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 第131节

  “我听说张君侯,曾斗败张辽,也合力与典韦擒过吕布,在宛城也是亲身与司空一同进城,张绣对他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而且,张绣甚至为了他,日夜苦练武艺,严于律己,从不铺张浪费,一改年少时骄狂、大手大脚的脾性。”

  “只为了追上张韩的武艺,再战一次,斗败张君侯,足以见得张伯常勇猛过人。”

  刘艾四十余岁,胡须一抖,站定了身子,摇了摇头,“那我也不去,算了……”

  还断喝,迎头义正言辞而说,估计喝声一出来,就得挨一顿打。

  “现在倒好,成他家护院了,回去也不好复命。”

  赵温听完笑了笑,道:“等等吧,君侯应该也是在等别人。”

  ……

  一直到晚上,侍中与司徒,在张韩的府邸蹭了一顿饭,带着一众小黄门饱食一餐。

  张韩依旧没有松口,出来进去遇到时,脸色十分决绝。

  只说现在乃是一介白丁布衣,不值得两位上官这般等待。

  “在下如今,只想要在家学文作诗,练习书法。”

  张韩如是说道。

  而后刘艾、赵温才想起来张韩的诗才,据说在他家中围炉时出产的诗句,大多都是流传甚广,令人津津乐道。

  张韩晚上喝了些酒,诗兴大发,当着二官的面,直入书房,取出上好的雒阳纸,笔走龙蛇豪情挥墨。

  看得二人更是惊奇期待,反倒是没了给张韩授官的想法,倒是想先行那一份他的墨宝。

  这大理寺的结果刚出,今夜估计能传遍京都,而张韩现在正是还在性情之中,挥墨倒也是正常之事。

  片刻之后,张韩一大幅字写了出来,出了门后朗声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官,不做也罢!!”

  刘艾和赵温在偏厅待了一日了,吃了人家一顿美食美酒,没舍得走。

  今日果然听得了这么一句,豪言壮语。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哈哈哈!!”

  “这位君侯,颇有豪情啊!”

  末了,方才张韩写完的这一幅墨宝,直接被送出府邸去,张韩说随意扔了便是。

  一时间,消息传扬,人人想要,他们只听说过张韩的名声,知道他文武双全,样样精通。

  但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张韩的书法,只听闻过他的诗句。

  没想到今夜反而能一睹其才!

  当然争相送信,抢着来看,要知道在大理寺门前,白日时候还候着这么多等着消息的士子,夜间刚降,夜色未深之时,自然依旧热闹。

  内城学子听得消息传来,几乎是炸锅一般的沸腾,都从家中、学府之内出来,呼朋唤友敢去传看。

  大有当年刻印熹平石经时,在外学子热闹若市,水泄不通的意思。

  “张伯常的书法墨宝!”

  “他写出来时,还吟了一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何等豪迈!”

  “文武双全张伯常,此人有勇猛善战之能,也有狂傲世间的气节!”

  “好句!佳句!!道出我等怀才不遇之苦!”

  这一夜,听闻张君侯墨宝流出的消息,整个许都学子都疯狂追捧。

  看过那一幅书法的人,几乎纷纷在问:他写的是什么?!

  当夜居然没有一个人看懂。

  好像其中有一个字像是“天”,又有一个字为“下”,说明这诗句是“天下”什么……

  以至于,这幅字传到了女博士蔡琰的府邸,她差人去取来一观后,一整夜都没睡着觉,只觉得面红耳赤,气血上涌。

  钟繇得见,手抖到半夜,并且重新审视张韩,仔仔细细的将与他结识至今的所有印象全部推翻。

  ……

  第二日。

  司空府。

  曹操面皮抽搐的看着案几上的书法,与其说是书法,不如说是画。

  画的好像是蚯蚓,或是……蛇?而且笔力苍劲有力,纸都搞破了,还洒了一条墨点。

  “他,昨天喝了多少?”

  曹操满脸褶,此刻心情可谓比在汉帝面前演戏更难受。

  郭嘉也很为难,上前答话的时候下瞥看到了这幅字,惨不忍睹的闭上了眼睛,稳住心神后道:“很多。”

  “据典韦说,很嚣张,说明日不上任,没人管得了他,所以一直吃喝玩乐。”

  “而后,非要施展忘情笔法。”

  “什么?”

  曹操没听过戏志才的忘情剑法,所以听完感觉很难受。

  “倒是,又有诗句出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曹操嗤笑了一声:“他倒是豪迈潇洒,天子封的官他不喜,我知道为什么。”

  “伯常不喜武职。”

  郭嘉顿时恍然大悟,“对,这我倒是听说过。”

  “向天子再重新请官吧,恢复张韩爵位,再加三百户,至于官职……去大理寺做少卿,除却平日事务之外,多和钟寺卿练练书法……”

  看到这幅字,曹操也是头疼不已,以后若是要让张韩写什么秘密军报,那可一点都不怕被人截获。

  “校事府那边,抓紧再细查六贪墨、严整风纪。”

  “告知文若,将伯常此事不断传扬,以此成风。”

  “另外,扬州可有情报?”

  郭嘉表情一收,正色拱手道:“有,消息传来,扬州淮南,特别是寿春之地,正在加建祭祀、宗祠等地,兴修城池,高筑寿春城墙。”

  “由此,在下敢断言,寿春应当是有所动作,或许不久之后,便会开战。”

  “提前准备好檄文,将兵马悄悄推进向寿春,告诉张绣,他日夜操练的三万旧部,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曹操淡然一笑,许都安宁,董承、伏完已经被调离皇城,不得上朝,每每求见天子需重重禀报。

  以此看来,一两年内,不可作乱,只能蛰伏,纵然留有后手,当下也无碍,若论长远,则只需防范妥当即可。

  ……

  建安元年,秋。

  曹操得粮草收成后,自汝南、颍川、谯郡划出步兵六万五,骑兵六千八,同时暗暗进发。

  沿途修建粮道,建立粮仓,沿颖水、渭水以及各支黄河支流,水陆运粮。

  同时,派遣兵马去收取广陵,驻扎坚兵,以防备孙策趁机北上。

  此地驻防人选,久未定下,因为可以驻守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保举之人自然接连不断的向曹操进言。

  无不是其麾下心腹英豪。

  光是被提到曹操眼前的名字,就有高顺、张辽、许褚、李典、徐晃、于禁。

  曹操可以用来思索决议的时间还有很多,他还可集思广益。

  在十月时,问及了拉扯数月之久,最终无奈上任大理寺少卿的张韩。

  张韩身穿黑色外袍,暗红内袍打底的官服,戴帽挎刀,走进司空府大堂。

  到曹操跟前拱手道:“收取广陵防范孙策,我举荐河内郡丞陈登,他熟悉广陵地形,乃是当地名族出身,又在沛国、下邳、河内均有实绩。”

  “而且,他熟读兵法,堪以用兵,最重要的是,陈登深得民心,可以将广陵打造为军民一心的坚城。”

  曹操想了想,抬头看向张韩,道:“你的意思是,把他陈氏的家底打出来再说?”

  张韩摸了摸鼻头看向别处,他忽然发现现在……真的,在曹操面前真的正经不了半点。

  “我没这意思。”

第146章 哼!区区围炉,我不屑也!

  “陈元龙虽有才,但从未在战事兵法上显露其能,伯常举荐他的理由,并不能说动我。”

  曹操仔细的想了想,还是摇头回绝了张韩。

  陈登虽熟悉广陵地形,可是,沿水陆两路布兵这种事,应当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去办,方才算妥当。

  而且,现在兵马稍动,还根本没有告知理由,只是各部下令挪动兵营,建立粮道互相通行。

  就算是有人猜到即将要伐淮南,也不能以此确信为军令。

  “还有没有别的理由?”曹操抬眼又看向张韩,眼神颇为意味深长。

  张韩苦思冥想,暂且没有回应。

  我总不能说,我看过后来的事,陈登还打败过孙策吧?

  要以什么理由举荐取功呢?

  最近一直是忙于宫斗,系统义父那里已经很久没有动静了,它就像是安详的死去了一样,除了自然成长的属性偶尔增加,功绩是一点没有。

  说明,张韩还需要再立战功才行。

  现在【横练】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仿佛金身一般,不怕冲杀,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也如探囊取物。

  所以张韩需要再立功取安民、救世的功绩,来获得其他能力,彼此才能相得益彰。

  毕竟出神入化的金身也并不是真的刀枪不入,只是运劲用力时皮肉紧实不易受骨骼筋脉伤。

  “陈登本就常去广陵,在当地有不少友人,陈氏在广陵各村亭,也有故吏,而且,广陵的真假隐士少说有数百,若换了别人去,这些人可就跑了。”

  “陈登去,背后有陈圭和鲍徐州,入境即可招揽、安抚,比起别人只能驻军要好太多。”

  “并且,主公别忘了,主战场一定不在广陵,那里只是水陆两条小道而已,孙策若是要北上而袭,最短的路途便是走广陵。”

  “袁术对徐州觊觎已久,当初主公与徐州交战时,他就曾秘密推进了八十余里,见到战局很快明朗,又才迅速撤离。”

  “陈登,当属最好的人选,一旦他可以在广陵扎根,实际上守时等同于多了一座边防,进攻时则是一座前哨,何乐而不为?”

  曹操再次思考,在他身旁的郭嘉亦是如此,片刻后他站出来拱手道:“主公,嘉认为此人可任。”

  “伯常方才所言,有一个极为特殊之处,便是铸坚城。”

  “坚城?”

  曹操以及在远旁之处记录的杨修也同时看向了郭嘉。

  当然,两人的眼中色彩各有不同,曹操是在期待郭嘉接下来的话,认定他自有一番见解论断。

首节 上一节 131/3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