目中无人的那种温和。”

  “去看看。”张韩当即起身,立即前行,不多时到了东南角最大的一座院落里。

  刚好今日阳光很大,这老者正在晒一些采来的草药。

  张韩一见到他这般亲力亲为,头包方巾的亲和背影,一瞬间就明白了什么,几个箭步上前,快速到了他身后,面带笑容自信抱拳道:“在下张韩,大理寺少卿,拜见华佗先生!!久闻华陀先生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啪……

  面前这老者身体顿时僵住,手上的药都落到了地上,颤抖着转过身来,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年轻英俊的英武少卿。

  缓缓道:“老夫……张仲景。”

  张韩:“……”

  我擦!?我气运不会是假的吧?特么二选一都能选错吗?!

  这就…尴尬了呀。

第178章 这老头怕是想贪我的钱

  “仲景先生好,方才在下口误,”张韩只是尴尬了一会儿,立刻改口拱手:“在下对仲景先生的敬仰,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好似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行了行了,黄河不能再泛滥了……”张仲景抬起手止住了张韩,面容略有不悦。

  甚至腮帮都鼓了鼓,站直之后上下打量了张韩一番,道:“老夫行医十余载,治郡数载。”

  “治郡时不能医一地,治病时不能医此疫……”张仲景的话语里颇有懒散沧桑之感,“是以,老夫愿意来许都看一看。”

  “见一见你这位,医治了大汉的少年英豪。”

  “我?”

  张韩愣了愣,心里颇有些错愕,不知仲景先生怎么会如此评价。

  他可能不知道我贪墨了多少钱财。

  “不错,是你,”张仲景背着手面带微笑盯着他,道:“老夫不喜多言谄媚之道,不过敢下此评断,自有一番见解。”

  “或许很多人认为君侯贪婪、好色,富贵荣华,但张某知晓个中惠民之功德,胜过天下所有医者。”

  “治河内灾疫,老夫已有策略,君侯移步堂内,定当详细明言。”

  “请!”

  张韩做了个手势,两人一同前行,早已把刚才的尴尬抛诸脑后。

  他也明白这张仲景的确是一位行动派的人,不适合做官。

  有的人夸赞,出自真心,所以不必用更多话语去修饰。

  张机便是这种人,喜欢就是喜欢,不喜就只剩最基本的礼貌了。

  坐下之后,燃起了火盆,暖意上涌后张韩谨慎认真的看着,洗耳恭听的模样。

  不过张仲景还是率先问道:“君侯喜欢哪种法子?是富治,还是穷治?”

  “何为富治,何为穷治?”张韩愣住了,忽然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张仲景微笑道:“富治耗损钱财人力,寻草采药,治得广而百姓康健更高。”

  “穷治嘛,恐怕要折损不少人,染疫防不胜防,又是临冬日,苦不堪言呐。”

  “老夫行医、行政均有经历,善治之地,往往没有太多疫病横行,而不善治者,滋蝗灾、热疫、风寒,诸多疫病皆是防不胜防。”

  “故而老夫发现,天底下的所有疫病,其实不外乎是穷病最重……”

  那你让我选什么……这不就是想要我出钱吗?

  张韩心里吐槽,颇为幽怨的盯着张机。

  他现在已经有点后悔了,早知道不来请见了,这位仲景先生好像不太对劲。

  张韩敏锐的察觉到了张仲景话语里的意思,想要钱。

  而且现在对他的来意也存了点别的目的,不是自己有多出名,主要是河内这里有钱。

  不光有钱,还有“我的叔叔子廉”驻重兵于此,光是可以调来的人手,曹洪就亲口承诺过可以给张韩一万。

  这些优势,都是别的地方不能给的,张韩陷入了深深地怀疑。

  “嗯……仲景先生,伱觉得应该如何呢?”

  “老夫认为,应当是富治最佳,”张仲景果然面带微笑,图穷匕见,一股脑把心中想法坦然说出,“君侯家资丰厚,取之治郡惠民,可得功德功绩,总比钱财囤于家中好得多了。”

  “人丁、药材、仓储之处,只需三地划归出来,老夫可将一生所得的药方、问诊之法,尽数施展,愿为河内医署招揽医者,培育英才。”

  “河内郡收治难民多达五万余人,应当划分地域,将他们安置其中,进入地域之人佩戴香囊,以药材驱散寒邪,再熬汤药祛寒,老夫手中可用的汤药方子有四道。”

  “行,”张韩肃然起敬,国士无双啊,他这是牺牲自己毕生所学,拉我一起同归于尽。

  可恶,你去找于禁啊!他在徐州不也赈灾呢吗!

  “我拿!”张韩咬着牙点了点头,张仲景脸上露出了笑意,看向张韩的眼里多了几分崇敬。

  ……

  张韩下令骑兵去追贾玑,又补充了一条命令,将他南临山的所藏钱财,拿出来大半。

  山里的财库、粮库,支算半日,取出比九万金的物资与钱币,现下许都附近商农交换诸事,逐渐恢复了五铢钱的价值。

  这些钱财支给张仲景用度,招揽医者贤才,很多民间医者闻风而来,共聚两千余人,听张仲景讲学。

  同时将他一生研究所藏的各类汤药分享,逐渐收治流民灾民达八万之数,分六个村亭安置,隔日以汤药送往,每人制作药用香囊以佩戴祛寒。

  不到半个月,治好了大半点人,张韩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治民功绩。

  许久沉寂的义父再次苏醒,为他送来了一个新的能力。

  【你治灾救民,不惜损耗自身家产,舍己为人,品质已达古之圣贤。】

  【获得特性“强健”:你不易生病,抗毒体质大大提升,内脏活性衰减延缓三十年,各脏腑的获得功能巨大提升。】

  【特别是“肾”、“肝”、“脾”。】

首节 上一节 168/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