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66节

  “如此的确有些不地道,毕竟家人得知岂能不怒?”

  张韩想了想,对贾诩道:“这样,你让咱儿子来少卿府做事,我看看他学识有多高。”

  贾诩听了半天,目瞪口呆的猛然盯住了张韩:“这,这……闹了半天,君侯还是要折腾我儿!”

  “我哪有!”张韩左看右看,两手一摊:“天地良心啊,我岂是这种人!?”

  “我真是打算让你儿子少卿府,找一份差事做,和典韦缓解一下关系,而且日后若是有功绩可更好举荐出去任官职!岂不妙哉?”

  “这,这……”贾诩看了看张韩,又看看典韦,一摆手道:“老朽不敢信,君侯肯定是要用吾儿性命,威胁拿捏在下!”

  “我拿捏你还需要用你儿子性命!?”张韩眼睛一瞪,气势顿时就起来了,宛如一头黑虎盯着贾诩心口。

  这种紧迫危机感,令他一瞬间感到恐惧,心仿佛悬了起来,又好似向深渊坠去一般,没着没落,连胡须都寂静了。

  “那倒是,那倒是不用……”贾诩惭愧的低下了头,不敢再多言,要是惹得张韩和典韦一起来弄自己,那日子就更难过了。

  “那就这么定了,”张韩斩钉截铁的左右扫了一眼,“明日起,让你儿子到少卿府,唔……跟纪伯骁。”

  “你儿子叫什么来着?”

  贾诩叹了口气,仿佛接受了此事,道:“叫贾玑。”

  “假什么?!”张韩眨巴眨眼,乐道:“那跟纪伯骁就对了。”

  这名字,以后我绝对文明,叫你儿子名字绝对不会加一个人“巴”字。

  “那,贾玑儿明日就来府里便是,定不会亏待他,至于他与典韦的仇怨,嗨……以后慢慢便好了。”

  张韩让贾诩钻进马车,又言语安抚了几句,问起了近日的军报情况。

  他们来接贾诩,实际上就是整理军情,然后一同送去丞相府和曹操禀报,兼带商议诸多军情大事。

  谈及正事,贾诩神色凛然,坐正道:“有一事,较为紧迫,今年冬日,难民频发,因此疫病横行,我营中探得消息,三十里外就有数千村民遭难。”

  “君侯作何想法?该如何决策,或者说……可有取舍之想?”

  “有!”张韩眼睛一亮,明显很是开怀,“这的确是个好消息,走走走,立刻去见丞相!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第176章 大仁大义者,不可负之!

  丞相府。

  曹操本来要出门去军营,听闻张韩到来,便让郭嘉把准备好的车驾均撤走,在正堂等待。

  不一会儿,张韩带着贾诩、典韦进丞相府,沿着校场而行,大步流星上石阶,入正堂大门。

  “主公,急报!”

  “说,”曹操见张韩言简意赅,心中登时来了兴致,因为张韩大多时候运气都很不错,甚至有时还有歪运,你完全预想不到他能遇到什么。

  加上张韩的本来就比一般人更具奇思妙想,两相结合,能令他重视的事情,定不会是小事。

  “冬灾已至,今年格外严重,在下建议主公查边境难民有多少遭冬灾疫病所害,而后下令各地资质军民一同赈灾。”

  “三年前,我们也曾经历过类似灾况,但今年尤其严重,比之那年不下十倍。”

  又来了,动不动就十倍。

  曹操心里嘀咕着,他也不知道自己帐下是谁带起来的风气。

  自从荀彧提过“十倍”之后,郭奉孝、戏志才、张伯常天天把这个“十倍”挂在嘴边说。

  现在文若听到就会气得嗷嗷叫,然后气愤一整天。

  “从何而来的消息?”

  张韩将宿卫营打探到的军报递了过去,同时趁曹操阅读的时候,轻声说道:“许都附近的穷苦地方尚且如此,其余边境可想而知。”

  “而今主公境内不过是许都、陈留、汝南、谯郡以及现在的豫州较为富裕,但除此之外,很多地方的百姓还处在温饱线上。”

  “温饱线?”曹操疑惑的抬起头来。

  “就是,吃得饱的边缘,需要祈祷一年无灾无病,方才能有活到下一年的可能,否则一旦有动荡,家中存粮不足,便会挨饿。”

  “三年前不光有冬灾,夏秋的时候还有蝗灾和旱灾,那时的惨状还历历在目。”张韩神情严肃,当时所见所闻又浮现在眼前。

  现在自己的腐朽生活,便是从那一年之后,才逐渐获得的。

  因为,腐朽是建立在自己周边区域繁荣安宁、物产丰富的基础上的。

  他越是获得滋润、豪横,说明百姓、商贾越通达,这是张韩衡量民情的准绳。

  哪天他榨油水的时候觉得下面的人有点发苦怨恨了,其实就不对劲了。

  现在大家还是乐意让张韩嚣张剥削的,毕竟他给的也很多。

  “正是主公揽民心之时,在北面还有冀州来的难民,可尽皆收治,”张韩口若悬河,说得义正言辞,整个人神情都颇为激昂。

  “袁绍兴战刚刚结束,仍在安抚幽州百姓,他无心收治这些难民,我们正是绝好的时机。”

  “最重要的是……”

  张韩看戏志才不在,左右扫了一眼,又道:“可否请校事府府君到此,有些要事需要和主公说明。”

  “好,快快去请,”曹操看了他一眼,马上让郭嘉着人去找,张韩这般说肯定是有大事相商。

  如今南北敌人最重要的便是河北袁绍,不能有半点怠慢。

  不多时,戏志才大步而来,面颊微红,有点微醺的模样,淡淡的酒香飘来。

  不过神情却还是颇为激动期待,到曹操面前后深鞠一躬,递上了当初和张韩在校事府查阅各种奇闻异事时所得卷宗。

  曹操和郭嘉一同凑近观看之后,两人微微抬头对视一眼,心中也都各有想法。

  黄奎、吉平着一条线,还有长水、颖水等校尉甚至是执金吾等官吏,都有沆瀣一气的嫌疑。

  现在,摆在眼前的局面便是如此,恐需提早防范。

  “说吧,你有何计策?”曹操正色看向张韩,深吸一口气静待其言。

  张韩待诸人各自归位坐下后,挺直了腰背左右踱步,缓缓道:“以天子诏书下令,广招附近医者齐聚,以镇此冬灾,应再设两官吏,主理此是,开设医署府,征辟两名医者。”

  “何人?”

  “一曰华佗,在民间极有声望,另一人乃是张机,字仲景,家中士族,曾辞官从医,编纂医书传世,只为抵御冬灾疫病。”

  “此二人均是民间医者,极富盛名,若是以大义相邀,定然是奔走相告,趁着还未大雪封山路,可以将他们接来,成立医署。”

  “建功之后,再以此功绩让诸人一同以功绩入太医院,便可任为医官。”

  “顺带将吉平等人,调任他处,反倒可让宫中医官均在手中掌握,主公以为如何?”

  曹操眼眸一亮,深思张韩此计,心中暗暗安心,如此便不再是我担心他人暗害,而是可通过医官知晓他人家中之内情。

  何乐而不为呢!?

  “甚好,甚好,”曹操拍案而起,大为赞赏。

  此刻郭嘉同样是脸色一喜,略显激动的走到堂前,道:“如此,校事府可掌府外之事,而医官署的记录,均可让我等知晓要员之病痛,是以……”

  “能神不知鬼不觉的设立医署,刚好趁着今次冬灾以征辟医者,定能云集响应!”

  “而后因功设太医院,当然顺理成章,无人会怀疑,此计当是化解了此等隐患危机,又为我等赢得了先机。”

  “在下,附议。”

  戏志才虚着眼听了许久,大致知晓张韩当初知道吉平、黄奎等身份消息之后,为何若有所思,如此兴奋。

  戏志才心中不免再次对张韩刮目相看,他虽说勇猛过人,武艺高超,一开始大家都认为他更适合冲锋在军前,为先锋大将率军杀取战功。

  但随着不断成长,此时的张韩已经足有深谋远虑的谋略,此一环扣一环的计策,足见他的成长。

  “主公,在下附议。”

  戏志才拱手而下的笑道。

  堂上无异议,计策当天夜里立刻施行,张韩离开丞相府回到家中时,曹操已经动身前去面圣。

  这些事,不好交托给他人去办,之前三公之一的杨彪已经在家养老,曹操思索万分,最终叫来来了宜城亭侯刘备,与他一同进宫。

  在内城门口,刘备早早赶到等待,看到曹操车驾之后,立刻躬身行礼,极富礼仪。

  正准备回自己的车驾上时,曹操道:“玄德,上车共乘可否。”

  “这,”刘备迟疑了片刻,“若是被他人看到,恐栽丞相与我结党。”

  “嘿,怕什么,”曹操淡然一笑,“上来,你我心思皆坦然,惧怕他人言,岂不是亏待了自己。”

  “好,”刘备拱了拱手,上了曹操的宽敞车驾,在车内对立而坐。

  不久,刘备就开口发问道:“丞相,今日休议,应当是最近年末,汇禀之事大多都已完成,那,唤备进宫,可是此前说修寻宗谱之事?”

  刘备上次经曹操一说,心中便存了一个期待,但他没想过,居然这么快曹操就来了消息?!

  难道,他真的是一心为我找寻宗谱,全心全意相助于我?

  “不是,”曹操摇了摇头,“玄德莫急。”

  “不急,不急,”刘备面色一松,略显惭愧的笑了笑。

  曹操悠然道:“此次召伱与我一同而来,实是因为无人可用,想让玄德来立一桩功绩。”

  “而且,定是玄德赴汤蹈火也愿做之事!”

  这番话,铿锵有力,分外扎实,对刘备可谓毫无保留的信任。

  刘备也颇有兴致,笑道:“丞相且说,是何事?”

  “哈哈,”曹操笑了两声,“近日冬灾,查探之下恐有十万百姓遭难,且诸多地界都是疫病横行,我已说动了不少氏族,都愿以钱粮、人力相支援。”

  “啊?”刘备大惊失色,竟是有些坐不住,只觉得脸如芒在背,“怎会有这么多?”

  “南北交战,便是如此,”曹操叹了口气:“河内到东郡,这一两年内,均在交战,河岸的渡口抢来夺去,往复如此。”

  “滋生的灾民自然不少,而疫病到处传扬,便在冬月时,引成大乱。”

  “丞相,乃是要救危扶难,又怎会有无人可用这种说法呢?”

  刘备点点头,明白了曹操所言,而且心中也顿生敬佩,这么多深受灾疫之民,全然救下来,不知要耗损多少人力财力。

  “玄德,朝中公卿如何看待我,想必你早已有所感触,若是将此事当殿说出,却不知道要生出多少谗言佞语,以我家世中伤,说我中饱私囊。”

  “我累了,”曹操表情悠闲的看向他,“我已说动了诸多家族,积攒了不少钱粮,再以国库拨付部分,遣军中将士同去,做到此处已经足够了。”

  “接下来,劳心伤神,且又有染疫之危,此等事我实在不敢去,不知玄德可有此等胆气?”

  刘备一愣,旋即朗声大笑起来,笑得难以停下,“丞相真会说笑,备自结识丞相以来,哪一次不是亲眼所见公来去战场,亲自冲杀,何等的威风凛凛。”

  “多谢了,”刘备深鞠一躬,忽然动容,本来想说很多豪迈的话,但是忽然又觉得什么都不必多说。

  简单一句就已经足够了。

  他刚刚当上了宜城亭侯,得了爵位光宗耀祖,已经是那一支刘氏宗脉里的当世身份最高的了。

  但当然不愿就此停下脚步,若是没有功绩支撑,于心不安。

  而曹操还记得他想要什么。

  国泰民安。

  此等大事,他愿赴危险之地,赢得一桩功德功绩。

首节 上一节 166/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